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鞋行業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本文導讀:鞋類企業面對的購買者都是終端消費者,終端消費者更在意價格,同時對時尚潮流更加敏感。
一、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
鞋類企業的供應商,主要涉及皮革制造企業,對于所處產業鏈結構來看,皮革制造企業對鞋類品牌商的議價能力較低。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皮革業生產企業以小型企業為主體,形成規模的大型企業較少,生產集中度較低,任何一家制革企業都不足以影響市場,也不可能做到壟斷經營,也沒有絕對的市場占有率。
(2)整體生產能力過剩,中國已成為世界公認的皮革生產大國,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且大部分中小型企業產品品種雷同,質量相近,形成了在同一水平線上的重復建設。對于鞋類品牌企業而言,轉換成本低。
二、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
鞋類企業面對的購買者都是終端消費者,終端消費者更在意價格,同時對時尚潮流更加敏感。購買者的議價能力也取決于品牌企業自身的品牌能力,比如奢侈品企業,購買者的議價能力就相對較低,但是在中低端市場,消費者轉換品牌非常容易,議價能力相對較強。
三、新進入者威脅
作為一個成熟的傳統行業,皮鞋行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皮鞋制造業的利潤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但是對于這一行業而言,已形成的品牌和渠道還是構成一定壁壘,行業雖然進入壁壘不高,但是要形成品牌認知,難度較大。以女鞋為例,百麗以其強大的品牌群落和渠道優勢,基本占據了百貨商場的女鞋專柜,在女鞋這一品類的市場占有率很高,從而對中高端女鞋品牌構成較高的進入壁壘。縱觀男鞋產業,目前市場集中度較之女鞋相對分散,類似于百麗這樣的行業巨頭還未出現。
四、替代品的威脅
鞋類作為一個大類,基本沒有替代品,但是不同風格之間有替代威脅,比如休閑鞋的風行就擠占了正裝鞋的空間。
5、行業內現有競爭者的競爭
目前,國內鞋類產量的 85% 為中低品,洋品牌占據中國的高端市場,壓迫國產品牌只能在中和低市場勉力維持。
高端市場:
市場容量小,主要被國際品牌占領,毛利率高,品牌、款式、舒適度是致勝關鍵,消費者對品牌、款式、用料和做工的關注度較高。近年來國際知名鞋企紛紛將中國視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消費市場,開始按照中國人的腳型和喜好設計鞋的款式,在國內不斷擴展營銷網絡,國際知名品牌皮鞋在國內消費量劇增。高端品牌除了LV、Dunhill、Hermès、Gucci 等奢侈品品牌外,還有Clarks、ECCO、GEOX等。
中端市場:
市場容量大,競爭集中在港臺企業和國內知名鞋企,毛利率較高,主要依靠綜合能力(產品、營銷、網絡、品牌等)取勝。消費者對質量、款式的關注度較高,對價格較敏感。目前國內皮鞋中端市場的主要品牌有:金利來、花花公子、皮爾卡丹、鱷魚、百麗、森達、奧康、星期六、達芙妮、康奈、紅蜻蜓等。
低端市場:
市場容量大,但競爭激烈,大量作坊式小廠參與競爭。毛利率低,靠規模出效益。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對品牌的關注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