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稀土資源市場前景分析
本文導讀:我國稀土產業的布局可以概括為北輕南重,北集南散。北方稀土以輕稀土為主,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境內。重稀土則主要分布在江西和廣東兩剩四川、山東兩省也有稀土資源分布。
內容提示:我國稀土產業的布局可以概括為北輕南重,北集南散。北方稀土以輕稀土為主,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境內。重稀土則主要分布在江西和廣東兩省。四川、山東兩省也有稀土資源分布。
(一) 稀土資源的布局
實際上,稀土資源在世界上分布很廣,中國并不是惟一有能力供應稀土的國家。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印度等地也有大量的稀土。但由于近年來中國的大量供應,多數的礦山并不生產。
目前全球共有五個地區的稀土礦在產,其中產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中國內蒙古、江西、四川,其他兩個在產的稀土礦分別位于巴西和俄羅斯。預計在未來五年,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還將有多個礦山投產,壓力主要來自于中國供應的減少和國際稀土價格的上漲。
截止2010年,中國的稀土儲量仍然以35%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們需要警醒的是,1958年中國開始大量開采和出口稀土時,稀土儲量是占到全球的90%,然而,經過50年的無節制開采,已經急降到了35%。
中國稀土優勢除了總量上的直觀優勢外,還有結構性優勢。除中國外的大部分稀土礦都是以氟碳鈰礦和獨居石形式存在的輕稀土。而全球70%的重稀土分布在中國,尤其是江西和廣東兩省。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南方特有離子型稀土礦。(全國探明儲量81萬噸,江西59萬噸,占72%;廣東19萬噸,占23.5%)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稀土的主要出口國是美國,但中國稀土進入市場后,美國逐漸退出了稀土供應的行列,到1999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稀土最大的供應商。截止2009年,中國的稀土產量占全球的95%。
我國稀土產業的布局可以概括為北輕南重,北集南散。北方稀土以輕稀土為主,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境內。重稀土則主要分布在江西和廣東兩省。四川、山東兩省也有稀土資源分布。
北方稀土資源集中,幾乎全部掌握在包鋼稀土手中;南方七省的資源控制不集中,各省分別有龍頭,小企業小礦也很多。這種局面就導致了稀土價格話語權不能牢牢掌握,因此提高集中度是目前稀土資源型企業面對的最重要的問題。
我國稀土布局正處在重大的調整期,稀土的各個龍頭企業都在積極提高自身實力,參加稀土整合的角逐。目前,北方稀土已經實現包鋼專營,四川稀土落入江西銅業手中,山東微山稀土被央企鋼研集團控股40%,鋼研集團成為繼中鋁、五礦、中色之后,又一個加入稀土產業角逐的央企。從這點可以推測,未來的發展可能是以央企控股,地方企業參股為主要模式。廣東方面,廣晟有色是廣東惟一一家上市的稀土類公司,并且控制了廣東省全部4張采礦權證,但是五礦集團已經出手,在廣東收購了河源稀土。包鋼稀土也在今年上半年和廣晟有色簽署了合作協議。江西方面,贛州礦業占有大部分江西稀土采礦權。中鋁和五礦則退出了江西市場,包鋼稀土去年11月份,出資2.32億元收購信豐新利等三家企業,已經獲得贛州11500噸的稀土分離產能。涉足南方稀土的企業中,廈門鎢業和廣晟有色既有采礦權,又有分離權,中色股份、包鋼稀土、五礦稀土以及中國鋁業僅有分離能力而沒有采礦權。
這樣看來,北方大局已定,南方七省的稀土資源亟待整合,不確定性很大,但趨勢已經明朗,具備實力的大企業將逐步入主我國南方的稀土資源。
央企希望以資本為紐帶,利用自身人才、市場、技術優勢加速兼并重組整合,實現中國稀土向優勢企業集中,高科技精深加工、清潔生產和環境保護,打造新興有色金屬產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產業升級,進而提升調控稀土市場價格的能力。但五礦集團目前為止從事的依然是稀土分離和深加工等下游環節,采礦環節涉及的利益過于復雜,需要地方政府的合作,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從目前的態勢看,無論哪個省,對省外企業的觸角延伸都依然持有強烈的抵觸情緒。“前三位80%集中度”的政策目標,并未讓看似弱勢的地方國企放棄手中的資源,反而從客觀上刺激了地方政府加快省內資源整合,以全省之力,抱團抗衡虎視眈眈的央企。
(二)稀土行業現狀
從2007年以來,隨著對開采量、出口配額的逐步收緊,稀土價格出現快速上漲。據2011年的形勢來看,供給方面,國外礦在2011年尚不能投產,因此稀土的定價權依然掌握在中國手中,而國內的出口配額并未放松,因此稀土價格會繼續強勁。但2012年之后,國外多個礦山投產,國際市場供給發生變化,情況就會比較復雜。但是,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國外在重稀土上還是無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從價格上來看,稀土的國際價格自2006年起一直和我國的稀土政策密切相關。2006年4月,國土資源部下發通告,全國停發稀土采礦權許可證,中國稀土價格踏上崛起的歷程。2011年2月,國務院研究部署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稀土的價格出現飆升。2011年5月,在市場開始質疑稀土價格的暴漲是否合理時,國務院出臺了稀土行業的綱領性文件《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為稀土價格維持高位提供了支撐。
決定稀土中長期價格的是稀土的供需。稀土價格的谷底在1998~2005年。從1998年中國占據市場主導地位起,由于低成本和盲目開采,稀土價格暴跌了將近70倍。2006年之后,中國通過稀土出口配額等措施收緊供給,同時企業層面也開始了收儲計劃,供給減少。而科技發展尤其是綠色技術使得對稀土的需求大幅拉升,在供需的雙重作用下,稀土價格在危機后持續大幅上漲。但是,目前稀土的價格相距上世紀90年代的歷史高位依然有差距,因此稀土價格完全有上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