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30年中國云制造市場深度分析與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http://www.xibaipo.cc 2023-10-09 15:39 中企顧問網
2024-2030年中國云制造市場深度分析與投資方向研究報告2023-10
- 價格(元):8000(電子) 8000(紙質) 8500(電子紙質)
- 出版日期:2023-10
- 交付方式:Email電子版/特快專遞
- 訂購電話:400-700-9228 010-69365838
- 2024-2030年中國云制造市場深度分析與投資方向研究報告,首先介紹了云制造的概念、特征和發展價值等,接著分析了中國云制造行業的發展環境,并對中國云制造行業的發展及其關鍵技術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然后,報告具體剖析了工業云的發展狀況及其重點服務試點的運行狀況;隨后,報告分析了云制造平臺的發展情況,并對云制造重點細分服務平臺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最后,報告分析了中國傳統制造業在云制造環境下的運營管理變革,并對云制造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做出了科學的預測。
- 下載WORD版 下載PDF版 訂購單 訂購流程
云制造理念是由我國著名制造業信息化李伯虎院士率先提出來。在國家科技計劃的支持下,產、學、研、用等近50個單位,以集團級和中小企業的云制造應用為背景,在關鍵技術、支撐平臺及應用技術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云制造是先進的信息技術、制造技術以及新興物聯網技術等交叉融合的產品,是制造即服務理念的體現。它能夠采取包括云計算在內的當代信息技術前沿理念,支持制造業在廣泛的網絡資源環境下,為產品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和全球化制造的服務。
云制造是極少數由中國率先提出、外國跟蹤研究的發展方向之一,是“互聯網制造業”,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的一種智能制造模式和手段。目前,云制造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我國應進一步突出云制造的優勢,通過虛擬化和服務化技術,將制造資源和能力聚集起來,形成巨大、可無限擴展的資源池。
制造企業在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更多運用到云計算。2020年,我國制造企業工業云平臺應用率達到46.6%,預計2025年達到60%。云計算按需拓展,按需付費,靈活的特點幫助制造業降低構建和維護計算基礎設施的資本成本,企業可以通過云計算輕松訪問任何資源,而無需運行現場數據中心并聘請TI來管理此大型基礎設施,提高生產力。
隨著我國“互聯網+”及工業4.0的推進,智能制造和云制造形成了兩方面的轉變,即大流水線的生產方式向定制化的規模生產發展,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未來“云制造”應用將加強拓展應用于大型企業集團的研發設計服務平臺,開創集中性區域加工資源共享平臺,擴展制造服務化的支撐平臺,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聯動發展。
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云制造市場深度分析與投資方向研究報告》共十章。首先介紹了云制造的概念、特征和發展價值等,接著分析了中國云制造行業的發展環境,并對中國云制造行業的發展及其關鍵技術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然后,報告具體剖析了工業云的發展狀況及其重點服務試點的運行狀況;隨后,報告分析了云制造平臺的發展情況,并對云制造重點細分服務平臺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最后,報告分析了中國傳統制造業在云制造環境下的運營管理變革,并對云制造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做出了科學的預測。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自于國家統計局、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中企顧問網、中企顧問網市場調查中心以及國內外重點刊物等渠道,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您或貴單位若想對云制造行業有個系統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資云制造相關行業,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工具。
報告目錄:
第一章 云制造行業相關概述
1.1 工業云的基本概述
1.1.1 云制造概念
1.1.2 工業云概念
1.1.3 云制造體系
1.2 行業核心特征
1.2.1 穩定性特征
1.2.2 多租戶特征
1.2.3 按需服務特征
1.2.4 資源虛擬化特征
1.2.5 服務量化與計費特征
第二章 中國云制造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2.1 政策環境
2.1.1 “互聯網+”政策
2.1.2 智能制造政策
2.1.3 信息技術政策
2.1.4 云計算政策
2.2 經濟環境
2.2.1 宏觀經濟運行
2.2.2 工業經濟運行
2.2.3 電子信息產業
2.2.4 宏觀經濟走勢
2.3 產業環境
2.3.1 制造業發展形勢
2.3.2 制造業面臨困境
2.3.3 激發制造業活力
2.3.4 制造業發展規劃
2.4 社會環境
2.4.1 科學技術發展
2.4.2 兩化融合發展
2.4.3 數據化時代發展
2.4.4 工業互聯網崛起
第三章 2021-2023年中國云制造行業發展分析
3.1 云制造發展模式的比較優勢分析
3.1.1 先進制造模式概述
3.1.2 云制造與敏捷制造
3.1.3 云制造與網絡化制造
3.1.4 云制造與面向服務制造
3.2 中國云制造行業發展綜述
3.2.1 行業發展歷程
3.2.2 服務平臺類型
3.2.3 云制造服務模型
3.2.4 企業轉型案例
3.2.5 云制造2.0模式
3.3 中國云制造體系結構分析
3.3.1 體系結構概述
3.3.2 物理資源層
3.3.3 虛擬資源層
3.3.4 核心服務層
3.3.5 應用接口層
3.3.6 云制造應用層
3.4 中國云制造行業應用方向分析
3.4.1 研發設計能力平臺
3.4.2 區域資源共享平臺
3.4.3 制造服務支持平臺
3.4.4 中小企業服務平臺
3.4.5 物流拉動制造平臺
3.5 2021-2023年云制造行業區域發展動態
3.5.1 山東省
3.5.2 廣東省
3.5.3 臨安市
3.5.4 襄陽市
3.5.5 孝感市
第四章 2021-2023年中國云制造行業關鍵技術分析
4.1 2021-2023年云計算技術發展分析
4.1.1 云計算運行特點
4.1.2 云計算市場現狀
4.1.3 云計算核心技術
4.1.4 云計算服務對象
4.1.5 云計算行業應用
4.1.6 技術挑戰及其對策
4.1.7 政策助力云計算發展
4.2 2021-2023年物聯網技術發展分析
4.2.1 物聯網產業鏈
4.2.2 物聯網關鍵技術
4.2.3 核心技術突破點
4.2.4 物聯網商業模式
4.2.5 物聯網發展問題
4.2.6 物聯網發展建議
4.2.7 物聯網發展前景
4.3 2021-2023年虛擬化技術發展分析
4.3.1 技術相關概述
4.3.2 虛擬化技術優勢
4.3.3 虛擬技術應用現狀
4.3.4 服務器虛擬化困境
4.3.5 企業的虛擬化部署
4.3.6 虛擬化技術發展方向
4.4 2021-2023年協同化技術發展分析
4.4.1 技術相關概述
4.4.2 顛覆傳統模式
4.4.3 企業案例分析
第五章 2021-2023年中國工業云行業發展分析
5.1 2021-2023年中國工業云發展態勢
5.1.1 行業發展形勢
5.1.2 創新服務模式
5.1.3 行業發展動態
5.2 工業云操作系統發展分析
5.2.1 系統發展動因
5.2.2 系統主要內容
5.2.3 技術發展現狀
5.2.4 系統需求分析
5.2.5 應用領域分析
5.2.6 發展戰略規劃
5.3 工業云應用的基本技術
5.3.1 交互技術
5.3.2 可靠性技術
5.3.3 云服務管理技術
5.3.4 其他的基礎技術
5.4 工業云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5.4.1 缺乏整體布局規劃
5.4.2 重建設輕服務嚴重
5.4.3 缺乏安全信任體系
5.4.4 缺乏需求評估體系
5.4.5 應用推廣面臨障礙
5.5 工業云行業發展應對策略
5.5.1 加強統籌規劃
5.5.2 提高應用意識
5.5.3 完善安全體系
5.5.4 建立需求渠道
5.5.5 創新服務機制
第六章 2021-2023年工業云服務試點分析
6.1 2021-2023年北京工業云服務試點狀況
6.1.1 創新服務試點
6.1.2 工業云探索形勢
6.1.3 工業云產業聯盟
6.1.4 工業云發展瓶頸
6.2 2021-2023年天津工業云服務試點狀況
6.2.1 創新服務試點
6.2.2 平臺建設成果
6.2.3 平臺運行經驗
6.2.4 產業發展方向
6.2.5 產業發展規劃
6.3 2021-2023年包頭工業云服務試點狀況
6.3.1 創新服務試點
6.3.2 區域產業特色
6.3.3 平臺開發模式
6.3.4 平臺發展重點
6.3.5 產業發展規劃
6.4 2021-2023年重慶工業云服務試點狀況
6.4.1 創新服務試點
6.4.2 工業云運行形勢
6.4.3 工業云推進聯盟
6.4.4 工業云推進策略
6.4.5 工業云發展規劃
6.5 2021-2023年貴州工業云服務試點狀況
6.5.1 貴州工業云試點
6.5.2 工業云建設進展
6.5.3 工業云發展優勢
6.5.4 工業云發展規劃
6.6 2021-2023年廣東省工業云服務試點狀況
6.6.1 創新服務試點
6.6.2 工業云發展布局
6.6.3 工業云眾籌平臺
6.7 2021-2023年其他區域工業云服務試點狀況
6.7.1 上海
6.7.2 陜西
6.7.3 江蘇
第七章 2021-2023年中國云制造平臺發展分析
7.1 云制造平臺技術架構分析
7.1.1 制造資源層
7.1.2 服務托管層
7.1.3 服務應用層
7.1.4 服務核心管理層
7.2 云制造平臺發揮的作用分析
7.2.1 統一建模框架
7.2.2 動態增強及調用
7.2.3 線下資源服務化
7.3 中國云制造平臺發展綜述
7.3.1 云平臺發展特征
7.3.2 云平臺服務類型
7.3.3 云平臺應用現狀
7.3.4 服務安全性分析
7.4 集團企業云制造服務平臺分析
7.4.1 平臺發展概述
7.4.2 關鍵技術分析
7.4.3 集團云制造體系
7.4.4 平臺需求分析
7.4.5 戰略方案部署
7.5 中小企業云制造服務平臺分析
7.5.1 服務平臺類型
7.5.2 平臺運行情況
7.5.3 平臺關鍵技術
7.5.4 平臺應用模式
7.5.5 服務模式分析
7.6 2021-2023年中國產業集群云服務平臺發展分析
7.6.1 平臺體系架構
7.6.2 平臺運作模式
7.6.3 業務模塊設計
第八章 2021-2023年中國云制造細分服務平臺發展分析
8.1 2021-2023年中國航天云制造服務平臺發展分析
8.1.1 平臺發展概述
8.1.2 航天云應用服務
8.1.3 應用體系架構
8.1.4 應用模式分析
8.1.5 平臺發展動態
8.2 2021-2023年中國軌道交通云制造服務平臺發展分析
8.2.1 平臺發展概述
8.2.2 平臺發展意義
8.2.3 平臺實際應用
8.2.4 平臺發展動態
8.3 2021-2023年中國模具云制造服務平臺發展分析
8.3.1 平臺發展概述
8.3.2 對模具業影響
8.3.3 平臺關鍵技術
8.3.4 技術走向分析
8.3.5 平臺發展動態
8.4 2021-2023年中國家電云制造服務平臺發展分析
8.4.1 平臺體系結構
8.4.2 平臺服務管理
8.4.3 本體知識服務
8.5 2021-2023年中國3D打印云制造服務平臺發展分析
8.5.1 平臺發展情況
8.5.2 行業發展動態
8.5.3 應用案例分析
8.5.4 推動工業轉型
8.6 2021-2023年數控加工云制造服務平臺發展分析
8.6.1 數控加工云服務
8.6.2 平臺功能結構
8.6.3 服務平臺設計
8.6.4 平臺應用模式
8.7 2021-2023年非標準件的云制造服務平臺發展分析
8.7.1 平臺發展意義
8.7.2 平臺體系架構
8.7.3 關鍵技術研究
8.7.4 應用案例分析
第九章 2021-2023年云制造環境下傳統制造業運營管理變革
9.1 云制造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變革
9.1.1 云制造下的供應鏈
9.1.2 系統結構模型分析
9.1.3 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
9.1.4 供應鏈管理應用模型
9.1.5 供應鏈管理變革重點
9.2 云制造環境下裝備物聯資源管理系統變革
9.2.1 云制造中的物聯網
9.2.2 云制造的物聯系統
9.2.3 制造裝備資源服務
9.2.4 Web Service資源服務
9.3 云制造環境下的知識產權系統變革
9.3.1 云制造下的知識產權
9.3.2 知識產權云服務劃分
9.3.3 知識產權云服務特征
9.3.4 云服務運作機制分析
9.3.5 知識產權云服務平臺
第十章 中國云制造行業發展前景展望
10.1 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前景展望
10.1.1 制造業發展潛力
10.1.2 智能制造發展方向
10.1.3 制造業轉型趨勢
10.2 中國云制造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10.2.1 行業發展方向
10.2.2 應用前景展望
10.2.3 兩化融合新業態
附錄
附錄一: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
圖表目錄
圖表 云制造體系結構
圖表 全球主要經濟體PMI指標
圖表 全球主要經濟體貿易進出口額
圖表 全球主要經濟體匯率
圖表 2017-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 2017-2021年全國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
圖表 2022年GDP初步核算數據
圖表 2017-2021年貨物進出口總額
圖表 2021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 2021年主要商品出口數量、金額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 2021年主要商品進口數量、金額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 2021年對主要國家和地區貨物進出口金額、增長速度及其比重
圖表 2017-2021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 2021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 2021-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速度
圖表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生產主要數據
圖表 2021年三次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
圖表 2021年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速度
圖表 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與運營能力
圖表 2021-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速
圖表 2022年固定資產(不含農戶)主要數據
圖表 2022年中國制造業PMI指數
圖表 2022年中國制造業PMI及構成指數
圖表 2022年中國制造業PMI其他相關指標情況
圖表 2022年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
圖表 2022年中國非制造業主要分類指數
圖表 2022年中國非制造業其他分類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