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國生物制藥業發展戰略分析
本文導讀:根據生物產業特性及新興產業成長規律, 制定有利于促進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 如適當放寬轉基因技術研究開發與產業化應用的限制;對原始創新藥和集成創新生物藥優先審批, 賦予其自主定價權。
加大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的資金投入 針對生物制藥企業資金匱乏的問題, 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1、政府加大投資力度:我國生物產業尚處于全面發展的初期階段, 政府的引導、 推動和扶持十分關鍵。 首先, 建議整合政府科技計劃 (基金) 和科研基礎條件建設等資金, 加大財政投入對生物產業的支持力度, 其次, 建議政府設立 “國家生物產業發展基金”, 最后, 建議政府對新創辦的生物企業實施稅收優惠政策, 如企業自獲利兩年起, 享受企業所得稅 “兩免三減半” 政策。
2、拓寬融資渠道:鼓勵設立和發展生物技術創業投資機構和產業投資基金, 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生物產業。 建議國家通過制定投融資、 項目申報、 經費資助、 賦稅征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以吸引外國資金和民間資本進入生物制藥行業, 加大生物制藥研發的投人。
相關市場調研報告請見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競爭格局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鼓勵風險投資。 國家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引導、 培育和建立風險投資新機制, 不斷完善和健全風險投資體系, 為風險投資創造寬松的環境和條件, 適時允許投資銀行、 信托投資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發起設立風險投資基金。鼓勵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優先支持在境內從事生物技術開發及其成果轉化的中小型企業, 采取特殊政策, 鼓勵和優先支持設立 “生物產業投資基金” 等。
重點開展創新性疫苗的研究 現今世界, 疫苗研制已經成為關注的焦點, 并且我國SASR 疫苗、 禽流感疫苗等研究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因此, 解決技術缺陷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力開展創新性疫苗的研究, 以對人類具有重大危害的傳染病為疫苗品種的研究目標, 以構建產業化和技術平臺為形式, 提供疫苗技術和品種儲備; 選擇幾種危害大, 傳染性強、 流行范圍廣的傳染病, 進行嚴格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為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疫苗提供支撐作用; 以幾個必須利用現代基因工程技術手段來研制疫苗的傳染病的病原體為加強基因工程載體的研制, 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工程載體, 提高我國疫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 還應該進一步改革科研體制、 建立 “產、 學、 研、用” 聯合科研機制, 使企業真正成為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 形成產業化發展的主力軍, 以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改善我國生物制藥業的行業結構 解決行業結構不合理較為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快資產重組或企業重組的步伐, 建立起大公司、 大集團、 大醫藥的產業格局。
企業的重組可以按以下 3 種方式進行: (1) 與醫藥研究機構強強聯手結成戰略同盟體, 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 我國生物制藥企業應該積極尋找與科研院所形成長期強強合作的機會, 形成一種近似于藥物研發承包企業的同盟體, 既可以增強企業贏利和抵御風險能力, 還有助于在全球化市場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2) 產品互補的生物制藥企業可以形成聯合,完善整體的產品結構, 避免重復投資, 擴大資金的效能, 還有利于改善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的問題。 (3) 生物制藥企業與生物技術公司結成技術聯盟, 將技術性較強的研發內容分包給具備研究實力的生物技術公司來完成, 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 共同開展新藥研究。 實踐證明, 這種做法能使新藥研發周期縮短3~5 年。
此外,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園的建設應該由國家統一規劃審批, 各地根據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特點建設各類生物醫藥園區,爭取各有所長, 各具特色, 形成良好的互補, 從而實現各個地方的比較優勢, 促進資源的適當集中, 發揮集聚效應。
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 政府應鼓勵科研機構、 企業與高校聯合建立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加強創新型人才和高級實用型人才培養; 鼓勵海外回國 (來華) 優秀人才按規定申請和承擔政府科技計劃、 基金項目和產業化項目, 特別是全球華人生物科學家, 應采取更特殊的政策吸引其回國, 充分發揮其作用; 鼓勵國有生物科研機構公開向海內外招聘技術負責人, 加大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的收入分配傾斜力度, 完善人才評價和獎勵制度。
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健全 生物技術的實驗程序, 完善中間試驗、 環境釋放、 商品化生產和進出口等環節的安全控制措施, 加大對生物企業與研究機構的基礎設施和安全措施的監督力度, 完善評審、 監測和監督等程序; 完善生物技術產品市場準入政策; 根據生物產業特性及新興產業成長規律, 制定有利于促進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 如適當放寬轉基因技術研究開發與產業化應用的限制;對原始創新藥和集成創新生物藥優先審批, 賦予其自主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