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組件企業面臨行業洗牌
http://www.xibaipo.cc 2009-02-27 16:47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傳言稱,自2008年10月份以來,國內已有超過300家光伏組件企業倒閉歇業,剩下的只有50家左右。
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傳言稱,自2008年10月份以來,國內已有超過300家光伏組件企業倒閉歇業,剩下的只有50家左右。
一位國內光伏企業高管則認為這個數字有些夸大。在其看來,雖然國內光伏組件企業起步較晚,也是光伏產業鏈中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一環,但三個月的金融海嘯的影響,估計只能是100家企業倒閉,100家企業暫時停產,100家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專家也表示,目前在光伏組件企業的破產情況未有專門調查,所以不知道破產300家的傳言從何而來。
投資過熱
2007年,我國從事光伏組件生產企業共計200多家,但至2008年這個數字劇增至近400家。近400家只是一個預估的數值,事實上可能會更多。光伏組件企業并沒有一個行業主管協會,且各地政府主管單位不同,有的歸屬當地的科技廳主管,有的屬于信息產業廳主管,較為混亂。
混亂的原因源于組件制造在于整個太陽能投資領域的低門檻。光伏產業鏈主要為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系統及并網六個領域。在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鏈中,組件制造由于投資少、建設周期短、技術和資金門檻低、最接近市場等特點,故吸引了大批生產企業。
2007與2008兩年是世界光伏產業發展的黃金期,行業上下游產品均處于供不應求狀態。以光伏組件生產為例,只要生產出來,就馬上被買走,毛利可達到20%~30%。甚至連江浙一帶連生產鞋子與手套的企業都進來參與,有的甚至一個鎮就有2-3家企業。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的光伏產能首次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我國光伏組件產量即已達到世界第一,當年國內光伏組件產量達到1717MWp,比上年增長138%。
金融危機致使歐美國家能源需求下降,公用事業企業放緩了新增項目的上馬,從而延緩新能源項目進展。美國研究機構ISuppli報告則顯示,2008年全球太陽能電池安裝數量達到3.8GW(10億瓦),但2009年因大環境景氣下滑,安裝數量只會增長9.6%,達到4.2GW,而市場供給量卻由2008年的7.7GW增加62%至11.1GW。
由于市場及匯率的影響,約占據全球光伏產品市場一半之數的德國需求量急劇減少,而在2008年表現搶眼的西班牙方面需求也相對萎靡。由于國內光伏企業98%市場在于國外,以歐美國家為主要市場,所以在海外需求的下降對光伏產業的影響最大。尤其是一些中小光伏組件廠商已面臨比較大的困難,主要表現在訂單流失、資金緊張等。
但是,倒閉、暫停業或是半停產狀態的企業多是2008年年初、中期才進來的,銷售人員、規模、組件的轉換率都比不上大企業,所以在這場風暴中率先倒下。目前國內的上市企業,除了賽維LDK、浙江昱輝等外,如無錫尚德、天合光能、林洋新能源、CSI阿特斯等企業都會生產光伏組件,且握有長期訂單。
行業洗牌加速
金融危機或許會加速行業洗牌的過程。目前,光伏組件價格下降了30%,對于投資極具吸引力。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認為:“在目前的形勢下,光伏企業要么倒閉死掉,要么就必須開發新市場。也就是開發國內市場。”
2007年,國內市場所消化的產品只占國內光伏企業總產量的1%~2%。其后果是,98%的產品均銷往國外,僅有2%左右產品留予國內,造成產業與市場的脫節。國內光伏市場遲遲沒有啟動,與中國尚未通過對太陽能發電的補貼政策、電價厘定法規相關。由于1990年代后期太陽能發電成本為10元/度,鑒于國家財力有限,無法似歐美國家通過政府補貼推動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理事長石定寰2008年12月6日透露,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研究光伏發電政策扶持與補貼措施,通過招標辦法,按照大約4元左右電價來收購。之前預計3至5年能夠做到1.0元/千瓦時的光伏發電成本,有望在兩年后即達到。目前包括無錫尚德在內的企業已將“1元/度光伏發電”方案完成,將擇機上交相關部門。
與此同時,日前,一份由工信部主導制定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2009年—2011年)初稿已正式完稿。該規劃初稿中更是明確提出“出臺鼓勵光伏發電扶持政策,啟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開展光伏并網發電應用示范”。
一位國內光伏企業高管則認為這個數字有些夸大。在其看來,雖然國內光伏組件企業起步較晚,也是光伏產業鏈中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一環,但三個月的金融海嘯的影響,估計只能是100家企業倒閉,100家企業暫時停產,100家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專家也表示,目前在光伏組件企業的破產情況未有專門調查,所以不知道破產300家的傳言從何而來。
投資過熱
2007年,我國從事光伏組件生產企業共計200多家,但至2008年這個數字劇增至近400家。近400家只是一個預估的數值,事實上可能會更多。光伏組件企業并沒有一個行業主管協會,且各地政府主管單位不同,有的歸屬當地的科技廳主管,有的屬于信息產業廳主管,較為混亂。
混亂的原因源于組件制造在于整個太陽能投資領域的低門檻。光伏產業鏈主要為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系統及并網六個領域。在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鏈中,組件制造由于投資少、建設周期短、技術和資金門檻低、最接近市場等特點,故吸引了大批生產企業。
2007與2008兩年是世界光伏產業發展的黃金期,行業上下游產品均處于供不應求狀態。以光伏組件生產為例,只要生產出來,就馬上被買走,毛利可達到20%~30%。甚至連江浙一帶連生產鞋子與手套的企業都進來參與,有的甚至一個鎮就有2-3家企業。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的光伏產能首次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我國光伏組件產量即已達到世界第一,當年國內光伏組件產量達到1717MWp,比上年增長138%。
金融危機致使歐美國家能源需求下降,公用事業企業放緩了新增項目的上馬,從而延緩新能源項目進展。美國研究機構ISuppli報告則顯示,2008年全球太陽能電池安裝數量達到3.8GW(10億瓦),但2009年因大環境景氣下滑,安裝數量只會增長9.6%,達到4.2GW,而市場供給量卻由2008年的7.7GW增加62%至11.1GW。
由于市場及匯率的影響,約占據全球光伏產品市場一半之數的德國需求量急劇減少,而在2008年表現搶眼的西班牙方面需求也相對萎靡。由于國內光伏企業98%市場在于國外,以歐美國家為主要市場,所以在海外需求的下降對光伏產業的影響最大。尤其是一些中小光伏組件廠商已面臨比較大的困難,主要表現在訂單流失、資金緊張等。
但是,倒閉、暫停業或是半停產狀態的企業多是2008年年初、中期才進來的,銷售人員、規模、組件的轉換率都比不上大企業,所以在這場風暴中率先倒下。目前國內的上市企業,除了賽維LDK、浙江昱輝等外,如無錫尚德、天合光能、林洋新能源、CSI阿特斯等企業都會生產光伏組件,且握有長期訂單。
行業洗牌加速
金融危機或許會加速行業洗牌的過程。目前,光伏組件價格下降了30%,對于投資極具吸引力。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認為:“在目前的形勢下,光伏企業要么倒閉死掉,要么就必須開發新市場。也就是開發國內市場。”
2007年,國內市場所消化的產品只占國內光伏企業總產量的1%~2%。其后果是,98%的產品均銷往國外,僅有2%左右產品留予國內,造成產業與市場的脫節。國內光伏市場遲遲沒有啟動,與中國尚未通過對太陽能發電的補貼政策、電價厘定法規相關。由于1990年代后期太陽能發電成本為10元/度,鑒于國家財力有限,無法似歐美國家通過政府補貼推動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理事長石定寰2008年12月6日透露,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研究光伏發電政策扶持與補貼措施,通過招標辦法,按照大約4元左右電價來收購。之前預計3至5年能夠做到1.0元/千瓦時的光伏發電成本,有望在兩年后即達到。目前包括無錫尚德在內的企業已將“1元/度光伏發電”方案完成,將擇機上交相關部門。
與此同時,日前,一份由工信部主導制定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2009年—2011年)初稿已正式完稿。該規劃初稿中更是明確提出“出臺鼓勵光伏發電扶持政策,啟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開展光伏并網發電應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