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天然氣資源應用分析
本文導讀:中國天然氣資源大部分分布在條件較差的地區,其中沙漠地區26%,山區25%,黃土塬12%,海域21%,合計達84%。同時,天然氣儲層埋藏深,物性不好,中國大陸有32.5%的天然氣資源分布在3500~4500米的范圍內,24.8%的天然氣資源分布在4500米以下的地層內。
(一)中國天然氣資源的總體狀況
1.中國天然氣資源豐富,但探明程度較低。累計探明儲量只占其資源量的6%,同世界平均探明程度(42.6%)相比,要低得多。
2.天然氣資源分布與市場分布的矛盾突出。根據目前的評價,中國80%以上的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四川、鄂爾多斯、新疆和青海等中西部地區和海域,并且已發現的2/3的天然氣可采儲量分布在上述地區;而經濟較發達和發展速度較快、能源短缺、大氣污染較為嚴重、對清潔能源需求大的城市和地區主要集中在與資源地區相距上千公里乃至數千公里以外的中國東部和東南沿海地區,海域發現的天然氣資源也不可能完全滿足上述經濟發達地區對清潔能源的需求,由此造成資源分布與市場分布的矛盾十分突出。
3.天然氣資源分布地區的自然條件較差。中國天然氣資源大部分分布在條件較差的地區,其中沙漠地區26%,山區25%,黃土塬12%,海域21%,合計達84%。同時,天然氣儲層埋藏深,物性不好,中國大陸有32.5%的天然氣資源分布在3500~4500米的范圍內,24.8%的天然氣資源分布在4500米以下的地層內。深部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準噶爾、四川和鄂爾多斯等主要產氣盆地;埋藏深、低滲透層和超低滲透層資源量在50%以上,這就加大了天然氣資源的開發難度,也決定了中國的天然氣生產成本比較高。
(二)中國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利用狀況
1.天然氣產量較低,導致儲采比較大。中國尚有10000多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沒有動用,儲采比達到70以上,天然氣資源尤其是已探明儲量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2.對天然氣的認識存在偏差。一方面,由于相當多的管理人員和城市居民沒有認識到天然氣對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生存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片面地認為中國煤炭資源豐富、價格較為低廉,卻沒有看到煤炭的燃燒對大氣造成的污染危害。在煤炭利用和燃燒技術還沒有重大突破,而經濟高速增長又要求大幅度增加能源的情況下,盲目地、毫無節制地增加煤炭生產和消費,將會使中國經濟為此付出巨大甚至慘痛的代價。另一方面,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少數城市對國家指標產生了誤解,影響了天然氣市場的開拓。據調研,在陜西靖邊—西安輸氣管線,國家計委給西安、咸陽、銅川、延安等城市各確定了一個配氣量,而這些城市幾乎都認為這種配氣量是一個恒定不變的量,因而對天然氣的利用就始終框在這樣一個范圍內來考慮。如咸陽市,國家確定的配氣量為1.5億立方米,其中彩管廠達到滿負荷運行年用氣量為1億立方米,居民用氣5000萬立方米,該市計委認為再規劃別的項目已沒有意義;銅川等城市也有類似想法。
3.天然氣消費構成不合理。中國天然氣消費的構成,發電占15%,工業占16.8%,化工原料消費占50.8%,城市和商業用占17.4%,天然氣在能源一次消費結構中僅占2.1%;而世界各地天然氣的消費構成,北美地區依次為發電13%,工業34%,化工原料4%,城市與商業39%,天然氣占能源消費的27.2%;西歐國家依次為發電17%,工業24%,化工原料4%,城市與商業45%,天然氣消費占能源消費的19.2%。顯然,同世界各地的天然氣消費構成相比,中國化工原料用氣過大,天然氣消費構成極不合理,消費結構亟待優化,且天然氣在能源消費構成中的比例也亟待提高。
4.天然氣儲運設施落后。由于長期以來受“重油輕氣”思想的影響和國家基本建設投資資金緊張等原因,中國天然氣儲運管網等基礎建設較為落后,到目前為止,中國只建成天然氣輸送管線1.3萬公里,且以地區性干線為主,如陜西靖邊—北京、陜西靖邊—西安、陜西靖邊—銀川及青海南八仙—甘肅敦煌、東海平湖氣田—上海、南海崖1-3-1—香港等線,除四川和重慶地區連成輸送管網外,其他均為由獨立的氣田直接向少量用戶供氣的輸氣管道組成,沒有連接成為輸氣管網;同時,中國至今為止尚沒有建設供調峰用的貯氣設施。盡管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啟動“西氣東輸”工程,但如不注意聯網和城市輸氣管網的建設,該工程的效益也難以正常發揮。
(三)中國對天然氣的宏觀管理狀態
1.國家政策不利于天然氣產業的發展。中國天然氣產業還屬于幼稚產業,其發展需要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但是,國家在能源政策中并沒有明確把加快天然氣產業的發展放在重要位置,也沒有為天然氣產業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在投資、稅收、價格等方面沒有相應的優惠政策支持、鼓勵天然氣產業的發展。
2.天然氣項目的管理機制存在弊端。從天然氣建設的管理機制看,中國的氣田開發、管道建設是按工業建設項目管理,經國家批準立項,按基建程序設計施工來完成的;而下游城市用氣項目則屬于城市基礎設施而納入到城市建設的管理體制之內,只能按城市總體建設的輕重緩急量力而行,在用氣規模和進度上與上游并不合拍;同時三大石油集團公司對天然氣項目的管理工作也有待改善和加強,各集團公司內各職能部門的天然氣業務管理工作,基本按其管轄職能縱向管理,互不銜接,缺乏橫向聯系。
3.天然氣價格不合理。近年來,中國天然氣價格存在一些爭議:生產者嫌氣價低,而消費者卻嫌氣價高。雙方各執一詞,似乎都有“理”。目前中國天然氣從生產到消費,存在四個利益主體:油氣田企業、管道輸氣公司、城市天然氣開發銷售商和終端用戶。其中前三者的利益都要從用戶消費中得到,而市場的最終載體只有一個——用戶。此外,中國天然氣的生產經營全部被國有企業獨家壟斷。這種壟斷經營,以“個別成本+利潤”的定價方法,將企業應當消化的費用轉嫁給消費者,直接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這種以個別成本定價的方法是“本末倒置”的,它違背了價格形成的機制,不利于企業技術進步,最終也損害了企業自身的利益。
4.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高效的國家調控機制和經營體制還不健全。一方面中國的天然氣經營工作脫胎于計劃經濟的窠臼,目前雖然有很大改進,但尚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由于缺乏相應的運作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我們是靠行政手段把上下游拉到一起,在經濟上相互之間沒有約束力,沒有共同利益的合作基礎。國家對天然氣銷售仍然沿用計劃經濟模式,資源分配、生產計劃和價格基本上是國家計委制定,油氣田只負責上游按計劃生產,產品賣給地方天然氣公司,再由地方天然氣公司銷售給用戶,這樣制約了上游廠家銷售和下游用戶的直接接觸。另一方面中國的天然氣營銷由于缺乏專業化管理機構和強有力的組織協調機構,目前是以油氣田為主從事天然氣經營工作,在總體規劃、發展戰略、資金投入、市場開發等方面缺乏統一考慮。而其天然氣經營銷售機構又分為專業化管理、掛靠局銷售公司、掛靠其他部門和無專門管理四種類型,經營部門紛雜且銷售層次過多。這就給供需雙方的生產經營及合同執行造成了很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