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煤炭行業競爭格局與市場化程度分析
本文導讀:2010年中國煤炭行業競爭格局與市場化程度分析,近幾年,我國經濟保持高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逐年遞增,煤炭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得到緩和,由價格競爭轉為對資源的競爭。
近幾年,我國經濟保持高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逐年遞增,煤炭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得到緩和,由價格競爭轉為對資源的競爭。如上所述,我國絕大多數的煤炭資源和生產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區。2008 年,我國煤炭產量最大的五個省分別為山西、內蒙古、河南、陜西和山東,上述五個省的煤炭產量合計達16.60 億噸,占全國產量的59.67%,其中,山西仍然是我國煤炭生產第一大省,其產量占全國的23.57%。
目前,我國煤炭行業市場集中度還相對比較低。根據國家發改委《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統計,從產量來看,2005 年全國有小型煤礦共2 萬家,千萬噸級的煤炭企業31 家,3000 萬噸以上企業10 家,年產5000 萬噸以上的大型企業有5 個,億噸級特大型企業集團2 個;大中型煤炭企業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例僅為54%,小型煤礦產量占全國產量的46%。目前,我國煤炭行業市場化程度已提高,煤炭價格的形成機制逐步實現了由計劃向市場的過渡。1993 年以前,原煤炭工業部和國家物價局對煤炭價格實行政府定價。從1993年起,政府逐步放開煤炭市場價格,實行價格雙軌制。對于電力行業計劃內用煤實行政府指導價,由當時的國家計劃經濟委員會確定指導價,各企業在此基礎上協商定價,政府出面協調;而對于計劃外電力用煤及其他行業用煤的煤炭價格實行市場定價。從2002年開始,國家放開了電煤指導價格,實行市場定價。但在2006 年以前,國家仍通過臨時措施干預和控制動力煤價格的異常波動,從而導致主要用戶的動力煤合約價格普遍低于煤炭現貨市場價格。2006 年12 月,國家發改委宣布取消對動力煤價格的臨時干預活動,徹底放開了包括主要用戶合約價格在內的動力煤價格的控制。目前,政府干預僅體現在出口配額以及電力行業與煤炭行業在電煤價格漲幅爭議的協調上。
近幾年,國家一直大力整合煤炭資源,規劃建設十三個國家級煤炭基地,推動煤炭企業聯合重組,以形成若干個大型煤炭企業集團。該十三個煤炭生產基地將涉及14 個產煤省區,擁有的煤炭儲量約占全國的83.5%,規劃年產量到2010 年將達到約17 億噸。此外,國家將逐步推進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堅持整頓關閉小煤礦,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規劃, 3 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將全部關閉。從長遠發展來看,我國煤炭行業將逐步形成較為集中的市場態勢,煤炭市場競爭格局將得到根本改變。
我國煤炭運輸呈現“西煤東運”和“北煤南運”的格局。由于我國煤炭資源和需求的地理分布不均衡,使得煤炭運輸成為制約我國煤炭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雖然我國政府在增加鐵路運力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并將對國有鐵路系統進行進一步擴能,但目前仍不能完全滿足煤炭運輸的需要,運力短缺的局面在近期內仍然難以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因而,擁有穩定而充足的運輸能力的煤炭公司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行業內的主要企業和主要企業的市場份額
根據國家安監總局統計,2008 年,我國最大的十家煤炭生產企業的產量合計約8.91億噸,約占當年全國煤炭產量的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