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處方藥行業發展現狀
http://www.xibaipo.cc 2013-03-05 09:10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我國非處方藥品銷售主要集中在兩個市場終端:專業市場(醫院)、零售市場(藥店),就非處方藥的消費屬性來看,零售市場是消費者自我保健(治療)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非處方藥品銷售的主陣地。
1、品種數量增加,用藥相對穩定
品種數量的增加是是我國非處方行業增長的基礎,自1999年首批非處方藥目錄公布以來,國家藥品監管部門多次組織專家進行非處方藥品遴選篩查,截止到2004年,相繼公布了六批非處方藥目錄,被列入目錄品種有4462個,其中包括化學藥品954個,中成藥3484個,基本完成了對上市藥物進行了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分類。
2004年起,我國實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轉換評價工作,并對非處方藥目錄實行動態管理,非處方藥的品種數量增速有所放緩,OTC化學藥和中成藥品種增長趨于穩定水平。我國非處方藥物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非處方藥近5000個品種,非處方藥生產企業3000余家,非處方藥品種已具備較廣的可獲得性和普及性。
目前,我國非處方藥品種覆蓋維生素類用藥、感冒用藥、腸胃用藥、咽喉類用藥、解熱鎮痛用藥、皮膚外用藥、消化類用藥等多個用藥領域。在品種選擇方面,由于我國傳統醫學在公眾自我保健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中成藥占據了我國非處藥方藥品的主體位置,約占我國整個藥品目錄的80%左右,同國際非處方藥用藥領域相比較,止咳化痰、咽喉口腔、婦科用藥與泌尿補腎等類別成為國內OTC市場的特色。
從市場銷售情況來看,OTC藥品主要是用于治療各種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常見輕微疾病,諸如感冒、咳嗽、口腔咽喉疾病、胃腸道疾病、眼病、皮膚病等,因此終端市場各大消費品類結構相對穩定,據統計2007-2009年我國非處方藥各大品類顯示份額顯示,感冒咳嗽及過敏藥作為最普遍且廣泛的自我藥療品類,一直都占據著國內OTC市場的頭把交椅,約占整個非處方藥市場銷售總額的三成,生活方式調理藥、維生素礦物質及滋補藥、解熱鎮痛藥、腸胃消化藥終端市場份額也均在10%以上。
2、市場規模擴大,零售終端快速崛起
2000年實施藥品分類管理制度以來,我國非處方藥行業經過10多年的逐步發展,市場規模增長迅速,2011年我國OTC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617億元,同比增長15.4%,在我國藥品銷售額的占比約為17.8%,相對于2000年的253億的非處方藥銷售規模而言,市場規模擴大6倍,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8.4%,遠高于同期國際非處方藥行業的增長幅度(2-3%)。
但就市場增長率來說,近幾年中國非處方藥行業增長率普遍低于全國藥品市場規模的增長率,尤其是在2008年和2009年全面推進新醫改以后,隨著社區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加快,國家醫療衛生費用投入的加大推動了整體藥品市場的增長(大約25%左右),但是OTC行業的同期增長率卻在這兩年明顯偏低(大約15%左右)。
究其原因為我國新醫改持續加大對基層市場的投入力度,基層居民醫療需求持續釋放是現階段驅動我國藥品市場增長的主動力,而基層市場一向是我國非處方藥行業營銷的薄弱區域,受醫保政策和基層居民就醫概念的影響,基層居民更傾向于到醫院等醫療機構就診。
目前,我國非處方藥品銷售主要集中在兩個市場終端:專業市場(醫院)、零售市場(藥店),就非處方藥的消費屬性來看,零售市場是消費者自我保健(治療)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非處方藥品銷售的主陣地。
我國零售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取得長足的進步,藥店數量和規模均取得較快的發展,進而促使非處方藥品種在藥店終端的銷售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OTC品種在藥店終端的銷售規模為959.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4%,但是受我國基層醫療市場快速興起的影響,零售市場OTC品種銷售規模約占整個市場的59.3%,較去年下降近0.4個百分點。
3、競爭日趨激烈,外資品牌占主導
我國快速增長的OTC市場吸引了眾多全球性非處方藥品生產商的進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中外合資企業如西安楊森、中美史克、上海施貴寶、上海羅氏、上海強生、北京諾華等相繼成立,跨國公司憑借先進的研發實力和營銷策略,在我國市場掀起了OTC銷售的高潮。
2000年以后,隨著我國OTC市場的成熟,跨國公司紛紛加大研發以及并購力度,加快在中國非處方藥市場的布局,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2010年全球第三大醫藥巨頭賽諾菲-安萬特相繼收購杭州民生藥業以及美華太陽石集團公司。
目前,我國從事藥品制劑生產的4500多家企業中,有2/3以上即生產處方藥也生產非處方藥,其中雖然有諸如云南白藥、華潤三九、哈藥集團、江中藥業、仁和藥業、同仁堂等一批大型品牌OTC企業,但是更多的卻是資金和技術都相對較弱的中小型企業,市場上同一通用名的OTC產品同質化現象明顯,競爭激烈,內耗嚴重。
就國內非處方藥整體市場來看,跨國公司和國內企業形成了“三七”開的市場格局,但是在品牌競爭上,國內企業遠遜于跨國公司,在2012年OTC協會統計的非處方藥品種(化學藥)排名中,外資品牌成為絕對的主導。
品種數量的增加是是我國非處方行業增長的基礎,自1999年首批非處方藥目錄公布以來,國家藥品監管部門多次組織專家進行非處方藥品遴選篩查,截止到2004年,相繼公布了六批非處方藥目錄,被列入目錄品種有4462個,其中包括化學藥品954個,中成藥3484個,基本完成了對上市藥物進行了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分類。
2004年起,我國實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轉換評價工作,并對非處方藥目錄實行動態管理,非處方藥的品種數量增速有所放緩,OTC化學藥和中成藥品種增長趨于穩定水平。我國非處方藥物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非處方藥近5000個品種,非處方藥生產企業3000余家,非處方藥品種已具備較廣的可獲得性和普及性。
目前,我國非處方藥品種覆蓋維生素類用藥、感冒用藥、腸胃用藥、咽喉類用藥、解熱鎮痛用藥、皮膚外用藥、消化類用藥等多個用藥領域。在品種選擇方面,由于我國傳統醫學在公眾自我保健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中成藥占據了我國非處藥方藥品的主體位置,約占我國整個藥品目錄的80%左右,同國際非處方藥用藥領域相比較,止咳化痰、咽喉口腔、婦科用藥與泌尿補腎等類別成為國內OTC市場的特色。
從市場銷售情況來看,OTC藥品主要是用于治療各種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常見輕微疾病,諸如感冒、咳嗽、口腔咽喉疾病、胃腸道疾病、眼病、皮膚病等,因此終端市場各大消費品類結構相對穩定,據統計2007-2009年我國非處方藥各大品類顯示份額顯示,感冒咳嗽及過敏藥作為最普遍且廣泛的自我藥療品類,一直都占據著國內OTC市場的頭把交椅,約占整個非處方藥市場銷售總額的三成,生活方式調理藥、維生素礦物質及滋補藥、解熱鎮痛藥、腸胃消化藥終端市場份額也均在10%以上。
2、市場規模擴大,零售終端快速崛起
2000年實施藥品分類管理制度以來,我國非處方藥行業經過10多年的逐步發展,市場規模增長迅速,2011年我國OTC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617億元,同比增長15.4%,在我國藥品銷售額的占比約為17.8%,相對于2000年的253億的非處方藥銷售規模而言,市場規模擴大6倍,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8.4%,遠高于同期國際非處方藥行業的增長幅度(2-3%)。
但就市場增長率來說,近幾年中國非處方藥行業增長率普遍低于全國藥品市場規模的增長率,尤其是在2008年和2009年全面推進新醫改以后,隨著社區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加快,國家醫療衛生費用投入的加大推動了整體藥品市場的增長(大約25%左右),但是OTC行業的同期增長率卻在這兩年明顯偏低(大約15%左右)。
我國非處方藥市場規模變動情況
目前,我國非處方藥品銷售主要集中在兩個市場終端:專業市場(醫院)、零售市場(藥店),就非處方藥的消費屬性來看,零售市場是消費者自我保健(治療)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非處方藥品銷售的主陣地。
我國零售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取得長足的進步,藥店數量和規模均取得較快的發展,進而促使非處方藥品種在藥店終端的銷售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OTC品種在藥店終端的銷售規模為959.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4%,但是受我國基層醫療市場快速興起的影響,零售市場OTC品種銷售規模約占整個市場的59.3%,較去年下降近0.4個百分點。
2006-2011年中國藥店數量變動情況
OTC品種市場終端的銷售變動情況
我國OTC品種市場銷售占比變動情況
我國快速增長的OTC市場吸引了眾多全球性非處方藥品生產商的進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中外合資企業如西安楊森、中美史克、上海施貴寶、上海羅氏、上海強生、北京諾華等相繼成立,跨國公司憑借先進的研發實力和營銷策略,在我國市場掀起了OTC銷售的高潮。
2000年以后,隨著我國OTC市場的成熟,跨國公司紛紛加大研發以及并購力度,加快在中國非處方藥市場的布局,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2010年全球第三大醫藥巨頭賽諾菲-安萬特相繼收購杭州民生藥業以及美華太陽石集團公司。
目前,我國從事藥品制劑生產的4500多家企業中,有2/3以上即生產處方藥也生產非處方藥,其中雖然有諸如云南白藥、華潤三九、哈藥集團、江中藥業、仁和藥業、同仁堂等一批大型品牌OTC企業,但是更多的卻是資金和技術都相對較弱的中小型企業,市場上同一通用名的OTC產品同質化現象明顯,競爭激烈,內耗嚴重。
2012年我國非處方藥生產企業排名
排名 |
代表企業 |
1 |
哈藥集團有限公司 |
2 |
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
3 |
仁和(集團)發展有限公司 |
4 |
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 |
5 |
惠氏制藥有限公司 |
6 |
揚子江藥業集團 |
7 |
中美史克制藥有限公司 |
8 |
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9 |
江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10 |
浙江康恩貝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中企顧問網整理
就國內非處方藥整體市場來看,跨國公司和國內企業形成了“三七”開的市場格局,但是在品牌競爭上,國內企業遠遜于跨國公司,在2012年OTC協會統計的非處方藥品種(化學藥)排名中,外資品牌成為絕對的主導。
與 非處方藥 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