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存在的問題探討分析
本文導讀:對我國來說,最大優勢是市場規模。我們必須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以應用創新帶動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標準的跟進,才能更理性有效地發展。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業內專家認為,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提供技術動力。目前,美國、歐盟、中國等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我國也正在高度關注、重視物聯網的研究,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正在開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政策措施。
相關市場調研報告請見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物聯網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我國物聯網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
一是戰略定位和投入產出比的矛盾,即如何協調當前和長遠的問題。作為一項重大技術和產業變革,物聯網單項應用的成熟周期是10年左右。國際上一些成熟解決方案大都有多年的深厚積累,相比之下我國的產業根基還很薄弱。據研究部統計,無錫物聯網產業集聚區發展四五年來,到目前僅有15%的公司盈利。調研還發現,無錫絕大部分物聯網企業只不過是近幾年才新成立的。
二是新技術與傳統的對接問題,其復雜程度遠超預料。物聯網真正的需求市場是傳統行業,從接納到規模化推廣需要較長時間反復磨合、探索、優化。物聯網應用作為新興事物,當前落地到技術改造、革新、錦上添花的成分居多,沒有足夠的認識和足夠的實力顯然不行,而傳統體制下大項目的規劃、預算決策流程都很長,不能適應現實情況。
三是自主創新與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的矛盾,不開放、不合作,發展的路子就很窄。目前從核心芯片、關鍵技術、中間件、數據庫到信息處理,從技術、產品、產業鏈到標準話語權,絕大部分都還掌控在美歐產業巨頭手里。對我國來說,最大優勢是市場規模。我們必須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以應用創新帶動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標準的跟進,才能更理性有效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