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債券市場發展趨勢探析
本文導讀:資產優化配置是金融機構戰略轉型的又一個重要內容,通過資產配置的優化,金融機構可以有效分散風險,降低資產風險權重,減輕對資本補充的壓力。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則為金融機構優化資產配置提供了重要工具。
根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的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末,全國債券市場總托管量達到29.48萬億元人民幣,債券托管總只數為7075只。2013年當年完成債券發行8.70萬億元,發行只數為3481只。近十年債券托管量增長10倍,發行量增長7倍,交易量增長17倍。債券市場已經一躍成為中國最大和最重要的資本市場。
市場交易工具的種類已與發達債券市場基本一致。2005年以來,債券市場在人民銀行的推動下快速發展,債券品種不斷豐富。商業銀行普通金融債、商業銀行次級債及二級資本工具、資產支持證券、同業存單等品種的推出,為商業銀行籌集資金以及補充資本提供了新的途徑。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等非銀金融機構債的推出,為券商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提供了重要的途徑。企業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永續票據、私募債、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的推出,更是極大地滿足了企業的融資需求,支撐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近年來,債券交易工具不斷創新。在現券和回購交易基礎上,推出了債券借貸、債券遠期、人民幣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等,豐富了投資者的投資運作與風險管理手段。
與此同時,債券市場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也日益顯現。從2005年開始,債券融資在直接融資中的比重超過股票融資,并逐漸成為我國直接融資的主渠道。 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從2002年的91.9%下降至2013年3季度的52.1%,而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的比重則從2002年的1.8%上升至2013年3季度的10.9%。2013年3季度末,公司信用類債券融資規模為股票的9.08倍,債券融資占直接融資的比重已經超過90%。
相關市場調研報告請見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證券市場競爭格局與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債券發行主體與機構投資者構成了我國債券市場成員的主體力量,尤其是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在債券供需平衡中發揮主要作用。商業性金融機構的轉型發展,也必將促成債券市場的巨大發展。
商業性金融機構的盈利增長主要取決于三個要素:資產收益率、資產周轉率和杠桿率。過去在利率管制以及金融市場欠發達的情況下,商業性金融機構普遍通過資產規模的快速擴張來實現收益增長。經過10年快速發展,流動性壓力和資本約束使得金融機構的傳統增長模式出現了“瓶頸”,未來的增長是通過提升資產周轉率和資產收益率水平來實現。要提升資產收益率水平則通過資產組合配置及提升風險定價水平來提升風險管理水平,這些都離不開一個高效的債券市場。
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風險定價能力是金融機構戰略轉型的一個基礎前提,而債券市場則是提升金融機構風險定價能力的必要條件。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將為有效的市場利率體系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市場基礎,從而在客觀上為金融機構風險定價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的市場條件。
資產優化配置是金融機構戰略轉型的又一個重要內容,通過資產配置的優化,金融機構可以有效分散風險,降低資產風險權重,減輕對資本補充的壓力。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則為金融機構優化資產配置提供了重要工具。債券資產尤其是低風險的國債、金融債券、央行票據等債券資產是金融機構優化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隨著債券規模的快速擴大,債券市場將日益成為金融機構重要的資產配置渠道。同時,強大的債券市場使得金融機構能夠真正運用組合管理工具來管理風險,從而降低產業集中、區域集中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對區域性金融機構提供了彌補先天不足的法寶。因此,隨著金融機構的發展,債券市場的品種必將日益豐富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