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30年中國產業園區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戰略報告
http://www.xibaipo.cc 2024-04-01 13:11 中企顧問網
2024-2030年中國產業園區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戰略報告2024-4
- 價格(元):8000(電子) 8000(紙質) 8500(電子紙質)
- 出版日期:2024-4
- 交付方式:Email電子版/特快專遞
- 訂購電話:400-700-9228 010-69365838
- 2024-2030年中國產業園區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戰略報告,首先介紹了產業園區的定義、優勢、分類等,接著分析了產業園區的整體發展概況,然后重點分析了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文化產業園區、物流園區、保稅區、汽車產業園區、金融后臺與服務外包產業園區及其他園區的發展,并詳細介紹了浙江盛遼寧盛四川盛湖南盛貴州省等地區產業園區的發展情況。隨后,報告對產業園區做了招商與運營管理分析,并對國內重點產業園區發展情況作了重點分析。最后,報告對產業園區投資潛力及前景趨勢做了科學的預測。
- 下載WORD版 下載PDF版 訂購單 訂購流程
產業園區是指由政府或企業為實現產業發展目標而創立的特殊區位環境。產業園區的類型十分豐富,包括工業園區(含各種類型的開發區,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區以及省級各類工業園區等)、金融后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物流產業園區等等。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產業園區逐漸被各級政府所重視。它在區域經濟與產業經濟之間形成了一個產業聯動的橋梁,它承載著區域產業的系統組合與補充,以及主導產業的合理鏈接與配套等功能作用。產業園區建設的同時為科技創新型、經營創業型和配套加工型、咨詢服務型等企業構建了一個適合企業發展的經營平臺。目前園區經濟的發展日趨完善、日漸成熟,現已形成了產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特有運營模式,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今后的經濟建設中將進一步發揮拉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的巨大作用。
當前,我國各類產業園區發展態勢良好。截至2022年11月14日,中國國家級開發區和省級開發區共有2782個,其中國家級開發區有675個,省級開發區有2107個。從國家級園區數量分布來看,中國國家級經開區共230個,占比為34%;國家級高新區共172個,占比為25%;國家海關特殊監管區167個,占比為25%。
產業園區作為一個具有獨特吸引力的區域體,具有復雜的雙重屬性。它一方面是相關企業的區域聚集體,表現出一定的宏觀性;另一方面由于其運營方式多為政府投資或規劃,開發企業管理運營,因此又具有一定的微觀性。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我國已經迎來了產業園區迅速發展的大好時機。2021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十四五”支持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提供了發展范本。其中提到以產業園區和產城融合發展為載體的產業轉型升級支撐體系更加完善。產業園區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和“抓手”,2022年11月9日,科技部公布了《“十四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國家高新區、自創區布局更加優化,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體制機制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明顯改善,建成若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和一批創新型科技園區、創新型特色園區,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全方位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
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產業園區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戰略報告》共二十一章。首先介紹了產業園區的定義、優勢、分類等,接著分析了產業園區的整體發展概況,然后重點分析了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文化產業園區、物流園區、保稅區、汽車產業園區、金融后臺與服務外包產業園區及其他園區的發展,并詳細介紹了浙江省、遼寧省、四川省、湖南省、貴州省等地區產業園區的發展情況。隨后,報告對產業園區做了招商與運營管理分析,并對國內重點產業園區發展情況作了重點分析。最后,報告對產業園區投資潛力及前景趨勢做了科學的預測。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自于國家統計局、商務部、工信部、中企顧問網、中企顧問網市場調查中心以及國內外重點刊物等渠道,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此報告是您跟蹤產業園區最新發展動態、編寫產業規劃、編制產業政策、制定招商策略的重要參考工具。
報告目錄:
第一章 產業園區概述
1.1 產業園區的定義及分類
1.1.1 產業園區的概述
1.1.2 產業園區的類型
1.1.3 產業園區的優勢
1.1.4 與產業集群關系
1.1.5 產業園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
1.2 產業園區分類介紹
1.2.1 經濟技術開發區
1.2.2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2.3 生態工業園區
1.2.4 文化產業園區
1.2.5 物流園區
1.2.6 金融后臺服務園區
第二章 2021-2023年產業園區總體分析
2.1 2021-2023年中國產業園區發展綜述
2.1.1 產業園區發展歷程
2.1.2 園區發展形態演進
2.1.3 產業園區發展邏輯
2.1.4 工業示范基地評選
2.1.5 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2.1.6 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
2.2 2021-2023年中國產業園區發展狀況
2.2.1 產業園區發展規模
2.2.2 頭部企業運營狀況
2.2.3 產業園區區域分布
2.2.4 產業園區運營商格局
2.2.5 特色產業園區情況
2.2.6 產業園區新銳項目
2.3 產業園區競爭情報鏈服務構建分析
2.3.1 產業園區競爭情報需求
2.3.2 產業園區競爭情報服務發展動因
2.3.3 產業園區競爭情報服務需求類型
2.3.4 產業園區競爭情報服務鏈理論框架
2.3.5 產業園區競爭情報服務鏈模型構建
2.3.6 產業園區競爭情報服務平臺功能模塊
2.3.7 產業園區競爭情報服務平臺運行機理
2.3.8 產業園區競爭情報服務鏈優化建議
2.4 產業園區核心競爭力評價體系
2.4.1 產業園區競爭力
2.4.2 資源整合能力
2.4.3 運營管理能力
2.4.4 社會經濟效益
2.5 產業園區發展創新方向分析
2.5.1 園區盈利模式創新
2.5.2 園區的數字化創新
2.5.3 園區融資模式創新
2.5.4 園區政策發展創新
2.5.5 園區招商運營創新
2.6 中國產業園區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分析
2.6.1 專業人才方面
2.6.2 政策措施方面
2.6.3 規劃建設方面
2.6.4 科技創新方面
2.6.5 建設融資方面
第三章 2021-2023年經濟技術開發區分析
3.1 中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綜述
3.1.1 開發區相關政策
3.1.2 開發區開發類型
3.1.3 開發區管理模式
3.1.4 開發區經濟效益
3.1.5 產業規劃分析
3.2 2021-2023年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狀況
3.2.1 開發區基本特征
3.2.2 開發區數量規模
3.2.3 開發區財政收入
3.2.4 開發區結構分布
3.3 2021-2023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運行狀況
3.3.1 生產總值規模
3.3.2 區域發展規模
3.3.3 綜合排名狀況
3.3.4 進出口總額
3.3.5 外資引入情況
3.4 中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3.4.1 園區發展問題
3.4.2 發展經驗借鑒
3.4.3 園區發展對策
第四章 2021-2023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析
4.1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綜述
4.1.1 園區發展歷程
4.1.2 行業發展模式
4.1.3 行業的重要性
4.1.4 行業促進政策
4.1.5 綜合評價體系
4.1.6 綠色發展方案
4.1.7 產業發展規劃
4.2 2021-2023年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運行分析
4.2.1 產業發展成就
4.2.2 園區發展規模
4.2.3 園區生產總值
4.2.4 園區稅收收入
4.2.5 園區出口總額
4.2.6 綜合排名情況
4.3 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創新狀況
4.3.1 創新能力指數
4.3.2 創新環境狀況
4.3.3 企業創新態勢
4.3.4 創新產業格局
4.3.5 創新驅動水平
4.3.6 創新發展問題
4.3.7 創新發展建議
4.4 國家高新區+產城融合發展分析
4.4.1 園區演變機制
4.4.2 發展階段分析
4.4.3 發展路徑選擇
4.4.4 發展案例介紹
4.4.5 行業發展趨勢
4.5 中國典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狀況
4.5.1 廣州高新區
4.5.2 珠海高新區
4.5.3 蘇州高新區
4.5.4 無錫高新區
4.6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4.6.1 行業發展問題
4.6.2 行業發展路徑
4.6.3 行業發展對策
4.6.4 優化投資環境建議
第五章 2021-2023年生態工業園區分析
5.1 中國生態工業園區發展分析
5.1.1 園區指標原則
5.1.2 園區建設意義
5.1.3 示范園區評估
5.1.4 園區發展模式
5.1.5 園區衡量標志
5.1.6 政策可持續性
5.1.7 示范園區建設動態
5.2 中國靜脈產業園區建設發展分析
5.2.1 相關概念簡介
5.2.2 園區興起要素
5.2.3 園區利好政策
5.2.4 產業園區分類
5.2.5 園區發展模式
5.2.6 項目建設進展
5.2.7 園區問題對策
5.2.8 園區建設對策
5.2.9 園區建設前景
5.3 生態工業園區產業鏈運行機理分析
5.3.1 園區產業鏈網穩定關鍵
5.3.2 園區產業鏈網穩定問題
5.3.3 園區產業鏈網穩定思路
5.4 中國生態工業園區發展現存問題及對策
5.4.1 園區發展面臨問題
5.4.2 園區建設過程問題
5.4.3 園區環境管理問題
5.4.4 園區發展總體思路
5.4.5 園區發展對策建議
5.4.6 園區環境管理策略
5.4.7 園區建設模式選擇
5.4.8 未來發展思路探索
5.5 中國生態工業園區未來發展方向
5.5.1 生態工業園總體發展趨勢
5.5.2 低碳經濟發展與生態優化
5.5.3 制度體系創新與綠色管理導向
5.5.4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與產業鏈延伸
5.5.5 信息化平臺建設與互聯網經濟
5.5.6 國際合作與政府推動趨勢
5.6 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案例深度解析
5.6.1 園區案例概述
5.6.2 園區發展現狀
5.6.3 園區發展經驗
5.6.4 園區建設啟示
第六章 2021-2023年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分析
6.1 中國文化產業園區發展綜述
6.1.1 園區主要功能
6.1.2 園區發展特點
6.1.3 園區類型分析
6.1.4 產業集群意義
6.1.5 發展戰略意義
6.2 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分析
6.2.1 生產模式
6.2.2 運營模式
6.2.3 盈利模式
6.2.4 內化型模式
6.3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6.3.1 園區發展政策
6.3.2 新增園區名單
6.3.3 園區建設風險
6.3.4 園區建設要點
6.3.5 園區發展趨勢
6.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典型開發模式
6.4.1 政策導向型園區
6.4.2 資源依賴型園區
6.4.3 成本導向型園區
6.4.4 環境導向型園區
6.4.5 藝術家主導型園區
6.4.6 開發商導向型園區
6.5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開發投資要素
6.5.1 架構設計
6.5.2 文化要素
6.5.3 經濟地理要素
6.5.4 地理成本要素
6.5.5 經濟成本要素
6.5.6 競爭力要素分析
6.6 中國文化產業園區發展現存問題及對策
6.6.1 產業園區發展主要痛點
6.6.2 園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6.6.3 產業園區發展升級思路
6.6.4 提升產業園運營的對策
6.6.5 產業園區發展整體建議
第七章 2021-2023年中國物流園區分析
7.1 物流園區相關概述
7.1.1 物流園區的定義
7.1.2 物流園區的內涵
7.1.3 物流園區的特征
7.1.4 物流園區的類型
7.1.5 物流園區空間布局特點
7.2 中國物流園區發展狀況分析
7.2.1 物流園區支持政策
7.2.2 物流園區總體規模
7.2.3 物流園區示范名單
7.2.4 物流園區投資建設
7.3 中國智慧物流園區發展綜述
7.3.1 智慧物流園區內涵分析
7.3.2 智慧物流園區特點分析
7.3.3 智慧物流園區投入規模
7.3.4 智慧物流園區建設重點
7.3.5 智慧物流園區發展模式
7.3.6 智慧物流園區體系建設
7.3.7 智慧物流園區平臺建設
7.3.8 智慧物流園區建設應用
7.3.9 智慧物流園區建設動態
7.4 中國物流園區建設發展模式分析
7.4.1 園區建設模式
7.4.2 園區開發模式
7.4.3 空間布局模式
7.4.4 經營管理模式
7.5 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分析
7.5.1 規劃建設方法
7.5.2 設計原則及要素
7.5.3 內部功能區建設
7.5.4 選址與總體布局
7.5.5 園區建設問題
7.5.6 園區規劃建議
7.6 中國物流園區發展問題分析
7.6.1 園區主要問題分析
7.6.2 園區常見問題分析
7.6.3 發展規劃中的問題
7.6.4 大宗物資園區問題
7.7 中國物流園區發展策略分析
7.7.1 智能科技助推園區升級
7.7.2 大宗物資園區建議
7.7.3 園區建設對策建議
7.7.4 園區轉型升級對策
7.7.5 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
第八章 2021-2023年保稅區分析
8.1 保稅區的相關概述
8.1.1 保稅區相關概念
8.1.2 保稅區功能特點
8.1.3 保稅區區位選擇
8.1.4 保稅區管理辦法
8.2 中國保稅區發展分析
8.2.1 保稅區整體發展狀況
8.2.2 保稅區經濟指標分析
8.2.3 保稅區競爭格局分析
8.2.4 部分保稅區發展分析
8.2.5 保稅區貨物監管模式解析
8.2.6 保稅區未來發展方向分析
8.3 2021-2023年中國保稅區整體外貿進出口狀況
8.3.1 綜合保稅區
8.3.2 保稅港區
8.3.3 保稅物流中心
8.3.4 跨境工業區
8.4 中國綜合保稅區規劃建設分析
8.4.1 綜合保稅區規劃思想原則
8.4.2 綜合保稅區規劃建設目標
8.4.3 綜合保稅區規劃發展任務
8.4.4 綜合保稅區規劃發展策略
8.4.5 綜合保稅區規劃實踐案例
8.4.6 綜合保稅區發展規劃趨勢
8.5 中國保稅區發展現存問題分析
8.5.1 立法體系不完善
8.5.2 投資和監管成本高
8.5.3 保稅港區專業人才不足
8.5.4 申報建設主體多
8.5.5 保稅區基礎設施不完善
8.5.6 產業集群政策跟進問題
8.6 中國保稅區發展的對策探討
8.6.1 明確保稅區的發展戰略
8.6.2 完善保稅區法制建設
8.6.3 制定統一的稅收政策
8.6.4 創造寬松的金融環境
8.6.5 加強稅務與海關的配合
8.6.6 加強保稅區基礎設施建設
8.6.7 產業集群下政策跟進優化
第九章 2021-2023年汽車產業園區分析
9.1 2021-2023年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綜述
9.1.1 中國汽車行業發展階段
9.1.2 2021年汽車工業運行狀況
9.1.3 2022年汽車工業運行狀況
9.1.4 2023年汽車工業運行狀況
9.1.5 汽車工業發展機遇
9.1.6 汽車行業發展趨勢
9.2 中國汽車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9.2.1 園區相關概述
9.2.2 區域分布狀況
9.2.3 項目建設動態
9.2.4 園區發展案例
9.2.5 未來發展方向
9.3 中國汽車產業園發展模式分析
9.3.1 汽車+研發園
9.3.2 汽車+制造園
9.3.3 汽車+商貿園
9.3.4 汽車+文化園
9.3.5 未來汽車小鎮
9.4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規劃建設分析
9.4.1 新能源汽車及產業園區概念
9.4.2 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建設狀況
9.4.3 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建設準備
9.4.4 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設計思路
9.4.5 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建設規劃
9.4.6 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功能設計
9.5 中國汽車產業園區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9.5.1 汽車產業園區發展存在問題
9.5.2 汽車產業園區能力升級建議
9.5.3 汽車工業園區加快發展措施
第十章 2021-2023年金融后臺產業園區分析
10.1 國外金融后臺與服務外包產業園區發展綜述
10.1.1 規劃和發展經驗
10.1.2 建設和管理經驗
10.1.3 營銷推廣和招商引資經驗
10.2 中國金融后臺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10.2.1 相關概念綜述
10.2.2 園區發展概述
10.2.3 園區發展動態
10.2.4 園區發展趨勢
10.3 中國金融后臺產業園區建設案例分析
10.3.1 園區建設可行性
10.3.2 園區建設意義
10.3.3 園區建設存在問題
10.3.4 園區建設發展對策
10.4 中國金融后臺園區發展問題及對策分析
10.4.1 金融后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0.4.2 金融后臺園區發展對策建議
10.4.3 企業發展金融后臺園區建設戰略
10.4.4 科學規劃建設金融后臺園區策略
第十一章 2021-2023年生物醫藥產業園發展分析
11.1 國外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概況
11.1.1 美國
11.1.2 英國
11.1.3 日本
11.1.4 新加坡
11.1.5 發展經驗
11.2 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11.2.1 產業園發展階段
11.2.2 園區運營模式分析
11.2.3 產業園區產值規模
11.2.4 產業園競爭力分析
11.2.5 產業園區區域分布
11.2.6 產業園區發展格局
11.2.7 主要產業園區發展特色
11.2.8 產業園區創新發展模式
11.3 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存在問題
11.3.1 總體發展痛點
11.3.2 統籌規劃不足
11.3.3 集群效應不夠
11.3.4 原創能力較弱
11.3.5 忽視軟件配套
11.4 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建議分析
11.4.1 加強宏觀統籌整合
11.4.2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11.4.3 增強軟件配套建設
11.4.4 產業園區發展建議
11.4.5 “十四五”發展建議
第十二章 2021-2023年其他產業園區分析
12.1 智慧產業園區
12.1.1 智慧園區內涵與類別
12.1.2 智慧園區發展歷程
12.1.3 智慧園區生態圖譜
12.1.4 智慧園區相關政策
12.1.5 智慧園區規模狀況
12.1.6 智慧園區建設特點
12.1.7 智慧園區發展效益
12.1.8 智慧園區建設動態
12.1.9 智慧園區發展創新
12.1.10 智慧園區發展趨勢
12.2 健康產業園區
12.2.1 園區發展背景
12.2.2 園區典型案例
12.2.3 基地建設情況
12.2.4 園區建設動態
12.2.5 園區發展模式
12.2.6 園區發展策略
12.3 大數據產業園區
12.3.1 產業園基本概述
12.3.2 產業園區的分類
12.3.3 產業園數量規模
12.3.4 園區建設動態
12.3.5 機遇與挑戰分析
12.3.6 園區建設思路
12.4 中國區塊鏈產業園區
12.4.1 區塊鏈產業園發展總述
12.4.2 區塊鏈產業園地方政策
12.4.3 區塊鏈產業園區域分布
12.4.4 區塊鏈產業園建設動態
12.4.5 區塊鏈產業園發展建議
12.4.6 區塊鏈產業園發展趨勢
12.5 航空產業園區
12.5.1 產業園相關概述
12.5.2 產業園發展歷程
12.5.3 產業園發展現狀
12.5.4 產業園區域分布
12.5.5 產業園發展瓶頸
12.5.6 產業園發展建議
12.5.7 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2.5.8 產業園發展趨勢
12.6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12.6.1 現代農業產業園基本概述
12.6.2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機理
12.6.3 現代農業產業園扶持政策
12.6.4 國家現代農業園發展現狀
12.6.5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
12.6.6 國家現代農業園規劃要點
12.6.7 國家現代農業園創建建議
12.6.8 現代農業產業園未來趨勢
第十三章 2021-2023年浙江省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13.1 浙江省產業園區發展綜述
13.1.1 產業園區發展現狀
13.1.2 境外經貿合作園區
13.1.3 產業園區發展規劃
13.2 2021-2023年浙江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13.2.1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規模
13.2.2 重點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13.2.3 現代農業園區管理辦法
13.2.4 產業園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3.3 2021-2023年浙江開發區(園區)發展分析
13.3.1 浙江開發區數量規模
13.3.2 經濟開發區發展狀況
13.3.3 自貿試驗區發展建設
13.3.4 開發區改革整合政策
13.3.5 開發區未來發展目標
13.4 2021-2023年浙江省各地區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13.4.1 蕭山經開區發展分析
13.4.2 嘉興經開區運行狀況
13.4.3 寧波高新區發展分析
13.4.4 杭州經開區發展分析
13.4.5 余杭經開區發展狀況
13.4.6 溫州經開區發展狀況
13.5 浙江開發區(園區)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13.5.1 浙江省開發區面臨的挑戰
13.5.2 產業園區布局的基本指向
13.5.3 提升發展水平的對策建議
13.5.4 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對策
第十四章 2021-2023年遼寧省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14.1 遼寧省開發區(園區)發展分析
14.1.1 開發區建設發展規模
14.1.2 國家經開區建設狀況
14.1.3 自貿試驗區發展建設
14.1.4 部分開發區發展狀況
14.1.5 遼寧開發區建設成果
14.1.6 遼寧開發區發展機遇
14.1.7 園區建設發展子規劃
14.2 遼寧省其他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14.2.1 現代農業產業園
14.2.2 數字經濟產業園
14.2.3 “飛地經濟”園區
14.3 大連市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14.3.1 大連高新區發展現狀
14.3.2 大連自貿片區創新發展
14.3.3 臨港產業園區發展問題
14.3.4 臨港產業園區發展建議
14.4 營口市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14.4.1 營口市科技創新產業園
14.4.2 營口市人工智能產業園
14.4.3 營口市經開區發展狀況
14.4.4 營口市綜合保稅區建設
14.4.5 營口產業園區建設動態
第十五章 2021-2023年四川省產業園區分析
15.1 四川省產業園區發展概況
15.1.1 四川省開發區建設發展規模
15.1.2 開發區綜合評價考核情況
15.1.3 四川高新區建設發展狀況
15.1.4 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狀況
15.1.5 四川省產業園區發展規劃
15.2 2021-2023年四川省各市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15.2.1 自貢高新區發展現狀
15.2.2 遂寧高新區發展狀況
15.2.3 雅安經開區發展分析
15.2.4 內江經開區發展分析
15.3 2021-2023年四川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15.3.1 產業園區建設成效
15.3.2 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15.3.3 現代農業園區條例
15.3.4 產業園區發展動態
15.3.5 區域園區建設情況
15.3.6 典型園區發展案例
15.4 四川省產業園區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15.4.1 四川省產業園區發展面臨問題
15.4.2 四川省產業園區發展主要不足
15.4.3 優化產業園區產業布局措施
第十六章 2021-2023年湖南省產業園區分析
16.1 2021-2023年湖南省產業園區發展概況
16.1.1 湖南產業園區建設情況
16.1.2 園區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16.1.3 湖南高新園區創新發展
16.1.4 湖南特色產業園區建設
16.1.5 湖南產業園區建設動態
16.1.6 湖南化工園區發展動態
16.1.7 湖南產業園區建設規劃
16.2 2021-2023年湖南省產業園區發展政策分析
16.2.1 產業園區統計建設
16.2.2 產業園區工作要點
16.3 2021-2023年長沙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16.3.1 長沙產業園區發展環境
16.3.2 長沙園區經濟發展規模
16.3.3 長沙高新區運行狀況
16.3.4 長沙經開區運行狀況
16.3.5 產業園區發展挑戰
16.3.6 產業園區發展機遇
16.3.7 產業園區發展的建議
16.4 2021-2023年湖南省其他地區產業園發展分析
16.4.1 寧鄉經開區運行狀況
16.4.2 湘鄉經開區發展狀況
16.4.3 常德高新區發展狀況
16.4.4 瀏陽經開區發展狀況
16.4.5 岳陽經開區發展情況
16.4.6 湘潭高新區運行狀況
16.5 湖南省產業園區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16.5.1 產業園區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6.5.2 加快產業園區發展的措施
16.5.3 完善園區產業鏈發展建議
16.5.4 工業園區的建設發展方向
16.5.5 工業園區跨越發展突圍路徑
第十七章 2021-2023年貴州省產業園區分析
17.1 2021-2023年貴州省產業園區發展概況
17.1.1 貴州產業園區建設規模
17.1.2 貴州經開區培育情況
17.1.3 貴州產業園區頂層設計
17.1.4 貴州產業園區外貿發展
17.1.5 貴州產業園區綠色發展
17.1.6 貴州產業園區集聚發展
17.1.7 貴州園區工業用地規劃
17.2 2021-2023年貴州省大數據產業園發展分析
17.2.1 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基礎
17.2.2 貴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17.2.3 貴安新區大數據產業現狀
17.2.4 貴州數字經濟產業創新
17.3 2021-2023年貴州省各地區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17.3.1 貴陽經開區發展狀況
17.3.2 安順經開區發展狀況
17.3.3 遵義經開區運行情況
17.3.4 貴陽高新區運行情況
17.4 貴州省產業園區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17.4.1 貴州省產業園區制約因素
17.4.2 貴州省產業園區發展問題
17.4.3 貴州省產業園區轉型方向
17.4.4 貴州省產業園區發展建議
第十八章 2021-2023年其他省市產業園區分析
18.1 廣東省
18.1.1 廣東省產業園發展階段
18.1.2 廣東省園區高質量發展
18.1.3 廣東省特色產業園發展
18.1.4 廣東省產業園管理辦法
18.1.5 廣東省金融高新區發展
18.1.6 廣東省5G產業園動態
18.1.7 廣東省經濟開發區動態
18.1.8 廣東現代農業產業園動態
18.1.9 廣東省開發區發展規劃
18.2 廣西自治區
18.2.1 廣西經開區發展現狀
18.2.2 經開區改革提升政策
18.2.3 桂林高新區發展情況
18.2.4 北海經開區發展狀況
18.2.5 梧州產業園運行狀況
18.2.6 智慧園區的建設基礎
18.2.7 廣西產業園發展問題
18.2.8 廣西工業園轉型升級
18.3 安徽省
18.3.1 安徽特色產業園區發展
18.3.2 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意見
18.3.3 公共安全產業園概述
18.3.4 安徽經開區發展規模
18.3.5 合肥高新區發展規劃
18.3.6 安徽開發區發展問題
18.3.7 安徽開發區發展規劃
18.4 上海市
18.4.1 上海產業園區運行狀況
18.4.2 上海特色產業園區建設
18.4.3 上海產業園區開發模式
18.4.4 松江經開區的發展狀況
18.4.5 上海產業園區發展動態
18.4.6 上海發展園區發展形勢
18.4.7 上海發展園區發展規劃
18.5 江蘇省
18.5.1 江蘇產業園競爭態勢
18.5.2 江蘇開發區發展狀況
18.5.3 江蘇高新區發展現狀
18.5.4 惠山經開區發展狀況
18.5.5 江蘇產業園開園動態
18.5.6 蘇州科技園發展規劃
18.6 江西省
18.6.1 江西產業園總體發展
18.6.2 南昌高新區發展情況
18.6.3 小藍經開區發展狀況
18.6.4 贛州經開區運行狀況
18.6.5 虛擬現實產業園動態
18.6.6 工業園區的產城融合
18.7 重慶市
18.7.1 重慶產業園相關政策
18.7.2 重慶經開區運行狀況
18.7.3 經開區改革創新發展
18.7.4 重慶高新區運行狀況
18.7.5 重慶高新區獎勵政策
18.7.6 高新區提升品質措施
18.7.7 重慶高新區發展規劃
18.7.8 重慶軟件產業園動態
18.8 湖北省
18.8.1 湖北省產業園發展成果
18.8.2 布局零碳科技產業園區
18.8.3 湖北省高新區發展現狀
18.8.4 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措施
18.8.5 武漢經開區的科創措施
18.8.6 湖北省開發區發展問題
18.8.7 湖北省開發區發展對策
第十九章 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及招商運營管理分析
19.1 產業園區規劃原則
19.1.1 關聯發展原則
19.1.2 成鏈發展原則
19.1.3 集聚發展原則
19.1.4 集約發展原則
19.1.5 合作發展原則
19.2 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思路分析
19.2.1 園區規劃框架
19.2.2 外部環境分析
19.2.3 內部資源分析
19.2.4 產業定位分析
19.2.5 產業發展策略
19.2.6 園區空間布局
19.2.7 園區配套策略
19.3 產業園區規劃建設關鍵要點
19.3.1 以產業平臺構建為導向
19.3.2 以高端要素集聚為目標
19.3.3 以園區服務為發展核心
19.3.4 產業園區創新規劃理念
19.4 產業園區招商引資流程介紹
19.4.1 系統設計
19.4.2 確立目標
19.4.3 搜集資料
19.4.4 制訂方案
19.4.5 選擇方案
19.5 產業園區運營管理分析
19.5.1 招商運營模式
19.5.2 規劃和管理
19.5.3 運營與開發建議
19.5.4 提升運營效率要素
19.6 產業園區主要盈利模式
19.6.1 土地收益
19.6.2 房地產開發收益
19.6.3 入園企業經營稅收
19.6.4 園區運營管理服務收益
19.6.5 自投項目經營收益
第二十章 2021-2023年國內重點產業園區運行分析
20.1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1 園區概況
20.1.2 區位優勢
20.1.3 主要經濟指標
20.1.4 工業企業指標
20.1.5 利用外資情況
20.1.6 平臺經濟
20.1.7 百強企業
20.1.8 投資規模
20.1.9 投資動態
20.2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20.2.1 園區概況
20.2.2 功能分區
20.2.3 主題園區
20.2.4 投資環境
20.2.5 產業基礎
20.2.6 園區布局
20.2.7 招商政策
20.2.8 發展動態
20.2.9 發展策略
20.3 蘇州工業園區
20.3.1 園區概況
20.3.2 環境交通
20.3.3 建制沿革
20.3.4 政策動態
20.3.5 運營狀況
20.3.6 創新發展
20.3.7 企業發展規模
20.3.8 發展模式
20.3.9 數字化園區建設
20.3.10 招商策略
20.3.11 投資動態
20.4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科技園區)
20.4.1 園區概況
20.4.2 發展歷程
20.4.3 一區多園
20.4.4 園區政策
20.4.5 創新發展
20.4.6 運營狀況
20.4.7 發展動態
20.4.8 發展思路
20.5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20.5.1 園區概況
20.5.2 自然環境
20.5.3 園區劃分
20.5.4 區域交通
20.5.5 投資動態
20.6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
20.6.1 園區概況
20.6.2 發展基礎
20.6.3 特色產業
20.6.4 運營狀況
20.6.5 發展經驗
20.6.6 發展方案
20.6.7 發展規劃
20.7 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
20.7.1 園區概況
20.7.2 區位優勢
20.7.3 發展規模
20.7.4 發展動態
20.7.5 發展重點
20.7.6 主要任務
20.7.7 發展思路
20.7.8 發展目標
20.8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8.1 園區概況
20.8.2 重點區域
20.8.3 發展成效
20.8.4 優惠政策
20.8.5 重點產業
20.8.6 發展新格局
20.8.7 發展經驗
20.8.8 發展目標
20.9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9.1 園區概況
20.9.2 發展歷程
20.9.3 主導產業
20.9.4 金融服務
20.9.5 培育體系
20.9.6 基礎設施
20.9.7 投資政策
20.9.8 發展規劃
20.9.9 招商政策
第二十一章 產業園區投資潛力及前景趨勢分析
21.1 中國產業園區投資開發商業模式分析
21.1.1 按照主導對象分類
21.1.2 按照資金平衡模式
21.1.3 園區投資開發風險
21.1.4 園區投資模式選擇
21.1.5 開發風險防范對策
21.2 中國企業海外產業園區投資運營分析
21.2.1 境外產業園投資建設情況
21.2.2 境外產業園運營模式分析
21.2.3 “一帶一路”沿線產業園區投資風險解析
21.2.4 “一帶一路”背景下海外產業園投資要點
21.3 產業園區發展趨勢及前景展望
21.3.1 產業園區發展前景
21.3.2 產業園區發展方向
21.3.3 產業園區運營趨勢
21.3.4 產業園區發展趨勢
圖表目錄
圖表1 園區產業形態的演進過程
圖表2 產業園區空間形態演進
圖表3 產業園區關系形態演進
圖表4 產業園區發展的邏輯
圖表5 產業園區持續發展邏輯實現的要素
圖表6 2021年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五星級名單
圖表7 “十四五”重點支持的縣城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
圖表8 2021年國家級產業園區類型分布
圖表9 2022年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布
圖表10 2022年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重點省份位次
圖表11 2021年度中國產業園區運營商業影響力10強
圖表12 2022年中國產業園區運營商綜合實力TOP30
圖表13 2021年度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區5強
圖表14 2021年度智能科技特色產業園區5強
圖表15 2021年度數字經濟特色產業園區5強
圖表16 2022年度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區5強
圖表17 2022年度集成電路特色產業園區5強
圖表18 2022年度科技創新特色產業園區5強
圖表19 2021年度中國產業園區新銳5強
圖表20 2022年度中國新銳產業園區運營商5強
圖表21 產業競爭情報鏈模型
圖表22 競爭情報價值鏈
圖表23 產業園區競爭情報服務鏈模型
圖表24 產業園區競爭情報服務平臺的功能模塊
圖表25 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模塊
圖表26 2012-2021年中國國家級經開區數量
圖表27 2016-2021年中國國家級經開區財政收入及稅收情況
圖表28 2021年中國國家級經開區細分產業增加值及同比增長
圖表29 2016-2021年中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
圖表30 2021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排名TOP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