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工程機械行業競爭結構分析
本文導讀:2012年,我國鋼材需求市場發生變化,鋼鐵企業的討價能力削弱,鋼材價格出現下跌。自2012年來,鋼材市場還處于買方市場,工程機械企業在購買時的選擇較多,還價能力相對較高。
一、“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按照波特的觀點:一個行業的激烈競爭,根據在于其內在的競爭結構。在一個行業中存在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即:行業中現有企業間的競爭、新進入者的威脅、供應者討價還價的能力、用戶討價還價的能力、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這五種競爭力量的現狀,消長趨勢及其綜合作用強度,決定了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和行業獲利能力。
(一)上游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有限
1.鋼材企業談判能力有所削弱
我國鋼鐵工業目前仍呈現大產業、小企業的局面,我國鋼材生產企業接近2500家,鋼鐵產業集中度相對較低。2012年,我國鋼材需求市場發生變化,鋼鐵企業的討價能力削弱,鋼材價格出現下跌。自2012年來,鋼材市場還處于買方市場,工程機械企業在購買時的選擇較多,還價能力相對較高。
2.關鍵進口零部件供方的議價能力較強
具有核心技術的零部件方面,由于沒有掌握關鍵部件的核心技術,我國工程機械的關鍵零部件,大部分仍依賴進口。目前主要進口的關鍵部件包括液壓元器件、發動機、控制元器件、傳動系統等。液壓元器件、特殊鋼材的國外供應商依靠市場壟斷地位,時不時地制定出臺“霸王條款”。因此,國外關鍵零部件提供商的議價能力較高。
除了少量具有核心技術的高端零部件外,工程機械部件還包括大量中低端常規零部件和工程機械附屬裝置,這類零部件的生產、銷售市場較為活躍,從品質到價格均有較大差異。工程機械企業在購買時選擇較多,還價能力較高。
(二)行業現有企業間的競爭格局不穩定
近年來工程機械行業需求增長迅猛,各廠商均不斷擴大產能,擴展產品線。同時,部分國外廠商將工程機械產業向中國轉移,以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國外工程機械產品不斷進入國內市場。工程機械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隨著行業內主要企業生產和銷售規模的擴大,促使行業集中度不斷的提升,主要骨干企業分別占據了工程機械行業各產品的領導地位,而中小型企業的銷售額卻在不斷下降。因此市場向龍頭企業集中將成為未來幾年行業整合的發展趨勢,市場份額較小的企業越來越難以生存,不斷遭到市場的淘汰。在發布的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中,國家也明確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進行聯合重組。
(三)下游用戶討價還價能力有限
工程機械行業的下游需求主要是基礎建設、房地產、采礦業等,下游用戶主體多元化。近幾年來這些行業的高速增長也拉動對工程機械產品的需求增長。工程機械市場旺盛的需求增強了工程機械企業在同下游買家談判過程中的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工程機械下游行業向上游制造業整合的可能性很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下游用戶的討價還價能力。
(四)新進入者的威脅
隨著工程機械行業競爭的加劇,企業間的不斷兼并組合,品牌在用戶心目中日益強化,銷售網絡的日益完善鞏固,技術的不斷創新,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規模經濟壁壘、品牌壁壘、渠道壁壘、技術壁壘、資金壁壘日益加強,目前已基本達到抑制那些小、散、差的企業進入的該行業的自我保護要求。
然而,這只是相當工程機械行業外的企業要進入該行業來說的,對該行業內企業就完全不是這樣。實際上,由于行業內各子市場間技術、工藝、生產、設備、零配件的通用性,用戶的相似甚至相同性,工程機械行業內各子市場的進入壁壘非常低,產品延伸極為容易。工程機械企業正由單品種向多品種發展,這些企業的進入將使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五)工程機械功能替代難度大
工程機械作為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建設等的基礎裝備,功能替代難度大,但技術升級空間大。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產品類型已經基本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但仍有部分產品,如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大型挖掘機等產品有差距。此外,企業也要研制出更適合實際工況的新產品。
二、行業當前競爭特點總結
通過對工程機械行業的競爭結構分析可知,目前的工程機械行業競爭狀況呈現以下幾個特征:
1、由于各廠商均不斷擴大產能,擴展產品線,國際工程機械巨頭快速滲透,行業內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較為激烈。
2、零部件配套企業良莠不齊,工程機械企業在購買時有較多選擇,議價能力較強;2013年我國鋼材需求市場發生了變化,鋼鐵企業的討價能力有所削弱。
3、近年來旺盛的市場需求增強了工程機械企業在同下游買家談判過程中的能力。
4、工程機械行業外的企業要進入該行業面臨較高的規模經濟壁壘、品牌壁壘、渠道壁壘、技術壁壘、資金壁壘等;行業內子行業轉換成本不高。
5、工程機械作為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建設等的基礎裝備,功能替代難度大,但技術升級空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