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業發展趨勢
本文導讀: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業發展趨勢,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初具雛形,國內有一批創新型零部件企業迅速崛起,海外并購對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行業迎來更多走出去的好機會。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內容提示: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初具雛形,國內有一批創新型零部件企業迅速崛起,海外并購對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行業迎來更多走出去的好機會。
未來幾年,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的發展目標是,從2009年到2011年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力爭實現年均10%的增長;到2015年,汽車和零部件出口達到850億美元,年均增長約20%;到2020年實現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額占世界汽車產品貿易總額的10%。2010年零部件市場的規模增長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預計增長會達到20%以上。總產值將超過1.4萬億元,而國內相關的100余家汽車零部件重點產業園區,將同時受益。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擁有廣闊發展前景,而中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也將會步入一個新臺階。
近幾年整車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長28.75%,發展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意義,決不亞于整車,而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長36.82%,高出行業平均水平。總量指標的攀升,勾勒出我國零部件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張。目前中國汽車零配件產業正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一方面,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在汽車工業總產值的比例逐漸增加;另一方面,中國汽車零配件產業的發展面臨多重打壓和挑戰,亟須走出困境。而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支撐,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正呈現四大趨向。
產業集群初具雛形
2009年末,以柳州為龍頭,輻射桂林、南寧、玉林的廣西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正式啟動。這一產業集群以開發新型、新能源汽車和發動機為突破口,培育自主品牌,共同突破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隨著近年吉林長春、湖北十堰、安徽蕪湖、廣東花都、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等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的迅速崛起,我國現已基本形成東北、京津、華中、西南、長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的集中區域。
除了大型汽車集團內部配套以外,國內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主要表現為三種形態:第一種是依托于整車廠周圍發展零部件產業;第二種是依托于開發區、汽車城發展零部件產業;第三種是依托于縣域發展零部件產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以汽車零部件為主的各種產業園區1000個左右,其中關鍵的集群區域或地帶約100個。在產業集群初具雛形,各地建設熱度不減的時候,謹防“集而不群”現象出現的呼聲漸起。專家呼吁,產業集群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升級的速度。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絕非簡單的企業數量堆積,而應該是一個系統集群。
創新能力提升
近幾年,國內有一批創新型零部件企業迅速崛起,深耕專業化細分市場,通過持續創新,從而掌握了先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據統計,目前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已有7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近百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關鍵零部件創新能力提升,使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擁有新的市場位置。
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國內汽車廠商奇瑞、華晨、上汽在近兩年相繼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動機。作為專業的發動機生產廠商,廣西玉柴更是擁有自主開發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產品的能力,占有在國內外市場參與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海外并購迎來好機遇
全球汽車市場的持續低迷對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行業意味著將有更多走出去的好機會。
如果將正在進行中的零部件海外收購案計算在內,2009年下半年發生的本土零部件公司海外收購案多達10余起,全球金融危機給了本土零部件商最好的跳躍式發展機會,但總體上對中國零部件企業并非有利。本土零部件商最好做到未雨綢繆,利用最佳時機收購海外優質資產或技術,使自身更快成長,為迎接未來的大整合做好準備。
兼并重組步伐加快
目前國內大多零部件企業銷售額較低,與銷售額高達百億美元的跨國巨頭相比,我國零部件企業規模明顯偏小。目前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行業較整車行業更加零散,有超過5000家零部件生產商,自主零部件企業生存狀況堪憂。
據統計,國內零部件行業百強企業的市場份額僅占整個行業的50%,遠低于其他國家(地區)的集中度。盡管2008年零部件行業整體收入達到8370億元,但規模以上企業中有80%銷售收入不足1億元,行業中只有43%的零部件企業擁有專利,不到20%的企業擁有發明專利。在這樣的背景下,零部件產業若想快速發展,必須加快兼并重組,形成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