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宏觀經濟運行走勢剖析
本文導讀:從長期看,中國經濟存在著繼續高速增長的潛力和機遇,中國未來20年持續8%的GDP增速是可能的。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中國大陸目前的經濟發展處于日本1951年、韓國1977年和臺灣地區1975年的水平。在隨后20年中,這三個經濟體保持了9.2%、7.6%和8.3%的增速,相信中國能夠繼續高速增長20年。
2011年,中央政府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使中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的勢頭,2011年GDP平均增速為9.2%。
投資、消費、出口三大經濟增長動力保持相對均衡,通貨膨脹在第四季度后逐月回落,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當然,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十分復雜,預計2012年GDP增速回調到8.3左右,CPI漲幅回落到4.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左右,實際消費增長10.5%左右,出口增長10%左右。
(一)世界經濟舉步維艱
從整體上看,2012年世界經濟復蘇依然很脆弱。一是美、歐、日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速將在平穩中有所回落;二是全球通脹壓力不減。石油、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仍將高位波動,多數國家物價繼續上漲的壓力較大;三是發達經濟體的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增長缺乏動力;四是政府債務風險繼續積聚。很多國家應對全球危機超常規財政刺激政策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風險從私人部門向公共部門轉移。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問題短期內難以緩解,將進一步拖累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盡管2012年全球經濟劇烈波動的概率較小,但在中短期維持低迷狀態將是大概率事件。2012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在3.2%左右,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率將整體維持在2~2.5個百分點之間。
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在新一輪全球金融危機中已掙扎了近五年,但其前景依然不明朗。未來一段時間,世界經濟依然處于美國次貸危機后深刻的全球經濟結構調整階段。本輪全球金融危機的本質是對過去長期美國“高消費、低儲蓄”、以中國為代表的“高儲蓄、低消費”這樣一種全球經濟失衡的結構調整,這一調整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美國原財長薩莫斯擔心:美國經濟可能會重蹈日本經濟“失去的十年”的覆轍。二十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如果不是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危機自然修復的時間可能要會更長。對于本輪全球經濟危機,由于再次爆發像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的戰爭概率很低(盡管局部戰爭不可避免),所以,通過世界范圍的戰爭來擺脫危機缺乏現實性。由此,本輪危機的結束將需要一段更長的時間。筆者認為,目前發達國家低迷的經濟勢態,未來至少還將延續5~1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認為,如果全球的主要國家不聯合采取行動阻止經濟繼續下滑,這種長期低迷局面有可能會延續10年,甚至更長時間。
(二)中國經濟難言樂觀
從長期看,中國經濟存在著繼續高速增長的潛力和機遇,中國未來20年持續8%的GDP增速是可能的。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中國大陸目前的經濟發展處于日本1951年、韓國1977年和臺灣地區1975年的水平。在隨后20年中,這三個經濟體保持了9.2%、7.6%和8.3%的增速,相信中國能夠繼續高速增長20年。但是,國際經驗表明,當人均收入達到5000美元時,長期高增長的投資局面將難以維持;在社會兩極分化較為嚴重的時期,消費的快速增長是一個緩慢過程;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外需處于較長時期的調整等因素,未來中國經濟必然會從過去兩位數高增長的平臺,逐步邁向相對趨緩增長的平臺。這一趨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力量決定的,并不是經濟周期性的問題,也不是宏觀政策力量所能調控的。
從短期看,2012年是中國政府的換屆年。鑒于中國的經濟周期與政治周期高度相關,地方政府換屆后,通常會開始一系列規模龐大的中長期投資。如果這一規律不被打破,2012年中國將會開始興建一系列新的建設項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國經濟的下行風險。尤其是2011年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達到10.3萬億元,為政府繼續擴大投資提供了資金支持。從出口方面看,盡管歐洲需求可能會進一步萎縮,但美國經濟走強的趨勢很明顯,來自美國的需求有可能超出預期,這將有助于降低中國出口大幅滑坡的風險。從消費看,中國的國內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是相對穩定的。同時,中國2012年通脹率會進一步下降,貨幣政策有可能放松。在這樣的情況下,2012年中國經濟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亮點。IMF預計中國2012年投資增長率約為9.2%,消費增長率約為9.6%,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進一步下降至-0.9%,全年通脹水平將維持在3.25%的水平,較2011年5.4%的水平顯著回落。
從投資方面看,歷史規律顯示,每個五年規劃的第二年都是各種項目集中落地的時間,這意味著2012年將是大批中央和地方重大規劃項目真正啟動的一年。目前來看,地方政府雖然受到資源約束,但投資熱情仍十分高漲。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空間較大,這對投資增長帶來一定支持。但是,由于房地產投資大概占到城鎮固定資產總投資的1/4,對上下游行業拉動作用明顯,因此,房地產投資的大幅下滑對整體投資和經濟增長將產生較大沖擊。盡管保障性住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收縮的影響,但保障住房投資的拉動效果不能過于樂觀,2012年開工面積很可能會有一定幅度的下降。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有可能降至20%左右,增速比2011年下降約4個百分點。從投資方向上看,盡管擴大硬實力投資是必要的,但最佳選擇是多投資一些社會工程和可以促進內部市場增長的項目。當然,這會面臨另外一個難題:在擴大內部市場,增加社會福利的同時,如何保持經濟的競爭力?德國之所以在債務危機中保持較強的競爭力,就因為它之前進行了長達10年的改革,限制了社會福利和工資增長。10年前,德國人均收入在歐盟中排名第3位,10年后下降到第12位。德國付出了如此犧牲才保住了今天在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力,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中國提高國民收入和福利水平是必要的,但也要防止福利與工資收入增長過快而損害競爭力。解決這個兩難問題,關鍵在于強化產品創新,提高產品質量。
從消費方面看,2011年中國消費形勢總體良好,全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萬億元,同比增長17.1%,比過去十年平均增速高2.1個百分點。2012年,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影響市場平穩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也在增多,但消費保持平穩增長的基礎依然堅實。盡管商務部預計2012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增長14%以上有些樂觀,但全年保持10.5%的消費增速是可能的。
從進出口方面看,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下降,中國的出口形勢不會太差,預計2012年仍將有10%的增長。筆者認為,歐美經濟在低迷狀態徘徊可能會持續3~5年,也可能持續5~8年,但不會出現較大的負增長。由于發達國家在全球GDP所占的比重已下降到50%左右,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不會特別大。目前,新興市場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80%,中國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出口會持續增長。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大幅增長,對中國的出口是一個積極因素。近期的人民幣匯率問題也給中國出口帶來積極影響。2011年以來,歐美國家都在金融“去杠桿化”,對資金的需求大幅增長,很多跨國公司把國外的資金調回本國使用,2011年末中國就有數百億美元流出。2012年中國出口形勢不會太差,預計仍然會有10%的增長。
從物價方面看,2011年CPI漲幅突破了年初確定的4%的調控目標,全年平均漲幅接近5.5%。本輪CPI上揚之猛、范圍之廣、影響之大,已經不是結構性物價上漲,而是全面的、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盡管此輪通貨膨脹是多種因素相互交織、相互疊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根本原因還在于近年采取的刺激性宏觀政策。2009、2010年兩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新增67.3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21.7萬億元,分別相當于同期GDP的64.3%、20.7%。未來一段時期,撇開投資膨脹和貨幣流動性充裕兩個因素,通脹的壓力并未消除。從外部看,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持續推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背景下,未來一段時間全球范圍內流動性過剩還將持續,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可能繼續在高位震蕩,這些將直接推升國內相關商品價格。從國內看,成本推動壓力將成為長期趨勢。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能源、原材料、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要素成本逐步攀升,節能減排和資源價格改革、稅費改革也要推進,這些都加大了物價上漲的壓力。盡管目前物價持續回落,但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的物價正處于一個相對溫和上漲的時期,通貨膨脹壓力將始終是一個必須關注的重大問題。即使通過這輪調控,使物價上漲中的貨幣性因素減弱,但由結構調整、價格改革和工資上漲等因素引發的物價溫和上漲,仍會持續一個時期。相對而言,2012年通貨膨脹水平下行是大概率事件,瑞士信貸和中國社科院均預測,2012年中國的物價漲幅為4.6%。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廈門大學的聯合課題組預測為4.9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預測為3.25%左右。筆者認為預測,2012物價水平將保持在4.5%左右。
從房地產方面看,目前房地產調控已經呈現明顯效果,一線城市和部分地區房價持續下跌。2012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價格將繼續下滑,但整體價格回落超過25%的概率較小。無論從地方政府對于土地財政的需求角度,還是從中央政府對于宏觀經濟增長速度的需求角度,都無法承受房地產價格超過25%的下滑。估計2012年三季度中央政府可能放松限貸、限購政策。房地產建設占中國GDP的13%,在總投資中的份額超過1/4,因此,房地產市場是觀察中國經濟走向的“晴雨表”。房地產價格大幅回落對各方都不利,房地產調控的目標應該實現房地產價格的軟著陸,而不是簡單讓價格大幅度下降。正確的選擇是,通過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房地產市場的有效調控,用3至5年時間實現房價的相對合理,切忌操之過急,導致房地產硬著陸。英國、西班牙、愛爾蘭等房地產的硬著陸,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到今天還沒有得到解決。中國的情況和歐洲不一樣,作為一個快速增長的經濟體,房地產大起大落的負效應是很大的。
從小企業經營方面看,2011年下半年以來,小企業倒閉以及一些小企業主跑路問題比較突出,引起了中央政府高層關注。政府和媒體認為,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小企業的融資難。筆者認為,當前小企業經營困難,不完全在于融資難,而是許多企業對自己的經營發展目標定位不清。近些年來,許多中小企業紛紛退出實業投資,盲目投資于房地產或向金融公司轉向。由于中小企業在解決就業方面績效顯著,大量中小企業退出實業投資,對實體經濟和社會穩定產生了深刻影響。以浙江溫州為例,2011年上半約有20%的企業處于半停工或停工中,第四季度增加到30%,預計2012年第一季度可能會上升到40%。特別是,一些小企業在實業投資不振的同時,呈現出向金融公司“轉型”的趨勢。以位于長江三角洲的某地級市為例,2011年1—8月,全市各類新增公司數量總計1.2萬多家,其中最多的就是投資公司,約占全市新增公司總數的30%。
振興實體投資關鍵是提振中小企業的產業投資。引導民間資金向實體經濟、產業投資領域滲透,是2012年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內容。近一段時間,有關放松小企業信貸政策的呼聲較高,但是,在目前貨幣環境下,即使小企業拿到貸款,也難以投入到實體經濟,它們有足夠的動力轉手去放高利貸。為了促進小企業對實體經濟的真實投資,應根據企業的投資方向、生產盈利能力等指標進行分類處理,并采取定向資金投放托管的措施,防范產業資金挪用到民間借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