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趨勢與市場全景評估報告
http://www.xibaipo.cc 2023-10-11 10:48 中企顧問網
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趨勢與市場全景評估報告2023-10
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續利用的能源資源,如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和海洋能等,不存在資源枯竭問題。中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具有大規模開發的資源條件和技術潛力,可以為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能源,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為。當前國際油價劇烈波動,氣候變化問題日益突出,加上西亞北非局勢持續動蕩,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潔能源再度迎來發展契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未來全球加強國際合作、不斷推動持續創新的努力下,可再生能源行業前景依舊可觀。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以來,中國可再生能源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根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要提升至25%,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要達到12億千瓦以上。2022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52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6.2%,已成為我國電力新增裝機的主體。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達到12.13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7.3%,較2021年提高2.5個百分點。2022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1.6%,較2021年提高1.7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2022年4月,國家能源局、科學技術部發布《“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聚焦大規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研發更高效、更經濟、更可靠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以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先進發電及綜合利用技術,支撐可再生能源產業高質量開發利用。2022年6月,國家能源局等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3.3萬億千瓦時左右,“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番。2022年11月16日,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的可再生能源,現階段主要包括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以各地區202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為基數,“十四五”期間每年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在全國和地方能源消費總量考核時予以扣除。
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是制定更加積極的發展目標,促進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比例開發利用;秉持市場理念,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由“補貼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加強科技創新,鞏固提升可再生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拓寬應用場景,培育可再生能源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趨勢與市場全景評估報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紹了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定義、特性及分類等,接著分析了國際國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現狀和國內可再生能源的產業背景。然后對太陽能開發、風力發電、核電、小水電、生物質能、地熱開發、氫能開發及海洋能開發的投資做了具體細致的分析,最后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市場的總體投資潛力和未來發展趨勢。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自于國家統計局、能源局、財政部、中企顧問網、中企顧問網市場調查中心、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以及國內外重點刊物等渠道,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您或貴單位若想對可再生能源市場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可再生能源相關行業,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報告目錄:
第一章 可再生能源相關概述
1.1 能源概述
1.1.1 能源的定義
1.1.2 能源的特性
1.1.3 能源的分類
1.1.4 能源的轉換
1.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概述
1.2.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定義
1.2.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點
1.2.3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分類
1.2.4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歷程
第二章 2021-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狀況分析
2.1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環境
2.1.1 氣候變化相關政策發布
2.1.2 能源產業發展扶持政策
2.1.3 能源價格控制相關政策
2.1.4 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機制
2.1.5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解讀
2.1.6 上網電價典型政策分析
2.2 2021-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狀況
2.2.1 全球能源消費現狀分析
2.2.2 可再生能源發展態勢
2.2.3 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
2.2.4 可再生能源發展困境
2.2.5 可再生能源裝機展望
2.2.6 可再生能源發展啟示
2.3 2021-2023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分析
2.3.1 可再生能源發展態勢
2.3.2 可再生能源發展動力
2.3.3 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
2.3.4 可再生能源發展困境
2.3.5 中德綠色合作發展分析
2.4 2021-2023年美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分析
2.4.1 可再生能源關鍵屬性
2.4.2 可再生能源減稅政策
2.4.3 可再生能源發電情況
2.4.4 加州可再生能源發展
2.4.5 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2.4.6 可再生能源市場展望
2.5 2011-2013年日本可再生能源發展分析
2.5.1 可再生能源發展必要性
2.5.2 可再生能源政策發布
2.5.3 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
2.5.4 可再生能源投資分析
2.5.5 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2.6 其他國家或地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分析
2.6.1 英國可再生能源發展
2.6.2 德國可再生能源發展
2.6.3 韓國可再生能源發展
2.6.4 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
2.6.5 南非可再生能源發展
2.6.6 智利可再生能源發展
2.6.7 西班牙可再生能源發展
第三章 2021-2023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背景分析
3.1 2021-2023年中國能源發展現狀
3.1.1 能源生產情況
3.1.2 能源消費總量
3.1.3 能源效率情況
3.1.4 能源價格改革
3.1.5 能源投資狀況
3.2 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背景與意義
3.2.1 有助于提高能源安全水平
3.2.2 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穩定
3.2.3 有利于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領域
3.2.4 有利于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
3.3 2021-2023年可再生能源行業相關政策動態
3.3.1 可再生能源政策發布歷程
3.3.2 可再生能源消納政策匯總
3.3.3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政策發布
3.3.4 可再生能源綠證相關政策
3.3.5 現代能源體系“十四五”規劃
3.4 2021-2023年地方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分析
3.4.1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相關政策
3.4.2 上海市可再生能源相關政策
3.4.3 天津市可再生能源相關政策
3.4.4 廣東省可再生能源相關政策
3.4.5 浙江省可再生能源相關政策
3.4.6 江蘇省可再生能源相關政策
3.4.7 山東省可再生能源相關政策
3.4.8 四川省可再生能源相關政策
第四章 2021-2023年中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狀況分析
4.1 中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概述
4.1.1 新能源的儲量與分布
4.1.2 可再生能源發展動力
4.1.3 可再生能源發展亮點
4.1.4 可再生能源發展成就
4.2 2021-2023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
4.2.1 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
4.2.2 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
4.2.3 可再生能源消費狀況
4.2.4 可再生能源消納情況
4.2.5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分析
4.3 2021-2023年中國主要地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分析
4.3.1 安徽省可再生能源發展
4.3.2 浙江省可再生能源發展
4.3.3 四川省可再生能源發展
4.3.4 江蘇省可再生能源發展
4.3.5 山東省可再生能源發展
4.3.6 山西省可再生能源發展
4.4 中國農業可再生能源發展狀況分析
4.4.1 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必要性
4.4.2 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可行性
4.4.3 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
4.4.4 農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
4.4.5 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建議
4.5 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存在的問題
4.5.1 發展戰略意識有待提高
4.5.2 非技術成本制約因素明顯
4.5.3 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偏弱
4.5.4 可再生能源發電消納矛盾凸顯
4.6 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策略
4.6.1 可再生能源政策體系完善建議
4.6.2 可再生能源能源替代發展建議
4.6.3 “雙碳”下可再生能源發展建議
4.6.4 “雙碳”下可再生能源發展措施
第五章 2021-2023年太陽能開發投資分析
5.1 太陽能利用相關概述
5.1.1 太陽輻射與太陽能
5.1.2 太陽能資源的優缺點
5.1.3 太陽能利用的基本方式
5.1.4 太陽能利用的制約因素
5.2 2021-2023年世界太陽能利用發展現狀分析
5.2.1 太陽能利用發展歷程
5.2.2 太陽能技術發展概況
5.2.3 太陽能光伏發展基礎
5.2.4 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
5.2.5 光伏發電市場份額分析
5.3 2021-2023年中國太陽利用發展現狀
5.3.1 太陽能資源儲量與分布
5.3.2 太陽能利用相關政策發布
5.3.3 太陽能光伏發電發展歷程
5.3.4 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規模
5.3.5 太陽能發電項目建設動態
5.4 2021-2023年中國太陽能技術與建筑結合發展狀況分析
5.4.1 太陽能建筑發展階段
5.4.2 BIPV產業基本概述
5.4.3 BIVP產業鏈圖譜
5.4.4 BIPV商業模式分析
5.4.5 BIPV市場規模狀況
5.4.6 BIPV企業布局分析
5.4.7 BIPV產業技術范疇
5.5 2021-2023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運行分析
5.5.1 太陽能電池相關介紹
5.5.2 太陽能電池發展階段
5.5.3 太陽能電池產業鏈分析
5.5.4 太陽能電池產量分析
5.5.5 太陽能電池出口規模
5.5.6 太陽能電池競爭格局
5.5.7 太陽能電池企業競爭
5.5.8 太陽能電池區域格局
5.6 中國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分析
5.6.1 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優勢分析
5.6.2 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施工技術
5.6.3 光伏并網發電系統基本原理
5.6.4 光伏并網發電對電網的影響
5.7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7.1 產業基礎研究能力滯后
5.7.2 標準與檢測認證的不足
5.7.3 光伏發電利用水平偏低
5.7.4 補貼降低所帶來的挑戰
5.7.5 供應鏈產業鏈管理問題
5.7.6 光伏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5.8 太陽能產業投資機會分析
5.8.1 太陽能光伏發電投資機會
5.8.2 太陽能電池市場發展潛力
5.8.3 BIPV產業政策扶持機遇
5.9 太陽能利用產業發展趨勢及前景展望
5.9.1 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趨勢
5.9.2 太陽能光伏裝機量預測
5.9.3 BIPV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5.9.4 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展望
第六章 2021-2023年風力發電投資分析
6.1 風能簡介
6.1.1 風能的定義
6.1.2 風能的密度
6.1.3 風能的特點
6.1.4 風能利用方式
6.2 風力發電概述
6.2.1 風力發電基本原理
6.2.2 風力發電應用優勢
6.2.3 風力發電相關技術
6.2.4 風電并網相關介紹
6.2.5 風電場基礎設施
6.3 中國風能開發利用概況
6.3.1 風能資源概況
6.3.2 風能資源特征
6.3.3 風能有效地區分布
6.3.4 海上風能開發優勢
6.3.5 沿海風能開發策略
6.4 2021-2023年世界風電產業總體發展分析
6.4.1 市場發展歷程
6.4.2 風電裝機規模
6.4.3 區域發展分析
6.4.4 細分市場發展
6.4.5 企業競爭格局
6.5 2021-2023年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現狀
6.5.1 產業鏈條發展
6.5.2 發展影響因素
6.5.3 風電裝機規模
6.5.4 風力發電規模
6.5.5 區域發展情況
6.5.6 風電消納狀況
6.6 中國風電產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
6.6.1 風電網絡安全威脅及風險
6.6.2 風電行業環境管理問題
6.6.3 風電并網存在的問題
6.6.4 風電并網應對對策
6.6.5 風電環境管理政策建議
6.6.6 風電網絡安全應對措施
6.6.7 “十四五”風電發展策略
6.7 中國風電市場投資分析
6.7.1 風電資產交易分析
6.7.2 風電投資項目動態
6.7.3 風電產業投資壁壘
6.7.4 風電產業投資風險
6.7.5 風電產業投資建議
6.8 中國風力發電前景展望
6.8.1 風力發電技術發展趨向
6.8.2 沿海風能資源開發前景
6.8.3 風電運維未來發展空間
6.8.4 海上風電發展前景廣闊
6.8.5 分散式風電迎來新機遇
6.8.6 風電消納未來發展目標
6.9 中國風電產業相關政策分析
6.9.1 “十四五”風電發展規劃
6.9.2 風電相關政策匯總
6.9.3 電力消納保障政策
6.9.4 能源安全保障政策
6.9.5 風電上網電價政策
6.9.6 風電項目規范政策
6.9.7 風電金融支持政策
第七章 2021-2023年核電投資分析
7.1 核能的相關概述
7.1.1 核能概念界定
7.1.2 核能的釋放形式
7.1.3 核能的開發途徑
7.1.4 核能的種類與儲量
7.1.5 第四代核能系統研究
7.1.6 核能綜合利用基本情況
7.2 2021-2023年世界核電產業發展分析
7.2.1 全球核電產業發展形勢
7.2.2 全球核電行業運行情況
7.2.3 重點國家核電產業發展
7.2.4 全球核電技術發展狀況
7.2.5 全球核電產業發展預測
7.3 2021-2023年中國核電產業發展綜合分析
7.3.1 核電產業政策發布
7.3.2 核電行業運行狀況
7.3.3 核電企業布局情況
7.3.4 核能供熱發展動態
7.3.5 核電國際合作狀況
7.3.6 核電人才隊伍建設
7.3.7 核電技術發展困境
7.4 2021-2023年中國核電項目建設進展分析
7.4.1 遼寧徐大堡核電站項目
7.4.2 遼寧莊河核電項目
7.4.3 山東海陽核電項目
7.4.4 江蘇田灣核電站項目
7.4.5 浙江三門核電站項目
7.4.6 福建漳州核電項目
7.4.7 廣東太平嶺核電站項目
7.4.8 廣西白龍核電項目
7.4.9 海南昌江核電站項目
7.5 核電相關技術發展動態分析
7.5.1 核技術應用進展
7.5.2 核電技術發展進程
7.5.3 核燃料組件制造技術發展
7.5.4 核聚變技術研發取得新突破
7.5.5 一體化快堆核能系統應用有望
7.5.6 國家核能相關科技重大專項新成效
7.5.7 先進核能研發基地建設進展
7.6 核電市場投資分析
7.6.1 核電項目融資概況
7.6.2 核電產業投融資規模
7.6.3 核電產業投融資結構
7.6.4 核電企業對外投資分析
7.6.5 核電行業并購重組狀況
7.7 中國核電產業發展前景展望
7.7.1 核電“走出去”前景展望
7.7.2 核能供熱應用前景分析
7.7.3 核能制氫應用前景分析
7.7.4 核電技術未來發展展望
7.7.5 核電產業標準發展方向
7.7.6 核能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第八章 2021-2023年小水電投資分析
8.1 小水電概念與界定
8.1.1 小水電基本定義
8.1.2 小水電主要分類
8.1.3 小水電的能源回報率
8.1.4 小水電站的出力和發電量
8.2 2021-2023年中國小水電發展現狀
8.2.1 水資源分布及特點
8.2.2 小水電政策發展環境
8.2.3 小水電建設發展價值
8.2.4 農村水電裝機規模分析
8.2.5 綠色小水電創建規模
8.2.6 小水電典型企業布局
8.2.7 小水電新路徑發展模式
8.3 2021-2023年中國小水電市場投資分析
8.3.1 小水電產業投資價值分析
8.3.2 國內小水電市場的投資機遇
8.3.3 小水電市場需求潛力分析
8.3.4 小水電產業并購情況分析
8.3.5 小水電項目投資控制分析
8.4 民企投資小水電發展分析
8.4.1 小水電投資吸引民間資本
8.4.2 中外民企投資小水電對比
8.4.3 民資開發小水電前景廣闊
8.4.4 民企投資小水電的特殊問題
8.5 中國小水電行業中的問題及發展建議
8.5.1 小水電改造提升存在的問題
8.5.2 小水電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
8.5.3 農村小水電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
8.5.4 小水電提升改造發展策略及建議
8.5.5 農村小水電運行管理相關措施建議
8.5.6 小水電生態流量利用效率提升策略
8.6 小水電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8.6.1 小水電產業發展機遇
8.6.2 小水電產業發展展望
8.6.3 “雙碳”下小水電的戰略定位
8.6.4 小水電產業發展重點任務
8.6.5 小水電產業發展趨勢
8.6.6 小水電產業發展方向
第九章 2021-2023年生物質能投資分析
9.1 生物質能定義與發展
9.1.1 生物質能的含義
9.1.2 生物質能的種類
9.1.3 生物質能的特性
9.1.4 生物質能的優缺點
9.1.5 開發生物質能的必要性
9.2 2021-2023年國際生物質能利用狀況
9.2.1 國外生物質能相關政策
9.2.2 全球生物質能開發規模
9.2.3 全球生物質能企業布局
9.2.4 國外生物質能技術發展
9.2.5 國外生物質能發展經驗
9.2.6 國外生物質能發展展望
9.3 2021-2023年中國生物質能利用狀況
9.3.1 生物質能重點政策梳理
9.3.2 生物質能資源儲備規模
9.3.3 生物質能發電裝機規模
9.3.4 生物質能發電區域發展
9.3.5 生物質能綜合利用分析
9.3.6 生物質能企業發展模式
9.4 開發生物質能的問題及建議
9.4.1 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制約瓶頸
9.4.2 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9.4.3 促進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對策
9.4.4 生物質能商業模式的創新路徑
9.4.5 生物質能未來發展戰略分析
9.4.6 農村生物質能源開發思路
9.5 生物質能產業投資分析
9.5.1 生物質能投資機會分析
9.5.2 生物質能投資動態分析
9.5.3 生物質能發電投資風險
9.5.4 生物質能發電投資建議
9.6 生物質能利用前景分析
9.6.1 中國生物質能行業發展機遇
9.6.2 中國生物質能行業發展潛力
9.6.3 生物質能市場未來發展重點
9.6.4 生物質能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第十章 2021-2023年地熱能開發投資分析
10.1 地熱能定義與發展
10.1.1 地熱能基本定義
10.1.2 地熱資源主要分類
10.1.3 地熱資源評估方法
10.1.4 地熱能的利用形式
10.2 2021-2023年國際地熱能開發利用狀況
10.2.1 全球地熱資源分布情況
10.2.2 全球地熱能發電情況分析
10.2.3 全球地熱能直接利用分析
10.2.4 土耳其地熱資源利用分析
10.2.5 全球地熱能利用節能情況
10.2.6 全球地熱能專利申請分析
10.2.7 全球地熱資源利用展望
10.3 2021-2023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狀況
10.3.1 地熱資源基本概況
10.3.2 地熱資源扶持政策
10.3.3 地熱資源開發歷程
10.3.4 地熱發電發展現狀
10.3.5 地熱發電規模分析
10.3.6 地熱資源開發特點
10.3.7 地熱能開發利用狀況
10.4 中國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分析
10.4.1 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優點
10.4.2 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方式
10.4.3 淺層地熱能利用影響因素
10.4.4 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困境
10.4.5 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策略
10.5 地熱能開發利用技術發展分析
10.5.1 地熱能開采方法分析
10.5.2 常規地熱能利用技術
10.5.3 地熱能利用前沿技術
10.5.4 地熱能發電站技術分析
10.6 地熱能利用的市場前景與投資參考
10.6.1 地熱能行業發展機遇
10.6.2 地熱能投資機會分析
10.6.3 地熱能未來發展趨勢
10.6.4 地熱能技術研究方向
第十一章 2021-2023年氫能開發投資分析
11.1 氫能定義與發展
11.1.1 氫能源基本定義
11.1.2 氫能源主要分類
11.1.3 氫能源應用優勢
11.1.4 氫能的貯存及運輸
11.2 氫能源利用概況
11.2.1 氫能源的主要應用領域
11.2.2 氫能的生活利用與環境保護
11.2.3 氫能源在航空器上的應用
11.2.4 未來氫能的應用范圍將擴大
11.3 2021-2023年全球氫能產業發展分析
11.3.1 全球氫能產業支持政策
11.3.2 全球氫能產業項目情況
11.3.3 全球氫能生產成本情況
11.3.4 全球氫能終端應用情況
11.3.5 全球加氫站的建設狀況
11.3.6 全球氫能產業投資狀況
11.3.7 全球氫能產業發展前景
11.4 2021-2023年中國氫能開發利用現狀
11.4.1 氫能產業鏈條結構
11.4.2 氫能產業政策發布
11.4.3 氫能產業發展現狀
11.4.4 氫能供應市場分析
11.4.5 氫能需求市場分析
11.4.6 氫氣價格變化分析
11.4.7 氫能企業布局情況
11.5 氫能的制取技術發展分析
11.5.1 水電解制氫技術現狀
11.5.2 煤氣化制氫技術分析
11.5.3 天然氣制氫技術分析
11.5.4 甲醇制氫技術分析
11.5.5 氨氣分解制氫技術
11.5.6 焦爐氣制氫技術分析
11.6 氫能利用的前景與投資參考
11.6.1 氫能源投資形勢分析
11.6.2 氫能源企業布局機遇
11.6.3 氫能開發利用趨勢分析
11.6.4 氫能產業總體發展目標
11.6.5 氫能細分領域發展目標
第十二章 2021-2023年海洋能開發投資分析
12.1 海洋能概念界定
12.1.1 海洋能的基本定義
12.1.2 海洋能的能量形式
12.1.3 海洋能的發電形式
12.1.4 潮汐發電的優缺點
12.2 2021-2023年海洋能的開發利用狀況
12.2.1 海洋資源開發必要性
12.2.2 海洋能標準發布情況
12.2.3 海洋能資源儲備情況
12.2.4 海洋能開發利用概況
12.2.5 海洋能發電裝機情況
12.2.6 區域海洋能開發利用
12.2.7 海洋能發展困境與建議
12.3 海洋能開發利用技術分析
12.3.1 潮汐能開發利用技術現狀
12.3.2 潮流能開發利用技術現狀
12.3.3 波浪能開發利用技術現狀
12.3.4 溫差能開發利用技術現狀
12.3.5 鹽差能開發利用技術現狀
12.3.6 海洋能發電裝置技術分析
12.4 海洋能利用前景及投資參考
12.4.1 海洋能投資機會分析
12.4.2 海洋能投資建議分析
12.4.3 海洋能產業發展路徑
12.4.4 海洋能技術發展方向
第十三章 2021-2023年可再生能源投資狀況分析
13.1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市場分析
13.1.1 全球投資力度
13.1.2 主要投資主體
13.1.3 投資成本變化
13.1.4 未來投資建議
13.2 中國可再生能源投資市場分析
13.2.1 行業融資現狀
13.2.2 投資重點領域
13.2.3 海外投資分析
13.2.4 投資規模預測
13.3 可再生能源主要投資策略
13.3.1 拓寬融資渠道
13.3.2 創新金融業務
13.3.3 加強國際合作
13.3.4 完善投融資體系
13.4 中國可再生能源投資前景分析
13.4.1 投資價值分析
13.4.2 行業投資機會
13.4.3 投資時機分析
13.4.4 行業投資方向
第十四章 2024-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分析
14.1 國際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分析
14.1.1 能源發電成本進一步下降
14.1.2 強化可再生能源發展重視度
14.1.3 可再生能源瓶頸逐一被打破
14.1.4 新技術應用于可再生能源領域
14.2 中國可再生能源未來發展展望
14.2.1 可再生能源發展機遇
14.2.2 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
14.2.3 可再生能源減碳潛力
14.2.4 可再生能源發展路徑
14.3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14.3.1 指導方針和發展目標
14.3.2 重點建設工程與任務
14.3.3 保障措施與規劃實施
14.3.4 環境影響分析
14.4 對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預測分析
14.4.1 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14.4.2 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預測
14.4.3 2024-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預測
圖表目錄
圖表1 幾種主要能源的突出特點之比較
圖表2 中國主要能源的分布情況
圖表3 主要國家/地區能源氣候戰略目標
圖表4 主要國家/地區氫能規劃
圖表5 2020年德國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
圖表6 2020年德國可再生能源容量及發電量
圖表7 2014-2020年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容量統計
圖表8 2021年西班牙電力裝機容量占比
圖表9 I-REC、APX Tigrs和中國綠證主要異同點
圖表10 FIT運行流程與費用補償模式圖
圖表11 2012-2022年日本可再生能源FIT價格變化
圖表12 可再生能源供應鏈的構成及各部分需要的關鍵投入要素
圖表13 德國可再生能源附加稅一覽
圖表14 2010-2021年德國陸上風電年度新增設備數量
圖表15 德國實施的節能措施一覽
圖表16 2010-2023年美國發電結構變化
圖表17 2013-2023年美國主要區域可再生能源發電結構
圖表18 美國各州清潔或可再生能源目標
圖表19 2030年日本能源消費結構
圖表20 2019-2021年日本光伏與風電項目投資額
圖表21 韓國綠色新政
圖表22 2016-2021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統計情況
圖表23 2016-2021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統計情況
圖表24 2017-2021年中國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
圖表25 中國可再生能源政策演化路徑
圖表26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
圖表27 浙江省“十四五”主要可再生能源品種發展目標
圖表28 浙江省各地市“十四五”海上風電發展目標
圖表29 浙江省各地市“十四五”光伏發展目標
圖表30 “十四五”抽水蓄能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