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味精行業發展方向分析
本文導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味精行業受到新的生產線、原材料成本等因素影響,相對來講成本差異比較大,龍頭企業的成本優勢非常明顯,并且行業特點受制于原材料、配套設施和環保的要求,需要規模化生產。
中企顧問網訊:
1月14日國內最大的味精生產公司梅花生物董秘楊慧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公司味精報價從7800~7900元/噸上調至8300元/噸,并且還有提價空間。此次價格調整為行業統一價格調整。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從目前味精行業的價格變動來看,行業的寡頭格局更加明顯,前期行業整合在此輪漲價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在供需相對穩定、龍頭企業的成本優勢等因素影響下,未來價格可能進一步上漲。
楊慧興告訴記者,最近公司的報價漲了400~500元/噸,2014年12月之前公司的報價在8100/噸左右,月底跌了一部分,元旦之后又上漲了。
現在是行業淡季,之前價格變動,市場上并沒有很大變化,庫存也沒有變動,因此市場就達成默契提高了報價,也出現一家提價其他跟漲的現象。”楊慧興說,“目前公司的庫存基本在6噸左右,基本是一個星期的量,目前市場供需相對平衡,價格對終端客戶敏感度不高,主要是味精大多作為原材料在其產品占比較低。”
據了解,行業內此輪提價的幅度都差不多,蓮花味精、伊品生物、阜豐集團的漲價幅度差不多。
業內分析師告訴記者,其實從2014年11月開始,味精行業在整體需求放量不大及年底回款的壓力下,開始小幅震蕩下滑,幅度一般在50元/噸左右,但從1月12日開始,上游味精生產企業開始陸續上調新單成交價格,幅度在100~300元/噸不等。
業內人士認為,從企業自身利益來看,味精行業此番逆市漲價或是一箭三雕,一是給企業帶來龐大的資金流,并且可以有效地去庫存化,將上游庫存轉接到下游;二是遏制住整體震蕩下滑的趨勢,并降低整體下滑的幅度;三是給下游客戶尤其是經銷商預留利潤空間。
近期味精原材料玉米的價格下滑也有利于其利潤增長,此外,還收到退稅政策的利好。據財政部此前發布的 《關于調整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提高部分高附加值產品、玉米加工產品、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其中,味精的出口退稅由調整前的0上調至13%,自2015年1月1日起實施。因此業內認為今年味精行業的利潤可能大幅度提高。
“其實從10月開始,國內玉米價格在新玉米沖擊下就開始整體下滑,而成品味精的價格高于去年同期,故上游味精企業的利潤得到保證。”陳瑩瑩告訴記者,以2014年12月為例,12月國內味精大單成交價格參考8003.33元/噸,同比增加7.8%,對沖完副產品,去除人工費、機器折舊費、銷售費用、財務成本和管理費用等,某龍頭企業的毛利潤率近17.22%。
提價背后:行業集中度增強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味精提價的背后,也是寡頭邏輯在起作用。近年來,味精行業處于整合階段。
記者了解到,此前國內味精企業有梅花生物、阜豐集團、伊品生物和蓮花味精等,格局穩定,但是2014年隨著梅花生物對伊品生物的收購,這一市場格局被打破。
2014年11月15日,梅花生物宣布擬以超過38億元的金額并購同行業寧夏伊品生物公司,并購之后,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將占國內市場的80%,行業出現梅花和阜豐兩家獨大的局面。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產能角度講,龍頭企業市場份額占據60%~70%,從產量角度講,在80%~90%。
相關市場調研報告請見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味精市場調研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在業內人士看來,伊品生物成功進入資本市場,而梅花生物的產品種類、規模和盈利情況均有所提升,味精行業整合進入新階段,這也成為2015年行業的最大看點之一。“巨頭梅花與阜豐均掌握了一部分市場定價權,后期兩者的協同作用可能會提升,并且2015年國家在環保方面的政策收緊,可能對整個行業有較大的影響。”
專業人士認為,梅花收購行業“老三”伊品后,味精行業格局將從競爭轉向博弈合作,寡頭邏輯目前已逐步顯現。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味精行業受到新的生產線、原材料成本等因素影響,相對來講成本差異比較大,龍頭企業的成本優勢非常明顯,并且行業特點受制于原材料、配套設施和環保的要求,需要規模化生產。
數據顯示,單個小廠或者新進入者的味精生產現金成本至少達到8800元~9000元/噸,甚至達到11000元/噸。
“如果新建一個基地,加上流動資金,基本需要40億元的投入,但是如果在現有配套設施的基礎上,投入就比較少。”業內人士認為,因此這個行業基本很少有新進入者,由于需求穩定、增長也較少,產能并不會有很大的增加。未來味精仍然有一定的提價空間,預計2015年在8500元/噸以上,樂觀的話能夠達到900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