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建筑節能發展方向
本文導讀:未來我國建筑節能發展方向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內容提示: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指出,“集成化設計與管理”將是中國建筑節能的未來之路,這一理念要求整個建筑流程中各建造方和使用方共同參與,包括業主、建筑師、工程師、租客、物業管理人員等,以便將各環節專業人員的意見反映在項目早期的設計、建造方案中。使節能落實到建筑的設計、建造、竣工驗收、試運行和長期運行調節等全過程。
節能必然成為衡量未來建筑品質的必要指標,但開發商對其理解能否突破停留在高科技產品的堆砌與使用層面?獲悉,“低碳排放”的概念正受到環保行業、學術研究機構的普遍重視,而建筑與房地產業亦是支撐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載體。
房企應密切關注“碳排放”
資料顯示,英國綠色建筑委員會曾發表一份里程碑式的報告。該報告指出,到2020年,英國的非住宅建筑可以達到零碳排放。同樣在美國,提供低碳生活模式的住宅很有市場,公共住宅逐漸受到歡迎便是佐證,理由是在居住區附近設置辦公區、車間和健身房能夠減少出行帶來的碳排放,進一步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從上看來,歐盟成員國及其它發達國家已經把“碳排放”作為評價節能建筑的一項重要因素,測評體系已日漸成熟。然而,這一理念尚未在國內得到充分重視。不久前,國際化工巨頭巴斯夫遭到環保人士嚴厲的指責。來自綠色和平組織發布的一份調查指明:巴斯夫在環境信息公開方面對中國使用雙重標準。即該企業并沒有像在其它國家一樣全面公開其污染物排放等環境信息,接受公眾監督。
一面是先驅者大力推廣并實踐的“低碳”理念,一面則是停留在狹義層面甚至是概念化的“節能”、“綠色”環節。企業對未來趨勢的把握顯得尤為重要。
業內人士透露,關于實現低碳排放生態建筑的建造指南正在有關機構的醞釀之中。盡管碳排放的計算爭議尚存,但將這一理念植入建筑節能毫無懸念。簡言之,用碳排放衡量建筑是否節能需要關注的產業鏈條更長。
開發商未來選用材料要關注低碳供應鏈。以選用的玻璃幕墻為例,傳統供應商強調的是k值,也就是傳熱系數,以及性價比,而在未來,開發商在采購之初就需要供應商提供生產過程中用了多少回收的廢玻璃,減少了多少成本,利用多少可再生材料,采用什么生產工藝,不同生產工藝的能源消耗等一系列因素綜合計算得出的碳排放指標。因此看來,材料生產商要考慮到產品的生命周期綠色設計指標,除了給出物理性能之外,還要給出碳排放指標。業內人士透露,某房地產標桿企業已經開始對實現低碳排放進行研究,包括去日本、美國等國家考察,希望在打造低碳供應鏈方面引領行業的發展。此舉應該促進標榜綠色、節能概念的開發商“多想一步”。
趨勢一:實現集成化設計與管理
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指出,“集成化設計與管理”將是中國建筑節能的未來之路,這一理念要求整個建筑流程中各建造方和使用方共同參與,包括業主、建筑師、工程師、租客、物業管理人員等,以便將各環節專業人員的意見反映在項目早期的設計、建造方案中。使節能落實到建筑的設計、建造、竣工驗收、試運行和長期運行調節等全過程。
據介紹,“集成化設計與管理”與傳統建筑項目的區別在于它將依賴于一個“團隊”而非單獨設計師來決定設計方案,且每一項決策均經過專業的能耗模擬分析,并綜合考察建筑物內部各相互影響的元素,如窗、墻、空調系統及建筑朝向等,從而使其整體符合節能環保的目的。
趨勢二:系統集成將實現創新
系統集成被視為智能建筑的最高境界,然而,系統集成給誰用、怎么用的問題并未得到解決。許多工程設計時已配置了系統集成軟件,并花了很大的代價實現各子系統的互聯,但建成后的運行管理體制及使用人的素質與系統集成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60%以上的工程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所以在今后的系統集成軟件開發與系統集成工程實施中,需要對傳統的系統架構與功能進行改進與創新。系統集成在實現其它功能的同時,應為能源綜合管理建成一個專用平臺。
趨勢三:智能化住宅問世
智能化住宅利用系統集成方式,將現代計算機技術、現代控制技術、現代圖像顯示技術等多種高科技與各種各樣的建筑通過網絡聯系起來,變成活生生相互聯系的社會群體,使住宅建筑物的結構、設備、服務及管理依據住戶的需要進行最優化的組合。目前,已經有企業開始開發智能化住宅,但是智能化的水平還很低,同時消費者對智能住宅的接受度也不高。通過改變消費者的認識,建造方便舒適的智能化住宅將是未來住宅科技的發展方向。
趨勢四:環境因素將成建筑節能新寵
太陽能:
近日,德國最大工程設計咨詢公司一一歐博邁亞設計咨詢公司工程師劉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全球化經濟和生態的緊密聯系正導引未來建筑和城市規劃進入新的方向,即“少就是多”。生態利益和經濟利益將被斟酌和平衡,從這個角度出發,既需要采用傳統的、成熟的方法,又需要探索最新的材料和技術來降低能源消耗,從而直接為環境保護出力。
2011-2015年中國太陽能應用和設備集成產業發展規劃預測報告
而實現該目標最廉價最有效的方式,無疑是充分利用環境這個天然調節器。劉暢說,優化了的建筑結構本身可以使整個建筑工程實現低造價,并大幅度地改善舒適條件。而優化了的建筑結構本身就意味著在設計建筑物結構時,充分考慮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條件。以英國BRE的節能辦公建筑為例,其建筑物正面設計有智能型太陽能集成采光系統,外置百葉窗,使用者可自行調節。在背面設計有太陽能風道,太陽能熱溫暖了風道里的空氣,使熱空氣由于“煙囪效應”而上升,帶動在建筑物內產生自然通風。內部采用了通透式夾層頂棚板,以便于自然通風;通過建筑物背面的格子窗進風,建筑物正面頂部墻上的格子窗排風,形成貫穿建筑物內部的自然通風,并連通太陽能風道,充分利用太陽能風道內產生的煙囪效應,使室內工作人員享受充分的自然通風。當然,太陽能在建筑中的應用有好多方面,如用太陽能集熱器供應熱水,用太陽能光電池發電等等。
地熱能:
我國地熱資源十分豐富,隨著地熱資源的開發,地熱能也有巨大的應用空間。例如,利用地熱回水的余熱進行地板輻射供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種供暖方式不僅僅具有室內溫度分布均勻、舒適性好、節約能源等一切地板輻射供暖的優點,更主要的是因為它能進一步降低地熱回灌水的溫度,因而可以提高地熱能的利用率,節約常規能源的消耗量。當然,建筑綠化也是常見的利用自然能源的方法。在建筑物周邊廣植樹木有防風、遮陽、蓄水及改善景觀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