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經濟發展形勢預測
本文導讀:2011年我國經濟發展形勢預測,總體上看,2011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略好于今年。伴隨著全球經濟的溫和復蘇,今年5月份以后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增速持續回落的趨勢也將逐步止跌回穩,預計2011年其進口增長將維持在10%左右。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內容提示:總體上看,2011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略好于今年。伴隨著全球經濟的溫和復蘇,今年5月份以后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增速持續回落的趨勢也將逐步止跌回穩,預計2011年其進口增長將維持在10%左右。
2011年,全球經濟繼續溫和復蘇,中國出口將保持較快增長,消費實際增長穩中有降,投資增長動力依然強勁,下半年通脹壓力加大,各季度GDP增速也將呈前低后高走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景氣監測指數顯示,雖然8月份部分指標小幅逆轉,但宏觀經濟先行指數和同步指數仍在下降,經濟運行將延續短期下行態勢。同時,先行擴散指數已經連續4個月反彈,先行指數降幅縮小,筑底跡象比較明顯。根據歷史經驗和全球經濟走勢綜合判斷,本輪短期調整的底部有望出現在2011年一季度。在經濟增長企穩回升的同時,通脹壓力趨于增強。
(一)全球經濟繼續溫和復蘇,我國出口將保持較快增長
從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美、歐、日等經濟體已實現連續四個季度環比正增長,按照傳統經濟學定義,發達經濟體經濟衰退已經結束,并進入復蘇狀態。但是,多數發達國家實體經濟恢復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者信心不足,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完全消化危機沖擊尚需時日。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發生以后,部分歐洲國家開始降低公務員工資和政府福利支出等,以削減財政赤字、化解債務風險,加上刺激性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明顯減弱,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仍存在反復的可能。根據歷次重大危機后各國經濟復蘇的一般特點,結合近期美、歐、日等經濟指標的表現和政策取向,綜合判斷2011年發達經濟體將保持溫和復蘇狀態,出現二次探底或恢復快速增長的可能性均較小。今年以來,新興經濟體彼此之間經貿合作加強、對發達經濟體依賴程度下降,經濟復蘇勢頭明顯好于發達經濟體。預計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新興經濟體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局面。
總體上看,2011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略好于今年。伴隨著全球經濟的溫和復蘇,今年5月份以后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增速持續回落的趨勢也將逐步止跌回穩,預計2011年其進口增長將維持在1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加,在重啟人民幣匯率彈性機制以后升值壓力不減,將在一定程度上對出口增長產生沖擊。同時,2010年全年出口達到30%左右的高增長,是在上年基數較低的情況下實現的。預計2011年我國出口增長將有一定幅度回落,月度出口增速呈前低后高走勢,全年出口增長15%—20%。
(二)消費實際增長穩中有降,投資增長動力依然強勁
2003年以來,我國居民實際收入保持較高增長,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教育、社會保障、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性財政支出快速擴張,消費預期改善,消費實際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扣除商品零售價格因素)達到較高水平。2009年下半年以來,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增速有所回調,消費刺激政策效應減弱,民生性財政支出增速回落,消費實際增速也開始下降。今年上半年,城鎮居民收入僅增長7.5%,對下半年和明年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將形成硬約束。5月份以來民生性財政支出增長有所加快,但仍明顯低于2007年以來的平均水平。受此影響,今年三季度以后消費實際增速將穩中有降,預計2011年消費實際增長略低于今年。
今年以來,投資增長回落,但降幅不大,全年仍將達到24%左右。2011年,出口和消費實際增長水平可能有所降低,但仍處于正常、合理水平,為制造業投資增長提供了一定的需求基礎。同時,2011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年,各地重大規劃項目陸續開工建設,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空間較大,對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將形成重要支撐。影響2011年投資增長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在于房地產投資。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的逐步落實,投資性需求明顯回落,房價過快上漲和資產泡沫化傾向得到有效遏制,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但房地產成交量的持續負增長,意味著開發商從市場銷售中獲得的資金減少,對房地產開發投資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打擊房地產開發企業囤地行為和嚴格控制開、竣工時間,又會刺激房地產開發企業加快開發進度。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大,也會部分彌補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收縮對房地產投資增長的負面影響。綜合看,2011年房地產投資增長將有所回落,但不會出現深度滑坡。預計2011年投資增長將呈現前低后高走勢,全年投資增長將達到20%以上。
(三)通脹壓力趨于增強
今年物價漲幅在達到一個高點后將趨穩,并有所回落。2011年,抑制和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同時存在,物價走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從抑制物價上漲的因素看:消費實際增速回調、貨幣供給回歸適度增長區間,需求拉動因素趨于弱化;今年糧食、蔬菜、水果價格漲幅較高,部分農產品價格已高于國際市場價格,明年再度大幅度上漲的空間不大;未來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輸入型通脹壓力。
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前期積累的大量流動性的消化仍需一個過程;二是目前肉、蛋產品價格已呈恢復性上漲,明年有可能繼續保持上漲態勢,成為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力量;三是國內投機資金已介入部分農副產品炒作,會推動部分農副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三是工資上漲將逐步從制造業向服務業傳導,以及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等,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壓力加大;四是全球經濟溫和復蘇,美元等主要貨幣匯率存在貶值的可能,將推動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再度上漲,輸入型通脹因素不可忽視。總體看,2011年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較多,特別是一季度以后經濟增長企穩回升,物價上漲壓力可能加大。
綜合上述分析,2011年,出口、投資和消費實際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經濟增長將略低于今年。從出口和投資增長可能呈前低后高走勢判斷,2011年各季度GDP增速也將呈前低后高走勢。預計2011年全年經濟增長可保持在9%左右,下半年通脹壓力加大,全年物價漲幅有望控制在4%以內。
三、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穩定,積極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2011年,重新認識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的關系,加快價格改革步伐,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改革和完善投資項目審批制度,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機制。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經濟運行基本回歸正常增長軌道后,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任務十分艱巨。在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關系發生重要轉變的情況下,宏觀經濟政策為保就業而保增長的壓力將有所減輕。因此,2011年財政、貨幣政策應逐步實現由應對危機型向常規型的平穩過渡,并保持相對穩定,把更大精力放到加快推進相關領域的改革上,力爭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
(一)重新認識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的關系
經過3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正在發生變化。從經濟增長動力看,從過度依賴出口、投資轉變到更多依靠消費擴張,從工業制造業的快速擴張轉變到更多依靠服務業的發展,必然會對經濟增長速度產生影響,潛在增長率逐步下降難以避免。從勞動力供求格局看,近年來城鎮就業年均增長接近4%,每年新增就業崗位與新增城鄉勞動力供給大體相當,勞動力供給總量過剩的壓力明顯緩解。上述變化意味著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關系的重要轉變。宏觀經濟政策為保就業而保增長的壓力將有所減輕,政策目標在保持必要增長速度的同時,應更加注重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積極應對增長速度放緩和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而產生的新情況、新問題,著力培育和提升企業的贏利能力和水平。
(二)加快價格改革步伐,依靠市場機制推動經濟結構調整
資源和要素價格扭曲,未能充分反映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障礙。應擇機推進利率、匯率、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目前我國實際存款利率為負,存、貸款利差較大,且普遍存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可考慮適度提高存款利率,積極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擴大貸款利率浮動范圍。在進一步加強差別化出口退稅和出口關稅的基礎上,可適當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更多地發揮匯率在優化調整出口結構等方面的綜合調節作用。進一步理順煤、電價格,完善天然氣、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逐步提高非農用水價格。
(三)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積極擴大消費
推進國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是擴大消費的有效途徑。可選擇的政策包括:認真執行勞動合同法,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合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推進宅基地流轉、置換方式創新,讓農戶合理分享土地升值收益;積極推進房產稅征收試點,加大對高收入群體存量財產的稅收調節力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支出和民生性轉移支付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比重,將政府支出重點更多地轉移到向全體公民提供公共產品與服務、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上來。
(四)加快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
“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取得了重要成就,也初步形成了促進節能減排的機制,但還需進一步完善。近期出現的一些情況表明,節能減排對行政管理的依賴程度依然過高,依靠行政命令、實行“一刀切”的管理辦法控制能源消耗,已產生一定負面效果,而且難以持續,也容易對一些地區的發展形成不當限制。應該以市場為基礎,針對各地區資源條件、產業結構和發展階段的差異,更加公平合理分配指標,積極探索有利于結構優化、技術進步、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逐步降低的實現機制,不斷鞏固和提高節能減排成效。可參考國際不同行業能耗、排放標準,逐步建立我國各行業鼓勵先進、淘汰落后的節能減排制度;改變偏重依靠行政手段的方法,積極創造條件開展排放權交易試點。
(五)改革和完善投資項目審批制度
合理劃分中央、地方政府投資審批權限,重視發揮地方政府對當地項目的監管職能。政府對投資項目的管理應集中在環保、能耗、安全、質量標準等準入條件的審核上,并應實行雙向監督(項目沒有達標,政府監督項目;已經達標而不核準,企業監督政府)。簡單地從行業產能規模出發控制新項目建設,落后產能得到保護,抑制了市場競爭對產能動態優化的作用,應當加以改變。制定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
(六)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機制
我國人口眾多,可開發、利用的國土資源有限,在城市化快速推進階段房價存在上漲壓力,防止房地產市場泡沫化將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一方面,需要將抑制投機性需求的政策措施長期化、制度化;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多層次的城鎮居民住房供給體系,尤其是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滿足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政府直接增加財政投資是必要的,也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金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與此同時,應相應加強保障性住房分配、使用的體制機制建設,嚴格杜絕違規占用、謀取不正當收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