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國煤炭運輸業運行態勢
本文導讀:2010年我國煤炭運輸業運行態勢,2010年初,我國煤炭需求增長,煤炭運輸緊張。目前,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解決能源運輸緊張,保障經濟社會平穩運行。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內容提示:2010年初,我國煤炭需求增長,煤炭運輸緊張。目前,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解決能源運輸緊張,保障經濟社會平穩運行。
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時,煤炭市場發生積極變化,煤炭需求恢復性增長,而低溫寒潮又造成用電量快速增長,煤炭需求進入高峰時期,北方港口持續惡劣天氣給煤炭出港帶來巨大困難,直接造成煤炭能源運輸緊張,最嚴重時的今年年初,沿海地區很多電廠存煤可用天數只有2-3天,電煤供應面臨嚴峻考驗,后經礦、路、港、航等多方全力搶運,才緩解了緊張局面。目前,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宏觀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進一步鞏固。工業化、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煤炭需求進一步增加,市場發展潛力較大。而如何解決能源運輸緊張,保障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是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解決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2010-2015年河北省煤炭工業深度調研與投資策略分析報告
1.深化煤炭市場化改革,理順煤電關系。
煤電價格之爭始終貫穿于煤炭交易和運輸整個過程中,煤電之間的矛盾造成煤礦賣煤不積極,電廠買煤也不積極。在通常情況下,煤電雙方互相指責:電力集團批評煤炭供應不足,煤商刻意存貨抬價;而煤商指責電煤價格與市場脫節,電商低價購煤牟利。 由于煤炭成本已占到煤電成本的2/3以上,導致一些發電企業資金鏈緊張,影響買煤、存煤。建立電價疏導機制,解決煤炭能源運輸緊張的根本出路在于優化煤電布局,理順煤電供應機制,轉變煤炭能源供應方式等。
理順煤電疏導機制,搞好電價改革,盡快完善并適時推動“煤電聯動”機制,避免發電企業陷入“一發電就虧損”的境地,切實提高發電企業的儲煤能力及意愿。不斷完善電煤供應和儲運機制,逐步提升電煤應急保障能力。使電廠愿意多存煤,以應付大風、大霧等惡劣氣候影響運輸時的煤炭需求。繼續營造有利于電力工業科學發展的政策和環境,同時還應繼續深化電價改革,健全銷售電價和上網電價聯動機制,積極疏導電價矛盾,充分發揮價格在引導電力資源配置和需求在管理中的作用。
2.加快鐵路建設,增加山西南部、內蒙地區煤炭外運能力。
目前,鐵路運輸設施不健全,路網布局、與貨源布局不夠匹配等,影響了裝車和外運效率;鐵路運能結構不平衡,影響煤炭主產區不能充分釋放。山西大同等地北部礦區經過近百年的開采,煤炭資源枯竭,外運數量減少,煤炭質量下降,而山西南部和內蒙西部、東部未來成為煤炭開采的重點。
我國煤炭資源和生產主要集中在山西、陜西、內蒙西部地區,煤炭消費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沿海地區,資源分布、生產力布局和能源結構的特點決定了我國將長期存在“西煤東調”、“北煤南運”和“鐵海聯運”的運輸格局,目前,山西煤和內蒙煤已成為外調的主力。內蒙古已探明煤炭儲量7323億噸,是我國煤“底”最厚的省區。2009年內蒙古產煤約6億噸,創下約1.5億噸的凈增“天量”。今年內蒙古計劃將煤炭產量控制在7億噸左右。目前, 內蒙古自治區正著力推進兩條大能力貨運快速通道建設,建成后將完善內蒙古鐵路網,推動內蒙古打造“西部經濟區”戰略的實施。這兩條大能力貨運快速通道:一是阿拉善盟至烏海至臨河至秦皇島港及京津地區的貨運通道;二是烏海至東勝至準格爾至曹妃甸港出海煤炭的專用通道,這也是內蒙古西部地區第一條從礦區直達港口的煤運大通道。值得一提的是,內蒙東部地區煤田也需要開發,內蒙東部地區煤炭資源豐富,煤炭遠景儲量高達2200多億噸,可以為東北乃至南方諸多省份提供能源支撐,而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煤炭外運難。一條起自錦州西港口站,經遼寧省葫蘆島市、朝陽市至內蒙古赤峰市,全長287.7公里的運煤鐵路(錦赤鐵路)已于2009年6月28日開工建設,將與錦州煤港相配套。而在此前,由中電投集團公司主導投資建設的赤大白鐵路已于2008年12月竣工通車,這條鐵路南起赤峰市,途經大板鎮,終到白音華,全長約331公里。國家還計劃建設一條用于煤炭運輸的大型鐵路干線,用于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外運,總設計運力2.3億噸,而前兩年的設計運力大約在5000萬噸左右。這條300公里的鐵路“大動脈”,連接了內蒙煤炭主產區和遼寧省主要港口---葫蘆島。而通過海運,將煤炭運往中國煤炭消耗的主要地區---華東和華南地區。工程的第一階段將在2012年完成,預計運力約為5000萬噸,然后逐漸擴大運力至2.3億噸。
山西中南部鐵路出海通道已經開工建設,計劃起點于呂梁所在的河東煤田,這里是中國最大的煉焦煤生產基地。該鐵路全長1200公里,經河南至山東出海,鐵路部分投資約700億元,配套港口投資約300億,由山西與河南、山東及鐵道部共同出資建設。該鐵路將加快山西南部煉焦煤的下水。
3.加快港口建設,增加運能。
2009年四大主要港口(秦皇島港、天津港、黃驊港、唐山港)煤炭年吞吐量為38171萬噸,占北方7港煤炭出口量的92.2%。北信道秦皇島和黃驊港煤炭出口基本上由鐵路集港,天津港和京唐港煤炭鐵路集港占70%左右,其余為汽運。目前,我國北方七大主要煤炭裝船港共有煤炭專用裝船泊位47個,其中10萬~15萬噸級14個、7萬噸級4個、5萬噸級20個、3.5萬噸級9個、1萬~2萬噸級4個,年通過能力為51380萬噸。最大通過能力超過5.5億噸,除唐山港具備巨大發展潛力以外(曹妃甸港區設計5000萬噸通過能力的煤一期起步工程已經投產,等到三期工程全部投產后年運煤將達到2億噸)。秦皇島、黃驊、天津三港煤碼頭發展后勁不足,另外,秦皇島、唐山兩港共享一條大秦線,鐵路集港和裝船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發揮。
另外,自然環境惡化對國家應對突發災害能力提出嚴峻考驗,在能源運輸特別是北煤南運方面,國家越類越傾向于開辟多條通道。2008年初,我國南方地區發生冰凍雨雪災害,致使13個省市因電煤供應中斷而被迫關停的發電機組4090萬千瓦。這一情況直接反映出我國煤炭運輸市場存在的瓶頸,也更加突顯了加快電煤運輸通道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低溫寒潮時期,環渤海主要發煤港口秦皇島、唐山、天津、黃驊等港口頻繁封航,造成北煤南運受阻,煤炭運輸不暢,南方電廠庫存告急,一些電廠存煤可用天數只有2-3天,情況十分危急。對此,有專家提出在黃海等有條件地域改、擴建煤碼頭,增加新的下水通道。目前,日照港的煤炭吞吐能力為4500萬噸,為配合晉中南部煤炭通道的建設,日照港將分四個階段建設吞吐能力為2億噸的配套碼頭,另外還有1000萬噸焦炭輸送能力,全部完工后,日照港煤炭及制品吞吐能力總共達到2.55億噸,將成為煉焦煤的主要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