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對國內外糧食價格走勢的影響分析
http://www.xibaipo.cc 2009-02-19 15:33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2008年入冬以來,中國北方多個省遭遇嚴重旱情,不僅給冬麥區抗旱保苗、保夏糧生產工作帶來嚴峻考驗,糧食價格能否保持穩定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摘要:2008年入冬以來,中國北方多個省遭遇嚴重旱情,不僅給冬麥區抗旱保苗、保夏糧生產工作帶來嚴峻考驗,糧食價格能否保持穩定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此,筆者也進行了分析和調研,分析認為:盡管這次旱情會影響中國夏糧生產,但是由于糧食最近連續五年的豐收以及儲備充足,加之國家一系列抗旱保糧的政策實施,旱情不會影響中國糧食安全,國內糧食價格不會出現大幅波動。另外,中國一直堅持“手里有糧,心里不慌”的原則,依中國目前小麥儲備和庫存情況,不會也不必要從國際市場大量采購以彌補供需缺口。因此,對國際糧食價格也不會造成沖擊。
一、旱情對我國糧食價格走勢的短期及中長期影響
(一)糧食現貨市場價格穩中趨強
近期,受國內農作物大面積受旱影響,部分地區糧食價格上漲。據中華糧網價格監測顯示,與年前相比,年后主要糧食品種的價格均呈現穩中上升趨勢。分品種來看,主產區小麥價格略漲,漲幅約0.6%;面粉價格略漲,北京漲20元/噸;銷區東北產粳米價格均有一定程度的上漲,福州漲幅最大為5.56%,其次是上海,漲幅為4.21%;菜油價格也出現了一定的回升,湖北、安徽、四川菜油的漲幅分別為3.90%、1.25%、3.75%。
雖然國內主要糧油品種價格在年后均出現上漲趨勢,但據中華糧網價格監測結果顯示,這是一種“節后”出現的合理漲價現象。原因有二:一是年后大部分農民工開始返城務工,學校也陸續開學,這些都將帶動糧油消費需求的增加。二是目前冬作物干旱比較嚴重,由此帶來的恐慌心理導致糧油市場價格抬升。
從近期來看,干旱帶來的一系列損失仍將推動糧食價格走強。一是,今年的干旱比較嚴重,當前旱災對小麥產量將造成威脅,由此帶來的減產心理預期比較強,成為糧食價格上漲的動力。二是,灌溉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會增加糧食的種植成本。減產加上種植成本的增加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糧食價格走強。
不過,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糧食連續5年增產,糧食庫存比較充裕,基本能夠滿足消費需求,因而糧食價格并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動力。08年全國糧食總產和單產均超過歷史最高水平,總產預計達到52850萬噸,比上年增加2690萬噸,增長5.4%,實現了改革開放以來首次連續5年增長的好成績。其中有6個省區糧食總產和單產、9個省區糧食總產、21個省區市糧食單產超過歷史水平。據美國農業部對中國小麥的庫存預測,08年底中國的小麥庫存為4499萬噸,即使本次國內因旱災出現5%的減產(也即500萬噸左右),中國的庫存供應仍無大問題。另外,國際上由于07、08年小麥價格的大幅上漲,各國的種植熱情快速恢復,08-09年度的小麥庫存量已經從07-08年度的1.19億噸增加到1.47億噸,增加了近2800萬噸。據此,中華糧網分析師認為,無論從國內還是國外情況看,只要當前旱情不繼續惡化、秋糧不出現大面積絕收的情況,目前的旱情不會對糧食供給造成太大的沖擊。市場價格波動更多的是一種心理影響,相信隨著旱情的緩解,應該會逐漸平靜下來。
(二)期貨市場沖高
春節過后,國內農產品市場走勢明顯強于國際市場,尤其是強筋小麥表現更為搶眼,在短短的3個交易日內快速拉升100余點。強麥0905合約三天內累計上漲107元/噸,漲幅高達5.45%,鄭州強麥期貨近期整體上揚,主力資金逐漸轉向0909合約,且近月合約微跌而遠月合約上揚,顯示市場對當前旱情對小麥中長期影響仍然擔憂。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近期小麥期貨出現暴漲,主要是市場預期小麥會大量減產。受恐慌心理以及干旱天氣可能持續的預期因素影響,小麥期價短期或繼續上揚。
不過,從中長期來看,干旱天氣對期貨市場的影響比重并不會太大,政策則成為影響后市期貨市場的主要因素之一。隨著國家中央一號文件的公布,09年糧食最低收購價的提高,所有這些再度令投資者信心得到強化,特別是增強投資者對農產品后期走勢的信心。
(三)政府收購價格或將進一步提高
近幾年國家逐步提高糧食托市收購價,以此來保護農民利益,增加農民收入。2008年國家提高了小麥收購價,并把執行時間從之前的6月1日提前到5月21日。收購價的提高以及收購時間的加長,使得2008年的小麥收購量有所增加,主產省收購量達到了5866.66萬噸。另外,政府多次增加玉米、稻谷收購量,解決農民賣糧難的問題。09年,糧食最低收購價再次提高,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文件提到“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密切跟蹤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變化,適時加強政府調控,靈活運用多種手段,努力避免農產品價格下行,防止谷賤傷農,保障農業經營收入穩定增長。”由此可見,政府對三農和糧食問題的高度關注,同時也顯示了政府對增加農民收入,拉動內需的決心和信心。
今年,降雨稀少,旱情比較嚴重,灌溉成為緩解旱情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灌溉無疑要增加糧食的種糧成本,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農資、化肥價格飛漲的情況下,種植成本的增加將會導致農民的惜售心理,提高農民的心理價位。如果繼續按照現有的價格收購,收購難度無疑會加大。因此,如果國家托市收購政策考慮到這一因素,而繼續上提收購價的話,農民的增收就值得期待。
干旱對糧食產量也將帶來一定的威脅。如果小麥、油菜等農作物減產,農民的種糧收入也將出現下降。東方艾格預計,旱情將令冬小麥減產5.4%左右,減產560萬噸左右。若現有價格不變,農民將會少收入154億元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保證農民持續增收呢?無疑,合理的糧價是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方面。現階段我國糧價偏低,而農民種糧成本高,因此糧價要逐步提高,且上漲空間很大。因此,中華糧網分析師認為,為了保證農民利益,增加農民收入,保護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國家將會繼續提高糧食收購價格。
二、旱情對海外糧食價格走勢的短期及中長期影響
面對旱情,國家正在組織各方力量集中精力抗旱保豐收,現在就斷言夏季糧食大幅減產還言之過早。退一步來說,即使今年小麥減產,我國小麥庫存是充裕的,不存在由于當年歉收而出現市場供求失衡。中國在小麥進出口方面,主要是品種調劑。依中國目前小麥儲備和庫存情況,不會也不必要從國際市場大量采購以彌補供需缺口。再者,夏季糧食占整個中國糧食供應的比例小于秋糧,從以往幾次糧食風波來看,多是南方稻谷供求變化引起的。由于小麥減產導致的糧食市場大面積動蕩的可能性不大。中國糧食本來出口就少,對世界糧食市場供應影響不大。中國一直堅持“手里有糧,心里不慌”的原則,堅持自力更生解決糧食問題,依中國目前小麥儲備和庫存情況,不會也不必要從國際市場大量采購以彌補供需缺口。因此,對國際糧食價格不會造成沖擊。
三、糧價走勢對我國宏觀經濟、拉動內需的影響
目前仍在持續的旱情很可能造成今年小麥減產,并對農民增收造成不利影響,但對未來糧價以及CPI的影響程度將很有限,不會對我國的宏觀經濟及拉動內需產生影響。
這場旱災具有受災面積大、區域集中和受旱程度重的特點,加大了夏糧減產風險。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今年糧食價格仍將保持平穩增長,發生大幅波動的可能性很小。經歷了連續5年的增產豐收,目前我國糧食總體上供大于需,儲備充足。我國糧食庫存消費比約為35%,高于全球20%的庫存消費比水平。在庫存充足,供需基本平衡的前提下,我國的糧食價格將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從歷史情況來看,1998年的嚴重洪澇災害造成小麥減產10%,國家及時拋售庫存以穩定糧食價格,當年小麥和稻谷價格均未明顯上漲,夏季甚至出現下跌。但玉米、大豆、棉和糖等價格調控能力較弱的產品,則更容易出現價格波動。
據了解,我國CPI中食品類價格占比約為33%,其中糧食價格是食品類價格的重要部分。但物價是宏觀經濟的滯后指標,目前我國CPI仍處于下行區間。中華糧網分析認為,雖然今年的旱災將對某些農產品價格產生影響,但難以逆轉整體價格走勢。
從長遠來看,糧價是百價之基,糧價上漲往往會波及其他商品,引發通貨膨脹,對城鄉居民生活和宏觀經濟產生重要影響。
CPI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糧食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主要通過對CPI的影響體現出來。一是食品類價格的上漲是CPI上漲的主要因素。糧食作為食品類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價格走高直接導致食品類價格的上漲。二是糧食價格上漲對CPI作用的持續時間長。由于糧食的生產周期長,導致其價格上漲的持續時間也比較長,因此對CPI的作用時間也比較長。
四、抗旱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政策支持建議
去年入冬以來,我國北方小麥主產區出現嚴重干旱,旱災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小麥受旱面積之大為多年少有。本次干旱呈現以下特點:1.受旱面積大。全國作物受旱加上三北地區干封地面積總數達2.76億畝,比常年多0.87億畝,偏多46%。2.受旱區域集中。目前全國一共有15個省、市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但是河北、山西、安徽、江蘇、河南、山東、陜西、甘肅八省冬麥區受旱面積占到全國的96%,非常集中。3.受旱程度重。作物受旱中,黃苗或死苗的重旱面積達3981萬畝,占到受旱面積的29%,這是多年少見的。受旱成因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1.降雨少,溫度高。去冬以來,華北大部、西北大部和黃淮大部以及江淮一些地區連續無雨雪日超過80天,部分地區超過了100天。按照氣象部門評價,是30年到50年一遇的少雨。去冬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華北、黃淮以及西北東部部分地區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2-4℃,土壤水分蒸發大,失墑快。2.寒旱疊加。去年12月份以來,一共出現三次大范圍降溫過程,特別是春節前。大部分地區降溫幅度達8-12℃,局部達到17-20℃。我這次去江蘇檢查抗旱工作,那里前段時間的氣溫降到了零下十幾度,導致了許多地區無法進行抗旱澆灌,加重了旱情。3.灌期提前,用水集中。由于春節后氣溫回升較快,持續少雨,各地冬麥區提前開始春灌,有些還增加了灌溉的次數,用水增加并集中。加上部分地區江河來水和蓄水量偏少,造成抗旱水源短缺。
從本次干旱呈現出的特點及原因分析中不難看出,此次抗旱面臨著以下主要問題:一是受旱面積大,旱情嚴重,造成抗旱水源短缺。二是,在絕大多數的農村,缺少農田水利設施,或者曾經有但年久失修,已經無法使用。三是,一些地區的農民本身對抗旱的積極性不高,因為糧食的收益還不如外出打工掙錢。
面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雨水利用率
確保地下水資源的充足:清華大學博士后、北京浩大安博水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安逢龍認為華北地區出現嚴重旱情的根本原因是季節性降水分布不均以及雨水利用率太低。華北有些地區雨季的降水如果能夠儲存下來的話,那么就可以解決旱季的用水問題。不過,解決華北地區旱情燃眉之急的應急辦法,一是通過人工降雨;二是通過增加鉆井取水力度,然后在雨季時積極回補地下水。但華北地區缺水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并不是突然出現的,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收集和儲存雨水的方式。
二、加大資金投入,幫助農村農民恢復或重建農田水利設施:恢復甚至重建農田水利設施,并非短期之功。農業,尤其糧食的比較收益極為低下,更加抑制了農民在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上的積極性。所以,農田水利設施作為公共物品應該由政府出資投建,并加強維護和管理,方便干旱之時啟動利用。
三、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保證農民種糧和抗旱的積極性:調查發現,一些地區的農民本身對抗旱的積極性不高,因為平常打井、修水渠雖然花費不多,但相對于“進城打工”,做這些事似乎“不劃算”。一些農民反映,如果不是目前國家補貼,對種田就更不在意。所有這些都反映了目前農業的比較收益較低。所以,國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解決這個比較收益較低的問題,當前,增大補貼也許是比較快捷的方法之一。
另外,應采取臨時玉米收購措施調動農民抗旱積極性。目前山東、河南、河北、陜西等地農民普遍面臨賣玉米難問題,收獲下來的玉米積壓在農民手中難以轉化成現金,大大挫傷了農民現在的抗旱積極性,為此,國家應該采取臨時玉米收購措施,解除農民抗旱的后顧之憂。(分析師郭春愛)
一、旱情對我國糧食價格走勢的短期及中長期影響
(一)糧食現貨市場價格穩中趨強
近期,受國內農作物大面積受旱影響,部分地區糧食價格上漲。據中華糧網價格監測顯示,與年前相比,年后主要糧食品種的價格均呈現穩中上升趨勢。分品種來看,主產區小麥價格略漲,漲幅約0.6%;面粉價格略漲,北京漲20元/噸;銷區東北產粳米價格均有一定程度的上漲,福州漲幅最大為5.56%,其次是上海,漲幅為4.21%;菜油價格也出現了一定的回升,湖北、安徽、四川菜油的漲幅分別為3.90%、1.25%、3.75%。
雖然國內主要糧油品種價格在年后均出現上漲趨勢,但據中華糧網價格監測結果顯示,這是一種“節后”出現的合理漲價現象。原因有二:一是年后大部分農民工開始返城務工,學校也陸續開學,這些都將帶動糧油消費需求的增加。二是目前冬作物干旱比較嚴重,由此帶來的恐慌心理導致糧油市場價格抬升。
從近期來看,干旱帶來的一系列損失仍將推動糧食價格走強。一是,今年的干旱比較嚴重,當前旱災對小麥產量將造成威脅,由此帶來的減產心理預期比較強,成為糧食價格上漲的動力。二是,灌溉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會增加糧食的種植成本。減產加上種植成本的增加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糧食價格走強。
不過,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糧食連續5年增產,糧食庫存比較充裕,基本能夠滿足消費需求,因而糧食價格并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動力。08年全國糧食總產和單產均超過歷史最高水平,總產預計達到52850萬噸,比上年增加2690萬噸,增長5.4%,實現了改革開放以來首次連續5年增長的好成績。其中有6個省區糧食總產和單產、9個省區糧食總產、21個省區市糧食單產超過歷史水平。據美國農業部對中國小麥的庫存預測,08年底中國的小麥庫存為4499萬噸,即使本次國內因旱災出現5%的減產(也即500萬噸左右),中國的庫存供應仍無大問題。另外,國際上由于07、08年小麥價格的大幅上漲,各國的種植熱情快速恢復,08-09年度的小麥庫存量已經從07-08年度的1.19億噸增加到1.47億噸,增加了近2800萬噸。據此,中華糧網分析師認為,無論從國內還是國外情況看,只要當前旱情不繼續惡化、秋糧不出現大面積絕收的情況,目前的旱情不會對糧食供給造成太大的沖擊。市場價格波動更多的是一種心理影響,相信隨著旱情的緩解,應該會逐漸平靜下來。
(二)期貨市場沖高
春節過后,國內農產品市場走勢明顯強于國際市場,尤其是強筋小麥表現更為搶眼,在短短的3個交易日內快速拉升100余點。強麥0905合約三天內累計上漲107元/噸,漲幅高達5.45%,鄭州強麥期貨近期整體上揚,主力資金逐漸轉向0909合約,且近月合約微跌而遠月合約上揚,顯示市場對當前旱情對小麥中長期影響仍然擔憂。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近期小麥期貨出現暴漲,主要是市場預期小麥會大量減產。受恐慌心理以及干旱天氣可能持續的預期因素影響,小麥期價短期或繼續上揚。
不過,從中長期來看,干旱天氣對期貨市場的影響比重并不會太大,政策則成為影響后市期貨市場的主要因素之一。隨著國家中央一號文件的公布,09年糧食最低收購價的提高,所有這些再度令投資者信心得到強化,特別是增強投資者對農產品后期走勢的信心。
(三)政府收購價格或將進一步提高
近幾年國家逐步提高糧食托市收購價,以此來保護農民利益,增加農民收入。2008年國家提高了小麥收購價,并把執行時間從之前的6月1日提前到5月21日。收購價的提高以及收購時間的加長,使得2008年的小麥收購量有所增加,主產省收購量達到了5866.66萬噸。另外,政府多次增加玉米、稻谷收購量,解決農民賣糧難的問題。09年,糧食最低收購價再次提高,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文件提到“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密切跟蹤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變化,適時加強政府調控,靈活運用多種手段,努力避免農產品價格下行,防止谷賤傷農,保障農業經營收入穩定增長。”由此可見,政府對三農和糧食問題的高度關注,同時也顯示了政府對增加農民收入,拉動內需的決心和信心。
今年,降雨稀少,旱情比較嚴重,灌溉成為緩解旱情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灌溉無疑要增加糧食的種糧成本,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農資、化肥價格飛漲的情況下,種植成本的增加將會導致農民的惜售心理,提高農民的心理價位。如果繼續按照現有的價格收購,收購難度無疑會加大。因此,如果國家托市收購政策考慮到這一因素,而繼續上提收購價的話,農民的增收就值得期待。
干旱對糧食產量也將帶來一定的威脅。如果小麥、油菜等農作物減產,農民的種糧收入也將出現下降。東方艾格預計,旱情將令冬小麥減產5.4%左右,減產560萬噸左右。若現有價格不變,農民將會少收入154億元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保證農民持續增收呢?無疑,合理的糧價是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方面。現階段我國糧價偏低,而農民種糧成本高,因此糧價要逐步提高,且上漲空間很大。因此,中華糧網分析師認為,為了保證農民利益,增加農民收入,保護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國家將會繼續提高糧食收購價格。
二、旱情對海外糧食價格走勢的短期及中長期影響
面對旱情,國家正在組織各方力量集中精力抗旱保豐收,現在就斷言夏季糧食大幅減產還言之過早。退一步來說,即使今年小麥減產,我國小麥庫存是充裕的,不存在由于當年歉收而出現市場供求失衡。中國在小麥進出口方面,主要是品種調劑。依中國目前小麥儲備和庫存情況,不會也不必要從國際市場大量采購以彌補供需缺口。再者,夏季糧食占整個中國糧食供應的比例小于秋糧,從以往幾次糧食風波來看,多是南方稻谷供求變化引起的。由于小麥減產導致的糧食市場大面積動蕩的可能性不大。中國糧食本來出口就少,對世界糧食市場供應影響不大。中國一直堅持“手里有糧,心里不慌”的原則,堅持自力更生解決糧食問題,依中國目前小麥儲備和庫存情況,不會也不必要從國際市場大量采購以彌補供需缺口。因此,對國際糧食價格不會造成沖擊。
三、糧價走勢對我國宏觀經濟、拉動內需的影響
目前仍在持續的旱情很可能造成今年小麥減產,并對農民增收造成不利影響,但對未來糧價以及CPI的影響程度將很有限,不會對我國的宏觀經濟及拉動內需產生影響。
這場旱災具有受災面積大、區域集中和受旱程度重的特點,加大了夏糧減產風險。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今年糧食價格仍將保持平穩增長,發生大幅波動的可能性很小。經歷了連續5年的增產豐收,目前我國糧食總體上供大于需,儲備充足。我國糧食庫存消費比約為35%,高于全球20%的庫存消費比水平。在庫存充足,供需基本平衡的前提下,我國的糧食價格將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從歷史情況來看,1998年的嚴重洪澇災害造成小麥減產10%,國家及時拋售庫存以穩定糧食價格,當年小麥和稻谷價格均未明顯上漲,夏季甚至出現下跌。但玉米、大豆、棉和糖等價格調控能力較弱的產品,則更容易出現價格波動。
據了解,我國CPI中食品類價格占比約為33%,其中糧食價格是食品類價格的重要部分。但物價是宏觀經濟的滯后指標,目前我國CPI仍處于下行區間。中華糧網分析認為,雖然今年的旱災將對某些農產品價格產生影響,但難以逆轉整體價格走勢。
從長遠來看,糧價是百價之基,糧價上漲往往會波及其他商品,引發通貨膨脹,對城鄉居民生活和宏觀經濟產生重要影響。
CPI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糧食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主要通過對CPI的影響體現出來。一是食品類價格的上漲是CPI上漲的主要因素。糧食作為食品類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價格走高直接導致食品類價格的上漲。二是糧食價格上漲對CPI作用的持續時間長。由于糧食的生產周期長,導致其價格上漲的持續時間也比較長,因此對CPI的作用時間也比較長。
四、抗旱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政策支持建議
去年入冬以來,我國北方小麥主產區出現嚴重干旱,旱災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小麥受旱面積之大為多年少有。本次干旱呈現以下特點:1.受旱面積大。全國作物受旱加上三北地區干封地面積總數達2.76億畝,比常年多0.87億畝,偏多46%。2.受旱區域集中。目前全國一共有15個省、市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但是河北、山西、安徽、江蘇、河南、山東、陜西、甘肅八省冬麥區受旱面積占到全國的96%,非常集中。3.受旱程度重。作物受旱中,黃苗或死苗的重旱面積達3981萬畝,占到受旱面積的29%,這是多年少見的。受旱成因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1.降雨少,溫度高。去冬以來,華北大部、西北大部和黃淮大部以及江淮一些地區連續無雨雪日超過80天,部分地區超過了100天。按照氣象部門評價,是30年到50年一遇的少雨。去冬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華北、黃淮以及西北東部部分地區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2-4℃,土壤水分蒸發大,失墑快。2.寒旱疊加。去年12月份以來,一共出現三次大范圍降溫過程,特別是春節前。大部分地區降溫幅度達8-12℃,局部達到17-20℃。我這次去江蘇檢查抗旱工作,那里前段時間的氣溫降到了零下十幾度,導致了許多地區無法進行抗旱澆灌,加重了旱情。3.灌期提前,用水集中。由于春節后氣溫回升較快,持續少雨,各地冬麥區提前開始春灌,有些還增加了灌溉的次數,用水增加并集中。加上部分地區江河來水和蓄水量偏少,造成抗旱水源短缺。
從本次干旱呈現出的特點及原因分析中不難看出,此次抗旱面臨著以下主要問題:一是受旱面積大,旱情嚴重,造成抗旱水源短缺。二是,在絕大多數的農村,缺少農田水利設施,或者曾經有但年久失修,已經無法使用。三是,一些地區的農民本身對抗旱的積極性不高,因為糧食的收益還不如外出打工掙錢。
面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雨水利用率
確保地下水資源的充足:清華大學博士后、北京浩大安博水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安逢龍認為華北地區出現嚴重旱情的根本原因是季節性降水分布不均以及雨水利用率太低。華北有些地區雨季的降水如果能夠儲存下來的話,那么就可以解決旱季的用水問題。不過,解決華北地區旱情燃眉之急的應急辦法,一是通過人工降雨;二是通過增加鉆井取水力度,然后在雨季時積極回補地下水。但華北地區缺水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并不是突然出現的,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收集和儲存雨水的方式。
二、加大資金投入,幫助農村農民恢復或重建農田水利設施:恢復甚至重建農田水利設施,并非短期之功。農業,尤其糧食的比較收益極為低下,更加抑制了農民在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上的積極性。所以,農田水利設施作為公共物品應該由政府出資投建,并加強維護和管理,方便干旱之時啟動利用。
三、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保證農民種糧和抗旱的積極性:調查發現,一些地區的農民本身對抗旱的積極性不高,因為平常打井、修水渠雖然花費不多,但相對于“進城打工”,做這些事似乎“不劃算”。一些農民反映,如果不是目前國家補貼,對種田就更不在意。所有這些都反映了目前農業的比較收益較低。所以,國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解決這個比較收益較低的問題,當前,增大補貼也許是比較快捷的方法之一。
另外,應采取臨時玉米收購措施調動農民抗旱積極性。目前山東、河南、河北、陜西等地農民普遍面臨賣玉米難問題,收獲下來的玉米積壓在農民手中難以轉化成現金,大大挫傷了農民現在的抗旱積極性,為此,國家應該采取臨時玉米收購措施,解除農民抗旱的后顧之憂。(分析師郭春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