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9年中國影子銀行市場調研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影子銀行系統(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廣泛采用,又稱為平行銀行系統(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影子銀行”的概念誕生于2007年的美聯儲年度會議。
“影子銀行”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后所出現的一個重要金融學概念。它是通過銀行貸款證券化進行信用無限擴張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核心是把傳統的銀行信貸關系演變為隱藏在證券化中的信貸關系。這種信貸關系看上去像傳統銀行但僅是行使傳統銀行的功能而沒有傳統銀行的組織機構,即類似一個“影子銀行”體系存在。
影子銀行而住房按揭貸款的證券化是美國“影子銀行”的核心所在。這種住房按揭貸款融資來源方式的改變,不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資成本,也讓這種信貸擴張通過衍生工具全球化與平民化,成了系統性風險的新來源。
美國“影子銀行”產生于上世紀60-70年代,這時歐美國家出現了所謂脫媒型信用危機,即存款機構的資金流失、信用收縮、贏利下降、銀行倒閉等。為了應對這種脫媒型信用危機,不僅政府大規模放松金融部門的各種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場競爭形成一股金融創新潮。各種金融產品、金融工具、金融組織及金融經營方式等層出不窮。
隨著美國金融管制放松,一系列的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涌現,“影子銀行”體系也在這過程中逐漸形成。比如,在各類金融產品中,美國衍生產品和結構性產品發展更是遠遠超過傳統金融產品。截至2007年底,傳統金融產品總值約為70萬億美元,1999年至2007年間,其年均增長為5.9%。而衍生產品名義合約額超過了165萬億美元,其年均增長為21.7%。
在中國,“影子銀行”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貸關系和銀行表外業務都屬于‘影子銀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展室主任易憲容給出如此定義。按此定義,2011年上半年,國內“影子銀行”的資金規模約有3.6萬億元。據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2013年估計,其規模達到8.2萬億元人民幣(合1.3萬億美元)。不過許多分析師表示,真實數字要高得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估計,中國影子銀行業規模為2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產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稱,“認識中國的‘影子銀行’,最好按銀行產品線和業務線來梳理。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指銀行理財部門中典型的業務和產品,特別是貸款池、委托貸款項目、銀信合作的貸款類理財產品。”該研究所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認為,中國的“影子銀行”包含兩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銀行業內不受監管的證券化活動,以銀信合作為主要代表,還包括委托貸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信托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進行的“儲蓄轉投資”業務;另一部分為不受監管的民間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錢莊、民間借貸、典當行等。
“影子銀行”有幾個基本特征:第一,資金來源受市場流動性影響較大;第二,由于其負債不是存款,不受針對存款貨幣機構的嚴格監管;第三,由于其受監管較少,杠桿率較高。說白了,它具有和商業銀行類似的融資貸款中介功能,卻游離于貨幣當局的傳統貨幣政策監管之外。
在中國的市場現實中,影子銀行主要涵蓋了兩塊:一塊是商業銀行銷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財產品,以及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銷售的類信貸類產品,比如信托公司銷售的信托產品,另一塊則是以民間高利貸為代表的民間金融體系。
其中,規模較大,涉及面較廣的是“銀信合作”,銀信合作的信托方式屬于直接融資,籌資人直接從融資方吸取資金,不會通過銀行系統產生派生存款,這樣就降低了貨幣供應的增速。同時,銀行通過銀信合作將資本移出表外,“減少”了資本要求,并規避了相應的準備金計提和資本監管要求。另外,信托公司資金大量投向各級政府基建項目,形成集中度風險和政府融資平臺違約風險。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前6個月銀信合作產品較2009年前6個月增加2.37萬億元的規模,這使得銀行的信貸規模控制失效,銀行通過銀信合作的創新方式釋放出了大量的資金。盡管2011年銀信合作產品的資金總量在減少,但其仍是“影子銀行”中最大的資金釋放來源。
〖 目 錄 〗
第一章 影子銀行體系基本概述
第一節 影子銀行體系概念
一、國際概念
二、我國“影子銀行”的概念與類型
第二節 影子銀行出現的原因
一、美國影子銀行出現的原因
二、中國出現影子銀行的原因
第三節 影子銀行的規模
一、銀行體系內部的影子銀行的規模
二、銀行體系外部的影子銀行
三、銀行體系內外部結合的影子銀行
第二章 中國銀行業整體運行態勢分析
第一節 中國銀行業現狀綜述
一、銀行業規模與盈利增長分析
二、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分析
三、銀行業凈利潤分析
四、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稅后凈利潤分析
五、中國銀行業資產業務增長情況
六、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第二節 中國銀行業運行情況分析
一、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
二、信貸擴張后銀行業的應對措施
三、銀行業的贏利目標分析
第三節 金融風暴對銀行業發展的影響
一、金融危機對國內銀行影響分析
二、全球性金融危機對我國銀行業影響情況
三、金融海嘯下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發展策略
四、銀行業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
第四節 中國銀行貨幣運行分析
一、銀行間債券發行情況
二、銀行間市場債券發行量分析
三、銀行撥備能力和中間業務發展預測
第三章 中國銀行行業市場發展環境分析
第一節 中國經濟環境分析
一、國民經濟運行情況GDP(季度更新)
二、消費價格指數CPI、PPI(按月度更新)
三、全國居民收入情況(季度更新)
四、恩格爾系數(年度更新)
五、工業發展形勢(季度更新)
第二節 中國銀行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一、貨幣政策
二、財政政策
三、金融市場政策分析
四、中國擴內需保增長政策解析
第三節 中國銀行行業社會環境分析
一、人口環境分析
二、教育環境分析
三、文化環境分析
四、生態環境分析
五、中國城鎮化率
六、居民的各種消費觀念和習慣
第四節 中國銀行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第四章 中國影子銀行運行態勢分析
第一節 影子銀行的特點
一、影子銀行發揮放貸功能
二、資金來源廣泛,受緊縮政策影響有限
三、不受針對存款貨幣機構的嚴格監管
四、影子銀行利益鏈條較長、風險較大
五、資金成本高
第二節 影子銀行業務是未來金融創新發展之路
一、影子銀行體系發展與金融創新
二、概念的由來及演變
三、發展歷程及運行機制
四、對我國的鏡鑒
第三節 中國“影子銀行”的特點及問題
第五章 中國影子銀行運行模式及中西差別分析
第一節 國企影子銀行盛行三種放貸模式推高利率
一、銀行業三種放貸模式推高利率
二、“表內貸款表外化”
三、國企“影子銀行”頻現
四、銀行雙倍利息的放貸模式
五、房地產業貸款隱蔽化是幕后推手
六、大批中小企業盲目依附高利貸
七、美國銀行業的“高利貸”業務
第二節 從三方面看中西方影子銀行不同
一、從融資角度來看
二、從金融工具來看
三、從業務屬性上來看
第六章 中國影子銀行業運行形勢分析
第一節 中國影子銀行業發展概述
一、內地影子銀行及非正式貸款危機逐步浮現
二、政府負債率升,增影子銀行信貸泡沫破裂風險
三、中國影子銀行風險大于地方融資平臺
第二節 中國影子銀行業動態分析
一、中國影子銀行泛濫全球進入熱錢時代
二、“影子銀行”呼喚地下金融陽光化
三、成本低促進影子銀行快速發展
第三節 系統重要銀行及影子銀行體系成未來國際監管重點
第七章 影子銀行引發的系列風險
第一節 影子銀行體系的宏觀風險
一、社會融資總額擴大化
二、影響政策調控
三、流動性風險高
四、影子銀行風險易發生跨境傳遞
五、社會風險
第二節 監管催生影子銀行體系風險
一、影子銀行與傳統銀行體系風險交叉傳染
二、信用風險
三、道德風險
四、系統性風險
第三節 民間借貸的風險
一、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加劇
二、危及實體經濟,產業空心化問題嚴重
三、逃避監管的風險
第八章 影子銀行的監管措施
第一節 影子銀行的國際監管
第二節 銀監會對影子銀行的監管
一、對信貸資金流向的監管
二、對于p2p借貸平臺貸款的監管
三、逃規模票據業務監管
四、監管層排查銀擔利益輸送
五、關于理財產品類業務的監管
六、收縮表外信貸
七、部分影子銀行機構的監管
第九章 加強影子銀行體系的管理
第一節 資金規避監管的其他手段
第二節 商業銀行如何應對監管機構對影子銀行的監管
一、利用內保外貸業務管理漏洞
二、票據業務監管的難點與規避
三、逃避受托支付的相關行為
四、信貸類理財產品監管政策執行的難度與規避措施
五、監管層排查銀行與民間金融利益輸送中出現的相關問題
第三節 商業銀行須防范影子銀行體系風險傳染
一、防范商業銀行內部影子銀行體系的風險
二、防范商業銀行外部影子銀行體系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