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國3D打印產業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本文導讀:3D打印產業正成為投資熱點。不少原來從事數字化技術、材料技術、精密機械技術的企業紛紛考慮投資開發3D打印設備生產和服務。目前,我國3D打印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一系列影響3D打印產業快速發展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積極探索3D打印技術的研發,初步取得成效。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在3D打印設備制造技術、3D打印材料技術、3D設計與成型軟件開發、3D打印工業應用研究等方面,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已有部分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其中,激光直接加工金屬技術發展較快,已基本滿足特種零部件的機械性能要求,有望率先應用于航天、航空裝備制造;生物細胞3D打印技術取得顯著進展,已可以制造立體的模擬生物組織,為我國生物、醫學領域尖端科學研究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撐。目前,依托高校的研究成果,對3D打印設備進行產業化運作的公司實體主要有:北京殷華(依托于清華大學)、陜西恒通智能機器(依托西安交通大學)、湖北濱湖機電(依托華中科技大學)。這些企業都已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產業化,部分企業生產的便攜式桌面3D打印機的價格已具備國際競爭力,成功進入歐美市場。一些中小企業成為國外3D打印設備的代理商,經銷全套打印設備、成型軟件和特種材料。還有一些中小企業購買了國內外各類3D打印設備,專門為相關企業的研發、生產提供服務。其中,廣東省工業設計中心、杭州先臨快速成型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設立了3D打印服務中心,發揮科技人才密集的優勢,向國內外客戶提供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在家用電器、汽車配件、通信技術、航天、軍工等領域,3D打印技術被越來越多應用到產品研發和生產中。在醫療領域,國內高水平的醫院使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提供定制的牙齒和骨骼替代物以及具有仿生性能的體內植入物。在教育領域,我國有很多高校購買了3D打印設備,開展多個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目前,中國已成為美國、日本、德國之后的3D打印設備擁有國。
相關市場調研報告請見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3D打印機市場研究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3D打印產業正成為投資熱點。不少原來從事數字化技術、材料技術、精密機械技術的企業紛紛考慮投資開發3D打印設備生產和服務。目前,我國3D打印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一系列影響3D打印產業快速發展的問題。
第一,缺乏宏觀規劃和引導。3D打印產業上游包括材料技術、控制技術、光機電技術、軟件技術,中游是立足于信息技術的數字化平臺,下游涉及國防科工、航空航天、汽車摩配、家電電子、醫療衛生、文化創意等行業,其發展將會深刻影響先進制造業、工業設計業、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創意業、電子商務業及制造業信息化工程。但在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發展智能制造業的相關規劃中,對3D打印產業的總體規劃與重視不夠。
第二,對技術研發投入不足。我國雖已有幾家企業能自主制造3D打印設備,但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研發力量不足。在加工流程穩定性、工件支撐材料生成和處理、部分特種材料的制備技術等諸多環節,存在較大缺陷,難以完全滿足產品制造的需求。而占據3D打印產業主導地位的一些美國公司,每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10%左右。目前,歐美一些3D打印企業依托其技術優勢,正加緊謀劃拓展我國市場。我國對3D打印技術的研發投入與美國有較大差距,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很少。
第三,產業鏈缺乏統籌發展。3D打印產業的發展需要完善的供應商和服務商體系和市場平臺。在供應商和服務商體系中,包含工業設計機構、3D數字化技術提供商、3D打印機及耗材提供商、3D打印設備經銷商、3D打印服務商。市場平臺包含第三方檢測驗證支持、金融支持、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等支持。而目前國內的3D打印企業還處于“單打獨斗”的初級發展階段,產業整合度較低,主導的技術標準、開發平臺尚未確立,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還處于無序狀態。
第四,缺乏教育培訓和社會推廣。目前,我國多數制造企業尚未接受“數字化設計”、“批量個性化生產”等先進制造理念,對3D打印這一新興技術的戰略意義認識不足。企業購置3D打印設備的數量非常有限,應用范圍狹窄。在機械、材料、信息技術等工程學科的教學課程體系中,缺乏與3D打印技術相關的必修環節,還停留在部分學生的課外興趣研究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