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6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前景展望與市場供需預測報告
http://www.xibaipo.cc 2020-08-20 08:47 中企顧問網
2020-2026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前景展望與市場供需預測報告2020-8
2019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44.9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2.9%。煤炭消費量增長0.4%,原油消費量增長5.2%,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4.8%,電力消費量增長6.6%。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0.4%,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0.8%,上升1.3個百分點。
2007-2017我國能源消費總量
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前景展望與市場供需預測報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紹了可再生能源相關概念及發展環境,接著分析了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及消費需求,然后對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運行態勢進行了重點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國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機遇及發展前景。您若想對中國可再生能源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該行業,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采用國家統計數據,海關總署,問卷調查數據,商務部采集數據等數據庫。其中宏觀經濟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部分行業統計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及市場調研數據,企業數據主要來自于國統計局規模企業統計數據庫及證券交易所等,價格數據主要來自于各類市場監測數據庫。
報告目錄:
1.1 可再生能源的基本內涵
1.1.1 可再生能源的定義
1.1.2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歷程
1.1.3 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意義
1.2 可再生能源的相關種類簡介
1.2.1 太陽能
1.2.2 風能
1.2.3 生物質能
1.2.4 地熱能
1.2.5 水能
1.2.6 潮汐能
第二章 2016-201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現狀剖析
2.1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分析
2.1.1 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
2010-2017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
2.1.2 可再生能源新增容量
2.1.3 可再生能源消費結構現狀
2.1.4 可再生能源消費投資動態
2.1.5 可再生能源研發投入
2.1.6 可再生能源投融資問題
2.2 全球部分地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分析
2.2.1 美國
2.2.2 歐洲
2.2.3 日本
2.2.4 印度
2.2.5 巴西
2.2.6 南非
2.2.7 智利
2.2.8 最具引力市場
2.3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展望
2.3.1 全球能源消費趨勢
2.3.2 全球能源投資力度
2.3.3 能源使用成本展望
2.4 可再生能源國際經驗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2.4.1 消納機制經驗借鑒
2.4.2 發電補貼經驗借鑒
2.4.3 光伏產業經驗借鑒
第三章 2016-2019年中國能源行業發展總體形勢
3.1 2016-2019年中國能源行業規模分析
3.1.1 能源生產總量
3.1.2 能源消費總量
3.1.3 單位GDP能耗
3.1.4 能源進出口
3.1.5 能源利用率
3.2 2016-2019年中國能源行業發展態勢
3.2.1 結構調整
3.2.2 動能轉換
3.2.3 供給改善
3.2.4 供需總體
3.2.5 行業效益
3.2.6 項目投資
3.3 2016-2019年中國能源行業發展重點
3.3.1 高碳能源
3.3.2 低碳能源
3.3.3 可再生能源
3.3.4 分布式能源
3.4 中國能源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4.1 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3.4.2 傳統能源產能過剩
3.4.3 “三棄”問題
3.4.4 發電設備利用率
3.4.5 對外依存度高
3.5 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的建議
3.5.1 發揮投資作用
3.5.2 多措并舉促消納
3.5.3 開展國際合作
3.5.4 完善市場體系
第四章 2016-201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背景
4.1 2016-201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環境分析
4.1.1 經濟運行概況
4.1.2 工業運行情況
4.1.3 能源消費需求
4.1.4 低碳經濟趨勢
4.2 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定位分析
4.2.1 增量主力軍
4.2.2 國際領先水平
4.2.3 推動能源轉型
4.3 節能減排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影響
4.3.1 企業節能降耗必要性
4.3.2 企業節能降耗措施
4.3.3 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結合發展
4.3.4 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
第五章 2016-201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分析
5.1 2016-2019年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綜述
5.1.1 可再生能源發展概況
5.1.2 可再生能源開發程度
5.1.3 可再生能源發展態勢
5.1.4 可再生能源發展思路
5.1.5 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5.2 2016-201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規模
5.2.1 資源分布
5.2.2 能源消費量
5.2.3 裝機規模
5.2.4 發電量
5.2.5 發展結構
5.3 2016-2019年中國主要地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分析
5.3.1 北京市
5.3.2 河北省
5.3.3 遼寧省
5.3.4 寧夏省
5.3.5 青海省
5.3.6 新疆省
5.3.7 陜西省
5.3.8 安徽省
5.4 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5.4.1 對可再生能源認識不足
5.4.2 產業化制約因素
5.4.3 缺少完整研發體系
5.4.4 缺乏穩定市場需求
5.4.5 政策體系不完善
5.5 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建議
5.5.1 完善相關政策
5.5.2 引進多方投資
5.5.3 建立發展基金
5.5.4 加強人才培養
5.5.5 營造良好環境
5.5.6 培育消費市場
第六章 2016-2019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分析
6.1 光伏產業概述
6.1.1 產業定義
6.1.2 產業發展歷程
6.1.3 產業特點
6.2 2016-2019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運行現狀
6.2.1 全球市場規模
6.2.2 國內裝機規模
6.2.3 行業運行分析
6.2.4 格局結構轉換
6.2.5 增速逐漸趨緩
6.3 2016-2019年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發展分析
6.3.1 產業鏈概述
6.3.2 產業升級分析
6.3.3 多晶硅發展現狀
6.3.4 太陽能電池發展簡析
6.3.5 光伏組件出口
6.4 中國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現狀
6.4.1 并網容量
6.4.2 運行特性
6.4.3 并網問題
6.4.4 影響因素
6.5 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創新應用
6.5.1 分布式光伏
6.5.2 光伏扶貧
6.5.3 “光伏+”旅游
6.5.4 “光伏+”農業
6.6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
6.6.1 優勢分析
6.6.2 劣勢分析
6.6.3 機遇分析
6.6.4 威脅分析
6.7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面臨的問題
6.7.1 產業格局不平衡
6.7.2 核心技術缺乏
6.7.3 低水平競爭態勢
6.7.4 貿易摩擦加劇
6.7.5 投融資問題
6.8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建議
6.8.1 完善產業鏈條
6.8.2 注重技術創新
6.8.3 開發下游市場
6.8.4 提高產業效益
6.8.5 規范產業秩序
6.8.6 開拓新興市場
6.8.7 投融資發展建議
第七章 2016-2018中國風電行業發展分析
7.1 2016-2019年全球風電市場整體概況
7.1.1 北美
7.1.2 歐盟
7.1.3 亞太區
7.1.4 印度
7.2 2016-2019年中國風電行業概況
7.2.1 風能資源概況
7.2.2 產業鏈概況
7.2.3 風電裝機規模
7.3 2016-2019年中國風電行業細分市場分析
7.3.1 陸上風電發展歷程
7.3.2 陸上風電發展概述
7.3.3 海上風電發展概述
7.3.4 海上風電裝機規模
7.3.5 海上風電發展受限因素
7.4 2016-2019年中國風電并網運行情況
7.4.1 并網容量概況
7.4.2 不同地區并網現狀
7.4.3 不同地區棄風率
7.4.4 并網弊端分析
7.5 2016-2019年中國風電消納現狀
7.5.1 華北區域
7.5.2 西北區域
7.5.3 東北區域
7.5.4 華中、華東區域
7.5.5 西南、華南區域
7.6 2016-2019年中國風電運維行業運行分析
7.6.1 新興市場
7.6.2 運行模式
7.6.3 發展難點
7.6.4 市場潛力
7.7 “十三五”期間中國風電產業發展重點
7.7.1 解決消納問題
7.7.2 風電開發利用
7.7.3 產業服務體系
7.7.4 行業管理體系
7.7.5 市場競爭機制
7.7.6 風電金融體系
7.7.7 開展國際合作
7.8 風電產業相關政策分析
7.8.1 風電產業政策發展
7.8.2 風電定價機制
7.8.3 風能市場新機制要點
7.8.4 海上風電政策演變
第八章2016-2019年中國其他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現狀
8.12016-2019年中國水能開發利用現狀
8.1.1水電資源開發程度
8.1.2水電裝機規模
8.1.3小水電開發現狀
8.1.4主要水電站動態
8.1.5互聯網+水電站
8.1.6水電發展規劃
8.22016-2019年中國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現狀
8.2.1產業規模
8.2.2生物質能應用
8.2.3生物質發電
8.2.4問題及建議
8.2.5發展規劃
8.32016-2019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現狀
8.3.1資源儲量
8.3.2技術發展
8.3.3戰略意義
8.3.4戰略思考
8.3.5政策建議
第九章 2016-2019年中國“互聯網+”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
9.1 2016-2019年中國能源互聯網發展綜述
9.1.1 能源互聯網的概念
9.1.2 能源互聯網發展意義
9.1.3 主要政策支持
9.1.4 企業投資動態
9.1.5 示范項目通知
9.2 能源互聯網對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的推動作用
9.2.1 創造基礎條件
9.2.2 推動產業升級
9.2.3 完善市場化建設
9.2.4 輸配儲運一體化
9.3 穩步推進能源互聯網的建議
9.3.1 統籌規劃與頂層設計
9.3.2 研究關鍵技術
9.3.3 完善相關政策
9.3.4 論證項目可行性
9.4 “互聯網+”可再生能源典型案例
9.4.1 互聯網+可再生能源供熱系統
9.4.2 互聯網+可再生能源示范區
第十章“一帶一路”倡議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機遇分析
10.1“一帶一路”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概況
10.1.1政府搭臺
10.1.2市場廣闊
10.1.3風險仍存
10.2“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可再生能源合作
10.2.1可再生能源儲量
10.2.2可再生能源開發程度
10.2.3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
10.3“一帶一路”倡議下國內重點區域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
10.3.1重點地區能源對接
10.3.2能源企業發展動態
10.3.3光伏產業成新藍海
10.4“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可再生能源合作機遇
10.4.1中亞
10.4.2南亞
10.4.3東南亞
第十一章 中國可再生能源相關政策分析
11.1 可再生能源產業政策進展
11.1.1 產業政策首次提出
11.1.2 產業政策總體進展
11.1.3 產業政策發展建議
11.2 可再生能源細分產業政策
11.2.1 光伏發電產業政策
11.2.2 風能發電產業政策
11.2.3 生物質能產業政策
11.3 可再生能源消納政策
11.3.1 消納政策密集發布
11.3.2 消納政策約束性
11.3.3 消納政策可執行性
11.3.4 消納政策發展建議
11.4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政策
11.4.1 配額制概念及特征
11.4.2 配額制演變
11.4.3 配額制效果
11.5 可再生能源“綠證”政策
11.5.1 綠證概念及產生
11.5.2 緩解補貼壓力
11.5.3 統籌協調作用
11.5.4 “配額+綠證”制度
11.6 可再生能源“十三五”指導意見
11.6.1 發展目標
11.6.2 重點任務
11.6.3 保障措施
11.7 不同地區可再生能源“十三五”發展規劃
11.7.1 北京市
11.7.2 天津市
11.7.3 河南省
11.7.4 安徽省
11.7.5 吉林省
11.7.6 江西省
第十二章 2020-2026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投資潛力分析
12.1 可再生能源投資環境
12.1.1 能源系統占比
12.1.2 投資回報率
12.1.3 成本優勢
12.1.4 投資潛力
12.2 可再生能源投資動態
12.2.1 投資規模
12.2.2 裝機投資
12.2.3 企業動態
12.2.4 境外投資
12.3 可再生能源投資方向
12.3.1 分布式光伏
12.3.2 智慧電網
12.3.3 風電后市場
12.3.4 燃煤生物質
12.4 可再生能源投融資建議
12.4.1 拓寬融資渠道
12.4.2 創新金融業務
12.4.3 加強國際合作
12.4.4 完善投融資體系
第十三章 2020-2026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及預測()
13.1 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前景展望
13.1.1 可再生能源發展環境
13.1.2 可再生能源競爭力
13.1.3 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
13.2 可再生能源主要細分行業發展趨勢
13.2.1 光伏行業
13.2.2 風電行業
13.2.3 生物質能
13.3 中國能源未來結構預測
13.3.1 能源結構預測
13.3.2 能源供需預測
13.3.3 可再生能源占比預測
13.4 2020-2026年中國可再生能源供需預測
13.4.1 可再生能源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13.4.2 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預測
13.4.3 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