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季度國際油價走勢分析
本文導讀:2012年以來,國際油價出現急漲緩跌,而后快速攀升的走勢,WTI和布倫特均已達到6個月來的最高點,分別為108.84美元/桶(3月1日)和126.22美元/桶(3月13日)。年初,美國對伊朗金融制裁開始、伊朗威脅關閉霍爾木茲海峽推動油價較上年底上漲約6美元/桶;隨后,標普下調包括法國在內的9個歐元區國家主權信用評級、歐元區經濟可能面臨衰退、中國制造業指數疲弱等負面因素,使油價略有回落。
2012年一季度,WTI和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為102.93美元/桶和118.35美元/桶,同比分別上漲8.83美元/桶(9.4%)和13.15美元/桶(12.5%),環比上漲8 . 8 6 美元/ 桶( 9 . 4 % ) 和9 . 3 9 美元/ 桶(8.6%)。一季度布倫特原油最高價為126.22美元/桶(3月13日),最低為109.81美元/桶(1月25日)。一季度國際油價走勢見圖1。
2012年以來,國際油價出現急漲緩跌,而后快速攀升的走勢,WTI和布倫特均已達到6個月來的最高點,分別為108.84美元/桶(3月1日)和126.22美元/桶(3月13日)。年初,美國對伊朗金融制裁開始、伊朗威脅關閉霍爾木茲海峽推動油價較上年底上漲約6美元/桶;隨后,標普下調包括法國在內的9個歐元區國家主權信用評級、歐元區經濟可能面臨衰退、中國制造業指數疲弱等負面因素,使油價略有回落。2月伊始至3月上半月,在歐債問題略有緩和及美國主要經濟指標向好的背景下,受伊朗與西方國家關系愈發緊張和以色列可能的軍事反應、南北蘇丹談判時間推遲、敘利亞國內動亂局勢嚴重等地緣政治影響,以及中國制造業的正面數據、美國經濟增長狀況改善的跡象以及歐洲央行注入流動性等利好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出現單邊快速上漲態勢。
筆者認為此輪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在基本面并不寬松、伊朗核問題升級及希臘獲得二次援助的支撐下,市場風險偏好激發以及空頭回補帶動油價快速上漲。
1.1 經濟環境略有改善,歐洲寒冬拉動需求。
世界經濟出現改善跡象,全球PMI指數連續3個月增長,并創下11個月以來的最快增速,經濟好轉速度超出此前市場預期,歐元區也在德法兩國的拉動下突破PMI值的榮枯分界點,而美印兩國經濟活動擴張更是領先各國,石油需求較2011年和2009-2011年平均水平均有所增加。尤其歐洲異常寒冷的天氣增加了燃油需求,2月歐洲石油需求環比增加109萬桶/日。
1.2 地緣政治局勢突變導致市場不確定性增強。
1月23日,歐盟宣布對伊朗石油禁運,而后伊朗提出反制裁措施并接連宣布重大核進展,再度軍演及斷供英法,同時敘利亞問題并未平息,因2011年開始的制裁已減產三成,市場擔心一旦作為地區重要平衡支撐的敘利亞失控,伊朗乃至整個地區都將陷入戰亂。南北蘇丹石油過境費問題爭執不斷,產量被迫中斷。也門石油產量受到上年管道爆炸和2月工人罷工影響減少。突發事件導致的減產短期內難以彌補,尤其是敘利亞、也門等非OPEC國家的產量減少,將更加增強OPEC國家對石油市場的控制力。
1.3 希臘獲得援助,新資金助推,風險資產獲益。
1月以來,歐元區多國國債的順利標售暗示著歐元區和美國正“不計代價的接盤”,希臘二次援助問題仍在最后一刻達成協議,市場風險暫時化解,短期內將利好歐元區經濟。進入2012年,全球幾大央行紛紛再次打開“流動性的閘門”,為促進增長而向經濟注入新的資金。在經濟復蘇好于預期的背景下,此舉措助長了全球資金向風險資產流動,CFTC發布的各大宗產品持倉水平也出現較大規模上漲。
1.4 流動性過剩為基金炒作創造條件。
自2008年底以來,美聯儲維持0~0.25%的零利率水平不變,同時,美聯儲為刺激美國經濟和就業市場良好復蘇,連續兩次推出量化寬松政策,累計規模達到2.325萬億美元。寬松的貨幣政策和量化寬松政策使得貨幣流動性充裕甚至泛濫。在極低的貨幣成本推動下,投資者加大了對商品市場的投資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