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商用車制造發展現狀
本文導讀:2010年中國商用車制造發展現狀,我國商用車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節能、環保,重量、舒適度,安全性也在不斷完善。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內容提示:我國商用車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節能、環保,重量、舒適度,安全性也在不斷完善。
縱觀世界汽車發展史,歐美商用汽車歷史悠久,技術成熟,代表著世界商用汽車技術水平和發展方向。而中國汽車起步比較晚,盡管2009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汽車產銷大國,但是從技術來看,中國的汽車制造技術還不太成熟,特別是在商用車的制造技術方面,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總體上看,車身(駕駛室)、發動機、車橋和變速器是商用汽車的四大核心總成。這四大總成不僅重要度高,附加值也高,因此,對汽車企業而言,四大總成的自制率和技術掌控程度往往是衡量企業競爭力強弱的首要指標。在國外商用車界,特別是戴姆勒、沃爾沃和曼等歐洲商用車巨頭們,這四大核心總成幾乎百分之百自制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而國內商用車界,目前的狀況是:因為車身是產品品牌的象征,故所有廠家都自制;發動機的利潤率和附加值最高,主要商用車企業均立足或爭取自制;對于車橋、變速器,除少數廠家自制外,則一般采用社會資源。
盡管與國外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商用車制造技術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但是,經過幾十年來的發展,國產商用車技術也不斷實現創新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具體來說,體現在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舒適方面,國產商用車更加注重人性化設計,有些廠商生產的商用車,其駕駛室內外設置已完全可同高檔乘用車相媲美。
2、安全方面,國產商用車主、被動安全系統性能達到國家規定指標。
3、環保方面,國產商用車在提升發動機動力的同時,各項節能減排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隨著改革開發和加入WTO以來,中國商用車的制造技術獲得了較大的提高,中外合資的商用車制造企業也不斷增加,但是一些關鍵和核心技術仍然被外資所掌握,導致中國商用車自主研發能力比較弱,生產制造技術嚴重依賴于外資公司,特別是在發動機、變速器方面幾乎被外資企業所控制。
現存的主要問題
1、核心及關鍵技術大多由外方控制。從目前我國商用車生產情況來看,盡管改革開放與加入WTO以來,在我國商用車領域合資企業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但核心技術依然掌握在外方手中。中國商用車自主開發能力極其薄弱,任何一項產品技術升級換代大多依賴外方,特別是在一些關鍵性技術如發動機、自動變速器(AT、AMT)、車橋等領域,中方并未全面掌握核心技術,造成中國商用車領域嚴重依賴外資技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商用車自主開發能力的提高。
2、中國商用車大部分領域利潤少,研發投入少。由于中方在關鍵零部件如動力總成、變速器、車橋企業利潤較低、研發費少,從而導致中國乘用車自主研發的能力薄弱。而國外企業不僅從整車上獲利,并且在進口配套件、技術轉讓費上也獲得大量利潤,他們投入的研發費用高,大跨國公司研發費用一般占銷售收入的4%-5%(高的占8%);而中方大多占2%-3%。
3、中國商用車技術人才缺乏。目前,中方在發動機、變速器等一些乘用車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發方面的人才較為缺乏,開發新機型經驗少,數據庫缺乏,同時也缺乏共軌電噴等核心匹配經驗和數據,從而在阻礙了自主研發新技術的發展。
4、一些關鍵設備的技術性能與國外仍然有較大的差距。中國乘用車的大部分關鍵設備的技術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差距仍然比較明顯。如在發動機可靠性、無故障里程等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