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6年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http://www.xibaipo.cc 2020-06-20 10:23 中企顧問網
2020-2026年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0-6
2017年,我國汽車產銷呈小幅增長,全年共產銷2901.54萬輛和2887.89萬輛汽車,同比增長3.19%和3.04%,增速與上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回落。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同比增長超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27個百分點和10.61個百分點。2017年,我國乘用車產銷2480.67萬輛和2471.83萬輛,同比增長1.58%和1.40%;商用車產銷420.87萬輛和416.06萬輛,同比增長13.81%和13.95%。
2006-2017年我國汽車產銷量情況 |
資料來源:汽車工業協會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采用國家統計數據,海關總署,問卷調查數據,商務部采集數據等數據庫。其中宏觀經濟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部分行業統計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及市場調研數據,企業數據主要來自于國統計局規模企業統計數據庫及證券交易所等,價格數據主要來自于各類市場監測。
報告目錄
1.1產業集群的內涵及構成
1.1.1產業集群的定義
1.1.2產業集群的要素構成
1.1.3產業集群的關鍵維度
1.1.4產業集群的主要載體
1.1.5產業集群相關概念辨析
1.2產業集群的形成因素
1.2.1歷史因素
1.2.2基本因素
1.2.3市場因素
1.3產業集群的基本分類
1.3.1以產業特征及企業間關系分類
1.3.2從產業層次和實體間關系分類
1.3.3按產業集群內在關系分類
1.3.4基于產業集群機制分類
1.3.5按產業集群產生方式分類
1.4產業集群的主要特征
1.4.1專業化特征
1.4.2技術聚集性特征
1.4.3網絡化特征
1.4.4根植性特征
1.4.5學習性特征
1.4.6以高端型集群發展為方向
1.4.7空間聚集性特征
1.4.8開放性特征
第二章 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社會的效益分析
2.1 產業集群的綜合效應
2.1.1 經濟效應
2.1.2 社會效應
2.1.3 創新效應
2.2 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的耦合
2.2.1 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增長的耦合
2.2.2 產業集群內企業關聯性與區域經濟的耦合
2.2.3 特色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優勢的耦合
2.2.4 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結構升級的耦合
2.2.5 產業集群同整合區域資源的耦合
2.2.6 產業集群與區域技術創新的耦合
2.3 產業集群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方式
2.3.1 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
2.3.2 區域創新系統的一種重要實現方式
2.3.3 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方式
2.4 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
2.4.1 通過產業集聚提升區域經濟外部性
2.4.2 有助于避免和克服地區間產業同構
2.4.3 弱化了自然稟賦對競爭力的影響
2.4.4 推動政府在經濟增長中的角色轉變
2.4.5 通過區域品牌輻射迅速擴大市場
2.5 產業集群與城市化的互動關系
2.5.1集群發展助推城市化進程提速
2.5.2城市化為集群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2.5.3集群發展與城市化互動的層次性
2.6 產業集群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2.6.1提高產業的整體競爭能力
2.6.2加強集群內企業間的有效合作
2.6.3增加企業創新能力和促進企業增長
2.6.4有利于形成區位品牌
2.7 產業集群的價值鏈深度分析
2.7.1產業價值鏈與產業集群的關系
2.7.2產業集群的層次與結構
2.7.3產業集群價值鏈模型
第三章 汽車產業運行現狀及投資潛力分析
3.1 2017-2019年中國汽車工業經濟運行現狀
3.1.1 行業產銷狀況
2017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同比增長超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27個百分點和10.61個百分點。2017年,我國乘用車產銷2480.67萬輛和2471.83萬輛,同比增長1.58%和1.40%;商用車產銷420.87萬輛和416.06萬輛,同比增長13.81%和13.95%。
2006-2017年我國汽車產銷量情況 |
資料來源:汽車工業協會
3.1.2 對外貿易狀況
3.1.3 行業經濟效益
3.1.4 行業集中度分析
3.1.5 市場價格行情
3.2 中國汽車制造行業財務狀況
3.2.1 經濟規模分析
3.2.2 盈利能力指標分析
3.2.3 營運能力指標分析
3.2.4 償債能力指標分析
3.3 中國汽車工業競爭結構分析
3.3.1 現有廠商之間的競爭
3.3.2 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3.3.3 替代品的威脅
3.3.4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3.3.5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3.4 中國汽車產業的swot分析
3.4.1 優勢分析(strengths)
3.4.2 劣勢分析(weakness)
3.4.3 機遇分析(opportunity)
3.4.4 威脅分析(threats)
3.5 中國汽車產業投資潛力分析
3.5.1 行業投資環境
3.5.2 產業投資價值
3.5.3 產業投資機遇
3.5.4 產業投資機會
3.6 中國汽車產業投資壁壘分析
3.6.1 規模經濟
3.6.2 產品差異化
3.6.3 高新技術
3.6.4 制度性壁壘
3.6.5 絕對成本優勢
3.6.6 策略性壁壘
3.7 2020-2026年中國汽車制造行業預測分析
3.7.1 行業影響因素
3.7.2 產品產量預測
3.7.3 銷售收入預測
3.7.4 行業利潤預測
3.7.5 產業發展前瞻
第四章 2017-2019年汽車行業集群化發展的背景分析
4.1 經濟環境
4.1.1 國際經濟增長面臨深度調整
4.1.2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業集群 發展的必要性
4.1.3 中國經濟進入發展新階段
4.1.4 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分析
4.1.5 中國經濟產業集群的實踐
4.1.6 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趨勢預測
4.2 政策環境
4.2.1 汽車行業鼓勵政策
4.2.2 汽車行業監管政策
4.2.3 汽車產業布局政策
4.2.4 汽車行業政策動向
4.2.5 產業集群管理政策
4.3 社會環境
4.3.1 中國城鎮化擴張加速
4.3.2 制造業勞動力成本飆升
4.3.3 汽車物流行業成本較高
4.3.4 居民汽車消費發生變化
4.4 汽車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4.1 產業集群提升汽車工業競爭力
4.4.2 產業集群是汽車工業發展重要跳板
4.4.3 汽車行業集群化發展的可能性
4.5 汽車產業的集群效應分析
4.5.1 成本降低效應
4.5.2 規模經濟效應
4.5.3 外部經濟效應
4.5.4 區域創新效應
第五章 2017-2019年國際汽車產業集群 發展狀況及經驗分析
5.1 國際汽車企業集群的基本現狀
5.1.1 形成要素
5.1.2 發展態勢
5.1.3 成功典范
5.2 國際汽車產業集群的整體特征
5.2.1 規模龐大、整車企業少
5.2.2 企業核心技術先進
5.2.3 集群內零部件企業發達
5.2.4 汽車工會組織發達
5.3 國際知名汽車產業集群 發展經驗借鑒
5.3.1 美國底特律汽車產業集群分析
5.3.2 日本豐田汽車產業集群分析
5.3.3 國際汽車產業集群的經驗借鑒
第六章 2017-2019年中國汽車產業集群 發展現狀分析
6.1 中國汽車產業集群形成的資源稟賦
6.1.1 工業基礎條件
6.1.2 外源性資本
6.1.3 廠商學習能力
6.1.4 產業政策支持
6.2 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的深度剖析
6.2.1 形成方式
6.2.2 突出特征
6.2.3 發展路徑
6.2.4 效益體現
6.3 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的空間布局分析
6.3.1 區域選擇原則
6.3.2 空間布局狀況
6.3.3 空間布局依據
6.4 中國六大汽車產業集群綜合評析
6.4.1 長三角汽車產業集群
6.4.2 珠三角汽車產業集群
6.4.3 東北汽車產業集群
6.4.4 京津汽車產業集群
6.4.5 中部汽車產業集群
6.4.6 西南汽車產業集群
6.5 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的載體——產業園分析
6.5.1 產業園建設及布局
6.5.2 產業園發展中的問題
6.5.3 產業園發展對策
6.6 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社會資本分析
6.6.1 社會資本的構成
6.6.2 社會資本的現狀
6.6.3 社會資本平臺的構建
6.7 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物流發展分析
6.7.1 物流需求特征
6.7.2 物流供給狀況
6.7.3 物流運作模式
6.8 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潛力分析
6.8.1 地方硬件環境分析
6.8.2 地方軟件環境分析
6.8.3 區域發展趨勢分析
第七章 2017-2019年汽車產業集群的熱點領域分析
7.1 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
7.1.1 產業規模及特征
截至2017年我國汽車零配件及部件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13293家,當中1545家企業出現虧損,虧損企業平均虧損金額為998.1萬元。
2011-2017年我國汽車零配件及部件制造行業企業簡況 |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7.1.2 產業集群發展特征
7.1.3 產業集群布局狀況
7.1.4 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7.1.5 產業集群問題分析
7.1.6 產業集群發展建議
7.2 專用車產業集群
7.2.1 產業運行現狀分析
7.2.2 產業集群布局狀況
7.2.3 產業集群建設狀況
7.3 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7.3.1 產業運行現狀分析
7.3.2 產業集群布局狀況
7.3.3 產業集群建設狀況
7.3.4 產業集群發展隱憂
第八章 2017-2019年長三角汽車產業集群 發展分析
8.1 長三角汽車產業集群 發展條件
8.1.1 區位優勢
8.1.2 交通優勢
8.1.3 文化優勢
8.1.4 人才和科技優勢
8.1.5 其他優勢
8.2 長三角汽車產業整體發展狀況
8.2.1 汽車產業規模分析
8.2.2 整車制造業集群
8.2.3 零部件制造業集群
8.2.4 汽車研發實力
8.2.5 汽車經銷商布局
8.3 上海市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8.3.1 汽車產銷狀況分析
8.3.2 汽車行業經營效益
8.3.3 汽車保有量分析
8.3.4 汽車產業政策動向
8.3.5 汽車產業前景分析
8.4 浙江省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8.4.1 汽車產銷狀況分析
8.4.2 汽車行業經營效益
8.4.3 汽車品牌發展狀況
8.4.4 新能源汽車推進情況
8.4.5 汽車行業監管情況
8.5 江蘇省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8.5.1 汽車產銷狀況分析
8.5.2 汽車細分市場分析
8.5.3 車企競爭能力分析
8.5.4 汽車行業項目建設
8.5.5 汽車行業研發能力
8.6 長三角重點汽車產業集群載體介紹
8.6.1 上海嘉定汽車產業園
8.6.2 鹽城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8.6.3 寧波杭州灣國際汽車產業園
8.6.4 常熟市汽車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
8.6.5 海門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
8.7 長三角汽車產業集群 發展戰略建議
8.7.1 分工協作
8.7.2 重點促進
8.7.3 園區共建
8.7.4 統籌發展
第九章 2017-2019年珠三角汽車產業集群 發展分析
9.1 珠三角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動因
9.1.1 產業結構升級壓力
9.1.2 政府積極引導
9.1.3 市場需求拉動
9.1.4 跨國汽車巨頭布局
9.1.5 廣州本田示范效應
9.1.6 本地平臺企業支撐
9.2 珠三角汽車產業集群整體發展狀況
9.2.1 汽車產業格局分析
9.2.2 汽車產業配套水平
9.2.3 汽車產業集群特點
9.2.4 汽車產業區域協作
9.2.5 珠三角地區汽車保有量分析
9.3 廣州市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9.3.1 汽車產銷狀況分析
9.3.2 汽車行業經濟規模
9.3.3 汽車行業發展瓶頸
9.3.4 新能源汽車推進情況
9.3.5 汽車產業發展目標
9.4 惠州市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9.4.1 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9.4.2 汽車產業發展目標
9.4.3 汽車產業主要任務
9.4.4 汽車產業發展重點
9.4.5 汽車產業空間布局
9.5 珠三角其他地區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9.5.1 深圳市
9.5.2 東莞市
9.5.3 佛山市
9.6 珠三角重點汽車產業集群載體介紹
9.6.1 花都汽車產業基地
9.6.2 南沙平謙汽車產業園
9.6.3 廣東省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產業基地
9.6.4 肇慶高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
第十章 2017-2019年京津冀汽車產業集群 發展分析
10.1 京津冀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意義
10.1.1 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10.1.2 實現區域創新系統
10.1.3 增強區域汽車企業競爭力
10.2 京津冀汽車產業整體發展狀況
10.2.1 汽車產業規模分析
10.2.2 汽車產業轉移態勢
10.2.3 汽車行業政策導向
10.3 北京市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10.3.1 汽車產銷狀況分析
10.3.2 汽車行業經濟規模
10.3.3 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
10.3.4 專用車行業發展情況
10.3.5 汽車零部件行業規模
10.4 天津市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10.4.1 汽車產銷狀況分析
10.4.2 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10.4.3 新能源汽車推廣方案
10.5 河北省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10.5.1 汽車產銷狀況分析
10.5.2 汽車集群版塊分析
10.5.3 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
10.5.4 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10.6 京津冀重點汽車產業集群載體介紹
10.6.1 天津專用汽車產業園
10.6.2 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10.6.3 北汽集團華北(黃驊)汽車產業基地
第十一章 2017-2019年東北汽車產業集群 發展分析
11.1 東北汽車產業整體發展狀況
11.1.1 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11.1.2 汽車產業規模分析
11.1.3 汽車產業集群戰略定位
11.2 吉林省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11.2.1 汽車產銷狀況分析
11.2.2 汽車保有量分析
11.2.3 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
11.2.4 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情況
11.3 遼寧省沈陽市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11.3.1 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11.3.2 汽車產業規模分析
11.3.3 汽車產業發展目標
11.4 遼寧省大連市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11.4.1 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11.4.2 汽車產業運行模式
11.4.3 汽車產業發展目標
11.5 東北重點汽車產業集群載體介紹
11.5.1 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
11.5.2 四平市專用車產業園
11.5.3 沈陽寶馬汽車產業城
11.5.4 大連汽車產業區
11.5.5 大連金州新區汽車產業基地
第十二章2017-2019年中部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分析
12.1中部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條件
12.1.1區域面積廣闊
12.1.2政策環境良好
12.1.3交通運輸發達
12.1.4產業鏈完整
12.2中部汽車產業整體發展狀況
12.2.1汽車產業布局特征
12.2.2汽車產業規模分析
12.3湖北省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12.3.1汽車產業經濟運行狀況
12.3.2汽車產業區域布局分析
12.3.3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優勢
12.3.4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情況
12.3.5汽車產業集群問題分析
12.3.6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對策
12.4河南省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12.4.1汽車產業發展基本現狀
12.4.2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形勢
12.4.3汽車產業集群布局狀況
12.4.4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
12.5安徽省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12.5.1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12.5.2汽車產銷狀況分析
12.5.3汽車產業相關要素
12.5.4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
12.6中部重點汽車產業集群載體介紹
12.6.1湖北專用汽車產業園
12.6.2襄陽汽車工業園
12.6.3中牟汽車產業集聚區
12.6.4合肥崗集江淮汽車配件工業園
第十三章 2017-2019年西部汽車產業集群 發展分析
13.1 西部汽車產業整體發展狀況
13.1.1 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13.1.2 汽車產業競爭格局
13.1.3 汽車產業發展前景
13.2 重慶市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13.2.1 汽車產業發展優勢
13.2.2 汽車產業規模分析
13.2.3 汽車產業集群進展
13.2.4 新能源汽車推廣情況
13.3 四川省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13.3.1 汽車產業發展基礎
13.3.2 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13.3.3 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
13.4 陜西省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13.4.1 汽車產業發展基礎
13.4.2 汽車產業運行現狀
13.4.3 汽車產業發展戰略
13.4.4 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
13.5 西部重點汽車產業集群載體介紹
13.5.1 南駿汽車產業園
13.5.2 天府新區 成都國際汽車城
13.5.3 涪陵高端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
13.5.4 西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
13.5.5 寶雞高新區汽車工業園
第十四章汽車產業集群形成及運行模式分析
14.1產業集群形成模式分類
14.1.1按初始動因(政府/市場)
14.1.2按初始動因(內部/外部)
14.1.3空間形成方式
14.1.4內部市場結構為標準
14.2國際產業集群的基本模式
14.2.1軸輪式產業集群
14.2.2多核式產業集群
14.2.3網狀式產業集群
14.2.4混合式產業集群
14.2.5無形大工廠模式
14.3中國產業集群的主流模式
14.3.1以政府為主導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14.3.2以行業協會為主導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14.3.3以市場為主導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14.4中國汽車產業集群運行模式剖析
14.4.1中央政府主推
14.4.2地方政府主推
14.4.3核心企業與外資合力推動
14.4.4與國外發展模式比較
第十五章 2017-2019年汽車產業集群競爭狀況分析
15.1 產業集群競爭力的主要來源
15.1.1 地理集聚
15.1.2 規模經濟
15.1.3 企業之間的聯系與互動
15.1.4 集群文化
15.2 汽車產業集群的競爭力結構分析
15.2.1 競爭力構成指標
15.2.2 競爭力獲得渠道
15.3 汽車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分析
15.3.1 企業的低成本競爭優勢
15.3.2 產業的高效協作競爭優勢
15.3.3 技術創新競爭優勢
15.3.4 區域經濟競爭優勢
15.4 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的區域競爭格局
15.4.1 沿長江流域
15.4.2 珠三角地區
15.4.3 東北地區
15.4.4 京津地區
15.4.5 西南地區
15.5 汽車產業集群中的企業競爭分析
15.5.1 競爭狀態
15.5.2 集群結構
15.5.3 企業戰略
15.6 汽車產業集群競爭力提升策略
15.6.1 形成核心競爭力
15.6.2 提高規模經濟性
15.6.3 加大品牌效應
15.6.4 合理利用外資
15.6.5 建立銷售網絡及培育售后服務意識
第十六章 2017-2019年汽車產業集群重點招商目標企業
16.1 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
16.1.1 企業發展概況
16.1.2 經營效益分析
16.1.3 業務經營分析
16.1.4 財務狀況分析
16.1.5 投資意愿評估
16.1.6 未來前景展望
16.2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6.2.1 企業發展概況
16.2.2 經營效益分析
16.2.3 業務經營分析
16.2.4 財務狀況分析
16.2.5 投資意愿評估
16.2.6 未來前景展望
16.3 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16.3.1 企業發展概況
16.3.2 經營效益分析
16.3.3 業務經營分析
16.3.4 財務狀況分析
16.3.5 投資意愿評估
16.3.6 未來前景展望
16.4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16.4.1 企業發展概況
16.4.2 經營效益分析
16.4.3 業務經營分析
16.4.4 財務狀況分析
16.4.5 投資意愿評估
16.4.6 未來前景展望
16.5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6.5.1 企業發展概況
16.5.2 經營效益分析
16.5.3 業務經營分析
16.5.4 財務狀況分析
16.5.5 投資意愿評估
16.5.6 未來前景展望
16.6 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16.6.1 企業發展概況
16.6.2 經營效益分析
16.6.3 業務經營分析
16.6.4 財務狀況分析
16.6.5 投資意愿評估
16.6.6 未來前景展望
16.7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6.7.1 企業發展概況
16.7.2 經營效益分析
16.7.3 業務經營分析
16.7.4 財務狀況分析
16.7.5 投資意愿評估
16.7.6 未來前景展望
16.8 廈門金龍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6.8.1 企業發展概況
16.8.2 經營效益分析
16.8.3 業務經營分析
16.8.4 財務狀況分析
16.8.5 投資意愿評估
16.8.6 未來前景展望
第十七章 汽車產業集群的風險隱患及規避措施探討
17.1 產業集群風險的一般形成機理
17.1.1 技術創新受阻
17.1.2 過度競爭
17.1.3 路徑依賴
17.1.4 周期性
17.2 汽車產業集群面臨的風險因素分析
17.2.1 結構性風險
17.2.2 周期性風險
17.2.3 網絡性風險
17.2.4 群外政策性風險
17.2.5 同業競爭性風險
17.3 汽車產業集群運營風險規避策略——針對政府層面
17.3.1 激勵集群內的創新及學習氛圍
17.3.2 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和金融環境
17.3.3 保持集群的對外開放性
17.3.4 針對周期性制定合理的產業政策
17.3.5 增強應對外部環境的能力
17.3.6 建立產業集群風險預警系統
17.4 汽車產業集群運營風險規避策略——針對企業層面
17.4.1 持續進行技術創新
17.4.2 注重商業信用
17.4.3 實行品牌戰略
17.4.4 靈活調整企業戰略
第十八章 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戰略研究
18.1 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的突出問題剖析
18.1.1 集群程度低
18.1.2 地域性太強
18.1.3 產品價值低
18.1.4 行業較分散
18.1.5 與國外差距大
18.2 產業集群的戰略制定理論
18.2.1 產業集群的發展階段劃分
18.2.2 產業集群各階段政府角色定位
18.2.3 產業集群布局戰略選擇影響因素
18.2.4 產業集群布局的戰略原則
18.2.5 產業集群布局的戰略要素
18.2.6 產業集群布局的戰略模式
18.3 產業集群的布局戰略深度剖析
18.3.1 以主導產業為基礎的多元化布局戰略
18.3.2 技術領先帶動的布局戰略
18.3.3 以產業鏈接整合的布局戰略
18.3.4 基于產業集中度的布局戰略
18.3.5 政策支持型的布局戰略
18.4 汽車產業集群的培育及發展建議
18.4.1 形成對策
18.4.2 培育思路
18.4.3 路徑選擇
18.4.4 戰略規劃
18.5 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政策制定
18.5.1 政策指導方針
18.5.2 政府作用分析
18.5.3 政策制定明細
18.5.4 政策更新和協調
18.6 區域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政策建議
18.6.1 政府引導+企業支撐
18.6.2 完善環境+營造品牌
18.6.3 資源共享
18.6.4 完善產業鏈
18.6.5 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