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行業需要突破
本文導讀:中國醫藥行業需要突破,中國醫藥企業并購整合將會使得優勢資源更趨集中,更多企業將會把更多資源投入到自主創新、質量管控方面,也只有這樣,中國的醫藥工業才能擺脫低層次的競爭,才有可能塑造 出屬于中國的國際醫藥巨頭,而更多的患者才能獲得更高品質和更安全有效的藥品。
內容提示:中國醫藥企業并購整合將會使得優勢資源更趨集中,更多企業將會把更多資源投入到自主創新、質量管控方面,也只有這樣,中國的醫藥工業才能擺脫低層次的競爭,才有可能塑造 出屬于中國的國際醫藥巨頭,而更多的患者才能獲得更高品質和更安全有效的藥品。
2009年,全球備受金融危機的困擾,但是對于國際醫藥領域來說,卻是一個“整合并購年”。在這一年中發生的幾宗并購行為,無論是并購雙方的企業規模,還是并購金額,以及這些并購行為對全球制藥行業格局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都創下了歷年之最。而國內藥企的整合,在經歷了前幾年的初露鋒芒之后,也呈山雨欲來之勢。
本文對行業整合的必要性及國內醫藥行業整合現狀進行了分析,同時指出,行業整合孕育突破。誰能把握對優勢資源進行整合的機會,誰就能在這場整合戰爭中贏得市場先機。其文觀點,供業內參考。
2009年,先后發生了全球制藥行業排名第一的輝瑞對惠氏的并購、羅氏對基因泰克的并購、默沙東對先靈葆雅的并購等重量級整合并購。輝瑞對惠氏的并購更被稱為“制藥行業十年來最大的并購”。之后,賽諾菲-安萬特、葛蘭素史克、禮來、諾華以及阿斯利康等國際藥業巨頭都表示,將繼續實施中小規模的并購活動。全球醫藥行業的整合與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的趨勢更加明顯。在并購整合的歷史洪流中,中國醫藥行業又將何去何從?
發展需要整合
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富貴病”發病率的升高以及醫改的不斷深入,中國醫藥市場近年來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醫藥市場仍將保持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長速度。
然而,具體到中國的醫藥企業,雖然總體規模在快速增長,但是卻沒有能夠出現世界級的企業,前100位中國醫藥企業2008年的銷售額總和也不及輝瑞等單個醫藥巨頭一年的全球銷售收入。一項報告顯示,以醫院市場為例,2008年國內前10位醫藥企業僅占市場總體份額的16.36%。目前,我國醫藥工業企業有近5000家,醫藥流通企業 8000余家,整個行業仍然表現出集中度低、競爭無序、產品低層次競爭、用藥水平低、創新能力弱等特點,這極大地制約了中國醫藥行業的集約發展、規范發展,而且這種局面也導致了政府監管難度極大。
根據IMS的預測,中國醫藥行業整體規模將有望在2012年進入世界前三的行列。按照年復合增長20%的速度計算,中國醫藥市場將于10~15年之后,整體規模達到美國現在的市場規模。那么,中國醫藥行業的“輝瑞”、“基因泰克”又會是誰?他們將如何產生?對照世界醫藥行業的發展歷程以及國際主流醫藥企業的成長經驗,我們發現創新和并購整合是最主要的推動力,而后者的地位已經顯得越來越突出和有效。
近年來,跨國企業已經將中國醫藥市場視為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不斷加大研發、臨床推廣和銷售投入的力度,部分醫藥巨頭已經開始在中國開展并購或尋求優質中小型的并購對象。對國內醫藥行業來說,行業的整合顯然已經迫在眉睫,否則,10~15年之后,縱使中國市場能夠達到美國醫藥市場現在的規模,那也只是外資企業的戰場,我們只是看客而已。
國內整合起步
近幾年來,醫藥行業重組整合的案例頻繁見諸于媒體,雖然并購的整體動作、規模不像輝瑞并購惠氏般具有震撼力,但畢竟已經起步。2009年國藥合并中生,上實醫藥資產與上藥醫藥資產整合,復星醫藥、雙鷺藥業、云南白藥、先聲藥業、天壇生物等也是動作頻頻,這些都預示著中國醫藥行業的整合將迎來新的浪潮。
2009年發生的并購案以及中國醫藥行業未來整合的推動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中國醫藥企業的集中度與國際主流市場相比較差距還很大,隨著領軍企業的做強做大,市場化因素必將推動其對外擴張,但這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
二是政府主導的國有醫藥企業整合拉開了大幕,國藥集團與中生集團的強強聯手、上實集團醫藥資產與上藥集團的整合便是明證,而這一連串的國有醫藥資產并購事件,具備極強的示范效應,可能會對其他企業的整合產生一定的示范和推動作用。未來幾年,政府主導的行業整合大戲還將續演。
三是在新醫改的不斷推進,基本藥物目錄制度等政策逐步實施的情況下,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將繼續發揮作用,整合有利于行業龍頭繼續做大做強。
四是隨著中國市場在跨國醫藥企業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一部分跨國企業,尤其是像輝瑞這種以收購作為擴張捷徑的醫藥巨頭一定會在中國醫藥行業刮起一陣并購旋風。
自2007年以來,國企、民企紛紛大舉并購,尤其以2009年最為集中。我們相信,2009年的并購只是一個序幕,并購好戲還在后面。
打造行業龍頭
事實上,不同的并購主體決定了他們對并購的理解并不一樣。以國藥、上藥以及民營企業先聲藥業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在并購背后所隱含的更多內容。
國藥集團與中生聯合重組、上藥集團與上實醫藥重組,說明醫藥“航母”企業在政府推動下正在形成,而區域性醫藥企業也在市場之手的指引下加速并購,優勝劣汰正在加劇,國
內醫藥行業有望快速步入整合期。
從國藥集團聯合重組中生來看,雙方的業務互補性較好,中生整體上市進程將借機提速。而上藥集團與上實控股旗下主要醫藥資產的整合預期已久,業內人士預期二者合并將誕生我國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一體化經營的綜合性醫藥巨頭,上海醫藥將作為整體上市的平臺。牽一發而動全身,醫藥市場相關子行業的集中度無疑將加速提升。
作為國內醫藥分銷商龍頭,國藥集團此次動作,應該僅僅是拉開了整合大幕,國藥集團可能以中生為平臺,完成對中生旗下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整合,進而帶來國內疫苗行業的大范圍整合。有消息透露,國藥集團還在醞釀在全國各地收購一些條件較好的醫藥工業資產,打造國內醫藥行業超級“航母”。國藥股份的大股東國藥控股也于2009年9月23日在香港上市,上市之后,預期國藥控股將進一步整合國內各地方優質的醫藥分銷業務。
而作為民營企業的復星醫藥,在資本市場和產業平臺長袖善舞,注重產業投資,推動企業成長。
2003年,復星醫藥與中國醫藥集團進行戰略合作,成立了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拉開了中國醫藥分銷領域全面整合的序幕。
2009年,復星醫藥參與投資的國藥控股成功登陸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主板,實際募資100.4億港元,為國藥控股進一步推進行業整合、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藥控股行業領先優勢進一步強化。
復星醫藥與國藥控股過去六年的成功合作,展示了“復星”與“中國醫藥”兩大品牌的疊加帶來的優勢,成為民企與國企合作共成長的典范。
復星醫藥通過投資控股在行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業,提升公司價值,搶占行業制高點,使控股企業萬邦醫藥、藥友制藥經營業績實現突破式增長。2009年度,萬邦醫藥實現銷售收入、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1%和40%,其糖尿病系列產品市場份額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并成功完成了對成員企業河北萬邦復臨藥業有限公司的整合。藥友制藥實現了對成員企業重慶凱林制藥有限公司的整合。2009年度,藥友制藥銷售收入、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1%和45%。
2009 年,復星醫藥加大了對國外優秀制藥企業的投資、整合,投資了邯鄲摩羅丹藥業、安徽山河藥輔,進一步充實藥品制造業務。復星醫藥還與杭州迪安檢測中心簽署協議,投資檢測外包服務領域,介入社會化服務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全新商業模式。
在國際投資商,復星醫藥投資了美中互利(擁有高端醫院品牌“和睦家”)。
整合未來可期
根據IMS的報告,在國內醫藥行業中,排名前二十位的醫藥企業絕大多數為跨國藥企,只有為數不多的國內藥企名列其中。雖然因為諸多原因決定了中國的研發成本相對比較便宜,但是由于社會資源的不集中,單個醫藥企業所能獲得的人力、財務資源均比較有限,這使得大部分國內醫藥企業在研發費用總體的高投入以及可能承擔的風險面前望而卻步,其直接后果就是國內藥品的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而高利潤和高附加值的藥品卻大部分掌握在跨國藥企手里。
中國醫藥企業并購整合將會使得優勢資源更趨集中,更多企業將會把更多資源投入到自主創新、質量管控方面,也只有這樣,中國的醫藥工業才能擺脫低層次的競爭,才有可能塑造 出屬于中國的國際醫藥巨頭,而更多的患者才能獲得更高品質和更安全有效的藥品。
從行業監管的角度來說,目前分散的國內醫藥市場無疑為監管部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像一個消防隊對頻繁的火警疲于應付,將更多的時間精力用于處理具體而繁雜的事務,而無法充分發揮國民用藥安全守門人的職能。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高,監管部門的監管目標集中,工作質量提高,同時能夠將更多精力用于高端職能。
整合孕育突破。對照美國、日本等醫藥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歷程,我們相信,中國的醫藥行業在經歷一輪整合和殘酷的優勝劣汰過程之后,未來的中國醫藥市場將向高度集中邁進,而在這樣的市場競爭情況下,誰先走出了第一步并搶先擁有了對優勢資源的整合機會,誰就能在這場整合戰爭中贏得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