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協會拋出天然氣供應新模式
本文導讀:燃氣協會拋出天然氣供應新模式,有些地方燃氣公司不研究天然氣發展規律,憑借地方省政府的支持,不考慮天然氣氣量多少,在原材料成本高的時候建設輸氣管網,人為增加天然氣的供應成本。
內容提示:有些地方燃氣公司不研究天然氣發展規律,憑借地方省政府的支持,不考慮天然氣氣量多少,在原材料成本高的時候建設輸氣管網,人為增加天然氣的供應成本。經營過程中入不敷出,形成巨額虧損。地方政府為免予對其財政補貼,不得不上調天然氣價格。
將來每個城市可能有3-4種氣源,天然氣供應將相對過剩。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3-5年內國內天然氣管線將形成一張網,多氣源、多管線實現互聯。西氣東輸一、二、三、四線,陜京一、二、三、四線,忠武線,中緬線,東北管線等將相互貫通。”“氣荒”難題目前雖仍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在不久將來油氣公司將面對供大于求的市場形勢,城市燃氣企業將一改無氣可供、無氣可買的窘狀。上述燃氣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按照發達國家天然氣發展經驗,未來我國天然氣產業將形成‘兩頭放開參與、中間統一經營的上中下游全面監管模式’,即‘X+1+X’模式。”這種發展模式將在保持中游管網輸送系統的唯一性的前提下,實現天然氣上游市場主體多樣化和天然氣氣源的多樣化,下游市場配售主體多樣化和終端客戶多樣化。上游企業強勢進入下游市場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受國家能源局委托,完成《促進我國天然氣產業有序發展相關政策研究》,提出上述天然氣“X+1+X”發展模式。 “‘X+1+X’模式既是發達國家的經驗,又符合產業發展規律。”上述燃氣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但是,在當前的天然氣管理體制下,上述模式的實施可謂阻力重重。
我國天然氣上游生產供應環節,無論是國內氣源勘探生產,還是國際氣源采購供應,均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巨頭手中,中游管道運輸環節同樣被三大公司壟斷。
上游氣源企業憑借資源優勢,實施“以資源換市場”戰略,將業務領域擴展到下游市場,通過與地方政府簽訂排他性的專營協議,對新興的非國有燃氣企業發展空間造成嚴重擠壓和排擠。這其中,以中石油昆侖燃氣集團為代表。該公司成立于2008年,為中石油燃氣專業化公司,已經在全國近90個地級城市獲得燃氣特許經營權。因為具備氣源優勢,昆侖燃氣擴張速度迅猛。正因為昆侖燃氣的強勢登場,城市燃氣行業掀起不小的波瀾。
天然氣產業鏈上中下游一體化的壟斷經營不利于燃氣行業改革。具有資源優勢的企業一旦進入下游,很容易取得市場支配地位,關聯企業將出現不正常交易行為,采取限制增長措施,擠壓下游企業生存空間。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建議,“針對上游企業強勢進入下游市場,實現縱向一體化的現象,行業內應該明確建立市場準入制度,以反壟斷為界定,規范投資主體的投資行為,明確上游企業進入下游的限制,鼓勵下游充分競爭。”下游市場化遭遇區域壟斷
我國城市燃氣行業改革始于2002年。2002年12月原建設部下發《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改革進程的意見》,燃氣行業在市政公用事業系統率先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大量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境外資本在燃氣領域跑馬圈地,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壟斷格局被打破。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理事長王天錫說:“燃氣行業市場化改革是成功的,改革效果優于水電領域。目前已經形成投資主體和經營管理多元化格局。截至 2009年底,國內城市燃氣行業形成跨區域經營管理的五大燃氣集團,即有國企背景的華潤燃氣、昆侖燃氣、中國燃氣三個央企,代表民營資本的新奧燃氣,代表境外資本的港華燃氣。”
盡管如此,中國城市燃氣協會所做的《供氣行業改革評估研究報告》指出,燃氣市場改革仍面臨諸多挑戰。目前,城市燃氣行業從業者多為國企或國有控股企業,這些企業雖然經過了公司化改造,有的已經上市,但是股權結構仍然以國有獨資或國家控股為主,公司治理結構與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甚遠。
這些企業中,很多管理人員都是從原行業主管部門空降,他們同政府監管部門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另外,企業雖然已經成為獨立法人,但是政府仍然以行政命令干涉企業投資、管理、人事、資產處置等活動,企業行為未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