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位競爭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區域經濟
本文導讀:當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長三角為龍頭、以泛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為兩翼、以中西部地區為尾翼的集成電路產業區域經濟布局,人才、產業聚集作用初見成效,同時產業發展逐步呈現出錯位競爭的良好格局。
當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長三角為龍頭、以泛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為兩翼、以中西部地區為尾翼的集成電路產業區域經濟布局,人才、產業聚集作用初見成效,同時產業發展逐步呈現出錯位競爭的良好格局。
自2000年以來,科技部先后批準在上海、西安、無錫、成都、北京、深圳等地區設立7個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原信息產業部先后批準北京、上海等地區設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在這些基地的示范、聚集與輻射作用帶動下,經過7年的積累,我國已經形成以長三角為龍頭、泛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為兩翼、中西部地區為尾翼的集成電路產業區域經濟布局,人才、產業聚集初見成效。集成電路產業區域經濟正在成為驅動上述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同時產業發展逐步呈現出錯位競爭的良好格局。
集成電路產業區域經濟現狀和特點
我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當前仍處于以引進為主要特征的快速發展期,屬于新一輪全球高端制造業轉移的熱點地區,產業規模僅次于美國、日本、韓國與我國臺灣地區,但具備自主創新先進技術并實現應用,還需要走相當長的路。我國大陸市場作為全球第一大集成電路市場,具有快速聚集資源、建立產業生態環境的自然條件,雖然產業成熟度低于國際先進水平,但發展速度快于國際平均水平。這為我國大陸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構筑區域新興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集成電路產業區域經濟的形成,一是為地方調整高新技術產業結構、促進兩化融合、加速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供了有力支撐;二是為地方發展具有核心技術與自主創新能力的電子信息產業解決了“缺芯少魂”問題,同時為提升電子信息產業的配套能力開辟了新的途徑;三是為地方信息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內涵與活力;四是為“產學研用”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合作平臺。
以上海、無錫、蘇州、杭州、寧波等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集中了大陸集成電路產業鏈的主要力量,是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成熟的區域。該區域具有產業鏈成熟、聚集程度高、生態環境佳、高端人才密集等特點。
以深圳、珠海、廣州、福州、廈門等為代表的泛珠三角地區,集中了產業上游的設計業和下游的系統應用業,是大陸集成電路產業應用能力最強、市場規模最大的區域。該區域具有設計創新能力強、產品市場定位準確、市場敏感度高、系統應用與集成度高等特點。
以北京、天津、大連等為代表的環渤海地區,是大陸僅次于長三角地區的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區。該區域具有設計產業集群規模大與集中度高、制造業發展潛力大等特點。
以武漢、西安、成都、重慶、天水等為代表的中西部地區,是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有生力量,特別是西安、天水是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的發源地之一。該區域具有人才資源與能源供給充足等顯著優勢,設計業、低端制造業的發展潛力較大。
主要省市和地區產業發展政策和規劃
北京、上海、深圳分別地處我國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3個電子產業圈,具有發展上游IC(集成電路)產業的優勢。隨著沿海產業轉移的進一步擴大,包括西安在內的中西部地區將逐步形成我國新的電子產業圈,這給中西部地區發展IC產業帶來機遇與挑戰。
北京將打造北方微電子產業基地。北京要逐步建成10條左右大規模高水平的芯片生產線,200家高水平的IC設計公司及20家封裝測試廠,由此在北京地區形成我國北方集成電路產業群體,從而確定北方微電子產業基地在北京、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地位。到2010年,北方微電子產業基地將擁有國際集成電路生產的主流技術,在工藝研發、芯片設計、設備制造與材料研制等各方面的發展與世界先進國家同步。
北方微電子產業基地將以微電子產品為核心,以科研開發為后盾,打造具備一定規模和水平的產業鏈。
上海將創建全國最大的集成電路生產基地。上海將建成擁有10條以上集成電路生產線的制造基地,讓集成電路成為上海信息工業的先導,為最終將上海建成全國最大的集成電路制造加工基地奠定基礎。
在未來5年中,上海信息工業占全市工業的比例要達到25%。屆時上海將在張江、漕河涇等高科技園區形成集成電路設計基地,在松江、青浦等地建成封裝基地,力爭確立上海在芯片制造、設計領域的全國領先地位,最終建成全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配套最全的集成電路制造、設計和封裝中心。
深圳將建設全國最大的設計產業基地。圍繞深圳電子信息產業的優勢領域,充分利用現有產業群體的內在需求和帶動機制,鼓勵和引導IC設計企業開展相關IC產品的研發工作,促進深圳電子信息產業的技術升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進一步將電子信息產業做大做強。構建全方位的IC設計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深圳IC設計產業的“資源池”,完善IC基地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設計平臺和技術支撐體系,建立區域集成電路設計協作網,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形成一個有利于IC企業創業、孵化、發展、壯大的區域環境。
西安正在利用人才智力優勢,發展設計業;依托優勢資源,發展半導體設備、硅材料與先進半導體功能器件業;內引外聯,發展集成電路封測業。目標是將西安建成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基地,以多晶硅提煉技術與生產、單晶硅生長技術與加工為核心的硅材料加工基地,半導體設備研發與制造基地,先進半導體功能器件設計與制造基地,以及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同時,使集成電路晶圓制造與封測業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有益補充。
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如何形成特色和錯位競爭
從全國層面分析,依托各區域的資源優勢,放眼全球,立足于產業的可持續創新與和諧發展,應建立一個有序競爭、錯位發展、各具特色的集成電路產業生態環境,最大限度利用區域優勢資源,避免重復投資與惡性競爭。
第一,國家要有合理的產業宏觀布局與規劃,促進產業發展形成特色與錯位競爭。
當前,各區域發展IC產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眾多城市已經將發展IC產業作為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第一要務。但全球IC產業的資源非常有限,如果國家不及時出臺相關的強制性產業宏觀布局與發展規劃,各區域之間的惡性競爭將不可避免。惡性競爭將導致國家利益受損,只有項目的投資者是獲利者。目前,針對IC產業的重大項目投資者,游走于各區域之間,各地政府紛紛開出了十分優惠,甚至是“走調”的扶持政策。
因此,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基于目前的產業布局,結合各地的資源與潛能,制定我國IC產業的宏觀布局與發展規劃,引導重大項目的投資流向,引導產業錯位發展。同時,嚴格項目的審批流程,避免繼續發生“貼款”、損害國家利益的惡性競爭事件,引導各區域量力而行。
第二,國家產業扶持政策要有針對性,保障區域特色的形成與錯位發展。
在現有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結合各區域的產業特色,建議:一是建立并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相關高校與研究機構參與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或工程實驗室,開展基礎性公共支撐技術的研究,如EDA設計技術、IC設計技術、各種工藝技術、先進封裝技術、重大設備的關鍵技術、基礎材料技術等,以營造良好的產業自主創新環境。二是重點支持建立區域性產業公共技術支撐與服務體系,如EDA平臺、測試平臺、人才訓練平臺等,以營造良好的產業服務環境。三是重視工程型人才的培養,除現有的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外,依托工程中心、產業化基地等公共平臺,建立開放的工程型人才培訓體系,以營造良好的人才供給環境。
第三,加強政策引導,鼓勵各區域逐步形成產業特色與競爭優勢。
建議:一是依托長三角地區,建立以高端FAB(芯片制造廠)制造、封裝與測試為支撐,設計業、關鍵設備制造業與支撐業為補充的產業集群,發揮區域高端人才豐富、商務與物流環境成熟、國際化程度高、產業鏈配套完整等優勢,逐步使其發展成為我國IC產業的中堅力量。
二是依托泛珠三角地區,建立以設計、系統應用為支撐,FAB制造為補充的產業集群,發揮區域IT產品制造業集中、市場與物流環境一流等優勢,逐步使其發展成為我國IC產品推廣與應用的平臺。三是依托環渤海地區,建立以設計、FAB制造為支撐,設備制造業、封測與材料業為補充的產業集群,發揮區域高端人才豐富、產業配套環境良好等優勢,逐步使其發展成為繼長三角地區之后我國IC產業的另一極。四是依托中西部地區豐富的人才、成本較低與資源供給充足等優勢,發展以設計、FAB制造、封測等為依托的產業集群,使其成為三大區域IC產業發展的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