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于淑珉:家電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大
http://www.xibaipo.cc 2009-02-17 10:06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在近日舉行的山東省人大會上,海信集團總裁于淑珉首次談及了海信對金融危機的看法:利潤比規模重要。
2月15日消息,在近日舉行的山東省人大會上,海信集團總裁于淑珉首次談及了海信對金融危機的看法:利潤比規模重要。
家電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大
于淑珉說,在當前的形勢下,海信首先奉行一個原則:風險比利潤重要,利潤比規模重要,寧可降低收入,也不能破壞財務狀況;寧可降低利潤,也不能破壞現金流。在這個前提下,抓住機遇,穩健發展。
在談到海外市場時,她說,由于全球需求的下降,企業在海外市場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同時又存在很大的市場機會。就電子信息產業來說,08年行業景氣指數持續回落,家電企業整體都在出口上受到一定的影響,主要原因有三:一,國際訂單明顯減少;二,國際上有些渠道商因受沖擊而經營風險加大,企業為了控制風險,主動放棄了部分訂單;三,國際匯率的變化導致業務的風險加大,如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的貨幣貶值,直接導致企業效益的減少,也為后續的訂單增加了風險系數。
據日本共同社2月1日報道,松下公司遭遇6年來的首次凈虧損并超過3000億日元,同時擬全球裁員1.5萬人,關閉27家工廠;日立1月30日也曾預計集團2008年財年凈虧損將高達7000億日元,東芝可能出現2800億日元虧損,索尼則可能面臨1500億日元虧損。韓國政府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的出口比去年降低了32.8%,降幅之大又創紀錄。新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幅下調了對韓國2009年的經濟預測,由原先預測的增長2%改為收縮4%,原因是其出口和國內需求大幅下降。日韓家電企業紛紛巨虧的背后,是市場的不斷萎縮。據我們掌握的信息,日立、NEC已經完全退出澳洲市場,三星在澳洲的業務也大幅下滑,態勢還在進一步擴大和蔓延。
海信海外業務也曾受到沖擊
去年,金融危機來得突然,同時擴散和影響的面積大,速度快。于淑珉說,海信在海外業務規模上必然地受到了沖擊和影響。但海信在經營上基本上杜絕了風險,應收賬款大量減少,產成品周轉明顯加快,現金流的速度大幅提高。
當時,海信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傳統市場上全面分析客戶,放棄風險客戶,穩固加強信譽好、實力強、合作默契的客戶關系;同時開發新興市場,在非洲的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受危機影響比較小的國家以自主品牌建廠并開拓市場,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開始進入主流大連鎖渠道,在以色列融入中國元素推廣自主品牌,在零售價格和三星保持一致的情況下,一年的時間市場份額就達到4.6%。雖然規模受了一些影響,但是我們自主品牌的絕對量大幅度提升,并且更健康了。
危機也是機會
作為海信總裁,于淑珉認為,我們看到風險的同時,在海外市場還存在著不小的機會。日韓企業由于本土需求小,大部分依賴國外,而龐大的經營管理費用導致舉步維艱。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夠在把控風險的前提下,有選擇性地積極開拓外資品牌退出的市場,成本降低、機會加大,從整體上將提升與外資品牌競爭的實力。
開拓海外市場,必須要建立技術支撐著的自有品牌。目前來看,我們在國際家電領域的產業鏈分工中,基本處于最低端、附加值最低的階段,多是代工和OEM貼牌生產,沒有話語權,受制于人,利潤及其微薄。一旦市場上風吹草動,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甚至是滅頂之災,廣東、浙江的大量企業在去年首先受到沖擊原因就在于此。
于淑珉說,正是海信抓住了技術的積累和自主品牌的建設這個機會,今年一開局,我們的國內、國際市場銷售就雙線飄紅。液晶電視1月份國內市場的銷量增幅高達262.60%;國際方面,海信自主品牌產品電視銷量同比增幅超過35%,冰箱產品增長25%。1月份澳洲海信業務同比增長38%,自主品牌占比也從2007年的27%提高到70%。
在談到中國制造和產業振興時,于淑珉認為,全球性的危機為中國快速擺脫“傳統制造”,技術驅動“結構調整”振興民族工業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韓國金融危機的啟示
十年前經歷亞洲金融危機的韓國值得我們借鑒。第二大汽車企業大宇倒掉了,30%的企業倒掉了,韓國政府大力支持SK等企業,在技術項目上,在資金支持上,在稅收政策上,在市場開拓上給予重點傾斜,企業也在危機中大刀闊斧進行產業調整,確定高端戰略,突破核心技術,砍掉非主業和不盈利的業務,強化核心競爭力,終于成功轉型。他們不僅活了下來,更一躍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
于淑珉認為,我們更為欣喜地看到,政府快速而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在去年11月9日就提出了4萬億擴大內需的政策,并很快重點落實傾斜于10大振興產業規劃。如果說金融危機給企業帶來的是“釜底抽薪”,那這些政策將是為有能力、有積累、有長期發展戰略的技術型企業 “雪中送炭”,幫助大家“快速轉型”,在世界舞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沒有自己的技術和品牌,企業是不可能長久發展的。海信特別注重不斷突破的關鍵技術和技術支撐下的品牌積累,強調穩健經營,敢于擺脫“傳統制造”向上游的關鍵技術挑戰。在多媒體領域,海信自主研發的音視頻領域的處理芯片,在中國是第一塊;海信平板電視的液晶模組也是面對國際企業的各種封鎖而自主開發建廠并投產,到目前,在中國的企業中,真正批量應用到市場化的產品上的只有海信。
針對振興產業規劃,于淑珉建議首先要選擇好重點的項目和卓越的企業。應該重點扶持在關鍵技術上創新和突破的項目,尤其是那些填補國內空白,縮小與國際大公司差距的核心技術項目,不斷向上游延伸打破國際壟斷而又能夠對電子信息產業有較為長遠貢獻的項目。要支持真正擁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有項目承擔能力的企業,企業若有清晰的戰略發展思路,再經由國家的扶持,就能把事情做成,國家投資不至于落空。因此,在篩選項目的時候要特別關注企業自身是否有優化產業結構的發展戰略和能夠進行關鍵技術突破的基礎能力。通過支持企業對一些關鍵技術的突破來優化產業機構,進而帶動產業鏈的整體健康良性運行。
家電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大
于淑珉說,在當前的形勢下,海信首先奉行一個原則:風險比利潤重要,利潤比規模重要,寧可降低收入,也不能破壞財務狀況;寧可降低利潤,也不能破壞現金流。在這個前提下,抓住機遇,穩健發展。
在談到海外市場時,她說,由于全球需求的下降,企業在海外市場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同時又存在很大的市場機會。就電子信息產業來說,08年行業景氣指數持續回落,家電企業整體都在出口上受到一定的影響,主要原因有三:一,國際訂單明顯減少;二,國際上有些渠道商因受沖擊而經營風險加大,企業為了控制風險,主動放棄了部分訂單;三,國際匯率的變化導致業務的風險加大,如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的貨幣貶值,直接導致企業效益的減少,也為后續的訂單增加了風險系數。
據日本共同社2月1日報道,松下公司遭遇6年來的首次凈虧損并超過3000億日元,同時擬全球裁員1.5萬人,關閉27家工廠;日立1月30日也曾預計集團2008年財年凈虧損將高達7000億日元,東芝可能出現2800億日元虧損,索尼則可能面臨1500億日元虧損。韓國政府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的出口比去年降低了32.8%,降幅之大又創紀錄。新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幅下調了對韓國2009年的經濟預測,由原先預測的增長2%改為收縮4%,原因是其出口和國內需求大幅下降。日韓家電企業紛紛巨虧的背后,是市場的不斷萎縮。據我們掌握的信息,日立、NEC已經完全退出澳洲市場,三星在澳洲的業務也大幅下滑,態勢還在進一步擴大和蔓延。
海信海外業務也曾受到沖擊
去年,金融危機來得突然,同時擴散和影響的面積大,速度快。于淑珉說,海信在海外業務規模上必然地受到了沖擊和影響。但海信在經營上基本上杜絕了風險,應收賬款大量減少,產成品周轉明顯加快,現金流的速度大幅提高。
當時,海信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傳統市場上全面分析客戶,放棄風險客戶,穩固加強信譽好、實力強、合作默契的客戶關系;同時開發新興市場,在非洲的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受危機影響比較小的國家以自主品牌建廠并開拓市場,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開始進入主流大連鎖渠道,在以色列融入中國元素推廣自主品牌,在零售價格和三星保持一致的情況下,一年的時間市場份額就達到4.6%。雖然規模受了一些影響,但是我們自主品牌的絕對量大幅度提升,并且更健康了。
危機也是機會
作為海信總裁,于淑珉認為,我們看到風險的同時,在海外市場還存在著不小的機會。日韓企業由于本土需求小,大部分依賴國外,而龐大的經營管理費用導致舉步維艱。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夠在把控風險的前提下,有選擇性地積極開拓外資品牌退出的市場,成本降低、機會加大,從整體上將提升與外資品牌競爭的實力。
開拓海外市場,必須要建立技術支撐著的自有品牌。目前來看,我們在國際家電領域的產業鏈分工中,基本處于最低端、附加值最低的階段,多是代工和OEM貼牌生產,沒有話語權,受制于人,利潤及其微薄。一旦市場上風吹草動,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甚至是滅頂之災,廣東、浙江的大量企業在去年首先受到沖擊原因就在于此。
于淑珉說,正是海信抓住了技術的積累和自主品牌的建設這個機會,今年一開局,我們的國內、國際市場銷售就雙線飄紅。液晶電視1月份國內市場的銷量增幅高達262.60%;國際方面,海信自主品牌產品電視銷量同比增幅超過35%,冰箱產品增長25%。1月份澳洲海信業務同比增長38%,自主品牌占比也從2007年的27%提高到70%。
在談到中國制造和產業振興時,于淑珉認為,全球性的危機為中國快速擺脫“傳統制造”,技術驅動“結構調整”振興民族工業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韓國金融危機的啟示
十年前經歷亞洲金融危機的韓國值得我們借鑒。第二大汽車企業大宇倒掉了,30%的企業倒掉了,韓國政府大力支持SK等企業,在技術項目上,在資金支持上,在稅收政策上,在市場開拓上給予重點傾斜,企業也在危機中大刀闊斧進行產業調整,確定高端戰略,突破核心技術,砍掉非主業和不盈利的業務,強化核心競爭力,終于成功轉型。他們不僅活了下來,更一躍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
于淑珉認為,我們更為欣喜地看到,政府快速而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在去年11月9日就提出了4萬億擴大內需的政策,并很快重點落實傾斜于10大振興產業規劃。如果說金融危機給企業帶來的是“釜底抽薪”,那這些政策將是為有能力、有積累、有長期發展戰略的技術型企業 “雪中送炭”,幫助大家“快速轉型”,在世界舞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沒有自己的技術和品牌,企業是不可能長久發展的。海信特別注重不斷突破的關鍵技術和技術支撐下的品牌積累,強調穩健經營,敢于擺脫“傳統制造”向上游的關鍵技術挑戰。在多媒體領域,海信自主研發的音視頻領域的處理芯片,在中國是第一塊;海信平板電視的液晶模組也是面對國際企業的各種封鎖而自主開發建廠并投產,到目前,在中國的企業中,真正批量應用到市場化的產品上的只有海信。
針對振興產業規劃,于淑珉建議首先要選擇好重點的項目和卓越的企業。應該重點扶持在關鍵技術上創新和突破的項目,尤其是那些填補國內空白,縮小與國際大公司差距的核心技術項目,不斷向上游延伸打破國際壟斷而又能夠對電子信息產業有較為長遠貢獻的項目。要支持真正擁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有項目承擔能力的企業,企業若有清晰的戰略發展思路,再經由國家的扶持,就能把事情做成,國家投資不至于落空。因此,在篩選項目的時候要特別關注企業自身是否有優化產業結構的發展戰略和能夠進行關鍵技術突破的基礎能力。通過支持企業對一些關鍵技術的突破來優化產業機構,進而帶動產業鏈的整體健康良性運行。