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鈦白粉行業整體運行和市場狀況
本文導讀:2006年末,除去因環保和地域等原因被關停拆遷或待處理的已有企業(如廣州鈦白粉廠、韶關地區主要生產廠)以外,全國能維持正常生產的鈦白企業共有67座,分屬于62個生產商。當年,這67家企業的裝置總能力共有115萬t/a,其中5~6萬t/a為非顏料級的搪瓷/焊條用品種。當年的
2006年末,除去因環保和地域等原因被關停拆遷或待處理的已有企業(如廣州鈦白粉廠、韶關地區主要生產廠)以外,全國能維持正常生產的鈦白企業共有67座,分屬于62個生產商。當年,這67家企業的裝置總能力共有115萬t/a,其中5~6萬t/a為非顏料級的搪瓷/焊條用品種。當年的實際生產總量為86萬t,其中非顏料級占5萬余噸。行業的生產總能力和總生產量均達到新的歷史紀錄。
2007年,全國各地處于施工、設計、報批、籌劃等不同階段的鈦白新上馬和擴產工項(項目)至少還有30個,其中當年內竣工投產的有5個(寧波新福、攀鋼鈦業金紅石、攀枝花大互通、鹽城福泰和云南云鼎鈦業),涉及的綜合產能為16萬t/a,最終的產品定位基本都是金紅石型。但2007年因環保也有2座生產線已被關閉(上海焦化鈦白、無錫錫寶),其產能計為3萬t/a。因此,2007年鈦白總產能比上年凈增13萬t/a,達到128萬t/a。
根據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對全行業50家會員單位的直接統計,2007年,全國的鈦白總產量達到99~100萬t/a,其中金紅石型產品超過40萬t,比上年凈增加近10萬t,銳鈦型產品為53萬t。
2007年,全國鈦白產量達到1萬t以上的生產商有35個,2萬t以上的有16個,3萬t以上的有7個,4萬t以上的有4個。山東東佳集團的產量超過9萬t,連續第4年位居全行業第一。
1.2進出口呈現順逆兩極變化態勢
2007年1-12月,全國鈦白粉的累計進口數量為276301t,相當于2006年全年進口總量的107.7%,再創歷史最高紀錄。
2007年1-12月,全國鈦白粉的累計出口量為137973t,比上年同期減少55774t,減少幅度為29%,下降的噸位全部發生在下半年。2007年全國的鈦白出口量甚至比2005年還低19452t。
1.3原料市場動蕩起伏,總體呈高價位運行
1.3.1鈦礦
鈦礦是鈦白生產過程中所用的主要原料之一。硫酸法鈦白使用的鈦礦有鈦精礦和酸溶性鈦渣(TiO2含量為78%~82%)兩類。2006年國內鈦白工業消費的酸溶性鈦渣約有10萬t,平均價格為3000元/t。近來,由于環保壓力的加大,更多的鈦白企業變更原料路線,改用或配用鈦渣,全年的鈦渣需求量預計將超過15萬t。2007年的國內鈦渣價格(包括國產品和進口料)已基本與國際接軌,大約為3200~3400元/t。
鈦精礦是迄今國內鈦白工業消耗的主要鈦原料,2006年需求量達到210~220萬t(以45%~47%品位計),其中品位為48%~50%的進口料為70萬t。
2007年除消費鈦渣15萬t左右外,鈦白工業全年消費的鈦精礦總量達到220~240萬t。
近幾年,我國的鈦礦市場持續走俏,供求關系嚴重失衡,普通鈦精礦的行情呈畸形發展,一方面其品質雜亂低下,另一方面價格卻一路上揚,從前幾年的每噸數百元瘋漲至今年上半年的1500~1700元/t的歷史最高水平。即便如此,一些鈦白企業仍然面臨鈦礦供應不上而被迫限產或短期停產的窘境。如此形勢迫使眾多鈦白企業轉向國際鈦礦市場,除澳大利亞以外,還多渠道尋求越南、印尼等南亞國家的資源,收到非常明顯成效。全國的鈦礦進口量逐月大幅上升,1-12月份,全國鈦精礦的累計進口數量為1223011t,相當于上年進口總量的173%。進口鈦礦數量的劇增,大大緩和了上半年供求緊張的局面,也在總體上提高了鈦原料的品質。下半年,鈦白全行業的鈦礦供應形勢已趨于正常,價格平穩,但仍維持在1400~1700元/t的范圍,預期2008年鈦礦的價格調整幅度不大,總體將繼續在高價位運行。
1.3.2硫酸
硫酸是我國鈦白工業所用的兩種主要原料的另一種。隨著清潔化生產水平的提高,我國硫酸工業所用的原料在明顯變化,硫磺已成為其主體。但我國硫磺資源很少,靠從國外大量進口。去年以來,國際硫磺市場價格連續提升,致使國內硫酸生產一直在高原料價位下進行。在下游領域,化肥工業是硫酸的最大消費行業,消費量占硫酸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近年化肥工業的迅猛發展,形成了提升硫酸價格的最大支撐因素之一。
2007年硫酸市場價格的變化趨勢是,上半年南方地區的價格高于北方地區,兩廣一帶的每噸價格曾一度超過700元,而北方以江浙為例,則在500~600元之間。進入下半年,情況正好相反,北方的價格連續上漲,12月份已超過1000元,甚至接近1500元,而南方地區的價位稍低一些,大約為800~1000元。
根據近期的國際硫磺市場以及國內硫酸上下游產品鏈的行情走向,預測2008年硫酸的整體價格仍將繼續上升并維持高位運行。
1.4環保和清潔化生產水平提高
硫酸法鈦白是典型的高污染行業。我國硫酸法鈦白企業又大都采用低品質的鈦鐵礦作原料,生產中排放出大量的“三廢”(廢渣、廢液和廢氣),對周邊地表和大氣環境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生產每噸鈦白產品需要100%的硫酸4t左右,這些硫酸除少量生成副產品硫酸亞鐵以外,其余全部變成酸性的“三廢”排出。
近年,國家對環保法規的強制性實施和監管,行業環保理念也在進一步增強,使“三廢”的治理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各企業都已配置有完善程度不同的處理設施。對于前后酸性尾氣大都采取電除霧和水噴淋吸收的方式;對于20%左右濃度的廢硫酸,除生產中返回少部分利用以外,一些企業對這些剩余的大量廢酸,則已通過濃縮工序,將其濃度提高到可以實現的水平,以便回收再循環利用;對于無法回用的廢酸,以及2%~5%左右濃度的酸性廢水,迄今的處理方式只有用堿類物質(石灰、電石渣)中和,再經過沉淀、分離后,以紅石膏(污泥)的形式堆放。
鈦白“三廢”處理中廢酸和廢水是最大難點。廢酸濃縮的成本高于新酸,而廢水的中和現在實際上只有投入,根本沒有產出。對其處理雖然技術上不存在大的難題,但經濟成本負擔是很沉重的。但即使如此,全行業對環保重要性的認識和執行力度是有目共睹的,清潔化生產水平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與環保相配套的一些企業的裝備水平也在進步,包括廢酸濃縮、廢酸(水)中的偏鈦酸回收裝置等。
除了對生產中排放的“三廢”進行處理以外,減輕環保壓力的根本性出路是用高精原料替代低檔原料,再對經過處理后的產物進行開發或綜合利用,以獲取一定的經濟回報。
1.5產品價格先漲后跌,市場壓力漸顯
鈦白市場的價格行情自2005年以來一直持小幅緩慢上升,2年間累積上漲幅度達到2000元/t左右,金紅石型和銳鈦型產品都大致如此。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1)市場容量連續上升;
(2)出口量不斷增加;
(3)礦、酸等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
(4)環保投入加大。
到2007年上半年,銳鈦型產品的價位達到11500~12500元/t的較高水平,金紅石型產品達到15500~16500元/t的近年較高水平。
但到7月份以后,國家出口政策的調整導致市場發生明顯變化,在一改上半年供求關系緊張的同時,價格也顯穩中有降的趨勢,到10月份更加明顯,尤其是金紅石型產品的價格在10月份的下降幅度就達到500~800元/t,這是近年來的一個新的紀錄。相對比較,銳鈦型產品則呈穩中有降趨勢,但幅度較小。除此以外,各企業也一改上半年空庫現象,出現數量不等的庫存,雖然庫存量大都還在安全和合理的范圍內,但逐漸增加的庫存折射出新一輪的市場競爭壓力已經顯現。
1.6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
2~3年以前,鈦白粉的單位利潤是很豐厚的,當時行業平均每噸產品的含稅利潤,銳鈦型為2000~3000元,金紅石型產品為5000~6000元,這在大宗無機化工產品中是首屈一指的,也是近年為數眾多的業外投資商加盟或欲涉足鈦白行業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但后來隨著原材料、能耗、環保成本的大幅提高,已逐漸壓縮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這兩年鈦礦的單價由600~800元升至1500~1700元,硫酸由200~300元升至1000~1500元,加上不斷增加的環保投入,即使企業普遍強化內部管理和節能降耗,生產成本仍然快速上升。2007年底,銳鈦型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基本在9000元上下,綜合運營成本已達到10000元以上,金紅石型產品在此基礎上高1000元左右,下半年價位下調以后,銳鈦型產品的市場價格大致為11500~12000元,金紅石型大致為14500~15500元,利潤空間又被進一步壓縮,一些純銳鈦型產品企業甚至已經發生或面臨虧損現象,這是多年來是未曾出現的。
根據上下游產業和鈦白市場形勢,預測2008年,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的趨勢還將繼續發展。
2近期發展形勢分析
2.1新擴產項目大面積蔓延
除2007年底將竣工投產的4個工程以外,全國現在處于不同階段的擴產項目還有26個以上,分別是:
省、區項目名稱產能(萬t/a)
上海市上海東鈦化工廠新生產線2
江蘇省南京鈦白化工新生產線5
江西省江西添光化工金紅石型產品生產線5
山東省杜邦公司東營生產廠20
濟南裕興化工廠新生產線5
山東道恩鈦業有限公司10 ; 山東東佳集團金紅石型新生產線5
湖南省岳陽中天石化公司3
湖北省武漢方圓鈦白粉公司金紅石型生產線2
廣東省云浮惠沄鈦白粉公司3
廣西區陸川縣大鈦白工程5
海南省海南泰鑫鈦業公司澄邁生產廠5
云南省富民龍騰鈦業公司2
昆明新立公司祿豐氯化法鈦白項目6
云南澤昌鈦業3
楚雄州大鈦白項目6
四川省龍蟒集團三期新工程12
四川金柚鈦業公司2
樂山鈦白項目4
西昌瑞康鈦業5
四川卓越新材料科技5
攀枝花鈦海鈦業4
攀枝花鈦都鈦業2
攀枝花蜀峰鈦業4
攀枝花紫東鈦業4
攀枝花天倫鈦業2
合計26家131
以上26個項目涉及的綜合產能130萬t/a左右,其中金紅石型占100萬t/a以上。按照這些項目的計劃目標,都將在2010年之前竣工投產。如以上項目都能按期實現,到2010年,即使扣除此間將關閉的3處約10萬t/a的現有產能,中國的鈦白總產能將在現有127萬t/a基礎上幾乎再翻一番,陡增至250萬t/a左右。此外,各地目前還有數個以表面處理及精工型的后處理工程項目,其產能并未被重復列入。
2.2供求關系失衡,市場競爭加劇
一段時間以來,鈦白生產的原材料、能耗價格持續攀升,環保投入不斷加大,致使企業綜合運營成本越來越高,利潤額度越來越小。在這樣的形勢下,提高產品價格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到2007年上半年,價位已達近些年的最高水平。由于市場旺盛,各企業除保證基本的周轉以上,皆是“零”庫存。
進入下半年以后,市場形勢發生突變,7-9月出口量連續呈大幅度下降,國內市場頓顯飽和狀態,各企業庫存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產品價格也開始普遍下降,10月份金紅石型產品的下降額度大都在500~800元,銳鈦型產品價位還較穩定,或略有下降,主要因為其價位已臨近虧損點。
隨著年內5個新項目的投產,新增產量將主要投向國內市場,即使國家不再采取更嚴厲的制約性政策,未來激烈競爭的市場形勢也將進一步加劇。
2.3鈦原料向高精方向發展
近年,鈦白和所有其它的高污染行業一樣,面臨“三廢”的困擾和嚴峻的環保形勢,現在每噸產品的環保投入高達800~1200元也還難以確保完全達標排放。解決此困境的較佳出路之一是原料的高品位化,應用進口的高品位(50%或更高)的鈦精礦,以及78%~82%品位的酸溶性鈦渣,減少廢副的排放量,從而降低運營和操作成本,也有利于廢副處理產物的商品化發展。
2.4國家宏觀政策可能的調整和導向
自2007年7月1日起,國家取消了對包括鈦白在內的553種“兩高一資”類產品的出口退稅,這是促進國際貿易正常發展的一項政策性調整,旨在遏制相關行業無序低水平擴張、減輕資源、能源消耗和環保壓力,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
此項政策實施3個月來,對鈦白行業的沖擊和影響非常明顯,對以中低檔次為主的產品出口起到嚴重的制約作用。7~12月份全國鈦白粉的出口數量同比連續下降。現在還沒有理由認為這次取消出口退稅是國家對“兩高一資”類產品產業政策(包括出口政策)調整的最后一次,根據形勢分析,很可能再出臺更為嚴厲的制約性政策,包括對某些產品的出口征稅和實行許可證制度等等。2007年,有關部門正在為國家新一輪產業政策的制訂作行業狀況調研,對鈦白行業的發展提出一些新的建議,其中重點有:
(1)根據資源和環境敏感性,合理規劃行業布局,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清理整頓現有企業和強化環保管理。
對現有企業進行環保審計和環境評估,對位于水源上游、地下水補給區、城區、居民區等敏感地域的企業實行關停并轉;對無環保設施或環保設施不完善、不達標、擾民的小企業限期關停;對環保不符合要求的骨干企業采取掛牌督辦限期治理,加大力度關閉無治污實力和環保信用差的企業。
(3)提高鈦白行業準入門檻,制定環保準入條件。
新上單個企業規模不得低于5萬t/a,鼓勵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原料),鼓勵深加工型原料產業發展;嚴格建設項目的環評程序,將新上項目環評審批權收至國家環保總局,嚴肅懲處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對現有企業由國家環保監督中心和地方環保部門進行重點監控。
(4)時機和條件成熟時,實行出口許可證制度。
3建議和對策
3.1向規模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加快行業重組步伐
近年來,國際鈦白工業發展趨勢之一是產能的集中度更加提高,現在世界前5名生產商的產能之和已占除中國以外全球450~470萬t/a總產能的76%~78%。目前,除中國以外全球總共只有20來個鈦白生產商,生產廠總數也只有56~57座。
相比較,我國前5名生產商的產量之和只占全國總量的26.7%,前10名占43.1%,前30名占78.4%,產能集中度與國際同行形成巨大的反差。
鈦白工業的未來發展應順應國際潮流,提高產能集中度,加快行業重組步伐。眾多企業的單打獨斗形不成氣候,行業洗牌是不可避免的選擇。近兩年鈦白界發生的數起重組事件,規模不大,基本不具多大影響和實質性意義。只有單個生產商的產能提高到一定規模后,抗風險能力才能增強,也才具有長遠發展的基本條件。企業規模的提升,不能單是靠擴建新裝置,業內聯合和重組才是更實際的選擇。未來3~5年內,倘若現有的62個生產商通過重組能縮減到30個以內最好20個左右,將是鈦白工業的一大進步和希望。
3.2提高產品檔次和品質是根本
現代市場競爭有兩方面要素:產品的品質和價格,兩都相比,品質居先。與國際先進產品相比,我國鈦白產品只能屬中低檔次,包括金紅石型和銳鈦型。在2007年全國100萬t鈦白產品中,金紅石型只占40萬t,普通檔次的銳鈦型卻占53萬t。當前市場上進口的硫酸法金紅石型和銳鈦型產品,價格都是19000元左右,化纖消光專用的銳鈦型產品則高達22000~23000元,已相當于或略高于進口的氯化法金紅石型產品。而我國自產的金紅石型產品的價位,即使在2007年下半年降價前也只有15500~16500元,銳鈦型產品的差距更大,只有11500~12500元。價格完全是品質的體現。現今,國產金紅石型產品一般只能應用于中檔以下應用體系,和進口產品混配,才能應用于高檔體系,尚不能應用于頂尖的領域。
在市場的供求基本平衡并呈飽和、產能又將進一步陡增的形勢下,未來市場競爭的結果無疑將取決于產品的品牌和品質。
一段時期以來,行業對產品的檔次和品質越來越有清醒的認識,并采取多種措施予以改進。攀鋼鈦業多年來與鋼研院密切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成工業產品;攀渝鈦業則是國內首家與高校共建技術研發中心的企業,其R-249、R-258就是該中心的技術成果;江蘇鎮鈦化工是業內較早擁有省級技術開發中心的企業,多年來注重產品的研發,取得良好的市場效應;山東東佳是業內首家引進高檔銳鈦型化纖鈦白生產線的企業,且其金紅石型產品的開發力度和市場化也有目共睹;四川龍蟒從開業起就將國內外較先進技術進行融合,產品質量始終位居業內前列。
另外,除產品的綜合性能外,須提請業內注意的是產品品質性能的穩定性,對下游用戶而言,產品的性能不一定要求最高,但一定要符合要求,即“好用”,更要求不同批次的產品性能一致和穩定。新頒國家標準取消產品等級制也起到了這方面的引導作用。
3.3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系列產品雖然按國際通行的砂質礦源計,我國的鈦礦資源量只占世界的第6位,且我國這類砂質鈦礦貯藏量現在正趨枯竭。但另一方面,我國擁有貯量居世界領先的原生巖質鈦礦,這是未來發展我國鈦產業的基礎。由于此類鈦礦物屬多元素共生性質,采選、分離都具有很高的難度,目前多是從鋼鐵工業選鐵后的尾礦中再分離其中的釩和鈦成分,形成鋼鐵、釩和鈦的產業鏈。此外,更應注意的是對攀鋼煉鐵以后高爐渣中高達20%~22%含鈦成分的回收。因為以攀鋼現有的生產能力,每天約產生1萬t以上的高爐渣,一年的高爐渣總量為300多萬噸,每年從中流失的TiO2成分達60余萬噸。近年,攀枝花地區和國家有關科研機構圍繞此課題已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在發展攀枝花鈦產業方面除鈦精礦以外,應注重深加工產品:鈦渣和鈦白,以及TiCl4和海綿鈦(金屬鈦)。將相對廉價的電能與豐富的鈦礦資源相結合發展酸溶性鈦渣將具有獨特的優勢,攀枝花由此有可能發展成類似于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世界聞名的高精鈦原料基地,進而成為硫酸法和氯化法鈦白生產基地,加上TiCl4和海綿鈦,最終有望發展成為我國獨一無二的綜合性鈦系產業基地。
在攀枝花的鈦原料建設方面,現在首先應是在保證品位和質量基礎上迅速提升鈦精礦產量,以滿足行業需要;其次是大力發展酸溶性鈦渣,為鈦白行業提供優質高檔鈦原料,也為行業的環保和清潔化生產作貢獻;與此同時,加速氯化法用的低鈣、鎂含量的高品位鈦渣的工業化,為發展當地氯化法鈦白和相關工業提供保證。攀枝花地區已建和在建的硫酸法鈦白企業現有10多家,是全國最密集的,更有條件進行行業整合,這是做大做強當地鈦白產業必需的基礎和最好的選擇。
3.4環保是永恒的立足之本
隨著國家環保法規的實施和監管的不斷強化,各鈦白企業的生產受到日益嚴格的約束和限制,鈦白行業能否真正解決“環保”問題,實現“清潔”生產,將是能否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
目前,全行業無一例外在重視環保工作,“三廢”的治理程度在全面提高。但盡管如此,行業的整體的環保和清潔化生產水平還遠未達到理想的狀態,還需作更大的努力。
在當前市場經濟形勢下,國家產業發展政策中最具實際性的部分,是通過“環保”約束相關行業的不合理的發展勢頭,引導行業在健康的發展道路上進一步做大做強,通過“環保”洗牌和重整行業是目前面臨的最迫切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