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錢便宜成“賣點” 樓市回暖催熱小產權房
http://www.xibaipo.cc 2009-04-22 15:14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氣球、茶點、音樂、游戲,好番熱鬧;憑號入場,當場選房,小產權房開盤再次引來人潮。雖說政府三番五次、明令禁止小產權房的交易,但記者了解到,小產權房在本市郊區依然普遍存在,并且借著市場回暖之機,供需兩旺。
氣球、茶點、音樂、游戲,好番熱鬧;憑號入場,當場選房,小產權房開盤再次引來人潮。雖說政府三番五次、明令禁止小產權房的交易,但記者了解到,小產權房在本市郊區依然普遍存在,并且借著市場回暖之機,供需兩旺。
現場:便宜仍是賣點
據了解,通州梨園輕軌附近的云景豪庭此次開盤的是三期香檳,6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均價5000元∕平方米。“我聽說您這個房子沒有房產證啊,還能開盤么?”記者問了一句。“我們的確是小產權房,可我們和大產權沒區別啊,開發商是車里墳鄉政府,您購買后鄉政府會給您發‘房產證’,同樣能證明您對這個房子的擁有權和受益權,但我們這一平方米只要4500元,比那大產權房便宜多了。”銷售人員解釋到。“另外,這塊地是宅基地,將來還有可能轉成大產權房呢。”銷售人員進一步說。
噱頭:“小產”轉“大產”
北京的小產權房,主要集中在通州、懷柔、房山、密云等區域,售價低是其吸引人購買的主要原因,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鄉政府開發、可以轉為大產權房,現也成為銷售人員宣傳的主要噱頭。
在昌平溫都水城附近的宏福苑小區售樓處,記者看到了79號、80號樓的一居和三居戶型圖。“這期的均價是6800元∕平方米,一次性付款可打95折,物業費、公共維修費都不用交,而且不久還可能轉成大產權。”項目的銷售小姐對記者說。
“您這是集體土地吧。根據國家規定,集體土地是不能隨便流轉的,您這又怎么幫住戶轉成大產權房呢?”記者提出疑問。“咱這個樓是由鄉政府和開發商合作開發的,和一般的不一樣,所以有可能轉成大產權。”銷售小姐解釋道。“那轉成大產權這條能寫進合同么?”記者追問道。“那不能,只是說有這個可能,沒有百分百的保證,再說就是真辦不到,這么便宜的價格,您也不吃虧啊。”銷售小姐連連搖頭說。
心理:不會拆到自己頭上
“現在一個月能賣掉十幾套小產權房,80%是年輕人買來自住,雖然知道是小產權,但因為房價便宜,不用貸款,而且對當地情況較為了解,所以大多也都不在乎。”做小產權銷售的張大姐對記者說。盡管政府曾多次發出風險警告,盡管對風險心知肚明,但面對低價,不少購房人還是難免心動。
秦先生2002年住進宏福苑小區,2000多元一平方米買的。“轉成大產權?沒可能吧。我住了這么久,也沒聽說過能辦大產權。其實自己住,房子好就成,雖說政府不允許,但也拆不到這吧。”不會拆到自己頭上,記者發現,幾乎所有的購買者都存在這種僥幸心理。
現場:便宜仍是賣點
據了解,通州梨園輕軌附近的云景豪庭此次開盤的是三期香檳,6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均價5000元∕平方米。“我聽說您這個房子沒有房產證啊,還能開盤么?”記者問了一句。“我們的確是小產權房,可我們和大產權沒區別啊,開發商是車里墳鄉政府,您購買后鄉政府會給您發‘房產證’,同樣能證明您對這個房子的擁有權和受益權,但我們這一平方米只要4500元,比那大產權房便宜多了。”銷售人員解釋到。“另外,這塊地是宅基地,將來還有可能轉成大產權房呢。”銷售人員進一步說。
噱頭:“小產”轉“大產”
北京的小產權房,主要集中在通州、懷柔、房山、密云等區域,售價低是其吸引人購買的主要原因,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鄉政府開發、可以轉為大產權房,現也成為銷售人員宣傳的主要噱頭。
在昌平溫都水城附近的宏福苑小區售樓處,記者看到了79號、80號樓的一居和三居戶型圖。“這期的均價是6800元∕平方米,一次性付款可打95折,物業費、公共維修費都不用交,而且不久還可能轉成大產權。”項目的銷售小姐對記者說。
“您這是集體土地吧。根據國家規定,集體土地是不能隨便流轉的,您這又怎么幫住戶轉成大產權房呢?”記者提出疑問。“咱這個樓是由鄉政府和開發商合作開發的,和一般的不一樣,所以有可能轉成大產權。”銷售小姐解釋道。“那轉成大產權這條能寫進合同么?”記者追問道。“那不能,只是說有這個可能,沒有百分百的保證,再說就是真辦不到,這么便宜的價格,您也不吃虧啊。”銷售小姐連連搖頭說。
心理:不會拆到自己頭上
“現在一個月能賣掉十幾套小產權房,80%是年輕人買來自住,雖然知道是小產權,但因為房價便宜,不用貸款,而且對當地情況較為了解,所以大多也都不在乎。”做小產權銷售的張大姐對記者說。盡管政府曾多次發出風險警告,盡管對風險心知肚明,但面對低價,不少購房人還是難免心動。
秦先生2002年住進宏福苑小區,2000多元一平方米買的。“轉成大產權?沒可能吧。我住了這么久,也沒聽說過能辦大產權。其實自己住,房子好就成,雖說政府不允許,但也拆不到這吧。”不會拆到自己頭上,記者發現,幾乎所有的購買者都存在這種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