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循環經濟研究動態分析(下)
http://www.xibaipo.cc 2008-07-15 20:32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中國學者對旅游循環經濟的運行體系及運行模式構建的研究有不斷深化的趨勢,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法律體系、制度體系、經濟體系、科技支撐體系、保障體系等等。明慶忠(2006)指出發展旅游循環經濟要樹立新系統觀
(四)運行體系及運行模式構建
中國學者對旅游循環經濟的運行體系及運行模式構建的研究有不斷深化的趨勢,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法律體系、制度體系、經濟體系、科技支撐體系、保障體系等等。明慶忠(2006)指出發展旅游循環經濟要樹立新系統觀、新經濟觀、新倫理觀、新生產觀、新消費觀等理念,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構建由政府主導、企業主動、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動力系統,由政府、旅游企業、旅游者、旅游行業協會、環保組織、相關產業支持的多層面共同運作系統,以及由政策法規、科技支撐、教育培訓、監督評估等組成的支撐保障系統。陳向紅(2006)指出了生態旅游區管理與循環經濟理論結合的必要性,并構建了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全新生態旅游區目標管理運行模式,包括:(1)基于循環經濟理念的生態旅游區總體目標體系,由要素目標以及目標體系的均衡構成;(2)基于循環經濟理念的生態旅游區管理體系,由生態旅游區管理體系方案的設計與執行、對管理體系方案效用的評估檢驗和反饋機制的運行以及管理目標的實現構成。王華(2006)提出提高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構建政府主導型旅游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建立健全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大力倡導“綠色旅游”;構建資源友好型、環境友好型的旅游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構建以高新技術為依托的旅游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李慶雷等(2(307)指出,旅游循環經濟的運行存在企業、區域和社會三個層面:第一,企業層面,即旅游企業內部的微觀循環;第二,區域層面,即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之間的中觀循環;第三,社會層面,即旅游經濟子系統與其他社會經濟子系統之間的宏觀循環;發展旅游循環經濟應以旅游企業內部循環為基礎,大力發展微觀層面循環;加強與相關產業的耦合,積極拓展區域層面的中觀循環;利用旅游業的廣泛關聯性,爭取融入社會層面的宏觀循環。另外,還有部分學者也進行了旅游循環經濟運行體系及運行模式的研究。運行體系及運行模式構建的研究為旅游循環經濟的發展建構了體系骨架,是旅游循環經濟研究的重要部分之一,該部分中,學者為了直觀表達研究內容,采用建構模式圖形式者居多。
(五)在區域旅游發展中的應用
中國學者紛紛結合當地旅游發展情況,根據現狀提出旅游循環經濟切實可行的戰略、模式和途徑。劉青松等(2006)從生態旅游定義入手,結合吳縣市旅游業的現狀、特色和優勢等,提出了該市旅游業應以豐富的吳文化內涵為依托的發展模式,即以生態化為線索,建設一個與之配套的生態服務體系,融生態于衣、食、住、行及購物、娛樂、交通、教育之中,使文化、經濟、社會、生態成為有機的整體,促使生態旅游的可持續性,以推動其循環經濟的發展。隋春花(2006)在對韶關旅游可持續發展面臨主要問題的分析基礎上,提出基于循環經濟模式的發展對策:從社會層面,重視旅游可持續發展倫理教育,促進旅游循環經濟理念的實現;從政府層面,建立旅游可持續發展綠色管理體系;從企業層面,建立旅游綠色技術的支撐體系;從景區層面,完善基礎設施,以生態教育推動旅游可持續發展。林剛等0006)對西部縣域經濟發展落后、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現象,結合環境保護中的循環經濟理論,提出將循環經濟理論運用于西部生態旅游縣域的建設之中,并通過分析“恭城模式”,指出建設循環型生態旅游縣域是解決西部地區現有問題的最佳模式。朱東國、閻友兵(2e06)從中國西部發展生態旅游這一具體實踐出發,客觀分析其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循環經濟的理論指導其科學發展,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建設西部新農村做出應有貢獻。王利朋、李茂青(2006)在對桂林旅游可持續發展面臨問題的分析基礎上,從企業、政府、社會三個層面提出循環經濟理論下桂林旅游可持續發展應采取的對策。
(六)在旅游企業中的應用
旅游企業資源使用多元化,資源消耗量大是其基本營運性質決定的,如何使旅游企業節能降耗、實現旅游循環經濟這一議題已經迫在眉睫。鄒統釬(2005)以北京蟹島度假村為例,總結了基于生態鏈的休閑農業發展模式,分析了它的生態鏈結構、“農游合一”的經營模式、問題與對策,論文指出,綠色與農游合一是休閑農業成功的關鍵。薜東輝(2006)以鼓浪嶼為例,闡述建設鼓浪嶼循環經濟實驗區的基本思路、總體目標、階段目標和主要指標。陸海等(2005)從循環型旅游的內涵入手,結合中山陵園風景區旅游業的現狀、特色和優勢等,提出景區循環型旅游建設的目標及主要發展模式,并在此指導下就其環境功能分區、環境容量、生活垃圾、生態廁所、水環境、大氣環境、周邊環境等7個方面進行初步規劃,最后提出了保障措施與建議,促使景區可持續發展。李琳桂(2005)結合循環經濟理論與“農家樂”旅游在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探討了循環經濟對“農家樂”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提出了運用循環經濟促進我國“農家樂”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謝朝武(2005)探討了循環經濟思想對我國飯店能耗管理的戰略指導價值,分析了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的飯店能耗管理范式以及運作原則。文章認為,在循環經濟思想指導下的飯店能耗管理范式將在成長動力、競爭方式、污染治理方式和經營形態等四個方面發生改變。文章在指出傳統飯店能耗管理方式的種種與循環經濟思想背離的現象之后提出,飯店在能耗管理中貫徹循環經濟思想應該注重從技術、管理和二者綜合的方向上進行。于千千(2006)指出中國餐飲業總體上仍按照傳統“單向線性”模式運營,其綜合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大,環境問題較為突出。因此,基于循環經濟理論,餐飲業可持續發展不僅是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的新動力,而且也是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降低企業成本、緩解我國資源環境約束矛盾、推進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的有效途徑之一。李慶雷等(2007)指出餐飲業應樹立旅游循環經濟理念,在政府主導、科技支撐、多方參與的發展模式下,抓好餐廳及附屬建筑的生態設計、原料和能源綠色采購與存儲、綠色食品的清潔生產、面向客人的綠色服務、廢棄物處理等關鍵環節,以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減少污染、造福社會。另外還有一些學者研究通過清潔生產實現旅游企業的環境保護和資源循環利用。
(七)科技支撐體系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旅游循環經濟的發展尤其要依靠科技,科學技術在發展旅游循環經濟中起核心作用,應從基礎理論研究、技術領域研究等方面加強旅游循環經濟的科技支撐。明慶忠、舒小林(2007)認為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建立因地制宜的科技支撐體系,從他國經驗中,找到適合我國的內容,為我國實施旅游循環經濟發展戰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啟發,主要實施垃圾回收和利用;建設綠色旅游設施;建設依賴于自然的旅游住宿設施,保存典型的建筑風格,采用與周圍環境協調的建筑風格,應盡量利用當地的可回收的建筑材料;節約能源(使用綠色能源)、節約資源;開發綠色旅游產品;構造綠色旅游交通等。另外,一些學者圍繞清潔生產、綠色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如何為旅游循環經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來研究。柯春英等(2001)通過對大中型賓館飯店生產特征及污染物來源、種類分析,提出清潔生產方案。朱菲等(2007)對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利用技術廣泛應用于旅游循環經濟系統中的旅游區(點)、旅行社、住宿、餐飲、交通、購物、娛樂等旅游企業進行了研究,提出應采取觀念更新、政府支持、技術支持等措施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在旅游循環經濟中的研發、推廣與運用。另外,在旅游循環經濟理念的指導下,旅游產品規劃應采用環境友好型評價技術、生態設計技術、環境教育等技術,這些規劃技術在何昆霞等(2007)《循環經濟視野中的環境友好型旅游產品規劃技術》中有所涉及。科技支撐體系的研究是旅游循環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支撐,為實現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后備力量。
(八)其他方面的研究
有的學者從循環經濟的角度對目前旅游業中法律制度的缺失提出質疑,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大趨勢下對旅游資源保護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周風翠(2006)從生態旅游的角度出發,提出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指導下,開發生態旅游循環系統。李慶雷等(2007)研究了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旅游肩負的新的責任,提出新時期的鄉村旅游發展必須堅持協同規劃、地方控制、政府引導、社區參與、產品升級、生態保護等戰略,倡導鄉村發展旅游循環經濟。李瓊等(2007)提出旅游循環經濟是旅游產業集群發展的有效模式,應該運用循環經濟理念,采取觀念更新、政府推動、企業運作、技術支撐、公眾參與等措施,打造旅游產業集群。吳剛(2006)通過運用循環經濟理論對旅游項目開發管理進行研究,韓哲英(2006)通過循環經濟理論對旅游產業整合及競爭力提升進行研究。
云南師范大學率先對旅游循環經濟進行系統探索和研究,目前已承擔旅游循環經濟方面的多項國家社科、云南省科技發展政策與戰略研究多項課題,與云南省環境研究院合作完成了《云南省丘北普者黑旅游循環經濟示范區規劃》,在科學出版社等出版了《發展旅游循環經濟的科技支撐研究》、《旅游循環經濟學》、《旅游循環經濟發展研究》等專著,并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批論文。
三、中國旅游循環經濟研究的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中國旅游循環經濟研究有如下特點和發展趨勢:
1.近4年來中國旅游循環經濟研究進展迅速,成果數量不斷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達到一定的水平,體現出基礎研究和應用雙管齊下的發展趨勢。但是這些研究存在高度分散性與獨立研究性,缺乏各學者間研究的協調性和連續性。
2.研究方法以描述性為主,建構模式方法使用較少,尤其是數理分析和實驗觀測性研究少。對于旅游循環經濟概念的研究尚處于討論階段,而且一般由循環經濟的概念引申而來,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隨著研究的加深,將逐步形成相對一致的認識和形成較為系統的概念體系。
3.中國對旅游循環經濟的研究隨時間變化而各有側重。2004年初始期注重旅游循環經濟的理念和發展戰略的研究,2006年以后研究領域拓寬,注重運行體系及運行模式構建研究、在區域旅游發展中的應用研究、在旅游企業中的應用研究。由于旅游業的發展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需要,后三個方面的研究也將成為主要研究趨勢。
4.未來有關旅游循環經濟的研究分支將更加細化,研究涉及的領域將更加廣泛。研究方法將更加準確、多樣,且涉及的學科會進一步擴大。
5.在以后的研究中,將增強其基礎理論、方法的研究,將會逐步形成旅游循環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將齊頭并進,以更好地指導旅游業健康、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