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葡萄酒未來發展趨勢(上)
http://www.xibaipo.cc 2008-12-23 10:26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目前,中國的葡萄酒消費量僅占國內酒類年消費總量的1%多,人均消費量約0.45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0%,隨著進口葡萄酒數量的不斷增長,國內葡萄酒企業將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壓力。
在世界歷史上,法國預言家若查丹瑪斯被世界公認為偉大的預言家。雖然我們不相信,但我們經常會問自己:萬一他是對的呢?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所以造成了什么都可以相信,什么都可以不信。
有兩種東西始終在我們的心中存在:希望和擔憂。預言能帶來希望,解除擔憂,也能帶來擔憂,毀滅希望。結果出現時,新的預言將會再次產生。
事物在轉化,好事可以變壞,壞事可以變好,好與壞的區別源于價值取向。好預言可以催人奮進,壞預言能提供警醒,它們都是有價值的。
預言有多遠,也許我們就能走多遠!
葡萄酒全球化3.0即將到來
洋葡萄酒在我國目前還是非主流。我國葡萄酒市場占有率的前十名全是國產品牌。但進口葡萄酒的銷量卻在飛速增長。2005年,廣州、天津、上海、寧波等海關進口葡萄酒的增幅達到了45%,遠超過國產酒的增長速度。
2006年九月,由ASC代理的意大利班菲葡萄酒正式進入中國。作為2006“中國意大利年”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八屆中意國際葡萄酒展覽會于11月23日在上海舉行,有100多家意大利及國際酒商參展,意大利國家農業部部長作為特邀嘉賓親臨出席開幕式和中國媒體新聞發布會。
2006年10月26日,由葡萄牙商務專員公署、葡萄牙釀酒合作社聯合總會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廣州分會主辦,以“品嘗葡萄牙優質酒”為主題的“葡萄牙酒展示與品試會”在廣州花園酒店舉行。來自葡萄牙國內的九大酒商代表、相關機構領導、行業協會負責人、酒類進口商、經銷商、專業品酒師、媒體及廣大葡萄酒愛好者到場品試交流。葡萄牙國家帝國酒業公司融合了國內眾多企業,在上海成立了大葡大美酒業公司,進行中國市場的整體拓展。
自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智利時同智利總統拉戈斯共同宣布建立中智全面合作伙伴關系開始,中智雙邊關系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中智關系已進入了實質性的全面攀升階段。2005年底,來自智利的葡萄酒“卡門”在深圳舉行品牌推廣酒會,標志著葡萄酒出口量全球排名第五的智利加大了在中國酒市場的推廣力度。2006年5月25日,深圳彭年酒店迎來了來自智利爵士佛南岱葡萄酒品鑒會。隨著中智正式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將有92%的智利商品零關稅進入中國市場,而中國方面也將有近50%的商品零關稅進入智利市場。
美國的葡萄酒主要產地在加州,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廠就在加州。加洲葡萄酒進入中國的時間最早。早在2000年開始,便已在多個省市組建起“中國經銷商網絡”,加州紅是最早被中國人認知的葡萄酒以之一,雖然近年來在中國市場表現并不如意,但“加州紅”的品牌知名度依然是深入人心。
法國葡萄酒早在國人心中打下烙印。法國三大財團之一MAAF集團旗下的品醴匯有限公司已在北京宣布成立,隨同法國總統希拉克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法國外貿部長拉賈德、運輸部長貝爾潘等法國政要到會表示祝賀,預示著法國紅酒開始高調進入中國。其實,早在2000年開始,中法兩國唯一的政府間的合作項目-中法莊園便已落戶沙城。
2005年5月,“吉馬阿根廷加富葡萄酒品酒會”在廈門宏都大酒店舉行。阿根廷是世界排名前十的葡萄酒生產地,全國有2000多家酒廠,年出口42萬箱到世界35個國家。加富品牌的釀造廠家,是阿根廷第二大葡萄酒廠。首次登陸中國市場的加富葡萄酒,選擇最具實力的酒類經銷商之一的吉馬集團作為總代理。他們對合作伙伴充滿信心,表示要把這一品牌打響,傳播到中國的各個角落。
正擬于3年內投資2.5億元注冊自有品牌并專賣澳洲葡萄酒的澳洲酒業有限公司對澳洲酒在中國市場的預期十分看好。據澳大利亞酒協的報告指出,澳洲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上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是澳洲最好的葡萄酒產區之一,日前該州政府發起了一項開拓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活動,旨在推進維多利亞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目標是從現在的中國市場幾乎是零的記錄,發展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2500萬美元的銷售收入。2005年元月5日,來自澳大利亞奧蘭多公司的美森“無酒精”葡萄酒正式登陸中國。
南非葡萄酒早在2004年就開始進入中國,其中以南非柯林茨酒園為代表。柯林茨酒園迄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共占地250公頃,葡萄園里生長有各種葡萄,既有老齡植株,也有新藤。該酒園擁有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級釀酒師。柯林茨葡萄酒分為兩個檔次,即柯林茨葡萄園精選和柯林茨系列。
西班牙是世界上葡萄園面積最廣的國家之一,其生產的葡萄酒三分之一用作出口。按照向中國出口葡萄酒的數量,西班牙占第四位。從價值方面說,西班牙位于第六位。雖然西班牙產瓶裝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只有5%~6%,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西班牙葡萄酒進入中國市場,也已經獲得了眾多中國消費者的青睞。2005年北京的“第三屆西班牙食品飲品展”,讓中國更多的專業人士更加深刻地體驗到來自西班牙的味道和品質。其實,鑒于中國葡萄酒市場的迅猛發展和巨大潛力,菲立斯•索利司獨資公司于1998年11月便在上海成立了菲立斯釀酒有限公司,總投資5,000,000美元。這個項目倍受西班牙政府和上海市政府的關注。該項目建成投產以來,以每小時6,000瓶灌裝能力惠及中國及周邊區域的葡萄酒愛好者。
據海關統計,2006年1—9月,我國進口葡萄酒8758萬升,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91.1%,已超過去年全年的進口量,繼續保持高增長的態勢。其中酒精度較低的葡萄酒進口增勢強勁,烈性葡萄酒進口增勢較緩,進口大包裝葡萄酒占主要地位,小包裝可直接銷售的葡萄酒進口所占比重較小。我國越來越多的制酒企業從海外進口大桶葡萄酒原酒,在落地后再分裝成小包裝的葡萄酒出售。同時進口價格呈下降趨勢,洋葡萄酒逐漸用低端品種擠占國內市場。目前,法國仍為我國高檔葡萄酒的主要供應地,西班牙、澳大利亞和智利則成為我國進口葡萄酒的主要國家。
目前,中國的葡萄酒消費量僅占國內酒類年消費總量的1%多,人均消費量約0.45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0%,隨著進口葡萄酒數量的不斷增長,國內葡萄酒企業將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壓力。
已經無需一一列舉。西方國家市場的滯緩和中國市場潛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來不來中國已經是一個無須探討的話題,而以何種形式來中國,設定何種目標才是最重要的。中國對全世界的葡萄酒企業來說,都是一塊肥肉,只是有時我們把他當作骨頭而已。中國在過去10多年里連續十位數的GDP增幅,已成為全世界葡萄酒消費的驕傲的大公雞。我們一直在津津樂道著2008,仿佛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分水嶺,我們已開始走向大國崛起,將成為未來世界葡萄酒的中心和殿堂。
誰都不敢懷疑中國市場未來葡萄酒的世界性,未來中國的消費者將會在幾十個國家的上百種產品中挑選得眼花繚亂。而各個品牌為了取悅消費者,不單要使出渾身解術包括降價促銷,還要突破營銷傳統,成為世界營銷的經典。
全球版的3.0對我們都是好事。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等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根本不需要預言,可以預言的是什么樣的企業將會生存下去,什么樣的企業必將出局。
中國葡萄酒的冬天將在2010年左右來臨
中國葡萄酒的蓬勃發展確切地說有十年多的時間了,在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遭遇了不少的坎坷和寒流,也憧憬過美好的未來。一度,葡萄酒成為我們的希望,也成為新經濟下的一種寄托。可惜的是,盲目樂觀的葡萄酒企業,因為缺乏真正的危機意識必將遭遇一次嚴峻的市場考驗。
第一:產區的核心競爭力
葡萄酒是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商品,是一種文化商品產業。既然如此,它首先是一個產業。而葡萄酒的特殊性,必然具有產業集聚的效應。產業集聚是生產力實現空間布局上的優化,是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地域范圍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產業集群是產業集聚的重要方式,它是由具有共性或互補性而相互聯系的企業依托相關的功能服務平臺支撐的在空間上的集聚,并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經濟群落。產業集群作為當代產業生存與發展最有效的組織形態,在集聚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制度創新、營造產業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看國外葡萄酒的發展,例如法國,其之所以能發展成為當今世界葡萄酒的殿堂,使全世界的酒莊都以此為榜樣,其酒莊的產業集聚效應是重要的因素。他們在種植上一絲不茍、精心管理,注重微型氣候,對采摘過程要求嚴格;在生產上嚴格等級劃分,嚴格控制質量,按‘法規’進行生產。釀酒師專業程度高,養護師對酒進行護理,生產基地就是營銷基地;在銷售上今年賣明年甚至后年的酒,好年份特色酒進行拍賣,每瓶酒的檔案資料完善;在文化上主張“少而精”的“精”文化,不為‘量’而犧牲“質”,突出莊園文化、突顯個性,種植、生產、銷售一體化,參觀、旅游、品嘗、存儲相結合。而反觀中國的所謂莊園,大都是農民種植,企業收購;莊園多為粗放式管理,等級劃分也不明確、不嚴肅、沒有統一的標準,多為大規模、無控制地生產;追求‘量’甚過追求‘質’,釀酒技術不到位;在銷售上大眾媒介廣告宣傳為主,傳播內容多空泛不實,追求短期利益勝于長遠品牌建設,缺乏個性,千篇一律,功能單一,產品同質化程度高,操作手法基本雷同。
中國的幾大產區,企業雜亂無章,絕大部分企業都在模仿、低價傾銷。沒有制定產區統一標準,更不能形成產區真正的特色。企業沒辦法,要生存,又沒有大的實力,無法和知名品牌抗衡,只能“出奇制勝”,想些旁門佐道。政府職能部門也沒辦法,因為還要考慮社會問題。中國的政府職能部門所考慮的是兩件事:一是招商引資,擴大就業;二是增加稅收。在這種思考前提下,怎能將產區辦好?產區的規模經營效益出不來,企業也只能依靠自己去發展。這里的隱患不但在于產區核心競爭力的建設問題,也隨時面臨著產區的“崩盤”:一旦有哪個企業出了市場問題,例如假酒,整個產區將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另一方面,是關于產區的粗暴種植。任何一個產區都有自己的特色,這是整體大環境和產區小環境決定的。但一個好的產區能否出好葡萄,還取決于產區種植的管理。一是關于病蟲害的控制。我到過黃河故道產區,在實地采訪中發現,那的產區病蟲害很嚴重,種植期間,每隔10天必須噴一次農藥,雨后必須再噴一次,否則病蟲害會嚴重影響葡萄質量。我國很多產區都存在著病蟲害,但產區管理問題令人擔憂。二是為了利益而不顧質量。農民管的是我今年能賣多少錢,企業管的是今年能否收到葡萄,這種前提下,質量監控就會弱化,即使產區再好也無濟于事,它是一個整體管理的問題。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才到。目前,我們的產業還不成熟.只有各個產區的集聚效應出來了,我國的葡萄酒才能真正上一個臺階。
第二,行業標準問題
我們的行業標準總是難產。但是,沒有陣痛就沒有新生。什么是標準?標準就是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我們承認制定標準要結合現實情況,但我們的標準一直都是“雙軌制”。同時,中國是世界上最講“人情世故“的國家,非常重感情,這就難免感情用事,所以也就難免浮于表面。標準的制定的確沒那么容易、那么簡單,國際標準我們還不能立即全面適用,但就連國內標準是否已經推廣得很好、落實得很到位呢?我看未必。企業自身的標準依然在大行其道。
自古以來,沒有規矩便沒有方圓。是先要規矩還是先要方圓?先有方圓就會沒有規矩,只要規矩不要方圓也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問題更在于有了一個并不嚴格的規矩或者有了規矩而沒有嚴格執行,都是會出問題的。
以前的規矩我們都能理解,但以后不行了。隨著和國際市場的不斷接軌,我們不能在自己單獨玩了,要大家一起來玩,大家玩才是真的玩。一起玩就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游戲規則。我們越來越不是規矩的制定者了,誰是?消費者!如果你的規矩不符合消費者的評判,對不起,我們不參加。那時,我們的企業只能迎風流淚,徒嘆上天了。
2008年是我們多么期盼的一年啊!這一年,我們的企業希望能有一個漂亮的收獲,賺得缽滿盆滿。但,國外的眾多企業也在籌劃著進入中國,這是一個分水嶺,對他們而言,2008年是進入中國的大好時機。而2008年以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我們充分地將5000千年的文化展示給世界,也將近30年的改革開放成果展示給世界,用毛主席的話叫“當驚世界殊”!全世界人們都發現,原來中國這么富有,消費葡萄酒這么大方!于是我們成為世界葡萄酒企業的新大陸,他們蜂擁而來,向惡狼一樣地蠶食我們的市場。但我們消費市場這塊蛋糕的成長還沒那么快,但突然多了那么多人來分,于是在眼花繚亂的誘惑面前,消費者選擇余地大增,“只要最貴,不要最好”、“只要國外,不要國產”、“只要好喝,不要文化”!
第三:產品質量問題
“不是我知道,只是大家都不說”。看來這是一個大問題。我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開始走向世界了。據海關統計,2006年1—9月,我國進口葡萄酒8758萬升,比去年同期增長91.1%,已超2005年全年的進口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其中酒精度較低的葡萄酒進口增勢強勁,烈性葡萄酒進口增勢較緩,進口大包裝葡萄酒占主要地位,小包裝可直接銷售的葡萄酒進口所占比重較小。我國越來越多的制酒企業從海外進口大桶葡萄酒原酒,在落地后再分裝成小包裝的葡萄酒出售。同時,進口價格呈下降趨勢,洋葡萄酒逐漸用低端品種擠占國內市場。
這些數字有多少水份,我們不知道。但向來是只會多不會少。國外企業已經先從原料上逐步控制我們了。我們的國產品牌的酒瓶中有多少是裝著外國原酒?只有企業自己才能回答!消費者不知道。但,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我們都接觸過很多消費者,我們自己也是消費者,我們很清楚“物美價廉”對我們的意義。我們的很多企業只是做到“價廉”,還不能做到“物美”。只有價廉沒有物美,消費者不會買單;只有物美而沒有價廉,市場也不會做大。
有兩種東西始終在我們的心中存在:希望和擔憂。預言能帶來希望,解除擔憂,也能帶來擔憂,毀滅希望。結果出現時,新的預言將會再次產生。
事物在轉化,好事可以變壞,壞事可以變好,好與壞的區別源于價值取向。好預言可以催人奮進,壞預言能提供警醒,它們都是有價值的。
預言有多遠,也許我們就能走多遠!
葡萄酒全球化3.0即將到來
洋葡萄酒在我國目前還是非主流。我國葡萄酒市場占有率的前十名全是國產品牌。但進口葡萄酒的銷量卻在飛速增長。2005年,廣州、天津、上海、寧波等海關進口葡萄酒的增幅達到了45%,遠超過國產酒的增長速度。
2006年九月,由ASC代理的意大利班菲葡萄酒正式進入中國。作為2006“中國意大利年”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八屆中意國際葡萄酒展覽會于11月23日在上海舉行,有100多家意大利及國際酒商參展,意大利國家農業部部長作為特邀嘉賓親臨出席開幕式和中國媒體新聞發布會。
2006年10月26日,由葡萄牙商務專員公署、葡萄牙釀酒合作社聯合總會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廣州分會主辦,以“品嘗葡萄牙優質酒”為主題的“葡萄牙酒展示與品試會”在廣州花園酒店舉行。來自葡萄牙國內的九大酒商代表、相關機構領導、行業協會負責人、酒類進口商、經銷商、專業品酒師、媒體及廣大葡萄酒愛好者到場品試交流。葡萄牙國家帝國酒業公司融合了國內眾多企業,在上海成立了大葡大美酒業公司,進行中國市場的整體拓展。
自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智利時同智利總統拉戈斯共同宣布建立中智全面合作伙伴關系開始,中智雙邊關系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中智關系已進入了實質性的全面攀升階段。2005年底,來自智利的葡萄酒“卡門”在深圳舉行品牌推廣酒會,標志著葡萄酒出口量全球排名第五的智利加大了在中國酒市場的推廣力度。2006年5月25日,深圳彭年酒店迎來了來自智利爵士佛南岱葡萄酒品鑒會。隨著中智正式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將有92%的智利商品零關稅進入中國市場,而中國方面也將有近50%的商品零關稅進入智利市場。
美國的葡萄酒主要產地在加州,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廠就在加州。加洲葡萄酒進入中國的時間最早。早在2000年開始,便已在多個省市組建起“中國經銷商網絡”,加州紅是最早被中國人認知的葡萄酒以之一,雖然近年來在中國市場表現并不如意,但“加州紅”的品牌知名度依然是深入人心。
法國葡萄酒早在國人心中打下烙印。法國三大財團之一MAAF集團旗下的品醴匯有限公司已在北京宣布成立,隨同法國總統希拉克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法國外貿部長拉賈德、運輸部長貝爾潘等法國政要到會表示祝賀,預示著法國紅酒開始高調進入中國。其實,早在2000年開始,中法兩國唯一的政府間的合作項目-中法莊園便已落戶沙城。
2005年5月,“吉馬阿根廷加富葡萄酒品酒會”在廈門宏都大酒店舉行。阿根廷是世界排名前十的葡萄酒生產地,全國有2000多家酒廠,年出口42萬箱到世界35個國家。加富品牌的釀造廠家,是阿根廷第二大葡萄酒廠。首次登陸中國市場的加富葡萄酒,選擇最具實力的酒類經銷商之一的吉馬集團作為總代理。他們對合作伙伴充滿信心,表示要把這一品牌打響,傳播到中國的各個角落。
正擬于3年內投資2.5億元注冊自有品牌并專賣澳洲葡萄酒的澳洲酒業有限公司對澳洲酒在中國市場的預期十分看好。據澳大利亞酒協的報告指出,澳洲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上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是澳洲最好的葡萄酒產區之一,日前該州政府發起了一項開拓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活動,旨在推進維多利亞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目標是從現在的中國市場幾乎是零的記錄,發展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2500萬美元的銷售收入。2005年元月5日,來自澳大利亞奧蘭多公司的美森“無酒精”葡萄酒正式登陸中國。
南非葡萄酒早在2004年就開始進入中國,其中以南非柯林茨酒園為代表。柯林茨酒園迄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共占地250公頃,葡萄園里生長有各種葡萄,既有老齡植株,也有新藤。該酒園擁有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級釀酒師。柯林茨葡萄酒分為兩個檔次,即柯林茨葡萄園精選和柯林茨系列。
西班牙是世界上葡萄園面積最廣的國家之一,其生產的葡萄酒三分之一用作出口。按照向中國出口葡萄酒的數量,西班牙占第四位。從價值方面說,西班牙位于第六位。雖然西班牙產瓶裝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只有5%~6%,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西班牙葡萄酒進入中國市場,也已經獲得了眾多中國消費者的青睞。2005年北京的“第三屆西班牙食品飲品展”,讓中國更多的專業人士更加深刻地體驗到來自西班牙的味道和品質。其實,鑒于中國葡萄酒市場的迅猛發展和巨大潛力,菲立斯•索利司獨資公司于1998年11月便在上海成立了菲立斯釀酒有限公司,總投資5,000,000美元。這個項目倍受西班牙政府和上海市政府的關注。該項目建成投產以來,以每小時6,000瓶灌裝能力惠及中國及周邊區域的葡萄酒愛好者。
據海關統計,2006年1—9月,我國進口葡萄酒8758萬升,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91.1%,已超過去年全年的進口量,繼續保持高增長的態勢。其中酒精度較低的葡萄酒進口增勢強勁,烈性葡萄酒進口增勢較緩,進口大包裝葡萄酒占主要地位,小包裝可直接銷售的葡萄酒進口所占比重較小。我國越來越多的制酒企業從海外進口大桶葡萄酒原酒,在落地后再分裝成小包裝的葡萄酒出售。同時進口價格呈下降趨勢,洋葡萄酒逐漸用低端品種擠占國內市場。目前,法國仍為我國高檔葡萄酒的主要供應地,西班牙、澳大利亞和智利則成為我國進口葡萄酒的主要國家。
目前,中國的葡萄酒消費量僅占國內酒類年消費總量的1%多,人均消費量約0.45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0%,隨著進口葡萄酒數量的不斷增長,國內葡萄酒企業將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壓力。
已經無需一一列舉。西方國家市場的滯緩和中國市場潛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來不來中國已經是一個無須探討的話題,而以何種形式來中國,設定何種目標才是最重要的。中國對全世界的葡萄酒企業來說,都是一塊肥肉,只是有時我們把他當作骨頭而已。中國在過去10多年里連續十位數的GDP增幅,已成為全世界葡萄酒消費的驕傲的大公雞。我們一直在津津樂道著2008,仿佛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分水嶺,我們已開始走向大國崛起,將成為未來世界葡萄酒的中心和殿堂。
誰都不敢懷疑中國市場未來葡萄酒的世界性,未來中國的消費者將會在幾十個國家的上百種產品中挑選得眼花繚亂。而各個品牌為了取悅消費者,不單要使出渾身解術包括降價促銷,還要突破營銷傳統,成為世界營銷的經典。
全球版的3.0對我們都是好事。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等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根本不需要預言,可以預言的是什么樣的企業將會生存下去,什么樣的企業必將出局。
中國葡萄酒的冬天將在2010年左右來臨
中國葡萄酒的蓬勃發展確切地說有十年多的時間了,在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遭遇了不少的坎坷和寒流,也憧憬過美好的未來。一度,葡萄酒成為我們的希望,也成為新經濟下的一種寄托。可惜的是,盲目樂觀的葡萄酒企業,因為缺乏真正的危機意識必將遭遇一次嚴峻的市場考驗。
第一:產區的核心競爭力
葡萄酒是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商品,是一種文化商品產業。既然如此,它首先是一個產業。而葡萄酒的特殊性,必然具有產業集聚的效應。產業集聚是生產力實現空間布局上的優化,是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地域范圍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產業集群是產業集聚的重要方式,它是由具有共性或互補性而相互聯系的企業依托相關的功能服務平臺支撐的在空間上的集聚,并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經濟群落。產業集群作為當代產業生存與發展最有效的組織形態,在集聚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制度創新、營造產業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看國外葡萄酒的發展,例如法國,其之所以能發展成為當今世界葡萄酒的殿堂,使全世界的酒莊都以此為榜樣,其酒莊的產業集聚效應是重要的因素。他們在種植上一絲不茍、精心管理,注重微型氣候,對采摘過程要求嚴格;在生產上嚴格等級劃分,嚴格控制質量,按‘法規’進行生產。釀酒師專業程度高,養護師對酒進行護理,生產基地就是營銷基地;在銷售上今年賣明年甚至后年的酒,好年份特色酒進行拍賣,每瓶酒的檔案資料完善;在文化上主張“少而精”的“精”文化,不為‘量’而犧牲“質”,突出莊園文化、突顯個性,種植、生產、銷售一體化,參觀、旅游、品嘗、存儲相結合。而反觀中國的所謂莊園,大都是農民種植,企業收購;莊園多為粗放式管理,等級劃分也不明確、不嚴肅、沒有統一的標準,多為大規模、無控制地生產;追求‘量’甚過追求‘質’,釀酒技術不到位;在銷售上大眾媒介廣告宣傳為主,傳播內容多空泛不實,追求短期利益勝于長遠品牌建設,缺乏個性,千篇一律,功能單一,產品同質化程度高,操作手法基本雷同。
中國的幾大產區,企業雜亂無章,絕大部分企業都在模仿、低價傾銷。沒有制定產區統一標準,更不能形成產區真正的特色。企業沒辦法,要生存,又沒有大的實力,無法和知名品牌抗衡,只能“出奇制勝”,想些旁門佐道。政府職能部門也沒辦法,因為還要考慮社會問題。中國的政府職能部門所考慮的是兩件事:一是招商引資,擴大就業;二是增加稅收。在這種思考前提下,怎能將產區辦好?產區的規模經營效益出不來,企業也只能依靠自己去發展。這里的隱患不但在于產區核心競爭力的建設問題,也隨時面臨著產區的“崩盤”:一旦有哪個企業出了市場問題,例如假酒,整個產區將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另一方面,是關于產區的粗暴種植。任何一個產區都有自己的特色,這是整體大環境和產區小環境決定的。但一個好的產區能否出好葡萄,還取決于產區種植的管理。一是關于病蟲害的控制。我到過黃河故道產區,在實地采訪中發現,那的產區病蟲害很嚴重,種植期間,每隔10天必須噴一次農藥,雨后必須再噴一次,否則病蟲害會嚴重影響葡萄質量。我國很多產區都存在著病蟲害,但產區管理問題令人擔憂。二是為了利益而不顧質量。農民管的是我今年能賣多少錢,企業管的是今年能否收到葡萄,這種前提下,質量監控就會弱化,即使產區再好也無濟于事,它是一個整體管理的問題。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才到。目前,我們的產業還不成熟.只有各個產區的集聚效應出來了,我國的葡萄酒才能真正上一個臺階。
第二,行業標準問題
我們的行業標準總是難產。但是,沒有陣痛就沒有新生。什么是標準?標準就是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我們承認制定標準要結合現實情況,但我們的標準一直都是“雙軌制”。同時,中國是世界上最講“人情世故“的國家,非常重感情,這就難免感情用事,所以也就難免浮于表面。標準的制定的確沒那么容易、那么簡單,國際標準我們還不能立即全面適用,但就連國內標準是否已經推廣得很好、落實得很到位呢?我看未必。企業自身的標準依然在大行其道。
自古以來,沒有規矩便沒有方圓。是先要規矩還是先要方圓?先有方圓就會沒有規矩,只要規矩不要方圓也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問題更在于有了一個并不嚴格的規矩或者有了規矩而沒有嚴格執行,都是會出問題的。
以前的規矩我們都能理解,但以后不行了。隨著和國際市場的不斷接軌,我們不能在自己單獨玩了,要大家一起來玩,大家玩才是真的玩。一起玩就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游戲規則。我們越來越不是規矩的制定者了,誰是?消費者!如果你的規矩不符合消費者的評判,對不起,我們不參加。那時,我們的企業只能迎風流淚,徒嘆上天了。
2008年是我們多么期盼的一年啊!這一年,我們的企業希望能有一個漂亮的收獲,賺得缽滿盆滿。但,國外的眾多企業也在籌劃著進入中國,這是一個分水嶺,對他們而言,2008年是進入中國的大好時機。而2008年以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我們充分地將5000千年的文化展示給世界,也將近30年的改革開放成果展示給世界,用毛主席的話叫“當驚世界殊”!全世界人們都發現,原來中國這么富有,消費葡萄酒這么大方!于是我們成為世界葡萄酒企業的新大陸,他們蜂擁而來,向惡狼一樣地蠶食我們的市場。但我們消費市場這塊蛋糕的成長還沒那么快,但突然多了那么多人來分,于是在眼花繚亂的誘惑面前,消費者選擇余地大增,“只要最貴,不要最好”、“只要國外,不要國產”、“只要好喝,不要文化”!
第三:產品質量問題
“不是我知道,只是大家都不說”。看來這是一個大問題。我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開始走向世界了。據海關統計,2006年1—9月,我國進口葡萄酒8758萬升,比去年同期增長91.1%,已超2005年全年的進口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其中酒精度較低的葡萄酒進口增勢強勁,烈性葡萄酒進口增勢較緩,進口大包裝葡萄酒占主要地位,小包裝可直接銷售的葡萄酒進口所占比重較小。我國越來越多的制酒企業從海外進口大桶葡萄酒原酒,在落地后再分裝成小包裝的葡萄酒出售。同時,進口價格呈下降趨勢,洋葡萄酒逐漸用低端品種擠占國內市場。
這些數字有多少水份,我們不知道。但向來是只會多不會少。國外企業已經先從原料上逐步控制我們了。我們的國產品牌的酒瓶中有多少是裝著外國原酒?只有企業自己才能回答!消費者不知道。但,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我們都接觸過很多消費者,我們自己也是消費者,我們很清楚“物美價廉”對我們的意義。我們的很多企業只是做到“價廉”,還不能做到“物美”。只有價廉沒有物美,消費者不會買單;只有物美而沒有價廉,市場也不會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