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能效標準監管乏力 虛標能效充斥市場
本文導讀:家電能效標準監管乏力 虛標能效充斥市場,能效標識制度與消費者息息相關。貼1級能效標識的冰箱的價格,要比貼2級能效的高上數百元,為這種能效差買單的,正是消費者。
能效標識制度與消費者息息相關。貼1級能效標識的冰箱的價格,要比貼2級能效的高上數百元,為這種能效差買單的,正是消費者。
隨著低碳經濟(強調節能、環保)盛行,可以預見,今后將有更多家電企業打節能牌,越來越多的節能家電將上市。而消費者區別產品節能與否的唯一依據,即是貼在產品身上的“能效標識卡”。令人擔憂的是,伴隨著能效標識制度的不斷發展,有制度無監管的尷尬卻一路相隨,致使“能效標識卡”上水分重重。
家電能效標準紛至沓來
進入家電賣場,消費者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家電身上貼了“中國能效標識”卡,卡上等級標注的數字越小,價格一般越貴。
能效標識又稱能源效率標識,表示產品能源效率等級等性能指標的一種信息標簽,目的是為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引導和幫助消費者選擇高能效節能產品。
自2005年3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能效標識制度,實施能效標識的對象是耗能產品,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聯合發布產品能效標準。冰箱和空調成為首批實施能效標識制度的家電產品。
此后4年,洗衣機、燃氣熱水器、電熱水器和電磁爐等使用面廣、節能潛力大的家電也陸續實施了能效標識制度。
2009年12月召開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成為了引爆全民“低碳生活”的導火索。進入2010年,家電產品實施能效標識制度的步伐明顯加快,一批家電產品的能效標準紛紛出臺。在2010年開始實施或即將在2010年實施能效標識制度的家電產品有電風扇、電飯鍋、平板電視、計算機、微波爐等。2010年6月1日起,空調將實施更高的能效標準。
來自中國能效標識管理中心的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實施能效標準的企業數量超過1600家,產品型號超過8萬個。
虛標能效滿天飛
不過,與能效標識制度的快速發展不同,相應的監管卻一直滯后。
能效標識制度采用的是“企業自我申明+備案+社會監督”的實施模式,由產品生產者自行檢測產品能效,并依據檢測結果和相關標準自行確定標識信息,自行印制和粘貼標識,并對標識信息的準確性負責,接受監督檢查。
讓企業“自我標識”,這對企業的誠信進行著極大考驗。一旦有企業心懷叵測,弄虛作假,將低能效的產品標稱高能效,消費者的利益將嚴重受損。這就需要嚴格的市場監管相配合。
然而,自能效標識認證制度實施以來,相關部門從未沒有組織全局性的能效標識產品符合性抽查。由于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能效標識制度在實施過程中水分重重,地方工商部門偶有抽檢,都能查出一批虛標能效的家電產品,有的甚至達不到國家強制性能效標準的市場準入要求。日前,上海市工商局抽查了20批次家電產品,就有11批次產品出現問題,不合格率超過了50%。
一位家電銷售人員向南方農村報記者透露,目前家電廠家太多,能效標識很亂,各個品牌都說自己節能,能效高,“其中不乏自吹自擂,虛標能效者”。
“如果不去驗證能效標識的符合性,實施能效標識制度就沒有多大意義。”多名家電企業人士表示,“能效標識會因此變得對企業沒有震懾力,消費者卻很有可能要為許多假高能效產品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