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煤炭走勢探討分析
本文導讀:煤炭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影響大。煤炭開采引發的水資源破壞、瓦斯排放、煤矸石堆存、地表沉陷等,對礦區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恢復治理滯后。煤炭利用排放大量甲烷等有害氣體,應對氣候變化壓力大。
資源支撐難以為繼。我國煤炭人均可采儲量少,僅為世界的三分之二;開發規模大,儲采比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煤炭資源開采條件中等偏下,可供露天開采的資源量少;資源回采率低,部分大礦采肥丟瘦、小礦亂采濫挖,資源破壞浪費嚴重;消費量大,占世界的48%。當前粗放的資源開發和利用方式難以支撐經濟社會長遠發展。
開發布局矛盾加劇。東部煤炭資源日漸枯竭,中部資源與環境約束加劇、開發潛力變小,資源開發加速向生態環境脆弱的西部轉移,煤炭生產和運輸成本增加。北煤南運、西煤東調的壓力增大,生產與消費逆向布局的矛盾更加突出。
整體生產力水平較低。采煤技術裝備自動化、信息化、可靠性程度低,采煤機械化程度低于先進產煤國家近40個百分點。裝備水平差、管理能力弱、職工素質低、作業環境差的小煤礦數量仍占全國的80%。生產效率遠低于先進產煤國家水平。
相關市場調研報告請見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14-2019年中國煤炭行業調研與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煤礦地質條件復雜,瓦斯含量高,水害嚴重,開采難度大,開采深度超過1000 m的礦井39對。占三分之一產能的煤礦亟需生產安全技術改造,占三分之一產能的煤礦需要逐步淘汰。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煤礦安全生產問題突出。
煤層氣產業處于初級階段。資源探明程度低,探明儲量僅為資源總量的1.5%。中低煤階煤層氣開發、深部低透氣性煤層瓦斯抽采等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管網等配套工程滯后,煤層氣不能全部利用;瓦斯抽采項目規模小、濃度變化大、利用設施不健全,利用率僅為33.3%。目前實行的扶持政策激勵效應明顯減弱,企業積極性不高。
煤炭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影響大。煤炭開采引發的水資源破壞、瓦斯排放、煤矸石堆存、地表沉陷等,對礦區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恢復治理滯后。煤炭利用排放大量甲烷等有害氣體,應對氣候變化壓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