我國智能交通行業邁向集中
http://www.xibaipo.cc 2013-01-16 10:33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目前國內智能交通市場仍然非常分散,中企顧問網預計該行業公司數量可達上千家,地方割據、各自為政仍是主流。行業內絕大多數企業為規模較小的區域性系統集成商,通過當地渠道維持生存;而少數具備全國擴張能力的行業領先廠商,市場占有率也并不高。
1、“十二五”城市智能交通建設總投資將超四百億元
我國城市智能交通行業長期發展驅動力來自城鎮化趨勢和機車保有量逐步上升。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智能交通市場深度評估及前景研究報告》認為:近年來,各地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凸顯,是國內智能交通建設的熱潮持續升溫的直接原因。汽車與城市道路的發展不平衡是城市交通問題的癥結所在。由于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無可避免,同時城市道路面積增長又受到城市空間的限制:2010年,國內汽車保有量增速近20%,而2005~2009年,全國城市人均擁有道路面積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4.1%。因此,道路的增加已無法滿足汽車增長的需求,發展智能交通已成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必然手段。
據統計,全國667個城市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時段出現擁堵,且在北京、武漢、上海、廣州等大型城市尤為突出。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城市交通的擁堵還帶來了諸如城市居民出行成本上升,社會的運轉效率降低,城市環境污染加劇等諸多問題。由此可見,智能交通建設對城市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借助奧運、世博、亞運等大型活動的契機,較早地啟動了智能交通的建設。由于一線城市規模龐大,且仍處于快速擴張期,智能交通建設將會成為一項較為長期的工程。在一線城市的帶動下,南昌、南寧等二線城市也相繼提出了各自的智能交通建設規劃,并進行了大量投入。
智能交通建設在交通部“十二五”規劃中已受到很高重視,據CCID和中國智能交通技術應用委員會的預計,其投資規模將大大高于“十一五”期間。未來五年,國內智能交通投資年均復合增速或超過25%,至2015年,投資規模可達到120億元,五年總投資在400億元以上。
2、行業集中度提升趨勢不可逆轉
目前國內智能交通市場仍然非常分散,中企顧問網預計該行業公司數量可達上千家,地方割據、各自為政仍是主流。行業內絕大多數企業為規模較小的區域性系統集成商,通過當地渠道維持生存;而少數具備全國擴張能力的行業領先廠商,市場占有率也并不高,如銀江股份2011年智能交通業務營收4.44億元,市場份額尚不足5%。
但是,國內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終將走向集中,且趨勢不可逆轉,本質原因在于:以往單一功能的子系統(如交通監測、交通誘導、電子警察等)已越來越無力解決復雜的城市交通問題,智能交通日益強調多系統整體規劃與建設,由此導致項目設計比以往更為復雜,建設規模和訂單金額均提升較快。
第一,項目規模擴大,意味著項目承建商的墊資需求增加2010年國內城市智能交通千萬級以上項目共有85項(包),合計金額約22億,已占據大部分比例,而到2011年,智能交通千萬級以上項目已上升到194個。項目金額的提升,意味著實施方需要更多的流動資金進行墊資。尤其是目前各地方政府在“穩增長”和土地財政難以為繼的雙重壓力下,資金十分緊張,因而更多將以BT方式發包大額智能交通項目。故只有具備很強資金實力的行業領先廠商才具備項目承接能力。
第二,項目規模和復雜度的提升,意味著具有大項目系統集成經驗的廠商優勢更為明顯。正因如此,一大批本地從事單個子系統建設的小企業對于龐大的系統規劃和實施無能為力,不得不尋求與大企業合作的方式拿單。在此背景之下,具有資金與大項目經驗的廠商,必將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我國城市智能交通行業長期發展驅動力來自城鎮化趨勢和機車保有量逐步上升。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智能交通市場深度評估及前景研究報告》認為:近年來,各地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凸顯,是國內智能交通建設的熱潮持續升溫的直接原因。汽車與城市道路的發展不平衡是城市交通問題的癥結所在。由于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無可避免,同時城市道路面積增長又受到城市空間的限制:2010年,國內汽車保有量增速近20%,而2005~2009年,全國城市人均擁有道路面積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4.1%。因此,道路的增加已無法滿足汽車增長的需求,發展智能交通已成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必然手段。
據統計,全國667個城市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時段出現擁堵,且在北京、武漢、上海、廣州等大型城市尤為突出。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城市交通的擁堵還帶來了諸如城市居民出行成本上升,社會的運轉效率降低,城市環境污染加劇等諸多問題。由此可見,智能交通建設對城市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借助奧運、世博、亞運等大型活動的契機,較早地啟動了智能交通的建設。由于一線城市規模龐大,且仍處于快速擴張期,智能交通建設將會成為一項較為長期的工程。在一線城市的帶動下,南昌、南寧等二線城市也相繼提出了各自的智能交通建設規劃,并進行了大量投入。
智能交通建設在交通部“十二五”規劃中已受到很高重視,據CCID和中國智能交通技術應用委員會的預計,其投資規模將大大高于“十一五”期間。未來五年,國內智能交通投資年均復合增速或超過25%,至2015年,投資規模可達到120億元,五年總投資在400億元以上。
2、行業集中度提升趨勢不可逆轉
目前國內智能交通市場仍然非常分散,中企顧問網預計該行業公司數量可達上千家,地方割據、各自為政仍是主流。行業內絕大多數企業為規模較小的區域性系統集成商,通過當地渠道維持生存;而少數具備全國擴張能力的行業領先廠商,市場占有率也并不高,如銀江股份2011年智能交通業務營收4.44億元,市場份額尚不足5%。
但是,國內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終將走向集中,且趨勢不可逆轉,本質原因在于:以往單一功能的子系統(如交通監測、交通誘導、電子警察等)已越來越無力解決復雜的城市交通問題,智能交通日益強調多系統整體規劃與建設,由此導致項目設計比以往更為復雜,建設規模和訂單金額均提升較快。
第一,項目規模擴大,意味著項目承建商的墊資需求增加2010年國內城市智能交通千萬級以上項目共有85項(包),合計金額約22億,已占據大部分比例,而到2011年,智能交通千萬級以上項目已上升到194個。項目金額的提升,意味著實施方需要更多的流動資金進行墊資。尤其是目前各地方政府在“穩增長”和土地財政難以為繼的雙重壓力下,資金十分緊張,因而更多將以BT方式發包大額智能交通項目。故只有具備很強資金實力的行業領先廠商才具備項目承接能力。
第二,項目規模和復雜度的提升,意味著具有大項目系統集成經驗的廠商優勢更為明顯。正因如此,一大批本地從事單個子系統建設的小企業對于龐大的系統規劃和實施無能為力,不得不尋求與大企業合作的方式拿單。在此背景之下,具有資金與大項目經驗的廠商,必將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