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分析與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http://www.xibaipo.cc 2023-10-11 10:48 中企顧問網
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分析與投資方向研究報告2023-10
- 價格(元):8000(電子) 8000(紙質) 8500(電子紙質)
- 出版日期:2023-10
- 交付方式:Email電子版/特快專遞
- 訂購電話:400-700-9228 010-69365838
- 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分析與投資方向研究報告,首先介紹了可再生能源的定義、分類及相關概念等,其次分析了國際國內可再生能源利用現狀、國內可再生能源的產業發展背景,接著對太陽能光伏發電、風能發電、水電、生物質能、地熱能開發等細分可再生能源行業進行了詳細的產業分析,并分析了能源互聯網背景下和“一帶一路”倡議下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積極影響以及國家出臺的可再生能源行業相關政策,最后對可再生能源行業整體的投資潛力和項目投資案例進行了分析并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及趨勢進行了科學的預測。
- 下載WORD版 下載PDF版 訂購單 訂購流程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經濟社會的命脈。在傳統化石能源資源緊缺、能源安全隱患、環境污染、全球氣候變化等挑戰下,對安全清潔和可持續開發的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利用勢在必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開發新能源、加強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成為解決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日益凸顯的能源需求增長與能源緊缺、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之間矛盾的必然選擇。
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地熱能,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是未來五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總體方向。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既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能源供應,又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完成深入推進能源革命,著力推動能源生產利用方式變革,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的規劃目標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十四五”期間,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發展市場競爭力。
根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要提升至25%,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要達到12億千瓦以上。2021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34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6.1%,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2021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48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9.8%。 2022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超過12億千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均居世界首位。
2022年3月24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以及財政部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自査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核查工作,通過企業自查、現場檢查、重點督查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摸清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底數,嚴厲打擊可再生能源發電騙補等行為。2022年4月,國家能源局、科學技術部發布《“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聚焦大規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研發更高效、更經濟、更可靠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以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先進發電及綜合利用技術,支撐可再生能源產業高質量開發利用。2022年11月16日,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的可再生能源,現階段主要包括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以各地區202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為基數,“十四五”期間每年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在全國和地方能源消費總量考核時予以扣除。
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分析與投資方向研究報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紹了可再生能源的定義、分類及相關概念等,其次分析了國際國內可再生能源利用現狀、國內可再生能源的產業發展背景,接著對太陽能光伏發電、風能發電、水電、生物質能、地熱能開發等細分可再生能源行業進行了詳細的產業分析,并分析了能源互聯網背景下和“一帶一路”倡議下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積極影響以及國家出臺的可再生能源行業相關政策,最后對可再生能源行業整體的投資潛力和項目投資案例進行了分析并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及趨勢進行了科學的預測。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自于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中企顧問網、中企顧問網市場調查中心、中國光伏協會以及國內外重點刊物等渠道,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您或貴單位若想對可再生能源產業有個系統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資可再生能源相關項目,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工具。
報告目錄:
第一章 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概述
1.1 可再生能源的基本內涵
1.1.1 可再生能源的定義
1.1.2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歷程
1.1.3 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意義
1.2 可再生能源的相關種類簡介
1.2.1 太陽能
1.2.2 風能
1.2.3 生物質能
1.2.4 地熱能
1.2.5 水能
1.2.6 潮汐能
第二章 2021-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狀況剖析
2.1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綜合分析
2.1.1 全球能源消費現狀
2.1.2 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
2.1.3 可再生能源細分市場
2.1.4 可再生能源區域裝機
2.1.5 可再生能源就業人數
2.1.6 可再生能源消費結構
2.2 全球部分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分析
2.2.1 各國綜述
2.2.2 美國
2.2.3 日本
2.2.4 印度
2.2.5 巴西
2.2.6 南非
2.2.7 智利
2.2.8 德國
2.3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展望
2.3.1 全球能源消費預測
2.3.2 市場發展前景分析
2.3.3 全球能源成本趨勢
2.3.4 行業設備大型化趨勢
2.4 可再生能源國際經驗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2.4.1 可再生能源政策經驗
2.4.2 補貼政策經驗借鑒
2.4.3 儲能發展經驗借鑒
2.4.4 可再生能源發展啟示
第三章 2021-2023年中國能源行業發展總體形勢
3.1 中國能源行業運行狀況分析
3.1.1 能源生產情況
3.1.2 能源消費總量
3.1.3 能源投資狀況
3.1.4 能源價格改革
3.1.5 能源扶貧情況
3.1.6 能源效率情況
3.1.7 能源消費彈性
3.2 中國能源行業發展重點分析
3.2.1 高碳能源
3.2.2 低碳能源
3.2.3 可再生能源
3.2.4 分布式能源
3.3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能源轉型發展分析
3.3.1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意義
3.3.2 能源低碳轉型發展總體目標
3.3.3 能源轉型發展的路線圖分析
3.3.4 能源低碳轉型發展關鍵問題
3.3.5 能源低碳轉型發展措施建議
3.4 中國能源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分析
3.4.1 中國能源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背景
3.4.2 中國能源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特征
3.4.3 國內外能源數字化發展實踐及經驗
3.4.4 中國能源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思路
3.4.5 中國能源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建議
3.4.6 中國能源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趨勢
3.5 中國能源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5.1 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3.5.2 節能發展存在難題
3.5.3 能源技術創新問題
3.5.4 能源發展環境問題
3.5.5 能源體系結構缺陷
3.6 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的建議
3.6.1 加快促進能源轉型發展
3.6.2 保證轉型中的能源安全
3.6.3 推動現代能源體系建設
3.6.4 促進能源區域協調發展
3.6.5 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
3.6.6 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6.7 加強能源市場國際合作
第四章 2021-2023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背景
4.1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環境分析
4.1.1 宏觀經濟發展概況
4.1.2 工業經濟運行狀況
4.1.3 全國固定資產投資
4.1.4 環保目標完成情況
4.1.5 新型城鎮化的成效
4.2 中國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分析
4.2.1 可再生能源主要技術介紹
4.2.2 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歷程
4.2.3 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水平
4.2.4 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特點
4.2.5 主要可再生能源技術進展
4.3 節能減排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影響
4.3.1 企業節能降耗必要性
4.3.2 企業節能減排認知狀況
4.3.3 企業節能降耗具體措施
4.3.4 節能減排工作方案發布
第五章 2021-2023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分析
5.1 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綜述
5.1.1 可再生能源發展動力
5.1.2 可再生能源發展亮點
5.1.3 可再生能源發展成就
5.1.4 可再生能源多主體利益關系
5.2 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規模
5.2.1 資源分布
5.2.2 裝機規模
5.2.3 發電量
5.2.4 消費狀況
5.2.5 能源利用率
5.2.6 能源消納
5.3 中國主要地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分析
5.3.1 遼寧省
5.3.2 青海省
5.3.3 新疆自治區
5.3.4 安徽省
5.3.5 浙江省
5.3.6 四川省
5.3.7 江蘇省
5.3.8 山西省
5.3.9 山東省
5.4 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5.4.1 核心技術問題
5.4.2 體制制約因素
5.4.3 成本制約因素
5.4.4 海外投資挑戰
5.4.5 發展面臨挑戰
5.5 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建議
5.5.1 加強人才培養
5.5.2 行業政策建議
5.5.3 引進資金策略
5.5.4 行業發展路徑
5.5.5 海外投資建議
第六章 2021-2023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分析
6.1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概況
6.1.1 光伏行業發展歷程
6.1.2 光伏并網發電優劣勢
6.1.3 光伏項目投資經濟性
6.2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相關政策分析
6.2.1 產業政策匯總
6.2.2 重點政策解析
6.2.3 產業補貼政策
6.2.4 相關標準動態
6.2.5 政策基本特征
6.2.6 政策影響分析
6.2.7 政策發展方向
6.3 中國光伏行業運行狀況
6.3.1 光伏發電裝機規模
6.3.2 光伏發電供給規模
6.3.3 光伏發電消納形勢
6.3.4 光伏發電上網電價
6.3.5 光伏應用市場結構
6.3.6 光伏設備運營狀況
6.3.7 光伏項目建設動態
6.4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發展分析
6.4.1 光伏產業鏈構成
6.4.2 產業鏈生產情況
6.4.3 產業鏈進出口分析
6.4.4 產業鏈價格走勢
6.4.5 產業鏈成本路徑
6.4.6 產業鏈投資機會
6.5 中國分布式光伏發電運行分析
6.5.1 行業發展意義
6.5.2 政策推動因素
6.5.3 裝機規模分析
6.5.4 并網用戶數量
6.5.5 整縣試點分布
6.5.6 項目發展動態
6.5.7 發展前景展望
6.6 中國光伏發電與儲能結合發展分析
6.6.1 光儲融合發展形勢
6.6.2 光儲市場規模分析
6.6.3 光儲市場應用分布
6.6.4 光儲電站發展模式
6.6.5 企業光儲投資動態
6.6.6 光伏儲能發展前景
6.7 中國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分析
6.7.1 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優勢分析
6.7.2 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施工技術
6.7.3 光伏并網發電系統基本原理
6.7.4 光伏并網發電對電網的影響
6.8 中國光伏產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6.8.1 產業基礎研究能力滯后
6.8.2 標準與檢測認證的不足
6.8.3 光伏發電利用水平偏低
6.8.4 補貼降低所帶來的挑戰
6.8.5 供應鏈產業鏈管理問題
6.8.6 光伏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第七章 2021-2023年中國風電行業發展分析
7.1 全球風電行業發展分析
7.1.1 市場發展歷程
7.1.2 風電裝機規模
7.1.3 區域發展分析
7.1.4 細分市場發展
7.1.5 市場競爭格局
7.1.6 風電融資情況
7.1.7 市場前景預測
7.2 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綜述
7.2.1 風能資源概況
7.2.2 產業鏈條發展
7.2.3 行業裝機情況
7.2.4 風力發電規模
7.2.5 區域發展情況
7.2.6 風電上網電價
7.3 中國風電行業細分市場分析
7.3.1 陸上風電發展歷程
7.3.2 陸上風電裝機規模
7.3.3 海上風電裝機規模
7.3.4 海上風電項目建設
7.3.5 海上風電上網電價
7.3.6 海上風電技術趨勢
7.4 中國風電消納發展分析
7.4.1 風電消納舉措分析
7.4.2 風電消納狀況分析
7.4.3 風電消納發展目標
7.4.4 風電消納意義分析
7.5 中國風電運維行業發展分析
7.5.1 行業運行模式
7.5.2 市場發展規模
7.5.3 風電運維價格
7.5.4 市場競爭格局
7.5.5 運維市場動態
7.5.6 未來發展空間
7.6 中國風電并網及對電網的影響分析
7.6.1 風電并網基本概述
7.6.2 風電并網主要方式
7.6.3 風電并網技術分析
7.6.4 風電并網影響分析
7.6.5 風電并網存在的問題
7.6.6 風電并網應對對策
7.7 中國風電市場未來發展的因素分析及對策
7.7.1 風電市場發展有利因素
7.7.2 風電市場發展制約因素
7.7.3 風電產業發展政策建議
7.7.4 “十四五”產業發展策略
7.7.5 “十四五”風電發展規劃
7.8 中國風電產業相關政策分析
7.8.1 風電相關政策匯總
7.8.2 電力消納保障政策
7.8.3 能源安全保障政策
7.8.4 風電上網電價政策
7.8.5 風電項目規范政策
7.8.6 風電金融支持政策
第八章 2021-2023年中國其他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分析
8.1 中國水能開發利用現狀
8.1.1 全球發展情況
8.1.2 水資源總量情況
8.1.3 行業裝機情況
8.1.4 水力發電規模
8.1.5 水電利用狀況
8.1.6 區域發展格局
8.1.7 水電發展機遇
8.1.8 水電發展趨勢
8.2 中國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現狀
8.2.1 產業發展政策
8.2.2 產業基本概況
8.2.3 行業發展現狀
8.2.4 市場裝機規模
8.2.5 區域發展分析
8.2.6 產業投資規模
8.2.7 行業發展問題
8.2.8 產業發展建議
8.3 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現狀
8.3.1 全球發展分析
8.3.2 行業扶持政策
8.3.3 地熱資源分布
8.3.4 行業發展現狀
8.3.5 開發利用狀況
8.3.6 開發利用模式
8.3.7 技術發展方向
8.3.8 行業發展思考
8.3.9 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8.3.10 十四五發展建議
第九章 2021-2023年“互聯網+”可再生能源發展分析
9.1 能源互聯網基本概況
9.1.1 能源互聯網基本概念
9.1.2 能源互聯網重點版塊
9.1.3 能源互聯網發展意義
9.1.4 能源互聯網戰略地位
9.1.5 全球能源互聯網組織發展
9.2 中國能源互聯網發展綜況
9.2.1 政策環境分析
9.2.2 發展現狀分析
9.2.3 平臺建設進展
9.2.4 示范項目分析
9.2.5 國家電網規劃
9.2.6 企業投資布局
9.2.7 行業投資分析
9.3 能源互聯網對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的推動作用
9.3.1 創造基礎條件
9.3.2 推動產業升級
9.3.3 解決消納問題
9.3.4 完善市場化建設
9.3.5 輸配儲運一體化
9.4 能源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及市場機制
9.4.1 發展模式分析
9.4.2 創新應用模式
9.4.3 潛在商業模式
9.4.4 商業模式實現
9.4.5 模式支撐機制
9.4.6 模式發展對策
9.5 地區能源互聯網發展動態
9.5.1 長三角
9.5.2 浙江省
9.5.3 廈門市
9.6 穩步推進能源互聯網的建議
9.6.1 推動能源技術革命
9.6.2 推動能源體制改革
9.6.3 推進能源試點示范
9.6.4 推進能源領域開放
9.7 園區能源互聯網云平臺典型項目分析
9.7.1 項目背景分析
9.7.2 項目基本情況
9.7.3 項目技術路線
9.7.4 項目建設內容
9.7.5 平臺主要功能
9.7.6 項目實施效益
第十章 “一帶一路”倡議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機遇分析
10.1 “一帶一路”發展運行狀況分析
10.1.1 基本內涵解讀
10.1.2 綜合政策分析
10.1.3 合作成果分析
10.1.4 投資合作情況
10.1.5 金融合作分析
10.1.6 多國能源合作
10.2 “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可再生能源投資分析
10.2.1 投資政策利好
10.2.2 投資規模狀況
10.2.3 投資效益分析
10.2.4 投資約束分析
10.2.5 投資合作路徑
10.2.6 投資前景預測
10.3 “一帶一路”下可再生能源發展重點——電能
10.3.1 沿線電力現狀
10.3.2 投資合作優勢
10.3.3 電力合作機遇
10.3.4 電力投資合作
10.3.5 電力互聯互通
10.3.6 電力合作風險
10.3.7 風險防范措施
10.4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可再生能源合作
10.4.1 中泰合作
10.4.2 中巴合作
10.4.3 中越合作
10.4.4 中波合作
10.4.5 中老合作
10.4.6 中印尼合作
10.5 “一帶一路”背景下能源企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
10.5.1 企業面臨的機遇
10.5.2 企業面臨的挑戰
10.5.3 企業投資布局建議
第十一章 中國可再生能源相關政策分析
11.1 可再生能源產業政策進展
11.1.1 產業政策首次提出
11.1.2 產業政策發展歷程
11.1.3 產業利好政策動態
11.1.4 企業發展利好政策
11.2 可再生能源消納政策
11.2.1 消納相關政策匯總
11.2.2 消納責任權重及目標
11.2.3 區域消納政策措施
11.2.4 消納政策發展建議
11.3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政策
11.3.1 配額制概念及特征
11.3.2 配額制演變歷程
11.3.3 配額制實施機制
11.3.4 配額制完善時機
11.4 可再生能源“綠證”政策
11.4.1 綠證概念及產生
11.4.2 綠證相關政策
11.4.3 綠證關鍵要素
11.4.4 綠證機制現狀
11.4.5 “配額+綠證”制度
11.4.6 綠證發展建議
11.5 可再生能源“十四五”相關布局對策
11.5.1 可再生能源發展要求
11.5.2 可再生能源主要特點
11.5.3 綠色碳達峰實現路徑
11.5.4 可再生能源企業補貼
11.5.5 可再生能源發展思路
11.5.6 現代能源體系規劃
11.6 不同地區可再生能源“十四五”發展規劃
11.6.1 北京市
11.6.2 天津市
11.6.3 海南省
11.6.4 江西省
11.6.5 江蘇省
11.6.6 浙江省
11.6.7 廣東省
11.6.8 甘肅省
11.6.9 內蒙古
11.6.10 山東省
11.6.11 四川省
11.6.12 貴州省
第十二章 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投資潛力分析
12.1 可再生能源投資環境
12.1.1 全球投資力度
12.1.2 投資態勢良好
12.1.3 投資地位領先
12.1.4 海外投資特點
12.1.5 成本不斷下降
12.1.6 技術研發加快
12.2 可再生能源投資規模及特點
12.2.1 投資規模狀況
12.2.2 投資重點領域
12.2.3 財政投資預算
12.2.4 投資規模預測
12.3 可再生能源投資方向
12.3.1 分布式光伏
12.3.2 智能電網
12.3.3 風電運維
12.3.4 生物質燃料
12.4 可再生能源投融資建議
12.4.1 拓寬融資渠道
12.4.2 創新金融業務
12.4.3 加強國際合作
12.4.4 完善投融資體系
12.5 發揮綠色金融的投資作用
12.5.1 金融支持的背景
12.5.2 金融支持的需求
12.5.3 尋求金融支持路徑
12.5.4 探索多元化支持模式
第十三章 中國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建設案例深度解析
13.1 旗濱集團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
13.1.1 項目投資背景
13.1.2 項目投資目的
13.1.3 項目基本情況
13.1.4 項目主體介紹
13.1.5 項目投資風險
13.2 金晶科技建設太陽能光伏輕質面板項目案例分析
13.2.1 項目基本概述
13.2.2 項目建設必要性
13.2.3 項目市場分析
13.2.4 項目發展風險
13.2.5 項目經濟效益
13.3 云南能投通泉風電場項目案例分析
13.3.1 項目基本概述
13.3.2 項目前期準備
13.3.3 項目資金來源
13.3.4 項目公司影響
13.3.5 項目投資風險
13.3.6 經濟效益分析
第十四章 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及預測
14.1 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前景展望
14.1.1 可再生能源資源環境
14.1.2 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
14.1.3 可再生能源發展機遇
14.1.4 可再生能源減碳潛力
14.2 可再生能源主要細分行業發展趨勢
14.2.1 光伏行業
14.2.2 風電行業
14.2.3 水電行業
14.2.4 生物質能
14.3 能源未來結構預測
14.3.1 能源結構預測
14.3.2 能源供給預測
14.3.3 能源消費預測
14.3.4 能源發展預測
14.3.5 可再生能源占比預測
14.4 對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預測分析
14.4.1 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14.4.2 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預測
14.4.3 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預測
圖表目錄
圖表 2012-2021年各大洲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量
圖表 2021年亞洲各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
圖表 2021年歐洲各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
圖表 2021年美洲、大洋洲各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
圖表 2019-2021年日本光伏與風電項目投資額
圖表 全球各國儲能相關政策制定路線分析情況
圖表 可再生能源常見的激勵機制優缺點
圖表 2022-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產量增速月度走勢
圖表 2022-2023年煤炭進口月度走勢
圖表 2022-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原油產量月度走勢
圖表 2022-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原油加工量月度走勢
圖表 2022-2023年原油進口月度走勢
圖表 2022-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天然氣產量月度走勢
圖表 2022-2023年天然氣進口月度走勢
圖表 2022-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月度走勢
圖表 2016-2021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統計情況
圖表 2016-2021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統計情況
圖表 2017-2021年中國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
圖表 2015-2021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
圖表 2021年單位GDP能耗和重點領域綜合能耗情況
圖表 2017-2021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情況
圖表 2011-2021年能源消費彈性系數
圖表 世界主要國家人均能源消費與人均GDP變化關系
圖表 2000-2060年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變化趨勢
圖表 2000-2060年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終端用能電氣化比重變化趨勢展望
圖表 2021年全球碳排放構成
圖表 2021年我國各部門碳排放情況
圖表 “三新”要求
圖表 新型電力系統的主要特征
圖表 部分電力央企數字化轉型要點
圖表 電網向平臺型轉變
圖表 交直流混合的有源配電網
圖表 信息、交通、能源三網融合
圖表 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
圖表 中國電力4.0的主要特征
圖表 群策群力打造電力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