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五年油氣勘探科技工作綜述(06年的)
http://www.xibaipo.cc 2008-12-05 15:17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一位著名的石油地質家講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他說,當年我們在新疆開發依奇柯里克油田時,就斷定庫車地區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可那時的地震技術實在太落后,因而不得不放棄。僅僅過了幾十年,山地地震和疊前偏移處理技術的進步,讓我們有機會印證當年的判斷,并在庫車地
地震隊在復雜地形進行物探作業。
一位著名的石油地質家講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他說,當年我們在新疆開發依奇柯里克油田時,就斷定庫車地區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可那時的地震技術實在太落后,因而不得不放棄。僅僅過了幾十年,山地地震和疊前偏移處理技術的進步,讓我們有機會印證當年的判斷,并在庫車地區發現了克拉2等大油氣田。
相似的故事還有很多。
例如,經過30年勘探,一直沒有取得重大突破的冀東油田,近幾年借助精細三維地震技術,竟然在原地找到了儲量可觀的大油田。
再如,經過70多年開采開始走“下坡路”的玉門油田,在新的勘探理論指導下,通過新技術應用,在逆掩推覆體下發現了青西油田,從根本上扭轉了被動局面。
經歷了幾上幾下的長慶油田,在“三個重新認識”思想的指導下,通過采用地質結合研究和砂體精細刻畫,終于在黃土塬和沙漠地帶找到了豐富的油氣資源,成為中國陸上成長性最好的油田。
回顧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走過的歷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樣一條規律:每一次地質理論的深入和發展都為勘探工作打開了一扇希望之窗,每一項新技術的誕生和應用,都是找到新的油氣發現的助推器。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中國陸上油氣勘探已轉向巖性地層油氣藏、碳酸鹽巖、前陸盆地等復雜地質領域。在越來越復雜的勘探對象面前,勘探工作者的唯一選擇是迎難而上,因為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需要更多的油和氣。為此,中國石油為勘探系統制定“先進實用、經濟有效、系統配套、超前研發、規模應用”的原則,確定了“推廣成熟技術、攻關瓶頸技術、研發儲備技術、引進先進技術”的科技發展思路,并逐年加大油氣勘探領域的科技投入,使這一領域的新技術應用與世界幾乎保持同步,地質理論發展也走在同行前列。
而今,經過廣大勘探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國石油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適合我國現階段油氣勘探的地質理論。例如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理論、前陸沖斷帶油氣勘探理論、疊合盆地中下組合油氣勘探理論、老區精細油氣勘探理論以及天然氣勘探理論等。這些理論和認識在實踐中得到印證,并受到世界同行承認,也為推動中國油氣發現和儲量增長提供了依據。
“十五”期間,按照新的地質理論和認識,中國石油在陸上和灘海的油氣勘探中,打開了許多久攻不克的困難領域。
油氣勘探是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地質體系本身的復雜性決定了人類必須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去逼近它。為了尋找更多的油氣資源,勘探系統一直把工程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并形成了適應復雜地質條件勘探的配套技術。近年來,通過大力推廣應用精細三維地震采集、處理等配套技術,極大改善了資源品質,提高了在復雜構造和地層巖性圈閉的勘探成功率;通過推廣應用以快速鉆井、水平井和欠平衡鉆井等為主體的先進鉆井技術,提高了低壓、復雜巖性、水敏性、裂縫性等儲層的油氣發現和保護水平;通過開展測井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高了低阻油藏、低孔低滲油氣藏和火山巖氣藏評價、識別精度,為更多油氣藏的發現提供了技術支持。
在不斷創新的地質勘探理論和工程技術引領之下,大地向勘探工作者發出了回聲:渤海灣盆地冀東灘海勘探取得重大戰略性突破,被視為近些年來最為激動人心的規模優質儲量發現,對“東部硬穩定”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松遼盆地深層天然氣勘探取得重大戰略性成果,對東北天然氣管網布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鄂爾多斯盆地姬塬、西峰地區形成多個億噸級的戰略接替區,天然氣勘探找到了千億立方米的規模儲量區,對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原油產量箭頭向上和天然氣快速發展意義重大。
一系列勘探理論和主導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加快了勘探進程。“十五”期間,中國石油在松遼、渤海灣、鄂爾多斯、四川、準噶爾、塔里木等盆地新發現油田26個、氣田21個,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完成規劃的112%。特別是2004和2005年,新增探明儲量連續兩年超越5億噸,石油儲量替換率實現了大于1的目標。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在歷史上5次超過3000億立方米的年份中,“十五”期間就有4次。
科學是力量,技術是支撐,科學和技術將推動中國石油勘探事業走向新的輝煌。
一位著名的石油地質家講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他說,當年我們在新疆開發依奇柯里克油田時,就斷定庫車地區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可那時的地震技術實在太落后,因而不得不放棄。僅僅過了幾十年,山地地震和疊前偏移處理技術的進步,讓我們有機會印證當年的判斷,并在庫車地區發現了克拉2等大油氣田。
相似的故事還有很多。
例如,經過30年勘探,一直沒有取得重大突破的冀東油田,近幾年借助精細三維地震技術,竟然在原地找到了儲量可觀的大油田。
再如,經過70多年開采開始走“下坡路”的玉門油田,在新的勘探理論指導下,通過新技術應用,在逆掩推覆體下發現了青西油田,從根本上扭轉了被動局面。
經歷了幾上幾下的長慶油田,在“三個重新認識”思想的指導下,通過采用地質結合研究和砂體精細刻畫,終于在黃土塬和沙漠地帶找到了豐富的油氣資源,成為中國陸上成長性最好的油田。
回顧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走過的歷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樣一條規律:每一次地質理論的深入和發展都為勘探工作打開了一扇希望之窗,每一項新技術的誕生和應用,都是找到新的油氣發現的助推器。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中國陸上油氣勘探已轉向巖性地層油氣藏、碳酸鹽巖、前陸盆地等復雜地質領域。在越來越復雜的勘探對象面前,勘探工作者的唯一選擇是迎難而上,因為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需要更多的油和氣。為此,中國石油為勘探系統制定“先進實用、經濟有效、系統配套、超前研發、規模應用”的原則,確定了“推廣成熟技術、攻關瓶頸技術、研發儲備技術、引進先進技術”的科技發展思路,并逐年加大油氣勘探領域的科技投入,使這一領域的新技術應用與世界幾乎保持同步,地質理論發展也走在同行前列。
而今,經過廣大勘探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國石油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適合我國現階段油氣勘探的地質理論。例如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理論、前陸沖斷帶油氣勘探理論、疊合盆地中下組合油氣勘探理論、老區精細油氣勘探理論以及天然氣勘探理論等。這些理論和認識在實踐中得到印證,并受到世界同行承認,也為推動中國油氣發現和儲量增長提供了依據。
“十五”期間,按照新的地質理論和認識,中國石油在陸上和灘海的油氣勘探中,打開了許多久攻不克的困難領域。
油氣勘探是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地質體系本身的復雜性決定了人類必須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去逼近它。為了尋找更多的油氣資源,勘探系統一直把工程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并形成了適應復雜地質條件勘探的配套技術。近年來,通過大力推廣應用精細三維地震采集、處理等配套技術,極大改善了資源品質,提高了在復雜構造和地層巖性圈閉的勘探成功率;通過推廣應用以快速鉆井、水平井和欠平衡鉆井等為主體的先進鉆井技術,提高了低壓、復雜巖性、水敏性、裂縫性等儲層的油氣發現和保護水平;通過開展測井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高了低阻油藏、低孔低滲油氣藏和火山巖氣藏評價、識別精度,為更多油氣藏的發現提供了技術支持。
在不斷創新的地質勘探理論和工程技術引領之下,大地向勘探工作者發出了回聲:渤海灣盆地冀東灘海勘探取得重大戰略性突破,被視為近些年來最為激動人心的規模優質儲量發現,對“東部硬穩定”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松遼盆地深層天然氣勘探取得重大戰略性成果,對東北天然氣管網布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鄂爾多斯盆地姬塬、西峰地區形成多個億噸級的戰略接替區,天然氣勘探找到了千億立方米的規模儲量區,對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原油產量箭頭向上和天然氣快速發展意義重大。
一系列勘探理論和主導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加快了勘探進程。“十五”期間,中國石油在松遼、渤海灣、鄂爾多斯、四川、準噶爾、塔里木等盆地新發現油田26個、氣田21個,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完成規劃的112%。特別是2004和2005年,新增探明儲量連續兩年超越5億噸,石油儲量替換率實現了大于1的目標。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在歷史上5次超過3000億立方米的年份中,“十五”期間就有4次。
科學是力量,技術是支撐,科學和技術將推動中國石油勘探事業走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