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保行業發展歷程
本文導讀:中國動保行業產業化始于上世紀90年代。從那時起大量民營企業相繼進入市場,產能急劇擴張。中國動保行業的產業化歷史大致可按養殖業發展歷程和行業競爭格局分為四個階段。
中國動保行業發展歷程
時間 | 行業特征 | 供求狀況 | 監管事件或養殖趨勢 |
95年以前 | 企業:數量稀少,幾乎沒有正面競爭;產品:單方藥、普通藥為主;研發:按國家藥典單方生產,科技含量低;營銷:批發式銷售為主 | 供不應求 | 養殖以散養為主,禽畜密度低,常見病較少,病情簡單 |
96年-01年 | 企業:數量逐漸增多,企業競爭逐漸展開;產品:質量高、療效好的產品開始流入市場;研發:開始研發新獸藥;營銷:渠道下放到一級經銷商 | 供不應求,出現高端產品需求 | 養殖數量增加,病情復雜,出現耐藥現象 |
02年-05年 | 企業:數量達到高峰,企業間惡性競爭,利潤壓縮;產品:品種迅速擴展;研發:以擴充產品種類、服務營銷為目的;營銷:大量使用價格促銷手段 | 供求結構錯位,低端市場供過于求 | 03年開始推行生產環節的GMP認證 |
06年至今 | 企業:不少企業被清洗出局,龍頭企業迅速擴大規模;產品:數量減少,定位更為清晰;研發:安全、高效、綠色為發展方向;營銷:開始強調產品質量和服務 | 供求兩端同步快速發展,低端市場進一步壓縮 | 養殖規模化加快,疫情復雜化;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監管趨嚴 |
資料來源:中企顧問網整理
上世紀80年代,個畜牧業發展較快,促進了獸藥產業的發展,尤其是生產化學藥品的廠家迅速增加,但設備簡陋,基礎薄弱,以仿制藥為主;獸用生物制品研發基本由大學、研究所壟斷,企業參與很少。在此期間中國獸藥行業技術發展緩慢,行業競爭上則表現為低水平的無序競爭。
中國動保行業產業化始于上世紀90年代。從那時起大量民營企業相繼進入市場,產能急劇擴張。中國動保行業的產業化歷史大致可按養殖業發展歷程和行業競爭格局分為四個階段。
一、1995年以前
當時獸藥企業非常少,市場上有剛性需求,營銷壓力小。獸藥企業不需要專業推廣,業務員背景混雜。獸藥研發基本上是單方藥、普通藥。支持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在于供不應求的市場,由于企業少,獸藥企業之間的正面競爭非常的少,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所以當時的獸藥企業總體水平不分伯仲,當然研發水平也沒有實質的提升。另一個原因則是松散的養殖環境。當時區域養殖的密度較小,常見病較少,發病也不復雜,耐藥性低,治療過程也相對簡單。
1995年以前養殖市場疫病簡單、獸藥行業間幾乎不存在正面競爭等因素,致使獸藥企業的研發沒有科技含量,企業的經營重心更多在于銷售。
二、1996—2001年
獸藥企業開始逐漸增多,企業間的競爭逐漸展開。雖然總體仍然處于供不應求狀態,但是產品質量和效果對營銷業績的影響也日趨顯著。這是因為當時疾病環境復雜化,原有藥物出現不同程度的耐藥現象。個別有遠見的獸藥企業開始重視產品品質,研發受到重視,部分療效好、價格稍高的產品開始投入市場。因為提價幅度有限,產品毛利率下降,原有的批發式銷售渠道已經很難適應當時產品和市場需求的現狀。研發能力較強的企業,便開始采用銷售渠道下沉的策略,把產品直接放到離養殖戶最近的一級經銷商銷售。
三、2002—2005年
當時獸藥企業數量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獸藥企業間的競爭呈現混戰局面,各種價格促銷手段輪番上演,銷售費用大幅提高,企業間的高利潤受到進一步壓縮。獸藥研發在這一階段更多地以擴充產品品類為目的,為業務銷售靈活應對促銷泛濫的市場服務。隨著惡性競爭加劇,部分企業為了控制成本,產品質量下降,市場出現魚龍混雜的場景。農業部為規范產品質量,于2003年推行了獸藥生產環節的GMP認證。實際證明,當時農業部GMP認證的推行有力地整頓了混亂的獸藥行業。
四、2006年~至今
隨著養殖總體數量的增加,養殖環境逐年惡化,疫病越來越復雜,養殖戶和經銷商對產品質量和療效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價格敏感度下降。地方標準升國家標準使獸藥企業的產品品種大幅減少,農業部對標簽的嚴格審批,使產品的定位越來越明晰了。
2006年禽流感的爆發讓缺乏研發和營銷能力的企業被迫裁員甚至退出市場,隨著行業龍頭紛紛加大投入,擴大規模,行業集中度開始逐步提高。大部分獸藥企業開始意識到研發的重要性,有遠見的獸藥企業開始成立獸藥研究中心、聘請行業專家,把研發能力視為獸藥企業的基本競爭力。同時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為獸藥企業進一步明確了藥物研發的大方向,那就是研發必須以安全、綠色、高效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營銷開始由價格戰轉向強調產品質量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