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的煤制醇醚氫汽車發展路線(上)
http://www.xibaipo.cc 2008-08-12 21:35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當前中國石油消費量近4億噸,產量和進口量各占一半,對外依存度達50%,遠遠超過30%的安全線。國際油價狂漲不止,已進入每桶140美元的“超高價時代”。因此,大量進口高價石油勢必影響國民經濟和汽車業的發展。
汽車發展遇到石油風險
當前中國石油消費量近4億噸,產量和進口量各占一半,對外依存度達50%,遠遠超過30%的安全線。國際油價狂漲不止,已進入每桶140美元的“超高價時代”。因此,大量進口高價石油勢必影響國民經濟和汽車業的發展。
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石油需求量為5億~6億噸,而中國只能生產2億噸,其余的3億~4億噸要靠進口,對外依存度將達60%~67%。中國目前的進口量是當前世界石油總消費量的1/10,相當于德、法、英、意4個國家當前石油消費量總和。進口如此大量的石油,極具風險。
清華大學用翁氏模型法預測,到2020年,我國石油儲量和產量達到峰值,隨后下降。據國際有關能源部門和中國石油學會石油煉制分會的資料分析,石油輸出國組織各國的石油儲量在上世紀90年代分別達到峰值或下降,盡管有新石油資源發現,到2020年,全球石油儲量和產量將再次達到峰值,隨后下降,油價也隨之達到峰值。如果說過去石油危機是石油外部的原因,那么今后的石油危機則是石油本身的短缺,是“真正的石油危機”。到那時,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汽車大發展,將出現嚴重的供需矛盾和石油危機。
我國原本沒有能源風險,只有石油風險。大量進口高價石油,勢必影響本國經濟發展和能源安全,加劇國際石油危機和抬高石油價格,損害我國和全球人民利益。一旦出現國際風波,更會危及國家安全。
節能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但在缺油大國,只靠節油不能根本解決能源風險。為維護能源安全,石油進口應嚴格控制在30%的安全線以內,2020年進口不得超過1.5億噸。因此,創建以煤替代石油的新時代可以從根本上避免石油風險。
目前,中國的能源現狀是:“以氣代油”,以少補缺,進口代進口;氣價隨油價上漲,高價代高價,油氣雙雙成為高價進口風險能源。“糧制乙醇”受阻于“糧食安全”,成為食品漲價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得不叫停;“煤制油”耗煤、耗水多,投入大、風險大,也被“叫停”;“煤制甲醇”能很快大量代替石油,但“受不知情的誤解”,“余爭”不休;“電動汽車”不解近渴,市場前景不明,又有爭議,大量代替傳統汽車,未見希望。
究其根本原因,是對中國能源資源的國情缺少長遠觀點和各種能源的統一籌劃,結果是屢屢受挫,造成浪費,延誤時機。因此,我們要從更長的時間跨度和與能源相關的更廣闊的視野來研究能源資源的國情,制定汽車能源的戰略規劃。
汽車發展路線:“走兩步,看一步”
據公安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前全國機動車保有量1.657億輛,其中汽車6122多萬輛,轎車不到2000萬輛。隨著農民收入的增長,城鎮化和農村公路的發展,村鎮汽車將增長;城鎮私有住房普及,也將迎來家用轎車的大發展。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預計將達到1.5億輛,需要石油3億多噸。如果將石油的進口控制在安全線內,按用油部門平均分配,汽車需要代用油1億噸左右,大約要影響到5000萬輛汽車的用油。當前城市和公路、農村用車各占一半,城市公交和出租車占汽車總量5%左右。汽車代用油的對象,除城市公交和出租車外,更重要的是城鄉大量用車。
筆者認為,今后汽車發展路線要“走兩步,看一步”。“走兩步”中,一步是提高內燃機的節能減排水平。另一步是研發內燃機用替代油燃料。只靠提高內燃機的節能減排水平,難以滿足替代石油1億噸的需要。這兩步要同時推進,在節能減排的內燃機上使用高性能清潔燃料,取得綜合效果,逐步達到低排放。目前來說,內燃機技術成熟可靠,價格低廉,維修方便。大力開發推廣內燃機用高性能清潔燃料,是實現2020年替代石油目標的最主要選擇。“看一步”是指探索性研究電動汽車及混合動力汽車。新型結構的汽車研發推廣緩慢,遠水不解近渴。再說探索性研究是有風險的,可成可敗。例如,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批準“新一代汽車合作計劃”。由當時的副總統戈爾分管,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公司和能源、商務、運輸、國防部、科研機構共453個單位參加,開發出了通用Precept、福特Prodig、克萊斯勒ESX2新一代樣車,百公里油耗由9升降到3升,大大降低排放污染。但因汽車技術復雜、成本太高,沒有市場化而告終。探索性的研究是必要的,但在關鍵技術可行性、可靠性和經濟性與市場前景沒有成熟前,還不能量產。我們不能混淆探索性研究與現實性發展的界線,以免延誤時機。
正確的能源戰略將使我國能源“久遠無憂”
我國能源將經歷兩個發展時代:第一個是煤和天然能源時代,能源“百年無憂”。第二個是可燃冰和人造太陽能時代,能源“久遠無憂”。
一個國家的能源資源是由自然歷史形成的,人們不可能改變,只能利用。能源分為化石能源、天然可再生能源(簡稱天然能源)、種出來的可再生生物質能源(簡稱生物能源)三大類。我國富煤炭、缺油氣;地域廣大、氣候多樣,天然能源比較豐富;生物能源受人民食物需要的制約。如果以“煤為基礎,天然能源相匹配,油、氣、核、生物能源作少量補充”,我國的能源將“百年無憂”。
預測到2050年和2100年,我國年消費能源分別約為50億噸和100億噸標煤,百年累計共需消費能源約5000億噸標煤。按16億人口計算,2050年和2100年人均消費能源分別約3噸和6噸標煤。當前各發達國家中,日本、英國、德國、法國人均消費6噸左右標煤,美國人均消費11噸標煤。
按已探明可采剩余的化石能源和可經濟開發、利用的天然能源,我國百年累計約有6300億噸標煤,為消費能源5000億噸標煤的1.25倍以上。化石能源中只有煤是萬億噸級,其他都只有10億噸級。煤10345億噸,可得3500億噸標煤以上的成品煤,為消費能源5000億噸標煤的75%以上,且煤的伴生氣——煤層氣和衍生氣焦爐煤氣比石油、天然氣和核能多,都是優質清潔能源。煤及其氣體構成百年不可替代的主體能源,不利用煤,中華民族將難于生存發展。石油和天然氣為20.4億噸和23900億立方米(當量石油23.9億噸),石油氣是天然氣的十分之一,核能約合20億千瓦(5000萬千瓦用40年)。油氣核能只能成為少量的補充能源。天然能源百年累計2500億噸標煤以上,為消費能源的50%以上。按百年累計,太陽能和地熱能可利用萬億噸級,風能和地表能(用熱泵交換的地溫、水溫、風溫等)千億噸級,其他百億噸級。利用程度決定于技術、經濟條件和使用對象,水能和風能技術成熟,經濟尚可行,分別達3億和5億千瓦,可用100年,相當于當前7億千瓦容量。地表能、淺層地熱能和太陽熱能可滿足供熱、制冷的需要,當前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0%~15%,技術成熟,比較經濟。太陽能和深層地熱能電站投入大,隨國家和人民經濟水平的提高,擴大建設太陽能山上、荒漠電站和深層地熱電站將成為電力發展的主力。這樣,單位土地面積產生的能源比種植生物能源多,又不占可開墾土地,還可實現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