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對零售企業的扶持政策
http://www.xibaipo.cc 2008-12-02 10:17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商務部2006年以來實施的“人才強商”和“科技興貿”戰略,也將成為中國零售業發展的助推器。
(一)法律體系的建立與健全。
立法滯后,是當前商貿流通領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商務部組建后,清理了一批法律法規,廢止法律文件共110件,同時起草和頒布了一批重點法律法規和規章,《直銷管理條例》已經于2005年出臺,《反壟斷法》、《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城市商業網點管理條例》等均已上報國務院。此外,制定、頒布了一批涉及市場流通的部門規章,《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酒類流通管理辦法》等已經頒布。
今后,商務部將重點在以下幾方面推進立法進程:一是規范市場流通活動的基本法;二是健全規范市場主體的法律制度,包括商協會、商品交易市場方面;三是健全規范市場行為的法律制度,研究規范零供關系、商業促銷、無店鋪銷售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四是健全規范市場秩序的法律制度,研究《反壟斷法》、商業信用等方面;五是規范市場調控與管理的法律制度,包括住宿、洗染、會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二)產業政策的日趨完善
1、從宏觀層面看
— 指導性文件。2004年年以來,《流通業改革發展綱要》、《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綱要》等指導性文件出臺,對零售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任務。
— 打破地區封鎖。2004年,商務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各地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含有地區封鎖內容的各種規定進行清理。截至2006年1月,共審核文件51萬份,清理出含有地區封鎖內容的文件近400份,涉及30多個行業。下一步我們將著重從加強制度建設,建立監管機制,發揮輿論監督,加大打擊力度,開展專項整治等幾方面入手,進一步打破地區封鎖,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 2005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19號)(以下簡稱《意見》)出臺。《意見》分別從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流通業競爭能力;加快創新步伐,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加快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流通領域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建立調控和應急機制,確保國內市場穩定、有序;支持商業服務業發展,方便人民群眾生活;積極培育統一大市場,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完善政策法規,為流通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七個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主要政策涉及國有流通企業改革、妥善安置職工、減輕流通企業負擔、加大流通基礎設施投入、開拓農村市場、確保商業網點用地、促進服務業發展等。
2、從中觀層面看
— 促進連鎖經營發展。2002年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體改辦、國家經貿委關于促進連鎖經營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2]49號)。49號文件從四個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一是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建立健全市場準入機制,特別提出了減化煙草、藥品、報刊、書籍等商品的辦證手續;二是實行統一納稅,促進連鎖企業跨區域發展;三是減少對連鎖經營企業的重復檢查,嚴格收費管理;四是統籌規劃,加快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對具備條件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設要納入國家技術改造項目范圍。江蘇最近新出臺了實施意見,對該政策的貫徹落實有了很大的突破。
— 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2004年,商務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下發了《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意見的通知》,從完善物流企業稅收管理、簡化通關手續、拓寬融資渠道和減輕企業負擔等方面,明確了支持現代物流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同時建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商務部等有關部門和協會參加的全國現代物流工作協調機制。
— 融資政策。2005年,商務部與國家開發銀行議定,按照“商務部積極組織推動,國家開發銀行獨立審貸,依托現有大型流通企業,按市場化進行操作”的原則,做好現代流通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從2005年開始,國家開發行將安排500億元人民幣的政策性貸款,專項用于支持大型流通企業建設城鄉現代流通網絡基礎設施, 主要包括流通企業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統、城鄉流通網點的新建、改擴建等方面。
3、從微觀層面看
— 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為規范市場活動中零售商開展不規范促銷、濫用優勢地位損害供應商權益問題,2005年,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整治商業零售企業不規范促銷行為專項行動工作實施方案》和《整治商業零售企業惡意占壓、騙取供應商貨款欺詐行為專項行動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部際協調小組。為建立長效機制,完善零售交易秩序法律體系,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和《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擬于近期會同有關部門以部門規章形式聯合發布。
— 實施“減債脫困”工程。目前國有流通企業改革中最突出的是債務包袱沉重,嚴重制約了國有流通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妥善地解決好國有流通企業歷史債務問題,既是流通行業進一步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保障國家金融良性運行和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商務部實施的“減債脫困”工程,采取政策性與市場化相結合的處置辦法,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解決國有流通企業歷史債務與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股權多元化相結合。2006年將按照重點突破、帶動全面的步驟,率先在沈陽等13個省市,爭取用一到兩年的時間全部處置完畢。
— 積極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十多家銷售規模超百億、網點數百家的大型流通企業。商務部從這些企業中選擇20家作為重點培育的企業集團,鼓勵其通過資本運營等多種方式,形成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管理規范、可持續發展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應對我國加入WTO后零售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商務部將為這些企業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積極爭取有關政策,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 鼓勵企業開拓農村市場。 2005年2月,商務部啟動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通過在農村逐步推行連鎖經營,構建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滿足農民消費需求,改善農村消費環境,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力爭用三年時間,使標準化農家店覆蓋全國50%行政村和70%鄉鎮。初步統計,2005年全國1150家流通企業在777個縣市進行了試點,新建和改造農家店7.1萬個,吸納了富余勞動力35萬人,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網點規劃的強度加大。
2003年,在商務部的統一部署下,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商業網點規劃工作基本完成。2004年商務部會同建設部下發了《關于做好地級市商業網點規劃工作的通知》,針對農村、城鄉結合部和新建居民區的商業設施嚴重不足,部分城市中心區域網點又過于集中等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制定了《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編制規范》。目前,全國38個直轄市、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已全部編制完成了商業網點規劃,其中34個城市的商業網點規劃已獲得市政府批準并頒布實施。241個地級城市中已有197個城市完成規劃初稿編制工作,116個城市的規劃已經市政府批準實施或正在審議,其余城市將在年底前完成。
為保證規劃的法律效力,我部起草的《城市商業網點管理條例》今年已列入國務院一類立法計劃,我們將積極推動今年出臺。為了配合條例的出臺,我們正在開展商業網點聽證內容和評價標準等重要內容調研,擬制定商業網點聽證管理辦法。
(四)標準建設工作加強。
商務部成立以來,對標準工作高度重視,先后指導出臺了一系列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零售業態分類》國家標準于 2004年10月1日起 正式實施,《超市經營環境標準》等與零售業直接相關的標準也陸續出臺。此外,還有生鮮食品超市經營標準、零售商采購標準等大量標準還在制定之中。
今后,商務部將加快研究制定國內貿易領域標準化體系框架和中長期標準發展規劃,重點推進食品安全、餐飲住宿及居民服務、流通設施和裝備、商品信息及物流信息等標準的制定,建立起覆蓋面寬、結構合理、重點突出、先進適用、與法規銜接,同國際接軌的市場標準化體系,同時也要加大標準的貫徹實施。
(五)品牌建設備受重視。
2006年,商務部開展了“品牌萬里行”工作,支持流通企業創立自主品牌、培育知名品牌,遏制假冒偽劣商品、保護知識產權。零售業的品牌化建設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零售企業分等定級,以百貨店為切入點,促進零售業的企業品牌和服務品牌的建設;二是“老字號”企業的認定與振興;三是發展零售企業自有品牌商品,以促進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檔次、附加值和競爭力,提升零售業的整體形象。
零售企業分等定級工作,以百貨店為切入點,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百貨店的《達標規范》和《分級規范》。《達標規范》包括服務、環境、誠信、安全4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40個三級指標。《達標規范》作為百貨店最低的入門規范,是政府引導性的標準;《分級規范》包括9個一級指標,26個二級指標,《分級規范》主要以規模大小、銷售額多少、名牌產品多少、服務設施檔次等硬件指標為主,主要反映百貨店的定位和檔次。目前初審工作已經完成,第一批金鼎級百貨店將于八月底九月初產生。
此外,商務部2006年以來實施的“人才強商”和“科技興貿”戰略,也將成為中國零售業發展的助推器。
立法滯后,是當前商貿流通領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商務部組建后,清理了一批法律法規,廢止法律文件共110件,同時起草和頒布了一批重點法律法規和規章,《直銷管理條例》已經于2005年出臺,《反壟斷法》、《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城市商業網點管理條例》等均已上報國務院。此外,制定、頒布了一批涉及市場流通的部門規章,《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酒類流通管理辦法》等已經頒布。
今后,商務部將重點在以下幾方面推進立法進程:一是規范市場流通活動的基本法;二是健全規范市場主體的法律制度,包括商協會、商品交易市場方面;三是健全規范市場行為的法律制度,研究規范零供關系、商業促銷、無店鋪銷售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四是健全規范市場秩序的法律制度,研究《反壟斷法》、商業信用等方面;五是規范市場調控與管理的法律制度,包括住宿、洗染、會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二)產業政策的日趨完善
1、從宏觀層面看
— 指導性文件。2004年年以來,《流通業改革發展綱要》、《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綱要》等指導性文件出臺,對零售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任務。
— 打破地區封鎖。2004年,商務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各地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含有地區封鎖內容的各種規定進行清理。截至2006年1月,共審核文件51萬份,清理出含有地區封鎖內容的文件近400份,涉及30多個行業。下一步我們將著重從加強制度建設,建立監管機制,發揮輿論監督,加大打擊力度,開展專項整治等幾方面入手,進一步打破地區封鎖,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 2005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19號)(以下簡稱《意見》)出臺。《意見》分別從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流通業競爭能力;加快創新步伐,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加快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流通領域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建立調控和應急機制,確保國內市場穩定、有序;支持商業服務業發展,方便人民群眾生活;積極培育統一大市場,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完善政策法規,為流通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七個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主要政策涉及國有流通企業改革、妥善安置職工、減輕流通企業負擔、加大流通基礎設施投入、開拓農村市場、確保商業網點用地、促進服務業發展等。
2、從中觀層面看
— 促進連鎖經營發展。2002年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體改辦、國家經貿委關于促進連鎖經營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2]49號)。49號文件從四個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一是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建立健全市場準入機制,特別提出了減化煙草、藥品、報刊、書籍等商品的辦證手續;二是實行統一納稅,促進連鎖企業跨區域發展;三是減少對連鎖經營企業的重復檢查,嚴格收費管理;四是統籌規劃,加快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對具備條件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設要納入國家技術改造項目范圍。江蘇最近新出臺了實施意見,對該政策的貫徹落實有了很大的突破。
— 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2004年,商務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下發了《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意見的通知》,從完善物流企業稅收管理、簡化通關手續、拓寬融資渠道和減輕企業負擔等方面,明確了支持現代物流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同時建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商務部等有關部門和協會參加的全國現代物流工作協調機制。
— 融資政策。2005年,商務部與國家開發銀行議定,按照“商務部積極組織推動,國家開發銀行獨立審貸,依托現有大型流通企業,按市場化進行操作”的原則,做好現代流通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從2005年開始,國家開發行將安排500億元人民幣的政策性貸款,專項用于支持大型流通企業建設城鄉現代流通網絡基礎設施, 主要包括流通企業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統、城鄉流通網點的新建、改擴建等方面。
3、從微觀層面看
— 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為規范市場活動中零售商開展不規范促銷、濫用優勢地位損害供應商權益問題,2005年,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整治商業零售企業不規范促銷行為專項行動工作實施方案》和《整治商業零售企業惡意占壓、騙取供應商貨款欺詐行為專項行動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部際協調小組。為建立長效機制,完善零售交易秩序法律體系,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和《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擬于近期會同有關部門以部門規章形式聯合發布。
— 實施“減債脫困”工程。目前國有流通企業改革中最突出的是債務包袱沉重,嚴重制約了國有流通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妥善地解決好國有流通企業歷史債務問題,既是流通行業進一步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保障國家金融良性運行和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商務部實施的“減債脫困”工程,采取政策性與市場化相結合的處置辦法,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解決國有流通企業歷史債務與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股權多元化相結合。2006年將按照重點突破、帶動全面的步驟,率先在沈陽等13個省市,爭取用一到兩年的時間全部處置完畢。
— 積極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十多家銷售規模超百億、網點數百家的大型流通企業。商務部從這些企業中選擇20家作為重點培育的企業集團,鼓勵其通過資本運營等多種方式,形成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管理規范、可持續發展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應對我國加入WTO后零售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商務部將為這些企業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積極爭取有關政策,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 鼓勵企業開拓農村市場。 2005年2月,商務部啟動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通過在農村逐步推行連鎖經營,構建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滿足農民消費需求,改善農村消費環境,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力爭用三年時間,使標準化農家店覆蓋全國50%行政村和70%鄉鎮。初步統計,2005年全國1150家流通企業在777個縣市進行了試點,新建和改造農家店7.1萬個,吸納了富余勞動力35萬人,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網點規劃的強度加大。
2003年,在商務部的統一部署下,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商業網點規劃工作基本完成。2004年商務部會同建設部下發了《關于做好地級市商業網點規劃工作的通知》,針對農村、城鄉結合部和新建居民區的商業設施嚴重不足,部分城市中心區域網點又過于集中等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制定了《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編制規范》。目前,全國38個直轄市、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已全部編制完成了商業網點規劃,其中34個城市的商業網點規劃已獲得市政府批準并頒布實施。241個地級城市中已有197個城市完成規劃初稿編制工作,116個城市的規劃已經市政府批準實施或正在審議,其余城市將在年底前完成。
為保證規劃的法律效力,我部起草的《城市商業網點管理條例》今年已列入國務院一類立法計劃,我們將積極推動今年出臺。為了配合條例的出臺,我們正在開展商業網點聽證內容和評價標準等重要內容調研,擬制定商業網點聽證管理辦法。
(四)標準建設工作加強。
商務部成立以來,對標準工作高度重視,先后指導出臺了一系列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零售業態分類》國家標準于 2004年10月1日起 正式實施,《超市經營環境標準》等與零售業直接相關的標準也陸續出臺。此外,還有生鮮食品超市經營標準、零售商采購標準等大量標準還在制定之中。
今后,商務部將加快研究制定國內貿易領域標準化體系框架和中長期標準發展規劃,重點推進食品安全、餐飲住宿及居民服務、流通設施和裝備、商品信息及物流信息等標準的制定,建立起覆蓋面寬、結構合理、重點突出、先進適用、與法規銜接,同國際接軌的市場標準化體系,同時也要加大標準的貫徹實施。
(五)品牌建設備受重視。
2006年,商務部開展了“品牌萬里行”工作,支持流通企業創立自主品牌、培育知名品牌,遏制假冒偽劣商品、保護知識產權。零售業的品牌化建設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零售企業分等定級,以百貨店為切入點,促進零售業的企業品牌和服務品牌的建設;二是“老字號”企業的認定與振興;三是發展零售企業自有品牌商品,以促進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檔次、附加值和競爭力,提升零售業的整體形象。
零售企業分等定級工作,以百貨店為切入點,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百貨店的《達標規范》和《分級規范》。《達標規范》包括服務、環境、誠信、安全4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40個三級指標。《達標規范》作為百貨店最低的入門規范,是政府引導性的標準;《分級規范》包括9個一級指標,26個二級指標,《分級規范》主要以規模大小、銷售額多少、名牌產品多少、服務設施檔次等硬件指標為主,主要反映百貨店的定位和檔次。目前初審工作已經完成,第一批金鼎級百貨店將于八月底九月初產生。
此外,商務部2006年以來實施的“人才強商”和“科技興貿”戰略,也將成為中國零售業發展的助推器。
與 零售企業 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