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冷軋硅鋼片技術發展瓶頸
本文導讀:由于煉鋼成分命中率、原牌號合格率、加工成材率不高,我國取向硅鋼片綜合成材率比日本低5%左右,高牌號取向硅鋼片成材率差距更大。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冷軋硅鋼片生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從世界范圍看,我國冷軋硅鋼片的生產技術、品種、質量屬于上世紀90年代國際水平,高于俄羅斯,與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處于同等水平,但與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日本新日鐵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
(1)品種規格。品種上,我國取向硅鋼片落后2~3個牌號,高磁感取向硅鋼HiB鋼比例只有14%左右,而新日鐵廣煙制鐵所取向硅鋼片中HiB的比例高達50%-60%;低鐵損高牌號無取向硅鋼片只有35W230和50W250可少量生產,尚不能生產35W210;只能生產1.74~1.76(T)的高磁感無取向產品,比日本的1.76—1.78(T)低0.02(T)。規格上,不能生產厚度0.23mm及以下薄規格、經細化磁疇處理的低鐵損高牌號(ZDKH、ZDMH)取向硅鋼片,只能少量生產0.27mm厚度,日本大量生產0.23mm厚度的取向硅鋼片。
(2)產品質量。帶鋼厚度公差大、同板差大,板形、涂層質量不穩定。武鋼生產的HiB與新日鐵廣煙制鐵所同牌號相比,磁感水平基本相當,但鐵損值還有差距。
(3)生產指標。由于煉鋼成分命中率、原牌號合格率、加工成材率不高,我國取向硅鋼片綜合成材率比日本低5%左右,高牌號取向硅鋼片成材率差距更大。
(4)技術創新。多年來,我國以學習消化引進技術為主,基本上沒有大的、突破性的創新。日本冷軋硅鋼片能夠保持國際領先水平的關鍵在于持續不斷的技術開發和創新。品種、質量、生產指標等與技術水平密切相關,缺乏技術創新是我國冷軋硅鋼片生產與日本的主要差距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