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農產品供應概況
本文導讀:2011年農產品供應概況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內容提示:當然,下半年物價走勢也還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如美國可能繼續實行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歐盟央行已批準向希臘政府貸款1090億歐元以應對主權債務危機,日本可能還會再次發行一定規模的“復興再生債”。
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5%,引發了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如何看待當前的價格形勢,這里作一點粗淺的分析。
當前的物價上漲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漲幅高。2010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月度同比漲幅一路攀升,連續突破3%、4%、5%、6%,2011年6月份達到6.4%,7月份達到6.5%(近三年來的高點)。第二,范圍廣。今年上半年,40項主要消費品類別中,價格環比保持上漲的一直在30項左右。第三,成因復雜。去年下半年價格上漲主要受輸入性因素、貨幣流動性充裕以及前期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
今年以來,影響價格上漲的因素主要表現為資源性產品以及勞動力、土地、資金等要素價格上漲累積效應的釋放。第四,對群眾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與歷次價格上漲相比,這次主要集中在以農產品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上,對群眾生活特別是對低收入群體影響較大。第五,漲勢開始趨緩。3月份以來,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PPI、CPI環比漲幅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分別由去年11月份的2.2%、1.4%、1.1%下降到今年6月份的0.2%、0和0.3%。
為應對價格較快上漲,政府綜合采取了控制貨幣、發展生產、保障供給、安定民生、加強監管等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國6月份CPI上升6.4%,而與我國發展水平相近的俄羅斯、印度、巴西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上漲9.4%、8.7%和6.7%。即便是發達國家如美國和英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上漲了3.6%和4.2%(大幅度超過其2%的警戒線)。此外,從長期趨勢看,1978年至2010年,我國GDP年均增長9.8%,CPI年均上升5.56%。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長9.6%,CPI上升5.4%。所以從30年經濟運行的統計結果看,當前CPI上漲與GDP增長仍然處在一個溫和可控的范圍。
本世紀以來,我國出現了三次物價較快上漲的情形。第一次是2003年至2004年,持續了27個月;第二次是2007年至2008年,持續了24個月;第三次是2009年以來到今年7月份,已經持續了25個月。綜合各方面情況分析,這輪價格上漲已經臨近拐點。
盡管當前的漲幅較高,但可能是“強弩之末”。由于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恩格爾系數偏高(2011年城鎮居民為35.7%,農村居民為41.1%),食品價格上漲對CPI影響較大,所以如果能夠保障農產品的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那CPI漲幅是完全可控的。當前,我國糧食已經實現“七連增”,今年夏糧又增產了2.5%,糧食消費庫存比超過40%,遠高于國際公認的17%至18%的警戒線,這就為國內糧食價格基本穩定奠定了基礎。
去年7月份以來,國家加大了對蔬菜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扶持力度,積極推進產銷銜接和平價商店建設,蔬菜價格持續回落。豬肉價格雖然近期漲幅較高,但主要是受生豬生產周期性波動等因素影響。目前生豬存欄量在穩步增加,預計今年底、明年初供求關系將得到明顯改善,價格會有所回落。另外,我國工業消費品產能充裕,供大于求,市場競爭激烈,保障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是完全可能的。水電煤氣、公共交通、醫療教育等服務類價格目前仍屬于政府定價,政府可以通過把握價格調整的節奏、力度,緩解服務類價格上漲對CPI的影響。
當然,下半年物價走勢也還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如美國可能繼續實行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歐盟央行已批準向希臘政府貸款1090億歐元以應對主權債務危機,日本可能還會再次發行一定規模的“復興再生債”。
2011-2015年中國農產品物流市場全景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這些政策可能進一步推升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進而影響國內相關商品價格走勢。秋糧能否再獲豐收也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但從國內看,其他穩定物價的有利因素也在增加。國內貨幣供應環境明顯改善,5、6月份M2增幅已回落到15.1%和15.9%;清理整頓流通環節收費,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的各項措施正在推進;加大打擊價格違法行為后,市場秩序有所好轉;保障低收入群體生活的各項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健全完善。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物價問題,已經多次強調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各地區各部門繼續落實好中央已經出臺的各項穩定物價的政策措施,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一輪物價上漲一定會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