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http://www.xibaipo.cc 2009-03-13 11:52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2008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日漸加深和國內罕見的自然災害、能源大幅漲價、經濟總體增速放緩等不利因素,我國建材工業實現了工業產值、銷售收入和效益較大幅度增長,總體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2008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日漸加深和國內罕見的自然災害、能源大幅漲價、經濟總體增速放緩等不利因素,我國建材工業實現了工業產值、銷售收入和效益較大幅度增長,總體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去年底建材工業開始出現增速明顯放緩、價格下降、效益下滑的新情況,預示著2009年建材工業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壓力。
一、2008年運行情況
(一)產量增速回落,產值增速較快。統計規模以上建材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為22888億元,同比增長30.9%,增幅低于上年同期1.8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6%,增幅低于上年同期6.7個百分點。全國累計生產水泥13.9億噸,同比增長5.2%,增幅低于上年同期8.3個百分點。累計生產平板玻璃5.5億重箱,同比增長6.5%,增幅低于上年同期6.9個百分點。水泥排水管、玻璃纖維紗、防水材料、建筑用磚產量增幅20%以上,商品混凝土、建筑陶瓷、耐火材料等其它建材產品產量增幅在10~20%的范圍。
(二)市場銷售旺盛,收入大幅提高。統計規模以上建材企業累計完成銷售總產值(現價)22342億元,同比增長30.8%,低于上年同期2個百分點。平均產銷率為97.72%,高于上年同期0.08個百分點。1~11月份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8228億元,同比增長31.5%,增幅低于上年同期1.2個百分點。其中,水泥4231億元,同比增長24%,增幅高于上年1.2個百分點;平板玻璃462億元,同比增長16.1%,增幅低于上年同期15個百分點;建筑衛生陶瓷1805億元,同比增長23.3%,低于去年同期12個百分點;耐火材料制品1396億元,同比增長36.2%,低于上年同期4.7個百分點;非金屬礦采選1649億元,同比增長41.3%,高于上年同期4個百分點。
(三)價格漲跌互現,總水平明顯提高。受原燃材料漲價推動和市場需求的拉動,建材價格總水平上漲明顯。其中,水泥價格在波動中上漲明顯,尤其進入6月份以后局部地區出現加速上漲態勢,9月下旬以后又有所回落,但總體價格水平漲幅較大。平板玻璃價格在上年較大幅度上漲的基礎上,去年前九個月價格水平雖有所提高,但九月份以后基本處于下跌狀態。中國建材協會提供的數據,1~11月份建材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1.2%,其中,水泥平均出廠價格同比分別提高35元/噸,漲幅13.5%。平板玻璃平均出廠價格同比僅提高4元/重箱,漲幅為6%。
(四)利潤增多減少,總體繼續增長。1~11月份統計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利潤總額1013億元,同比增長26.6%。建材行業內各分行業大多數為利潤增長。其中,水泥制造業實現利潤261億元,利潤額較去年同期凈增61億元,增幅31%;水泥制品70億元,同比增長31.9%;玻纖及制品31.4億元,同比增長27.5%;建筑陶瓷81.1億元,同比增長20%。耐火材料制品115億元,同比增長39.2%。非金屬礦采選業129億元,同比增長46.1%。技術玻璃制品32.2億元,同比增長9.7%。平板玻璃1.48億元,同比下降94.3%,比今年1~5月份利潤額減少4.3億多元。衛生陶瓷11.6億元,同比下降12.7%。平板玻璃和衛生陶瓷是建材行業內部利潤不增反降的兩個行業。
(五)出口增幅回落,結構有所改善。統計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1668億元,同比增長10.8%,增幅同比回落14.4個百分點。累計完成出口創匯總額180.4億美元,同比增長18.4%,增幅同比高出0.6個百分點。但從主要建材產品出口數量看,增幅同比普遍回落。其中,累計出口水泥及熟料2604萬噸,同比下降21.1%。出口平板玻璃25017萬M2,同比下降12.8%。大理石、花崗石板材出口也出現大幅下降。玻璃深加工、玻璃纖維及制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水泥工程技術和裝備出口在國際市場份額繼續擴大,彰顯出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六)投資增長強勁,行業差異較大。全年非金屬礦采選及制品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11億元,同比增長46.9%,增幅低于上年同期4個百分點,但高于制造業平均增幅17.4個百分點。其中,投資增幅較高的行業主要是水泥制造、隔熱隔音材料、砼結構件制造、磚瓦及建筑砌塊磚、非金屬礦物制品等。水泥工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64億元,同比增長69.8%。平板玻璃固定資產投資112億元,同比增長48.1%。而建筑陶瓷制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9億元,同比僅增長3.6%。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綜觀2008年,建材工業發展和運行總體形勢是好的,金融危機對建材工業的影響是有限的、滯后的。這是由建材行業特點和建材商品銷售特點決定的,也是由建材工業國際市場依存度決定的,同時,也說明這幾年建材工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大企業集團發展壯大、抗金融危機風險能力得到增強。
2008年,建材行業運行發展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是去年底生產增幅明顯回落。1~11月份建材工業產值(現價)始終保持30%以上的增速,雖然增幅和上年同期相比只是略有下降,但如果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建材工業產值增幅將是明顯下滑。特別是建材工業增加值增幅明顯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從水泥、平板玻璃等主要建材產品產量來看,雖然同比仍有一定幅度提高,但增幅同比也都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尤其是九月份開始增幅回落有所加快。以水泥為例,9-12四個月當月水泥產量同比僅增長3.1%、1.1%、2.8%、3.5%,增幅較上年同月回落10個百分點多。水泥產量同比下降省份也呈擴大趨勢,12月份當月水泥產量下降省區市也由6月份5個擴大到16個。一些地方已經出現水泥企業主動限產和被迫停產情況。這說明,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影響逐漸顯現。
二是經濟效益繼續提高的壓力加大。去年煤電油運為近年漲價幅度和影響程度之最,加之銀行嚴格控制貸款,企業財務費用提高等,建材生產面臨的外部環境壓力空前增大。雖然建材行業通過挖潛降耗、節能減排等措施,努力消化外部不利因素,經濟效益得到繼續提高,各分行業無一虧損。但是,建材行業虧損企業戶數和虧損金額同比也出現增長,特別是衛生陶瓷行業利潤大幅度下降,平板玻璃行業已接近虧損邊緣。雖然9月下旬以后煤炭價格開始有所下滑,但總體仍在高位運行。而9月份以后一些建材產品價格也出現下降趨勢。因此,面對產品成本提高和產品價格下降雙重壓力,建材行業效益提高困難增大。
三是部分地區重復建設風險加大。全國在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208多條,總能力約2.42億噸,其中,建成投產的120余條,新增產能1.43多萬噸。尤其是,四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增加了水泥需求,引來各方投資新上水泥項目,目前在建和擬建項目多達76條,總能力達8000多萬噸,存在重復建設隱患。平板玻璃去年部分地區突擊上新線、短期建設項目過于集中的問題非常突出,新建成投產生產線13條,新增產能4000多萬重箱。在建、擬建的新生產線還有41條,總產能近1.7億重箱。由于產能潛在過剩風險日益顯現,導致平板玻璃市場競爭環境惡化,經濟效益不斷下滑。1-11月份和1-5月份比較,平板玻璃行業利潤總額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4個多億,已接近全行業凈虧損。去年底,全國共有41條線因市場原因處于停產狀態。
四是淘汰落后進展不平衡。去年全國新關停淘汰落后水泥產能5300多萬噸,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產能650萬重箱。但是,由于缺少經濟補助等有效政策,仍有部分所謂關停生產線并沒有徹底拆除生產線,持等待觀望態度。由于落后玻璃產能比較分散,一些地方對淘汰落后玻璃產能工作重視不夠。
一、2008年運行情況
(一)產量增速回落,產值增速較快。統計規模以上建材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為22888億元,同比增長30.9%,增幅低于上年同期1.8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6%,增幅低于上年同期6.7個百分點。全國累計生產水泥13.9億噸,同比增長5.2%,增幅低于上年同期8.3個百分點。累計生產平板玻璃5.5億重箱,同比增長6.5%,增幅低于上年同期6.9個百分點。水泥排水管、玻璃纖維紗、防水材料、建筑用磚產量增幅20%以上,商品混凝土、建筑陶瓷、耐火材料等其它建材產品產量增幅在10~20%的范圍。
(二)市場銷售旺盛,收入大幅提高。統計規模以上建材企業累計完成銷售總產值(現價)22342億元,同比增長30.8%,低于上年同期2個百分點。平均產銷率為97.72%,高于上年同期0.08個百分點。1~11月份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8228億元,同比增長31.5%,增幅低于上年同期1.2個百分點。其中,水泥4231億元,同比增長24%,增幅高于上年1.2個百分點;平板玻璃462億元,同比增長16.1%,增幅低于上年同期15個百分點;建筑衛生陶瓷1805億元,同比增長23.3%,低于去年同期12個百分點;耐火材料制品1396億元,同比增長36.2%,低于上年同期4.7個百分點;非金屬礦采選1649億元,同比增長41.3%,高于上年同期4個百分點。
(三)價格漲跌互現,總水平明顯提高。受原燃材料漲價推動和市場需求的拉動,建材價格總水平上漲明顯。其中,水泥價格在波動中上漲明顯,尤其進入6月份以后局部地區出現加速上漲態勢,9月下旬以后又有所回落,但總體價格水平漲幅較大。平板玻璃價格在上年較大幅度上漲的基礎上,去年前九個月價格水平雖有所提高,但九月份以后基本處于下跌狀態。中國建材協會提供的數據,1~11月份建材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1.2%,其中,水泥平均出廠價格同比分別提高35元/噸,漲幅13.5%。平板玻璃平均出廠價格同比僅提高4元/重箱,漲幅為6%。
(四)利潤增多減少,總體繼續增長。1~11月份統計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利潤總額1013億元,同比增長26.6%。建材行業內各分行業大多數為利潤增長。其中,水泥制造業實現利潤261億元,利潤額較去年同期凈增61億元,增幅31%;水泥制品70億元,同比增長31.9%;玻纖及制品31.4億元,同比增長27.5%;建筑陶瓷81.1億元,同比增長20%。耐火材料制品115億元,同比增長39.2%。非金屬礦采選業129億元,同比增長46.1%。技術玻璃制品32.2億元,同比增長9.7%。平板玻璃1.48億元,同比下降94.3%,比今年1~5月份利潤額減少4.3億多元。衛生陶瓷11.6億元,同比下降12.7%。平板玻璃和衛生陶瓷是建材行業內部利潤不增反降的兩個行業。
(五)出口增幅回落,結構有所改善。統計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1668億元,同比增長10.8%,增幅同比回落14.4個百分點。累計完成出口創匯總額180.4億美元,同比增長18.4%,增幅同比高出0.6個百分點。但從主要建材產品出口數量看,增幅同比普遍回落。其中,累計出口水泥及熟料2604萬噸,同比下降21.1%。出口平板玻璃25017萬M2,同比下降12.8%。大理石、花崗石板材出口也出現大幅下降。玻璃深加工、玻璃纖維及制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水泥工程技術和裝備出口在國際市場份額繼續擴大,彰顯出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六)投資增長強勁,行業差異較大。全年非金屬礦采選及制品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11億元,同比增長46.9%,增幅低于上年同期4個百分點,但高于制造業平均增幅17.4個百分點。其中,投資增幅較高的行業主要是水泥制造、隔熱隔音材料、砼結構件制造、磚瓦及建筑砌塊磚、非金屬礦物制品等。水泥工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64億元,同比增長69.8%。平板玻璃固定資產投資112億元,同比增長48.1%。而建筑陶瓷制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9億元,同比僅增長3.6%。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綜觀2008年,建材工業發展和運行總體形勢是好的,金融危機對建材工業的影響是有限的、滯后的。這是由建材行業特點和建材商品銷售特點決定的,也是由建材工業國際市場依存度決定的,同時,也說明這幾年建材工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大企業集團發展壯大、抗金融危機風險能力得到增強。
2008年,建材行業運行發展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是去年底生產增幅明顯回落。1~11月份建材工業產值(現價)始終保持30%以上的增速,雖然增幅和上年同期相比只是略有下降,但如果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建材工業產值增幅將是明顯下滑。特別是建材工業增加值增幅明顯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從水泥、平板玻璃等主要建材產品產量來看,雖然同比仍有一定幅度提高,但增幅同比也都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尤其是九月份開始增幅回落有所加快。以水泥為例,9-12四個月當月水泥產量同比僅增長3.1%、1.1%、2.8%、3.5%,增幅較上年同月回落10個百分點多。水泥產量同比下降省份也呈擴大趨勢,12月份當月水泥產量下降省區市也由6月份5個擴大到16個。一些地方已經出現水泥企業主動限產和被迫停產情況。這說明,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影響逐漸顯現。
二是經濟效益繼續提高的壓力加大。去年煤電油運為近年漲價幅度和影響程度之最,加之銀行嚴格控制貸款,企業財務費用提高等,建材生產面臨的外部環境壓力空前增大。雖然建材行業通過挖潛降耗、節能減排等措施,努力消化外部不利因素,經濟效益得到繼續提高,各分行業無一虧損。但是,建材行業虧損企業戶數和虧損金額同比也出現增長,特別是衛生陶瓷行業利潤大幅度下降,平板玻璃行業已接近虧損邊緣。雖然9月下旬以后煤炭價格開始有所下滑,但總體仍在高位運行。而9月份以后一些建材產品價格也出現下降趨勢。因此,面對產品成本提高和產品價格下降雙重壓力,建材行業效益提高困難增大。
三是部分地區重復建設風險加大。全國在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208多條,總能力約2.42億噸,其中,建成投產的120余條,新增產能1.43多萬噸。尤其是,四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增加了水泥需求,引來各方投資新上水泥項目,目前在建和擬建項目多達76條,總能力達8000多萬噸,存在重復建設隱患。平板玻璃去年部分地區突擊上新線、短期建設項目過于集中的問題非常突出,新建成投產生產線13條,新增產能4000多萬重箱。在建、擬建的新生產線還有41條,總產能近1.7億重箱。由于產能潛在過剩風險日益顯現,導致平板玻璃市場競爭環境惡化,經濟效益不斷下滑。1-11月份和1-5月份比較,平板玻璃行業利潤總額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4個多億,已接近全行業凈虧損。去年底,全國共有41條線因市場原因處于停產狀態。
四是淘汰落后進展不平衡。去年全國新關停淘汰落后水泥產能5300多萬噸,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產能650萬重箱。但是,由于缺少經濟補助等有效政策,仍有部分所謂關停生產線并沒有徹底拆除生產線,持等待觀望態度。由于落后玻璃產能比較分散,一些地方對淘汰落后玻璃產能工作重視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