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噸鉛鋅產能有待淘汰 有色金屬諸侯割據
http://www.xibaipo.cc 2009-03-17 14:46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在這一輪經濟危機之下,銅、鋁、鉛、鋅四大金屬品種中,提及鉛鋅往往都是一片愁云慘霧。
在這一輪經濟危機之下,銅、鋁、鉛、鋅四大金屬品種中,提及鉛鋅往往都是一片愁云慘霧。
銅,可以看到電力需求的支撐;鋁,則貴在國內集中度較高。而鉛鋅行業,且不論受到汽車、房產市場的影響,鉛蓄電池和鍍鋅鋼板的需求將受到多大的沖擊,也不說近140多家鋅企以及數百家鉛企的集中度之低,單說鉛的高回收率就可算是原生鉛行業與生俱來的發展障礙。
如果一定要在這眾多的不利因素中為鉛鋅行業找到個什么亮點的話,那么恐怕只剩"行業整合機會"這個老生常談的論調了。
2月25日,國務院原則性通過了《有色金屬產業振興規劃》。《規劃》中鼓勵大型企業以多種方式進行重組,力爭形成3-5個具有實力的綜合性有色金屬企業集團,使銅、鋁、鉛、鋅骨干企業的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由目前的70%、55%和40%,提高到2011年的90%、70%和60%。其中,鉛鋅方面,鼓勵中南和西南地區重點骨干鉛鋅企業推進區域內聯合重組,支持中金嶺南、廣西有色金屬集團、云南冶金集團、湖南有色控股集團等分別整合區域內的鉛鋅企業組建大企業集團。同時,《規劃》還要求,未來三年內淘汰80萬噸小型預培槽電解鋁產能,30萬噸小型銅冶煉產能以及40萬噸鉛鋅產能。
《規劃》的口徑體現了國家對有色金屬行業整合的態度。然而,效果和作用又會有多大呢?
"40萬噸的鉛鋅產能淘汰,依靠行政手段是無法實現的,更多的還是要依靠市場調節,自然淘汰。"有分析人士認為國家3年內的淘汰計劃并不會加快行業的淘汰落后速度,畢竟行業擁有自身的新陳代謝速度。
而論及整合,難度似乎就更大了。有業內人士期望,通過這一輪的鉛鋅價格下行,拖垮一些產能較小、抗風險能力較低的中小型冶煉企業。"現在鋅行業還哪里有小企業,起碼都是年產能5萬噸以上的規模。"渤海證券有色金屬研究員靳海明對于單純依靠市場手段淘汰鋅企的理想化期望并不認同。他表示,現在國內的鋅冶煉企業普遍都已經成了規模,很多都成為地方財政的頂梁柱,而相比鋁行業,又沒有類似中鋁這樣的絕對龍頭企業,所以,誰想并購掉誰都會困難重重。
雖然國內鉛鋅冶煉企業早就嚷嚷著不掙錢了,聯合減產也吵嚷過幾次,但株冶集團、中金嶺南、豫光金鉛等大型企業仍有進一步擴大產能的計劃。
安泰科分析師馮君從認為,大型企業的擴產沖動,反映的正是國內鉛鋅冶煉行業第一集團軍競爭的寫照。對于國家是否會出手支持大型企業進行行業內的兼并重組,馮君從則并不看好,"向8家骨干企業收儲,已經是一種支持了,鉛鋅行業的并購不能期待國家負擔成本。"
與馮君從一樣,業內很多專家對于鉛鋅行業的兼并重組都顯得不是那么樂觀。"有色行業從一家獨大(當年的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到現在的地方諸侯割據,再想以誰為核心整合全國資源在短期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這樣表示。而國家的產業振興規劃內容似乎也從側面反映了鉛鋅行業全國性整合的難度,不同于鋁行業的以中鋁一家為核心的整合思路,鉛鋅行業的整合則出現了高儲量省區以優勢企業為主體的多龍頭并存態勢。
而這樣分庭抗禮的割據不僅可能因競爭產生重復建設,另外,由于規模過于分散,國內冶煉企業與外礦的談判恐怕將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國內外加工費1倍以上的差距恐怕也將延續下去。
銅,可以看到電力需求的支撐;鋁,則貴在國內集中度較高。而鉛鋅行業,且不論受到汽車、房產市場的影響,鉛蓄電池和鍍鋅鋼板的需求將受到多大的沖擊,也不說近140多家鋅企以及數百家鉛企的集中度之低,單說鉛的高回收率就可算是原生鉛行業與生俱來的發展障礙。
如果一定要在這眾多的不利因素中為鉛鋅行業找到個什么亮點的話,那么恐怕只剩"行業整合機會"這個老生常談的論調了。
2月25日,國務院原則性通過了《有色金屬產業振興規劃》。《規劃》中鼓勵大型企業以多種方式進行重組,力爭形成3-5個具有實力的綜合性有色金屬企業集團,使銅、鋁、鉛、鋅骨干企業的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由目前的70%、55%和40%,提高到2011年的90%、70%和60%。其中,鉛鋅方面,鼓勵中南和西南地區重點骨干鉛鋅企業推進區域內聯合重組,支持中金嶺南、廣西有色金屬集團、云南冶金集團、湖南有色控股集團等分別整合區域內的鉛鋅企業組建大企業集團。同時,《規劃》還要求,未來三年內淘汰80萬噸小型預培槽電解鋁產能,30萬噸小型銅冶煉產能以及40萬噸鉛鋅產能。
《規劃》的口徑體現了國家對有色金屬行業整合的態度。然而,效果和作用又會有多大呢?
"40萬噸的鉛鋅產能淘汰,依靠行政手段是無法實現的,更多的還是要依靠市場調節,自然淘汰。"有分析人士認為國家3年內的淘汰計劃并不會加快行業的淘汰落后速度,畢竟行業擁有自身的新陳代謝速度。
而論及整合,難度似乎就更大了。有業內人士期望,通過這一輪的鉛鋅價格下行,拖垮一些產能較小、抗風險能力較低的中小型冶煉企業。"現在鋅行業還哪里有小企業,起碼都是年產能5萬噸以上的規模。"渤海證券有色金屬研究員靳海明對于單純依靠市場手段淘汰鋅企的理想化期望并不認同。他表示,現在國內的鋅冶煉企業普遍都已經成了規模,很多都成為地方財政的頂梁柱,而相比鋁行業,又沒有類似中鋁這樣的絕對龍頭企業,所以,誰想并購掉誰都會困難重重。
雖然國內鉛鋅冶煉企業早就嚷嚷著不掙錢了,聯合減產也吵嚷過幾次,但株冶集團、中金嶺南、豫光金鉛等大型企業仍有進一步擴大產能的計劃。
安泰科分析師馮君從認為,大型企業的擴產沖動,反映的正是國內鉛鋅冶煉行業第一集團軍競爭的寫照。對于國家是否會出手支持大型企業進行行業內的兼并重組,馮君從則并不看好,"向8家骨干企業收儲,已經是一種支持了,鉛鋅行業的并購不能期待國家負擔成本。"
與馮君從一樣,業內很多專家對于鉛鋅行業的兼并重組都顯得不是那么樂觀。"有色行業從一家獨大(當年的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到現在的地方諸侯割據,再想以誰為核心整合全國資源在短期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這樣表示。而國家的產業振興規劃內容似乎也從側面反映了鉛鋅行業全國性整合的難度,不同于鋁行業的以中鋁一家為核心的整合思路,鉛鋅行業的整合則出現了高儲量省區以優勢企業為主體的多龍頭并存態勢。
而這樣分庭抗禮的割據不僅可能因競爭產生重復建設,另外,由于規模過于分散,國內冶煉企業與外礦的談判恐怕將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國內外加工費1倍以上的差距恐怕也將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