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中國純母乳喂養率提升的客觀條件分析
本文導讀:世界衛生組織母乳喂養調查的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母乳喂養率普遍高于發達國家。而我國母乳喂養率低的原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純母乳喂養率的提升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上個世紀50-60年代,我國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至少有80%以上,而根據目前我國衛生部統計的數據,當前我國出生后6個月內的嬰兒純母乳喂養率4不足30%(母乳喂養率大約是67%左右)。這個數字顯著低于《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確定的50%的目標。不僅我們國家,大部分國家的母乳喂養率都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而下降。
世界衛生組織母乳喂養調查的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母乳喂養率普遍高于發達國家。而我國母乳喂養率低的原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純母乳喂養率的提升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國0~6個月齡嬰兒純母乳喂養率不斷下降
時間 | 城市 | 農村 |
50-60年代 | 80%以上 | 90%以上 |
1975年 | 42.7% | 61.6% |
1985年 | 33.6% | 60.2% |
現在 | <30% | 30% |
發達國家純母乳喂養率普遍低于發展中國家
日本1個月內嬰兒的母乳喂養情況
日本3個月內嬰兒的母乳喂養情況
一、女性初育年齡增大
隨著中國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參加工作的比例提升,目前我國女性的初育年齡在不斷延后。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女性平均初育年齡在23歲左右,而目前提高到25歲左右,城市的平均水平更是達到28歲左右。初育年齡的提高導致的后果之一是高危產婦的比例增加,適合母乳喂養的比例降低。
隨著年齡的增加,母乳喂養的比例不斷降低
我國高危產婦比率不斷提高,2010年提高至17%
早產兒、低體重兒、剖宮產比率逐年上升
臨床上,孕37周前出生的嬰兒稱為早產兒,出生體重低于2500克的嬰兒稱為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多為低出生體重兒。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和醫療水平的提高,早產兒和低體重兒的出生比例和存活率提升。據全國的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2002年全國早產兒約占新生兒出生總數的7.7%,2005年上升至8.1%。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在生理狀況、營養需求以及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方面有較大差異,為滿足其追趕生長的營養需求,對嬰兒配方食品中能量、蛋白質以及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應明顯高于足月兒配方食品,因此添加配方奶粉的比例較高。
剖宮產比例的提升也限制了母乳喂養。在20世紀50~70年代,我國的剖腹產率僅在5%左右,而目前國內大部分城市醫院的剖宮產率在40%~60%以上,少數已超過80%,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比率僅為10%~15%。剖宮產比率提高除了高危產婦比率提升等醫學因素外,還有怕痛、選擇吉日、醫院創收等等社會因素。剖宮產由于產后哺乳延遲,乳汁量減少,純母乳喂養率更低于平均水平。
我國低出生體重嬰兒比率近年略有提高
我國城市與農村剖宮產率在50%以上
三、全職母親增多而產假天數偏少
隨著生活成本的增高和女性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女性在育兒后仍堅持全職工作,全職比例由2008年的54%提升到2010年的63%(目前日本的比例是45%)。但是純母乳育兒和全職工作難以兩全。根據2012年4月國務院發布的《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草案)》,我國女職工生育享受的產假由90天延長至98天,但是98天的假期在世界范圍仍屬于中下水平,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產假已經高達126天。由于產后需要盡快投入工作,母親和嬰兒相處的時間大大縮短,不能夠按需,及時哺育,母乳喂養的比例降低很快,這也是二、三段奶粉銷售比例迅速增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