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7年中國物流園區行業發展趨勢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http://www.xibaipo.cc 2021-06-29 14:31 中企顧問網
2021-2027年中國物流園區行業發展趨勢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2021-6
- 價格(元):8000(電子) 8000(紙質) 8500(電子紙質)
- 出版日期:2021-6
- 交付方式:Email電子版/特快專遞
- 訂購電話:400-700-9228 010-69365838
- 2021-2027年中國物流園區行業發展趨勢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首先介紹了物流園區行業市場發展環境、物流園區整體運行態勢等,接著分析了物流園區行業市場運行的現狀,然后介紹了物流園區市場競爭格局。隨后,報告對物流園區做了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最后分析了物流園區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預測。您若想對物流園區產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物流園區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 下載WORD版 下載PDF版 訂購單 訂購流程
物流園區(logistics park)是指在物流作業集中的地區,在幾種運輸方式銜接地,將多種物流設施和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在空間上集中布局的場所,也是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和具有多種服務功能的物流企業的集結點。
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物流園區行業發展趨勢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紹了物流園區行業市場發展環境、物流園區整體運行態勢等,接著分析了物流園區行業市場運行的現狀,然后介紹了物流園區市場競爭格局。隨后,報告對物流園區做了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最后分析了物流園區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預測。您若想對物流園區產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物流園區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采用國家統計數據,海關總署,問卷調查數據,商務部采集數據等數據庫。其中宏觀經濟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部分行業統計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及市場調研數據,企業數據主要來自于國統計局規模企業統計數據庫及證券交易所等,價格數據主要來自于各類市場監測數據庫。
報告目錄:
1.1 物流園區的概念及特征
1.1.1 物流園區的定義
1.1.2 物流園區的內涵
1.1.3 物流園區的特征
1.1.4 物流園區空間布局特點
1.2 物流園區的類型
1.2.1 區域物流組織型園區
1.2.2 商貿型物流園區
1.2.3 運輸樞紐型物流園區
1.2.4 綜合型物流園區
1.3 物流園價值鏈的組成
1.3.1 物流企業
1.3.2 入駐企業與外流客戶
1.3.3 地方政府
1.4 物流園區的功能定位
1.4.1 宏觀社會功能
1.4.2 微觀業務功能
1.4.3 增值服務功能
1.5 物流園區對物流業及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1.5.1 對物流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1.5.2 對建立國家流通網絡的作用
1.5.3 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第二章 2015-2019年國外物流園區發展經驗借鑒
2.1 日本
2.1.1 發展概況
2.1.2 建設規模
2.1.3 規劃布局
2.1.4 開發模式
2.1.5 經營管理
2.1.6 建設經驗
2.2 美國
2.2.1 建設狀況
2.2.2 發展特點
2.2.3 開發模式
2.2.4 發展經驗
2.3 德國
2.3.1 發展狀況
2.3.2 發展特點
2.3.3 規劃原則
2.3.4 功能定位
2.3.5 開發模式
2.3.6 中德對比
2.3.7 建設經驗
2.4 歐洲其他國家
2.4.1 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2.4.2 物流園區的發起者
2.4.3 物流園區的管理者
2.4.4 物流園區運營方式
2.5 國外物流園區的運作模式及借鑒
2.5.1 開發模式的借鑒
2.5.2 規劃布局的借鑒
2.5.3 物流園區的啟示
第三章 2015-2019年中國物流園區的發展環境分析
3.1 經濟環境
3.1.1 世界經濟形勢分析
3.1.2 國內宏觀經濟概況
3.1.3 工業經濟運行現狀
3.1.4 國內固定資產投資
3.1.5 國內宏觀經濟展望
3.2 政策環境
3.2.1 物流產業法律政策
3.2.2 物流園區優惠政策
3.2.3 物流園區相關政策
3.3 產業環境
3.3.1 基礎設施環境改善
3.3.2 物流市場價格改善
3.3.3 物流政策環境改善
第四章 2015-2019年中國物流園區發展綜合分析
4.1 2015-2019年中國物流園區發展綜述
4.1.1 中國物流園區快速發展的原因
4.1.2 中國物流園區發展現狀
4.1.3 首批示范物流園區評審結果
4.1.4 物流園區對區域經濟的作用
4.1.5 物流園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4.2 中國物流園區發展現狀綜述
4.2.1 物流園區發展成就
4.2.2 物流園區總體現狀
4.2.3 物流園區建設現狀
4.3 中國物流園區的分布及建設狀況
4.3.1 中國物流園區總體情況
4.3.2 中國物流園區建設情況
4.3.3 中國物流園區運營情況
4.4 中國物流園區運營狀況分析
4.4.1 物流園區交通便利性
4.4.2 物流園區服務能力
4.4.3 物流園區運營效率
4.4.4 物流園區社會貢獻
4.5 中國物流園區發展問題分析
4.5.1 固有問題分析
4.5.2 常見問題分析
4.5.3 主要問題分析
4.6 中國物流園區發展策略分析
4.6.1 固有問題的對策建議
4.6.2 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
4.6.3 物流園區發展的新對策
4.6.4 物流園區發展戰略
第五章 不同運輸方式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5.1 鐵路物流園區
5.1.1 鐵路物流園區相關概述
5.1.2 鐵路物流園區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1.3 鐵路物流園區運營模式內涵分析
5.1.4 鐵路物流園區規劃建設
5.2 航空物流園區
5.2.1 園區發展概述
5.2.2 園區建設意義
5.2.3 園區發展現狀
5.2.4 園區發展模式
5.2.5 園區規劃布局
5.2.6 園區建設關鍵
5.2.7 未來發展前景
5.3 港口物流園區
5.3.1 園區相關概述
5.3.2 園區發展歷程
5.3.3 園區發展狀況
5.3.4 園區發展問題
5.3.5 園區建設策略
5.3.6 園區發展趨勢
第六章 中國主要行業物流園區發展綜合分析
6.1 冷鏈物流園區
6.1.1 冷鏈物流扶持政策
6.1.2 冷鏈園區建設現狀
6.1.3 園區建設規劃重點
6.1.4 冷鏈行業發展趨勢
6.2 電商物流園區
6.2.1 園區建設扶持政策
6.2.2 園區建設要點分析
6.2.3 園區建設參考因素
6.3 醫藥物流園
6.3.1 醫藥物流運營模式
6.3.2 醫藥物流園建設重點
6.3.3 醫藥物流園運營原則
6.4 農產品物流園區
6.4.1 園區相關概述
6.4.2 園區發展狀況
6.4.3 新背景下的發展
6.4.4 園區發展模式
6.4.5 園區運營管理
6.4.6 園區發展問題
6.4.7 園區發展建議
6.5 鋼鐵物流園區
6.5.1 物流園區綜述
6.5.2 園區發展分析
6.5.3 運營現狀分析
6.5.4 園區建設分析
6.5.5 園區發展趨勢
6.6 化工物流園區
6.6.1 園區相關概述
6.6.2 園區功能分析
6.6.3 園區發展現狀
6.6.4 園區集群化分析
6.6.5 園區布局規劃
6.6.6 運營模式分析
6.6.7 園區安全管理
6.7 煤炭物流園區
6.7.1 園區相關概述
6.7.2 建設條件分析
6.7.3 園區運營模式
6.7.4 園區發展困境
6.7.5 現代化園區分析
第七章 中國智慧物流園區發展綜合分析
7.1 中國智慧物流園區發展綜述
7.1.1 智慧物流園區發展態勢
7.1.2 智慧物流園區特點分析
7.1.3 園區智慧化關系處理
7.1.4 智慧物流園區建設重點
7.1.5 智慧物流園區規劃思路
7.1.6 智慧物流園區發展潛力
7.2 中國“互聯網+”物流園區建設需求與實踐
7.2.1 “互聯網+”物流園區建設需求
7.2.2 “互聯網+”物流園區發展特點
7.2.3 “互聯網+”物流園區實踐案例
7.2.4 “互聯網+”物流園區發展對策
7.3 中國物流園區信息化發展趨勢
7.3.1 物流企業信息化發展
7.3.2 業務流程信息化發展
7.3.3 物流園區信息化途徑
7.4 物聯網技術在物流園區中應用分析
7.4.1 物聯網技術相關概述
7.4.2 物聯網技術應用分析
7.4.3 物聯網環境下園區現狀
第八章 中國綠色低碳物流園區發展綜合分析
8.1 綠色低碳物流園區發展綜述
8.1.1 綠色低碳物流園區的相關概述
8.1.2 綠色低碳物流園區規劃的路徑
8.1.3 建設綠色低碳物流園區的策略
8.2 低碳物流園區的規劃與評價指數
8.2.1 低碳物流園區主要特征分析
8.2.2 低碳物流園區內部結構設計
8.2.3 低碳物流園區評價指標體系
8.3 中國綠色低碳物流園區案例分析——狀元谷園區
8.3.1 低碳物園區建設背景
8.3.2 低碳園區建設目標
8.3.3 低碳發展功能建設
8.3.4 低碳建設指標及措施
8.3.5 低碳建設創新體現
8.3.6 園區建設借鑒意義
第九章 2015-2019年主要類型物流園區發展建設分析
9.1 綜合服務——武漢東西湖綜合物流園
9.1.1 園區概況
9.1.2 園區功能定位
9.1.3 園區開發運作經驗
9.1.4 園區規劃布局
9.1.5 園區發展思路
9.2 貨運樞紐——青島膠州灣國際物流園
9.2.1 運量增幅
9.2.2 聯運網絡
9.2.3 通關一體化
9.2.4 綜合物流園
9.3 商貿物流——安徽合肥商貿物流園區
9.3.1 園區概況
9.3.2 園區區位優勢
9.3.3 園區經營效益
9.3.4 園區發展思路
9.4 冷鏈物流——通海國際冷鏈物流園區
9.4.1 園區建設投資
9.4.2 綜合運行能力
9.4.3 產業配套設施
第十章 2015-2019年中國物流園區的科學規劃建設分析
10.1 物流園區規劃建設狀況
10.1.1 規劃建設方法
10.1.2 設計原則及要素
10.1.3 內部功能區建設
10.1.4 選址與總體布局
10.2 科學規劃建設物流園區的優勢
10.2.1 優化組合現有資源
10.2.2 帶動產業鏈的發展
10.2.3 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10.2.4 改善城市環境和形象
10.3 科學規劃建設物流園區應注意的問題
10.3.1 定位應準確且遵循經濟合理原則
10.3.2 實施多元化經營及完善配套設施
10.3.3 園區建設與政府宏觀規劃相協調
10.3.4 甄別入駐企業進行并控制土地使用
10.4 中國物流園區規劃存在的問題
10.4.1 管理體制問題
10.4.2 發展思路問題
10.4.3 基礎數據問題
10.4.4 產業集聚問題
10.4.5 專業人才問題
10.5 中國物流園區規劃完善建議
10.5.1 完善物流政策
10.5.2 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10.5.3 加快信息化建設
10.5.4 重視人才培養
第十一章 2015-2019年中國物流園區建設發展模式分析
11.1 物流園區的建設發展模式探討
11.1.1 主流開發模式
11.1.2 空間布局模式
11.1.3 經營管理模式
11.1.4 企業化運作模式
11.2 物流園區的盈利模式分析
11.2.1 轉運型物流園區贏利模式
11.2.2 存儲配送型物流園區贏利模式
11.2.3 流通加工型物流園區贏利模式
11.2.4 綜合型物流園區贏利模式
11.3 物流園區投資開發模式分析
11.3.1 投資開發模式分析
11.3.2 應用模式及其問題
11.3.3 開發模式應用要點
11.4 物流園區的投資模式分析
11.4.1 物流園區的投資評估
11.4.2 物流園區投資經營要素
11.4.3 物流園區的服務和價格
第十二章 中國物流園區運營管理及商業模式分析
12.1 物流園區運營管理模式探討
12.1.1 經營管理模式分析
12.1.2 企業化運作模式探索
12.1.3 園區贏利模式分析
12.2 物流園區商業模式分析
12.2.1 公路港模式
12.2.2 貨運樞紐模式
12.2.3 電商物流園區模式
12.2.4 商貿物流地產模式
12.2.5 工業物流地產模式
12.2.6 綜合服務物流園區模式
12.3 物流園區互聯網平臺發展模式分析
12.3.1 運營模式分析
12.3.2 盈利模式分析
12.3.3 推廣模式分析
第十三章 2015-2019年物流園區投資分析
13.1 中國物流園區的投資環境分析
13.1.1 不斷提高投資環境競爭力
13.1.2 物流園區投資運營需求簡析
13.1.3 國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
13.1.4 促進物流園區投資建設規范化
13.2 中國物流園區投資運營主體分析
13.2.1 投資運營主體及職能
13.2.2 投資運營主體的主要矛盾
13.2.3 投資運營環境及主體分析
13.2.4 投資運營主體的合作模式思考
13.3 中國物流園區投資開發經營及實體營運方式
13.3.1 參股的方式
13.3.2 合資的方式
13.3.3 合作的方式
13.3.4 招工的方式
13.3.5 招租的方式
13.4 物流園區項目投資PPP模式分析
13.4.1 PPP基本介紹
13.4.2 PPP模式操作流程
13.4.3 PPP模式運作關鍵點
13.4.4 PPP項目實施過程建議
13.5 中國物流園區投資建設規模
13.5.1 物流園區總量規模
13.5.2 第.一梯次物流園
13.5.3 第二梯次物流園
13.5.4 第三梯次物流園
13.5.5 第四梯次物流園
13.6 中國物流園區投資風險及防范策略
13.6.1 經濟風險防范對策
13.6.2 市場風險防范對策
13.6.3 質量風險防范對策
13.6.4 管理風險防范對策
第十四章 中國物流園區的前景趨勢分析
14.1 中國物流園區的發展趨勢分析
14.1.1 網絡化趨勢
14.1.2 綜合化趨勢
14.1.3 集聚化趨勢
14.1.4 專業化趨勢
14.1.5 平臺化趨勢
14.1.6 產業化趨勢
14.2 中國物流園區未來發展熱點
14.2.1 服務城市功能
14.2.2 專業化服務
14.2.3 “無水港”發展
14.3 中國物流園區的發展前景展望
14.3.1 發展速度不斷加快
14.3.2 總體指導性將加強
14.3.3 投資支持將會更大
14.4 “十三五”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方案
14.4.1 形勢與需求
14.4.2 建設目標
14.4.3 建設重點與方案
14.4.4 保障措施
14.5 2021-2027年中國物流園區預測分析
14.5.1 影響因素分析
14.5.2 物流園區數量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