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生物制藥企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對策
本文導讀:金融危機對醫藥企業最直接的一個影響便是突然失去了廉價的貸款和融資渠道,而藥物研發是一個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的過程。這就需要國家新增貸款既要投向生產基本藥物生產企業和國家扶持的國有企業,也要投向那些融資遇到困難的生物醫藥企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斷加劇,生物制藥企業在發展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機遇和挑戰。很多企業的管理人員對外部環境缺乏清醒的認識,對國際市場認識不足,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浪潮中深受其害。當前,國內制藥企業主要面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研發薄弱創新不足
目前,我國生物醫藥技術產品申報看似“活躍”,實際上完全屬于自主創新的產品很少。據相關資料顯示,2000年9月-2004年9月,我國共有對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重組人干擾素等108個批準文號的生物制品進行了補充申請。
相關市場調研報告請見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競爭格局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由于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受技術條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國內生物技術市場交易不活躍。而生物技術新藥研發的技術要求和資金投入均較高,所以單項生物技術新藥的技術轉讓價格相對較高。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物技術實驗室技術水平差距不大,但在產業化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漸加大:當世界有20多種暢銷生物藥時,我國能生產10種;現在世界上已有140多種生物藥,我國卻只能生產十幾種。同時,國內企業沒有知識產權意識,不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總是一味仿制或直接引進專利保護期外的技術。國內科研人員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專利申報意識不強,致使國內大量的科研成果和關鍵技術資源外流。
(2)未形成產業化和規模化生產
目前,國內共有200.多家各類生物醫藥公司,其中僅有15%左右的公司取得了基因工程藥物生產文件批號,并且存在產量和產能很低的問題。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生物制藥產品僅占世界醫藥市場很小的比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規模小而且分散,落后的生產技術、較低的生產水平、較高的生產成本,導致利潤水平很低,難以形成規模效益,更無從談起提高市場占有率。另外,國內企業還存在重復投資生產問題。重復生產使得企業集中在同一市場,企業為了生產就會爭奪市場,大打價格戰。
(3)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導致出口不穩定
隨著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國內企業受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復雜多變的國內國際形勢給國內制藥企業的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人民幣對美元的不斷升值,使得我國生物醫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美元標價不斷上升,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二是美國次貸危機及之后的歐債危機,使得對相關產品的需求減少,同時加上貿易保護主義,醫藥產品出口難度逐漸加大,國內化學原料醫藥產品受此影響較大,出口減少明顯,銷售價格明顯下滑,相關資料顯示,湖北新生源生產的氨基酸出口量同比下降了17%,企業的產量、銷售和利潤等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4)融資困難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產品市場需求減少,企業訂單不足,產品積壓,貨款回收困難,企業資金鏈更加趨緊。生物制藥企業本來就是高投入產業,而研發又存在風險,成本可能會在幾年或十幾年才能收回。企業為維持正常的生產和保持市場競爭勢必向銀行申請貸款。金融危機對金融部門的影響是顯性的,銀行為降低風險,勢必會設置多種障礙,增加審批手續或需要企業提供必要的抵押。企業難以提供有價值的或價值高的抵押物,使得企業難以獲得銀行的貸款。即使有民間融資渠道,但一些企業承受不起較高的借貸成本,95%以上的破產企業是由于資金鏈斷裂引起。
生物制藥企業的發展策略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們不僅看到了自身的差距,給醫藥產業帶來挑戰的同時,更主要的是為國內醫藥產業的升級發展帶來了機遇。國內企業如何抓住這一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迎頭趕上是當前醫藥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縮小與國際差距的重要一步。主要應對措施由以下幾點:
(1)增加出口,擴大內需
對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經濟來說,出口退稅是刺激出口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以價格優勢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國內醫藥產業主要依靠勞動力低廉優勢,使得產品價格也遠低于西方國家。在增加出口的同時,還要擴大內需。國內市場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國家應鼓勵企業擴大內需,積極創新,引導國內市場的發展,只有國內市場穩定才可免去后顧之憂,否則會有前有狼后有虎。
(2)加快醫藥產業結構調整
醫藥產業是高附加值產業,在高技術水平下,重要是要向縱深發展,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及時跟上國際市場的需要。目前,國內醫藥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是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很少,在國際醫藥行業所占比重較小。主要是要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市場占有率,并首先占領國內市場。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推進,國家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都向醫療產業進行了傾斜,優勢資源向醫療產業集中,一大批重大醫藥創新專項和技術得到國家大力扶持。積極發揮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技術優勢,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進行外包發展,強化市場意識,逐漸樹立自己的品牌。
(3)積極拓寬融資渠道
醫藥產業是高投資產業,投資的多少直接決定了醫藥產業的發展和市場競爭力,因此要積極拓寬醫藥企業的融資渠道。政府要開拓思路積極鼓勵企業成為生物制藥的投資主體,由此而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和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生物制藥投資模式。政府要逐漸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引導相關投資機構加大對生物制藥產業的投入。要充分發揮資本的作用,支持生物制藥企業的快速發展。另外,生物制藥企業要積極尋求與外部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尋求外部支持以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同時,政府要發揮公共服務的功能,建立中小企業征信體系,鼓勵相關的金融機構或部門向信譽良好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為中小企業的融投資提供政策支持。中小企業要及時向關聯企業提供相關信息,增加企業的透明度,建立良好的企業社會形象,以吸收民間資本。只有充足的資金保證才能進行高技術的研發,并開拓市場,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才能提高。
(4)加快醫藥技術的成果轉化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生物制藥創新和成果轉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在爭取國家資金和政策支持的同時,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優勢,充分整合社會各優質資源。積極發揮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高校重點學科建設等相關財政支持的作用,鼓勵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強對生物醫藥技術研發。由于藥品研發、臨床試驗、審批過程周期長,因而成果轉化速度很慢。尤其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缺乏臨床方面的實力,在新藥試驗中耗費更多時日,對新藥迅速投入市場發揮作用不利。被收購或技術轉讓后,可促進這些新技術和新藥物的產業化,從而造福更多的人,也給企業以新的機會和市場。
(5)進一步加強國家的生物產業基地建設,推動基地的公共服務條件、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化能力的建設。金融危機對醫藥企業最直接的一個影響便是突然失去了廉價的貸款和融資渠道,而藥物研發是一個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的過程。這就需要國家新增貸款既要投向生產基本藥物生產企業和國家扶持的國有企業,也要投向那些融資遇到困難的生物醫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