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軟件行業競爭結構研究分析
本文導讀:軟件業的下游產品一般直接面對實際應用,千變萬化的實際問題和銷售對象決定了產品的多樣性。對于差異化的產品軟件企業對下游用戶的議價能力明顯高于同質化產品。
按照波特的觀點:一個行業的激烈競爭,根據在于其內在的競爭結構。在一個行業中存在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即:行業中現有企業間的競爭、新進入者的威脅、供應者討價還價的能力、用戶討價還價的能力、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這五種競爭力量的現狀,消長趨勢及其綜合作用強度,決定了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和行業獲利能力。
一、上游討價還價能力
我國的軟件企業在上游的基礎軟件和支撐軟件方面的議價能力很弱,處于絕對的弱勢地位。基本上只能被動的接受國際軟件企業的報價。因此,發展軟件產業應該提高上游的基礎軟件議價能力。但是,發展基礎軟件對企業的成本和技術要求都很高,目前還看不到實質性的突破,預測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國的軟件企業在對上游的討價能力方面不會有太大的提高。
二、軟件行業現有企業間的競爭
細分領域來看,管理軟件作為國內軟件行業發展重點,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較為激烈。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整體服務方案優勢逐步顯現,管理軟件行業集中度通過兼并收購進一步提高,優勢技術服務商能力的健全,其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規模經濟進一步顯現。基礎軟件、支撐軟件以及高端應用軟件市場等領域國內還沒有企業能夠打破微軟等國際大公司的壟斷地位。IT服務外包領域市場仍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現有廠商之間的競爭并不激烈。技術服務業務持續向好,國內產生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軟件技術服務企業,它們憑借良好的客戶關系和長期從事某一領域業務積累的經驗,已經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保持著一定的領先優勢。在嵌入式軟件領域,由于中國是世界制造業中心,也誕生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級水平的制造業企業。在嵌入式軟件領域,中國軟件企業存在著趕超國際水平的機會。
規模來看,國內的軟件企業規模普遍偏小,10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占軟件產業的主導地位,對于小型軟件企業來說,其研發力量、管理水平、資金來源等因素使它無法推出更新,更具有競爭力的軟件產品,而且面臨目前人力資源、開發等成本的高漲,在殘酷的競爭上處于相當不利的地位,這一部分企業將逐步消失,或被并購,或被淘汰,而能夠生存下來的小企業以及規模較大的企業將會越來越大,推出的產品及其服務也將越來越得到市場的青睞,這對中國軟件的發展是有利的,不僅僅能統一國內軟件市場的秩序與標準,而且也能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
三、下游用戶討價還價能力
軟件業的下游產品一般直接面對實際應用,千變萬化的實際問題和銷售對象決定了產品的多樣性。對于差異化的產品軟件企業對下游用戶的議價能力明顯高于同質化產品。IT咨詢和實施等從客戶需求出發的整體服務極大的影響軟件企業對用戶的議價能力,系統集成服務提供商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管理軟件業為主的中國軟件企業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四、新進入者的威脅
軟件行業以技術為主導,技術上進入壁壘相對較高。但政策和資本方面的進入壁壘很小。軟件企業的資本投入以無形資產為主,固定資產投資很少,退出壁壘也幾乎不存在。來自新進入者的主要威脅在于測試、外包、知識管理軟件等低端軟件領域,而技術壁壘高的高端市場國內難以有新進入者威脅。雖然歐美等國外領先軟件企業作為新進入者在技術上不存在壁壘,但是本土化的軟件企業在IT咨詢和軟件的結合方面和渠道的建設方面會有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